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整合的构想与实践
作者:陈映彤 林国璋
来源:《教师·中》2014年第05期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以及“校本课程”的开设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也是高中新课程实施的难点。在课程突变与高考渐变并存的今天,在课时既定、师生精力有限的现实下,如何将新课程实施出成效?福建省福州第七中学(以下简称“福州七中”)尝试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进行整合,探索国家课程的校本开发及其校本管理,在体现不同课程独特价值的基础上,实现不同课程的共同价值。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整合;构想;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新课程的亮点。
“校本课程”(选修Ⅱ)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设是高中新课程的难点,但是它的开发和有效实施,对于培育学校特色、丰富校园文化、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予以重视。
然而,高考是现实的,课时是既定的,师生的精力是有限的,学校的条件也是有差异的。如何在有限的时空内有效地贯彻新课程要求,福州七中提出了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进行整合的初步构想。 一、课程整合的建构依据 1.课程依据
尽管从表面上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分别属于不同的课程分类系列,是独立关系。但是,独立不是对立,它们存在着交叉、包孕的关系。如果根据“课程形态”划分,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学习领域分为两大类系: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果从“课程开发与管理”的角度划分,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管理体系。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疑属于国家课程,但它可以校本开发。反过来,从课程实践模式看,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科开发出学科性校本课程,也可以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技术和形式,开发出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的校本课程。因此,从课程特点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存在整合的空间。 2.理论依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要集中体现学校的特色,学校应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高中新课程标准》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其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自主开发或选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可与地方、与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 可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应该坚持校本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二者的课时可以整合使用。
二、课程整合的构想和实践 1.理论构想
(1)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进行校本课程的开设。
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中扮演着主角,而且由于实行校本管理,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与评价方面有很大的自主权。因此,在课时、教师、内容的安排上,学校可以根据需要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整合起来,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进行校本课程的开设。
(2)以校本课程的内容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
与国家课程相比,校本课程更强调教师、学生在课程开发中的自主性,这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不谋而合。因此,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可以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结合在一起,以校本课程的内容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将师生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整个课程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在活动结束时,教师通过对活动成果的总结和整理,就可以初步完成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设计了。 2.实践操作
福州七中系福建省绿色学校、福建省花园式单位、福州市晋安区环保教育特色校,因此,学校领导在集思广益、分析对比、实践论证的基础上,达成了“绿色教育、和谐发展”的共识,并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加以认真落实。我们凭借学校优势,立足校本资源,开发了《与绿色同行》系列校本课程教材,把绿色教育渗透于学校各项活动中,引导师生开展相关的课题研究,教育师生“关爱生命、健全体魄、崇尚科学、追求和谐”,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福州七中的校本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安排的原则: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课内策划和课外实践相结合、方法指导和知识学习相结合。根据目前高中教学实际需求,学校每周安排两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按校本选修课程要求,每学段不少于18课时。在这18个课时里,可以开展以下教学模式:专题讲座、知识拓展、方法辅导、主题筛选、中期反馈、总结交流等。而学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调查、实验、采访、制作、参观、访问、考察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社区服务等具体实践活动放到课外,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开展。这样,学生认真参与了不少于18个课时的课堂集中学习,便获得1个校本课程选修学分。当他完成自己的研究课题并参与相关活动,便获得相应的研究性学习学分以及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学分。
当然,我们还立足校本资源,结合本地区的人文地理条件、社会热点等,对福州七中历年各个年段的社会实践、社区服务项目进行了分析、对比,保留或增加了一些与我们课题研究联系较为密切的活动内容。例如:3月份的“我和绿色有个约会”活动、4月份的“世界地球日”主题活动、9月份的“感恩九月我行动”主题活动……这样,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获得学分的同时,也凸显了福州七中的课程特色,增强了学生保护环境、服务社会的道德感和责任感。
三、课程构想的成果意义
虽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成性,整个课程是随着活动逐步展开的,但是校本课程的预设性相对更强些。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或者借助已有的校本课程文本载体,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整合实施,将二者的生成性和预设性加以协调统一,使之相互补充和完善。
一些开展得比较成功、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在实践过程中可以逐步系统化,从而转化为学校的一门校本课程。在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共同积累的资料,经过加工整理,还可以逐步形成校本教材,供新一轮学生学习和使用,同时还可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完善,生成与拓展,由此发散开来,衍生出其他相关联的校本课程系列。例如,福州七中就在《与绿色同行》校本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开发形成了《校园植物志》《浮仓山上的南宋丝绸宝库》《校园武术》《信手拈来的美:废物不废》《和谐校园 阳光心灵》等系列子课程。
这样,我们就可以从学校层面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进行整合,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开发和校本管理,在体现不同课程独特价值的基础上,实现不同课程的共同价值。同时,将系统化、成熟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转化成为学校的校本课程,这样既可以增强学校的课程建设能力,也能够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教师开发、整合、运用课程资源的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