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1
【2018 东城二模】
(一)阅读《山里有座榨油坊》,完成下面问题。(9分)
山里有座榨油坊
周华诚
1对坞村,地处偏僻,五百岁了;海拔也高,一千多米,是个的的确确的小山村。这个云生水起的地○方,保留着太多古老的东西——大批的明清古民居散落在溪涧旁,鸡犬之声相闻;传统的黄泥夯土墙房子,与一树一树白梨花相映;两条潺潺流淌的溪流之上,架着六十多座石拱桥,桥头是苔痕上阶绿,溪边是古樟枝叶茂,那些古樟树动辄就是几百年、上千年。此外还有一座“天灯”,四百年来夜夜点亮,为小山村里樵夫耕者的夜行脚步照明。小村古风浩荡,保留了几百年来村民的生活图景。我们在村子里四处游走,老人与小孩的脸上,都是朴素天然的笑意。
2十年前,巍巍大山中动工兴建水库,这个小村的村民大多搬迁出去,住到离县城很近的地方。水库○蓄水,进村的道路亦被淹没,进山改走一条更为蜿蜒曲折的道路,由此村外之人愈加少至。
3黑孩很早就出去读书了,父母还在村子里生活。后来他带着女友糖糖回来结婚。那是糖糖第一次见○到山中那座古老的榨油坊。黑孩的父亲余金龙是一名老榨工,从十八岁开始操持这门技艺,至今四十多年。榨油坊每年秋冬开榨,山上采摘下来的山茶果,在烈日下晒干爆裂,人工剥去厚蒲,炒工把茶籽炒熟,再放进碾子,轰隆隆的碾子把茶籽碾碎,榨工把它包成茶饼,再上木榨。巨大的木龙油榨散发着摄人心魄的力量:几百斤重的石块吊在梁上,榨工用力荡之,荡出优美的弧线;它在一个制高点悠然下落,经验老到的榨工又调动千钧之力,推动这个石块去撞击撞针;撞针是硬木制成的楔子——无论是多么密匝的茶饼,依然可以挤出空间。随着一声巨大的撞击,榨工从胸腔中迸发出悠长的、高亢的、清亮的、穿云裂帛的声音。随着一声声的撞击与号子,楔子嵌进清亮的茶油,从木榨之中,汩汩地流淌下来,淌成一条细细的、长长的线。
4结婚的第二天,黑孩带着妻子在村里到处逛,惊讶地发现工人在拆榨油坊。 ○
5看着伴随自己长大的榨油坊要拆了,黑孩觉得可惜。可人家说,要不拆它只能花五万五买下来。于○是他跟新婚妻子商量,一咬牙,把刚收的几万元彩礼钱拿了出来,又找朋友同学借了一点,把这钱给凑齐了。
6榨油坊是保住了,黑孩却被一村人笑话。那榨油坊拆了一半,透风漏雨不说,一面土墙眼看就要倒○了,角角落落都是蛛网,蜘蛛精都能爬出来。村民说,黑孩是念书念傻了吧。
7村民们一户户搬走了,留下古老民居二十来幢。青砖,黛瓦,高墙,木梁,有的还有大天井。可惜○了,大多数风雨飘摇,破败不堪。按照政策,村民搬走异地安置了,住过的房子就得拆呀。黑孩念过美院,觉得这些老房子有历史价值,有文化价值;再说了,祖祖辈辈都住过,那是整个村庄的记忆。就这么一拆了之,简单是简单,多可惜呀!
8黑孩去找村里,找乡里。没用。于是跑到县里,找了县领导。县领导答应他暂时不拆,看看能干什○么。这时候二十多幢老房子,只留下四五幢。最好的这栋房子有二百多年了,本来卖给了外地老板,老板要把这房子拆了整个儿搬走。黑孩去找屋主交涉,让他别卖了。几番交涉下来,拆是不拆了,卖也不卖了,违约金你得付吧?十五万元,最后也是黑孩掏的腰包。
9黑孩和妻子,本来玩玩琴棋书画,开开网店卖卖东西,小日子过得挺滋润,如今跟老房子较上了劲○后,不仅茶饭不思,还把过日子的老本都掏空了。 10琢磨了好几个晚上,他们一合计,决定做个民宿,让城里人也来乡下住住。朋友们来了,还能一起○喝喝酒。于是,黑孩和糖糖两个人自己拍照片,拍视频,在溪涧的石拱桥上坐着,神仙眷侣的样子,把自己的梦想说出来,挂到网上,要在村里办一个民宿,就叫“村上酒舍”。有熟悉的朋友看到,委婉地说一句:“祝你成功。”不委婉的呢,就直接多(说)了:“黑孩,你太理想主义了,你要看清现实。”
11可黑孩说:他看到的,是困难后面,那一丝希望。说这话时,他的眼睛闪闪发光。 ○12他用了一年时间装修那座老房子。设计了九间客房、两个茶室和一个阳光餐厅,还有一个院子。幸○好自己是学设计的,连图纸都没画,爬上爬下跟七十岁的老木匠一起搞装修。没人知道这究竟有多艰难——
装修的材料,都是他蚂蚁搬家一样,一趟趟从山外运进来的。还有很多东西是网上淘来的。快递送到山脚下的邻村,他一趟趟找车去运。一年下来花了一百多万元,除了众筹来的钱,自己又贴进去不少。
13一年以后民宿开业,吸引不少山外人来看新鲜,也有客人住进来了。他们从没想到,这样古老的房○子,怎么会一下变得这么有文艺气息。也没想到,在这犄角旮旯的大山深处,还有这样闲适的生活:可以烤火、煨红薯,或者喝酒——喝的正是黑孩跟父亲学着酿的粮食酒;也可以看星星,趁着酒兴对月当歌,还可以挥毫泼墨。
14黑孩和糖糖连带着一家人都忙得团团转。然而尽管劳累,这样的景象却让黑孩感到高兴,因为这个○古老的村庄似乎变得重新有了活力。 15那个榨油坊已经整修过,高大的屋顶下,木榨和碾子散发着岁月的光泽。去年秋冬,每个星期黑孩○都和他的父亲余金龙在这里榨一次油。父亲的手艺依然那么精湛,他抚摸着木榨的时候就仿佛重回到二三十岁。包好的茶饼,用铁箍套好,一饼一饼整齐地排列在木榨里;父亲做好了准备工作,用力荡起那块巨大的撞石。一次又一次,撞石荡得越来越高,随后,高亢的、清亮的、悠长又起伏的榨油号子从父亲的胸腔里迸发出来,洞穿屋顶,那声音震得空气也嗡嗡作响;紧接着是“砰”的一声巨大的声响,撞石击打在木制撞针上,撞针挤进木榨与茶饼之间,于是那山茶油,那清亮的液体从木榨里流淌出来,连成线,越淌越多。
16所有来自山外的人,忍不住鼓起掌来,一片叫好。接下来,父亲歇一歇,该黑孩上场了…… ○ (有删改) 17.为了保护对坞村这个古老的村落,黑孩做了哪些事情?(3分) 答:
18.请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划线句子的作用?(2分) 答:
①
19.如果对坞村去参加“江南水乡风物清嘉的文化名县”的评选,请你为这个村写一段推荐的话,不少于100字。(4分)
注:①清嘉:美好。 答:
答案:
17.(3分)
1花钱买榨油坊 ○2付违约金给外地老板 ○3设计装修办民宿 ○
18.(2分)
这句写出了山外的人为黑孩父亲古法榨油的精湛技艺和榨油时的场景所震撼,侧面表现出黑孩为保护这个古村落所做的努力和坚持是值得的。 19. (4分)
答案要点:古老村落、美丽风景、淳朴人情、古老的榨油技术
【2018 西城二模】
(二)阅读《遥远的土豆花》,完成22—24题。(共9分)
遥远的土豆花
肖复兴
1在北大荒,我们队的最西头是菜地。菜地里种得最多的是土豆。那时候,全队的人都得靠这片菜地○
吃菜。秋收土豆的时候,各家人来到菜地,一麻袋一麻袋地把土豆扛回家,放进地窖里。土豆是东北人的看家菜,一冬一春吃的菜基本就是它。
②土豆夏天开花,并不显眼,要说好看,赶不上扁豆花和倭瓜花。扁豆花比土豆花鲜艳,紫莹莹的,一串一串的,梦一般串起小星星,随风摇曳,很优雅的样子。倭瓜花明黄黄的,颜色本身就跳,格外打眼,花盘又大,很是招摇,常常会有蜜蜂在上面飞,嗡嗡的,很得意地为花儿唱歌。土豆花和它们一比,一下子就站在了下风头。
③土豆占地最多,种在菜地的最边上,外面就是一片荒原了。在半人高的萋萋荒草面前,土豆花越发
显得弱小、微不足道。刚来北大荒的那几年,我常到菜地里帮忙干活,但从没有注意过土豆花,甚至还以为土豆是不开花的。
④我第一次看到并认识土豆花,是来北大荒三年后的那个夏天,那时候,我在队上的小学校里当老师。 ⑤小学校里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所有课程,都是我和校长两个人教。校长负责低年级,我负责高年级。三个年级的学生挤在一个课堂里上课,常常是按下葫芦起了瓢,闹成一团。应该说,我还是一个负责的老师,很喜欢这样一群闹翻天却活泼可爱的孩子,所以当有一天发现五年级的一个女孩子一连好多天没有来上课的时候,心里很是惦记。一问,学生七嘴八舌嚷嚷起来:她爸不让她上学了!
⑥为什么不来上学呢?在当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生活困难,家里孩子多,一般的家庭就不让女孩子上学,分担家里的困难。那时候,我的心里充满了自以为是的悲天悯人的感情和年轻人涌动的激情,希望自己能够帮助这个女孩子,说服她的父母,起码让孩子多上几年学。于是,在一个没有课的下午,我前往这个女孩子的家。
⑦她是我们队菜地老李头的大女儿,家就在菜地最边上。这是荒原上开出的一片地,用拉禾辫盖起了茅草房。那天下午,老李头的女儿正在菜地里干活,大老远看见我,一边高声叫着“肖老师”,一边从菜地里跑了过来。她的身上粘着草,脚上带着泥,一顶破草帽下的脸膛挂满了汗珠。
⑧我跟着她走进菜地。老李头不善言辞,但很有耐心地听我把劝他女儿继续上学的话砸姜磨蒜地说完,而后翻来覆去地对我说:“我也是没有办法呀,家里孩子多,她妈妈又有病。我也是没有办法呀!”她的女儿眼巴巴地望着我,又望着他。当地农民的生活压力,也许不是我们这些知青能够想象的,在沉重的生活面前,同情心显示不出一点份量。
⑨和老李头分手后,我有一种上场还没打几个回合就落败下来的挫败感。老李头的女儿一直在后面跟着我,把我送出菜地,我不敢回头看她,觉得有些对不起她。走出菜地的时候,她倒是安慰我说:“没关系的,肖老师,在菜地里干活也挺好的。”听她这么说,我停下来,却也不知说些什么才好,猛然看到她头上的那顶破草帽上围着一圈手编的花环,是那种极小的、不知名的淡蓝色小花,一朵朵簇拥在一起,围在她破旧的草帽上,平添了几分生气。“你草帽上戴的这是什么花?”“土豆花,老师您看——”说着,她指向身后,原来那大片土豆正在开花。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土豆花,一簇簇,一串串,像穗子一样串在一起,淡蓝色的花朵是那么的小,小得让人注意不到,平凡得就像这片土地上的人。
⑩不知为什么,从那时候起,土豆花就在我的心里有了一种忧郁的感觉,让我总也忘记不了。记得离开北大荒调回北京的那一年夏天,我特意邀上几个朋友到队上的这片土豆地里照了几张照片留念。但是,照片上根本看不清土豆花,它们实在是太小了。
1前几年的夏天,我有机会回北大荒。过七星河,直奔我曾经所在的生产队,我一眼就看见了队上那 1○一片土豆地的土豆正在开花。过去了已经几十年了,土豆地还在队上最靠边的位置上,土豆地外面还是一片萋萋荒草包围的荒原。真让人觉得时光在这里定格了。
2唯一变化的是土豆地旁老李头的茅草房早已拆除了。我向人打听老李头和他的女儿。队上的老人告 1○诉我:老李头还在,但他女儿已经死了。我非常惊讶,他女儿的年龄不大呀,怎么这么早就死了?他们告诉我,她嫁人搬到别的队上住,生下两个女儿,都不争气,不好好上学,老早就退学,一个早早嫁人,一个跟着队上一个男孩跑到外面,也不知去干什么,再也没有回过家,她活活地给气死了。
3我去看望老李头,他已经病瘫在炕上,痴呆呆地望着我,没有认出我来。出了他家的房门,我问队 1○上的人,老李头怎么痴呆得这么严重了呀?没去医院瞧瞧吗?队上的人告诉我:什么痴呆,他闺女死了以后,他一直念叨,当初要是听了肖老师的话,让孩子上学就好了,孩子就不兴死了!他好多天前就听说你要来了,他是不好意思呢!
4在土豆地里,我请人帮我拍张照片留念。淡蓝色的、穗状的、细小的土豆花,生长在这片辽阔得几 1○乎到了天边的荒原上的土豆花,多少年来就是这样默默地花开花落,关心它们,或者偶尔想起它们的人会有多少呢?
(有删改)
22. 阅读文章,请说出作者对土豆花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过程以及这些认识形成的原因。(3分)
对土豆花的认识 以为土豆是不开花的 形成的原因 从来没有注意过
① 看到女孩草帽上用土豆花编的花环和她身后大片的土豆花 ② 土豆花在“我”的心里有了一种忧郁的感觉,让“我”总也忘记不了 这片辽阔的土豆花,默默开放,很少有人关心或想起它们 ③ 2段第一次出现了“土豆花”2段的作用。23.文章第○,说说第○(3分)
答:
24.这篇文章无论是标题还是行文中都有很多感人之处,请就感动你的一个词或一句话,结合全文,说说你的感受。(3分) 答:
答案:
22.答案要点:①淡蓝色的花朵开得很小,平凡得就像这片土地上的人②说服老李头失败,老李头的女儿从此失学③得知老李头和他女儿的悲惨命运,想到和他们一般平凡的人们 (共3分,每个要点1分)
23.答案示例:第②段将土豆花扁豆花倭瓜花进行对比,描写了扁豆花优雅、倭瓜花招摇,衬托了土豆花的弱小、微不足道,为下文描写这片土地上平凡得像土豆花一样的人们做了铺垫。 ( 共3分,本段内容1分,对比手法1分,结构作用1分)
24.答案示例:标题“遥远的土豆花”中“遥远”一词令人感动。如土豆花一样平凡的老李头和他的女儿是那样的渺小,小得让人注意不到,他们离我的生活那样遥远,他们的生活压力是我所不能想象的。我们很少去关注他们,甚至很少去想起他们,我们和他们的情感距离是那样遥远,即使我和他们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这怎不令人动容? (共3分,结合原文1分,说出感受2分。)
【2018 海淀二模】
(二)阅读《第四极》,完成15—18题。(共9分)
第四极
——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 许 晨
浩瀚无际的西北太平洋某海域,深蓝色的海水犹如成片成片的“水晶蓝”绸缎,在清晨的阳光里闪烁着明亮而富有质感的光泽。2012年6月,“向阳红09”船搭载着“蛟龙”号和海试队抵达预定海域——马里亚纳海沟,进行7000米级下潜试验。总指挥刘峰在做下潜动员:“为了今天,我们等待了很久……” 吹响深海集结号
2001年12月7日,寒风凛冽,雪花纷飞。北京友谊宾馆会议室,却洋溢着春天般的温暖。这里正在召开竞聘“7000米载人潜水器”总体组成员会议。几位应聘者陈述过后,主持人宣布:“现在请大洋办的刘峰做应聘报告。”
刘峰上台介绍了自己的简历、对专项计划的认识及初步设想。最后,他高声音说道:“世界正在进行蓝色圈地运动,我们中国人不能当看客。形势紧迫,时不我待。如果应聘成功,我一定团结各个单位科研人员,为我国的深潜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与会专家认为刘峰的应聘报告有观点、有思路、有信心,他
既熟悉研发7000米载人潜水器的来龙去脉,又具有高度的献身祖国深海开发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最终,刘峰被任命为总体组组长。
回到家,刘峰一直沉浸在兴奋与激动中,反复默念着王昌龄的绝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他心中充满了迎接挑战和机遇的豪情。
时间往前推到1984年10月。英国伦敦布鲁纳尔大学,博士论文答辩正在进行中。“我注意到,您这儿写的‘献给我的祖国’,是吗?”答辩委员会主席看着吴有生博士论文扉页上的一行英文问道。“是的。” “那你打算留在英国吗?这里有很好的研究和生活条件啊!”“我感谢校方和老师们的厚爱,但祖国更需要我。”吴有生礼貌而坚定地回答。
回国后,吴有生1992年出任中船重工702所所长,1994年当选为首届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次,他将担任《7000米载人潜水器总体方案论证报告》的领军人物,702所也将负责研制总装“蛟龙”号。 66岁的702所研究员徐芑南已退休6年,这次却被破格聘任为“7000米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这一任职,就是整整10个春秋……[甲]有人说,徐芑南的人生高度,几乎可以用中国深海潜水器的下潜深度来衡量:600米,1000米,3000米,6000米,7000米!中国载人深潜每前进一步都有他的杰出贡献,他的梦想随着潜水器的下潜,不断深入到更蓝更深的海域。 有志男儿建奇功
2004年,“蛟龙”号开始组装。潜水器十几万个零部件,组装中最大的难度就是密封性,其精密度要求达到了“丝”级。顾秋亮和他的师傅级前辈们一起被抽调到这个项目上。人称“顾两丝”的顾秋亮,即便是在摇晃的大海上,纯手工打磨维修的潜水器密封面平面度,也能控制在两丝以内。时间长了,他的两只手基本上没有纹路了,打卡都成了问题。凭着“顾两丝”的钳工功力,他被任命为装配组组长。
安装“蛟龙”号载人球的球体跟玻璃的接触面,必须控制在0.2丝以下,0.2丝只有一根头发丝的1/50。而观察窗的玻璃又异常娇气,一旦摩擦出一个小小的划痕,在深海几百个大气压的水压下,玻璃窗就可能漏水,甚至破碎,危及下潜人员的生命。
“一定要精细,要专注才行。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重要的是我们手中关系着潜水器的存亡啊!”顾秋亮这样说着,眼里含着闪亮的东西。埋头苦干、踏实钻研、挑战极限,是他做人的信念。这种信念,让他赢得潜航员托付生命的信任,也鞭策着中国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的迈进。
2010年7月,“向九”船队在试验海区进行无动力下潜上浮、接地检测性能复核等试验。专家们安装了一台“接地检测仪”,检测值必须保持在数值1.2以下,才能保证安全。可是,试航员们发现:当进入3000米海深时,检测值偏高,当上浮到1000多米时,检测值恢复正常。如果这个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器毁人亡。
要解决这个问题却需要冒着极大风险下潜。执行此次任务的于杭、叶聪、杨波,凭着对祖国载人深潜事业的挚爱和对“蛟龙”号安全性能的信心,将生死置之度外,在不断报警的情况下,镇定自若,勇敢地下潜、下潜……他们冷静观察,对用电设备逐个采取隔离措施,同时继续加大下潜深度,延长报警出现的时间,以求固化故障点……
苍天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揪住了这只时隐时现的“幽灵”尾巴。“蛟龙”号顺利返回母船后,电力小组根据他们提供的现象,锁定报警的原因,确定了解决的方案,对症下药,彻底解决了问题。这标志着我国载人深潜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十年磨一剑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贾岛的这首五言绝句,豪爽之气溢于字里行间。中国人在征服了南极、北极和珠峰高极之后,又成功地进入到地球最深极。马里亚纳海沟:中国人来了!
从2002年立项起直至如今第四次海试,全中国乃至世界瞩目的一天终于来到了!2012年6月24日,刘峰总指挥脸色凝重而坚毅,在简短动员后,他一挥手:“现在我宣布,试航员出发!”3位试航员叶聪、刘开周、杨波健步登上平台依次进舱。雨虽然很大,人们的衣服淋透了,内心里却充满了阳光。 7时整,指挥部宣布“各就各位”。轨道车移动、挂主缆、起吊、挂龙头缆、解缆等动作一气呵成,潜水器逐渐飘离母船尾部。
现场指挥部屏幕上的数据不断跳动着: 1000、2000、6000米,随着深度的增加,刘心成书记的心情也更加凝重:出征以来搏风踏浪迎“玛娃”台风而不畏,遇“古超”气旋尤奋勇;几次受挫,团队逆境而上,挑战极限,一路拼杀……他不敢多想,也没有时间多想。
指挥部鸦雀无声。[乙]大家目不转睛,紧紧地盯着显示屏,有人还不时地揉揉眼睛,唯恐看不清闪烁变化的数字:6900米、6935米、6970米……10时55分,“7005米”跳出画面,指挥部一片欢腾,掌声经久不息。这是共和国,不,是全世界搭载3人深潜的新纪录。
而恰恰就在这一天,正在太空中遨游的我国“神九”飞船,即将实现与此前发射的太空舱“天宫一号”手控对接。47年前,毛泽东主席曾展望:“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如今,都变成了现实。
胜利凯旋,太平洋的风浪也温柔了许多。深蓝色的海水一波连着一波,泛起了朵朵白亮亮的浪花,如同给英雄的中国海试队献上的鲜花。一只只调皮的海豚浮现在船舷边上,好像是前来迎接的伴游者。迎面遇上的过往货轮,相互之间拉响了汽笛,似乎是向远航归来的人们致敬。 (节选自许晨《第四极》,有删改)
15.“蛟龙号”第四次深潜试验成功,各路媒体的连篇报道使消息传遍了全世界,报道中普遍提到了“中国
载人深潜精神”。请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中国载人深潜精神”有哪些内涵。(4分) 答:
16.文中[甲][乙]两处都出现了一串连续的数字,任选一处,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这样表达的效果。(2分)
答:
17.阅读文章,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提出一个问题,并说明你提这个问题的原因。(3分) 答:
答案:
15.答案要点:献身祖国的责任感与事业心;无私奉献、不断进取的爱国情怀;踏实钻研,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精益求精、挑战极限);敢于冒险、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无畏勇气。(4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6.答案示例:[甲]处是用数字形象地表现了徐芑南对深潜研究的贡献,表达了对他献身科学不断探索精神的高度敬意。 [乙]显示了下潜深度不断增加的过程,表现出指挥部人们面对一步步迫近的记录,心情无比紧张和期待。(2分。特点1分,情感1分。意思对即可)
17.答案示例:问题:在“有志男儿建奇功”部分,“时间长了,他的两只手基本上没有纹路了,打卡都成了问题。”这一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原因:因为这一细节描写能够体现顾秋亮埋头苦干、钻研钳工过硬本领的专注与付出,让人感动于他对工作尽心尽责、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3分。问题:1分,原因:2分)
【2018 朝阳二模】
(二)阅读《叶至善:一个一生咬文嚼字的人》,完成第21-23题。(共10分)
叶至善:一个一生咬文嚼字的人
①叶至善先生是叶圣陶的长子。他是1945年正式从事编辑工作的,直到晚年还在为父亲编文集,写传记,编龄长达60年之久。这在出版界当属凤毛麟角。先生还是著名的科普作家,当过出版社的社长、总编,又是全国政协常委、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民主促进会名誉副主席……但他最看重的头衔还是“编辑”。他曾编过一本集子,书名便叫《我是编辑》,干脆,明确,坚定,从中流露出来的是职业的自豪感。 ②也许是因为自幼受到父亲的影响吧,至善先生称自己有“编辑瘾”,“老觉着没做够”。他曾在一首《贺新凉》的词中吐露心声:“矻矻何为者,事雕虫、咬文嚼字,灯前窗下。烟蒂盈盘茶重沏,忽忽秋冬春夏。且不悔为人作嫁……”“且不悔”的“且”字,他说不是暂且的“且”,在北京方言中,“且”字比“终”字还要斩钉截铁。这“且不悔”三字,该蕴藏着多少人生故事!在长期的编辑生涯中,先生不仅表现出了高尚的职业操守,而且训练出了敏锐的编辑眼光,无论是审稿还是编稿,总是目光如炬,运笔如刀,追求一种至善的文字境界。
③且说有一次,先生审读一部关于候鸟的稿子,稿中谈到了军舰鸟。作者说军舰鸟体形硕大而性格凶猛。先生作为科普作家,自有丰富的生物学知识,立即发现了其中的疑点:候鸟中有体形硕大的,但并不是猛禽,而猛禽中似乎没有候鸟。难道军舰鸟是一个特例?查核资料后证实:军舰鸟并非候鸟。这些说来都是常识问题,而编辑的职业敏感,正是由常识构成的。
④至善先生不止一次说过:“编辑就是咬文嚼字。”他做案头工作,自是不放过一个文字疑点,就连读书也会流露出编辑的职业习惯,先生写的《一个编辑读<红楼梦>》一文,便是从文字角度切入的,在红学研究中,可谓别具一格。文中有一节谈《红楼梦》中的两个小人物:“卜世仁夫妻俩”。先生拈出《红楼梦》中的两段文字,作了非常有趣的比较:
⑤《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写到住在后街的贾芹之母周氏,通过凤姐为儿子贾芹谋得一个差事:“管办”贾府里的十二个小沙弥并十二个小道士。贾芹“就职”那天,你看他那副得意样:“登时雇了大脚驴,自己骑上;又雇了几辆车,至荣国府角门,唤出二十四个人来,坐上车,一径往城外铁槛寺去了。”
⑥《红楼梦》第二十四回,写到贾府的另一个穷亲戚贾芸,到舅舅卜世仁家借贷。卜世仁是个生意人,在《红楼梦》中只出场一次。贾芹率队往铁槛寺,恰巧被他看到。他绘声绘色地给外甥说:“前日我出城去,撞见了你们三房的老四,骑着大叫驴,带着五辆车,有四五十和尚道士,往家庙去了。他那不亏能干,这
事就到他了。”
⑦至善先生认为这两段文字很值得咀嚼。前面一段虽是寥寥几笔,但写出了小人得志的神态。“登时雇了大脚驴”的“登时”,“唤出二十四个人出来”的“唤出”,“一径往城外铁槛寺去了”的“一径”,都给客观叙述涂上了感情色彩;而后一段则渲染了生意人的艳羡之情,“他那不亏能干,这事就到他了”,简直眼红得连口水都流了下来。
⑧先生细加比较之后,也发现了这两段文字的两处不同:第一,前面是“大脚驴”,后面是“大叫驴”,名称不统一;第二,前面是二十四人,后面是四五十人,数字有出入。至善先生分析认为,第一个不同“大概可以肯定是曹雪芹的疏忽”;第二个不同则恰恰体现了作者的匠心。二十四人是作者的客观叙述,这是一..个准确数字;四五十人则是卜世仁的不由自主地夸大,是艳羡之情驱使下的一种心理错觉。这个与事实不符的数字,正是刻画人物的精彩的一笔。
⑨如此精细入微的分析,确实有别于其他的红学研究。它反映了编辑的特殊视角。
⑩在文字方面,至善先生对别人要求严格,对自己更是一丝不苟。他写的字是典型的“编辑体”,从不龙飞凤舞。凡是字形相似的字,如“活”与“话”、“崇”和“祟”、“没”和“设”,先生总是点是点,横是横,每一个字都清晰可辨。先生曾写有一首《蝶恋花》,其中有这样两句:“信手丹黄宁复可?难得心安,难解眉间锁。”这可以说是他平日字斟句酌的形象写照。他在《细数家珍》一文中,原稿中写“父亲以前每隔一两年,总要到苏州看看”,定稿时“到苏州看看”改成了“回苏州看看”。一字之改,感情含量大不一样。“到苏州”,叶圣老可以到,其他人也可以到,连外国人也可以到,只要你有时间,有精力,谁都可以到;而“回苏州”,只有苏州籍的人才称得上“回”。一个“回”字,点出了叶圣老和家乡的特殊的感情联系。什么叫咬文嚼字?这就是咬文嚼字。
11至善先生称得上是个一生都在咬文嚼字的人。他的身体力行,体现的是出版人的敬业精神和文化追○
求。大概在二十年前,我们上海文艺出版社的几个编辑,曾在丁景唐先生的带领下,拜访叶圣陶老先生,至善先生当时曾陪同在座。他俯身在父亲耳边说话的恭谨神态,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后为《中国新文学大系》事,我又和先生有过几次直接接触。日前惊悉先生驾鹤西归,不禁怅然若失,当年的情景一一浮上心头。我想,对先生的最好的纪念,莫过去像他那样热爱编辑工作,像他那样咬文嚼字。 21. 文章记叙了叶至善先生“咬文嚼字”的几个小故事,请根据提示,补写相应的内容。(4分)
⑴作《贺新凉》,“且不悔”表达人生追求。 ⑵ ①
⑶品《红楼梦》,理解曹雪芹真妙笔。 ⑷ ②
22. 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第⑧段中“匠心”的理解。(3分) 答:
23. 本文的语言颇具特色,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的情感。请你就这篇文章的语言提出一个问题,并说明这
个问题对理解文章主旨有什么帮助。(3分) 问题: 理由:
答案:
21.答案要点:①审稿件,勘误军舰鸟并非候鸟。
②“到”改“回”,字斟句酌写深情。
(评分标准:共4分。每个要点2分) 22.答案示例:
“匠心”指曹雪芹从不同角度叙述同一事件,通过数字有出入,刻画出人物心理和性格的独特用心。表现了至善先生对曹雪芹字斟句酌的赞美。 (评分标准:3分) 23.答案示例:
问题:文中第⑩段最后一句设问句“什么叫咬文嚼字?”可以删去吗?
帮助:这个问题有助于我通过句式的对比,感受到作者对至善先生咬文嚼字,追求至善的强烈的
赞美之情。
(评分标准:共3分。问题1分,帮助2分)
【2018 丰台二模】
(一)阅读《家书里的山河岁月》,完成16~19题。(共10分)
家书里的山河岁月
王霜霜
①父亲走了两年之后,作家裘山山和姐姐才去彻底整理父亲的房间。在一个很旧的樟木箱里,她们发现了满满一箱信件。
②1000多封信都被用发黄发脆的报纸包着,细绳子捆着,上面还贴着小纸条,注明是谁的信,哪一年到哪一年。全都是父亲的笔迹。其中有一封信的背后还写着,这封信20天才收到,可见当时父母亲盼望的心情。
③看着这满满一箱信,姐妹俩很感动,也很悲伤。这是父亲保留的他们一家四口的家书。从母亲第一次用毛笔给父亲写的小楷,到裘山山长大后用钢笔写给家里汇报成长的“草书”,从竖写到横写,这些发黄的信纸记下了一个家庭半个世纪走过的风风雨雨。
④裘山山从中选取了一部分信,再加上一些老照片,编写了《家书:青年时期写给父亲母亲》一书。这是一本写了四十多年的书,记录了她的家族故事,也留下了时代的印记。
①
⑤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裘山山的父亲裘采畴是一名铁道兵,“铁路修到哪里,他就要在哪里”;母亲徐淑娟则算是新中国较早期的职业女性——浙江日报的编辑。二人各自有自己的事业,不能经常相聚。加上裘山山长大后又在重庆入伍参军,姐姐也下乡去陕西咸阳做了知青,于是,一家四口常常“四分天下”。
⑥裘山山常说:“我们的家不在某个地方,而是在信上,在途中。”在那个通讯不发达的时代,书信成为了他们彼此之间维系感情的唯一媒介,把四散天涯的家人连接成一个整体。
⑦翻开父亲留下的一摞摞信件,空中腾起了细小的灰尘,一时间裘山山仿佛钻进了往事的大仓库,里面堆积着很久没有翻动过的过往时光。
⑧在现存的一箱子信里,裘山山给父母写的信最多,有五百多封,因为从十八岁离家当兵后,她就不在父母身边了。尤其是1995年前,电话不便,完全靠写信。在那些信里,有少女的青春烦恼,有中年的鸡零狗碎,也有时代浪潮中普通人的起起伏伏。家书,反映着不同时期的时代面貌。
⑨一直到1997年,裘山山还断断续续给父母写信。她不记得什么时候彻底结束通信改为电话交流的了。只记得有一次父亲对她说,你那么忙,就不要写信了,一个星期打一次电话好了。然后就此搁笔了。
⑩而今,书信已经成了博物馆的展览品。2016年10月26日,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揭牌成立。博物馆内有一部分名人家书,但更主要是收集普通人的民间家书。副馆长张丁从事家书保护工作十多年,他在如饥似渴地读完裘山山的《家书》之后说,这本书“复活了一个时代的记忆”。张丁发现前来家书博物馆参观的朋友常常感叹,看到这么多书信,才想起了那些曾经的岁月,比如北伐、长征、抗战、下乡、恢复高考、出国、裁军等,这些都是国家所经历的大事件。张丁说:“家书的作者是这些大事件的参与者、见证者。家书从个人视角记载了这些大事件的点点滴滴,从而使这些大历史具有了血肉和表情。”
在《家书》中,裘山山写道:“真的很感谢自己那个时候什么都告诉爸爸妈妈,让我得以在三四十年后的今天,清晰地看到当时的自己。”
(有删改)
【注】①裘山山,女,中国作家协会全委委员。1958年5月出生,1976年入伍,1978年开始发表小说、散文。作品曾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冰心散文奖、鲁迅文学奖等多个奖项。
16.文中说“这是一本写了四十多年的书”,请根据文章内容梳理这四十多年来的书写历程。(2分)
裘山山十八岁离家参军, ① ;——直到1997年,裘山山逐渐地结束写信改为电话交流——父亲去世两年后, ② —— 裘山山选取信件进行编写,《家书》面世。 17.你怎样理解第⑩段画线语句中“血肉和表情”的含义?(2分)
18.缺乏家书往来经历的你,在初读文章时产生过什么疑惑?这个疑惑是如何在阅读中解决的?(2分) 19.《家书:青年时期写给父亲母亲》出版后,裘山山感慨万千,她觉得终于可以告慰父亲了。请你以裘山
山的口吻写一段她在父亲墓前的告白。(100字左右)(4分)
答案:
16.(2分)①此后就常常给父母写信 ②裘山山姐妹发现父亲留存的满满一箱家书
评分说明: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17.(2分)示例:这里“血肉和表情”的意思是丰满鲜活,具体可感。家书作者亲身经历了历史大事件,
家书是大历史在一个家庭中的缩影和具化,历史因而变得细致生动,可见可感。 评分说明:意思对即可。
18.(2分)示例:初读第⑥段时,我不理解裘山山为什么说“我们的家不在某个地方,而是在信上,在途
中”。再读文章后,我明白了。那是因为裘山山一家四口分散在各地,家书是他们维系亲情的唯一媒介,天各一方的家人通过家书往来感受彼此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 评分说明:问题1分,认识1分。
19.(4分)示例:父亲,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您一直珍藏的家书,我整理并出版了。当我再读那些家书的
时候,我仿佛又听到了您的教诲,看到了我们的成长过程,以及其间经历的起伏变化。感谢您的精心收藏,为我们留下了一个时代的记忆。我想,您在九泉下也会很欣慰吧。
评分说明:内容具体、有真情2分,表达通顺、有条理2分。
【2018 石景山二模】
(二)阅读《白夜》,完成第16–18题。(共8分)
白夜 赵丽宏
①很难想象,如果地球上消失了黑夜,将会是怎样一种景象,在光明如昼的夜晚,人们将怎样生活。在古老的圣彼得堡,我经历了真正的白夜——深夜十二点,依然可以沐浴着灿烂的天光,漫步在波涛滚滚的涅瓦河畔……
②白夜,是苏联北方的自然奇观,这种奇观只出现在盛夏,持续的日子也不长。我从莫斯科飞抵列宁格勒时,正是白夜的高潮。那天吃完晚饭回到宾馆的房间已是夜里十点,屋里没下窗帘,窗外阳光耀眼,看天色至多是下午三点的光景。站在窗前看街对面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黄墙绿树,巍峨的教堂,光芒四射的金顶,像一幅辉煌的油画,而教堂背后那波光粼粼的涅瓦河,是这幅油画的一道明亮的底色。如果不是亲临其境,我怎么也不会相信这是夜里十点钟的景色。
③街对面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在俄罗斯几乎是家喻户晓。俄罗斯人熟悉它,并不是因为修道院中那些教堂和金顶,而是因为修道院里的公墓。自十八世纪以来的大部分俄罗斯文化名人,几乎都埋葬在这里,其中有音乐家柴可夫斯基、莫索尔斯基、鲍罗丁、格林卡,有文学家陀斯妥耶夫斯基、茹科夫斯基、克雷洛夫、卡拉姆辛,有科学家罗蒙诺索夫。这些名字,都是使俄罗斯人引以为自豪的,他们创造的成就使世界对俄罗斯文化刮目相看。我想,假如能在这不眠的白夜去拜访那些长眠在地下的俄罗斯文化名人,该是何等奇特的经历。
④走出宾馆,只见大街上车流汹涌,涅瓦河畔到处是散步的行人。穿过大街,走进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林阴道上不见人影,通向名人公墓的大门紧锁着。名人公墓的围墙外,也是一大片墓地,形状各异的墓碑和墓穴极不规则地坐落在一大片树林中。我放轻了脚步在静悄悄的墓地里行走,惟恐我这异邦人的脚步声惊动了安眠在这里的俄罗斯人。这片墓地里埋葬的大多是战功显赫的苏军将领。也有一些富裕的犹太人的墓,他们的墓穴形状像一只大靴子,不知有什么含义。橘红色的光线透过树林斑斑驳驳洒落在墓地中,仿佛从空中伸下无数柔软温暖的手,抚摸着冷冰冰的墓碑和墓穴。看手表,此刻已是深夜十一点,心中不禁涌起一种奇妙而又神秘的感觉。如果不是白夜,那么这样的时辰应该伸手不见五指,在漆黑的深夜穿行于一片死寂的坟墓之间,有点像惊险小说里的情节了。
⑤从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出来,天色依然极亮。俄罗斯汉学家米沙陪我到涅瓦大街散步。街道上不用点路灯,感觉是落日西沉的黄昏时分。路上依然人流滚滚,人们都在急匆匆地赶路。也有穿着入时、步履悠闲的少男少女,旁若无人地在路上说笑着。只是街上的所有商店都早已关门。路边偶尔摆出几个出售冰淇淋的小摊,顷刻便使行人纷纷驻足,排起长长的队伍……
⑥使我产生浓厚兴趣的,是涅瓦大街那些古老的建筑。作为当年圣彼得堡的中央大道,涅瓦大街笔直宽阔,颇有皇家气派。路两边那些雄伟的建筑,都保持着两个世纪前的模样,许多俄罗斯作家在他们的小说中描绘过这条繁华的长街。这条街在苏联的名气,就像中国人熟悉北京的王府井大街和上海的南京路一样。涅瓦大街上的每幢楼房,都能叙说许多有声有色的历史故事。普希金和莱蒙托夫曾出入过其中的许多楼房,陀斯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也曾在石板的道路上留下无数脚印……托尔斯泰在他的《战争与和平》中曾写到过彼得堡的白夜,写到白夜街上的景色,而陀斯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白夜》,更是人所共知。奇异的自然现象,使俄罗斯的文豪们产生奇异的想象。普希金曾告诉人们:“在白夜,我写作无须点灯。上帝既然如此慷慨地赐予我光明,我为什么不在这不熄的天光里驰骋我诗的想象?”普希金故居在离涅瓦
大街不远的地方,从他的窗户中探头就能看到涅瓦大街上的桥和行人。留给世人的那些不朽诗篇中,究竟哪一些是写于白夜的天光之下,这就难以考证了。
⑦在白夜的天光之下,最活跃的是那些年轻的艺术家。在地铁的出入口,看到好几批街头献艺的民间音乐家。有人拉着手风琴唱歌,有人拨弄着吉他边唱边跳。最受欢迎的是一支演奏爵士乐的小乐队,一把小号,一支黑管,两支萨克管,极其默契地合奏出变化无穷的旋律。四位演奏者都是年轻的小伙子,看来都训练有素,决非滥竽充数之辈。他们每奏一曲,周围的听众都报以喝彩和掌声。有了这些歌声和音乐,涅瓦大街的白夜就不再清冷寂寞。在叶卡捷琳娜纪念碑附近的十字路口,一批业余画家正在为人们画肖像。画家们有用炭笔画素描的,也有画油画或者粉彩画的。作画者水平参差不齐,有些人颇有功力,在短短十数分钟内,便极为传神地绘出了坐在画架前的人物。坐下来请人画像的,大多是年轻的女郎,她们脸上保持着微笑,耐心地坐在围观者的视线之中。有一位被画像的姑娘捧着一本书在阅读,夜间的光线足以照亮她手中的书本。画家们都显得很自信,落到画板上的笔触小心翼翼,却毫不犹豫。他们一般都尽量设法美化被写生的对象,画板上显现的都是漂亮的美人。也有几位专事丑化的画家,他们手持着画板在为行人画漫画像,灵巧的画笔竭尽夸张丑化之能事。被画的人面对着自己落在画像上的那副滑稽的嘴脸,禁不住和旁观者一起哈哈大笑……
⑧回到宾馆,已是深夜十二点。拉开窗帘,窗外的景色使我惊叹不已。在深蓝色的天空中,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的金色圆顶闪烁着古铜色的光芒,使人感到它的遥远和神奇。这古铜色的光芒究竟是夕阳余辉还是旭日的映照,我说不清楚。把头探出窗口,可以看到一轮又大又红的太阳正沿着辽阔的地平线缓缓滚动。燃烧的云霞落在平静的涅瓦河中,使涅瓦河变成一条七彩斑斓的光带,流淌在太阳底下。今天,这太阳不会消失。在白夜的高峰期间,只有白天,没有黑夜,每一天的生命旅途似乎都在延长……
⑨电视机里正播放着一部精彩的电影,然而我的眼皮开始沉重起来。旅途的疲惫终于使我昏昏入睡……睡梦中醒来,表上的时针指着二点。躺在床上看窗外的天空,依然很亮,只是不见了太阳,天色显得有些慘白。起床看窗外,涅瓦河的波涛变成了银灰色,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的金顶失去了光泽,变得沉重而黯淡。大街上空无一人,偶尔有一两辆轿车驶过,汽车引擎在寂静中发出刺耳的呼啸。感觉疲倦,却再也无法入睡。拿出一本《阿赫玛托娃诗选》来翻阅,其中正好有一首题为《白夜》的诗,诗中表达的视觉和生理感觉使我产生共鸣,而作者的心理状态,却属于她生活的那个特定的年代,属于她独有的感情经历。就着窗外朦胧的天光,我在日记本上抄录了阿赫玛托娃写于八十年前的《白夜》,这是一首情诗:
哎呀,我没有关门,/也没有点灯,/要知道我是多么疲劳,/只是不敢躺下睡觉。
望着针叶林中那昏暗的暮色,/远方的原野渐渐显得微茫,/有一个声音使我陶醉,/这声音和你的声音一样。
16.本文在末尾注明了本文创作的时间:“1991年6月21日记于列宁格勒, 9月15日写于上海四步斋”。
请你推测: 是在列宁格勒记录的, 是在上海完成的,由此给你带来的写作上的启示是 。(3分)
17.文中多次描绘“白夜”的景色,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2分)
答:
18.本文的意蕴丰富而深刻,请就此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并简述你对这个问题的思考。(3分)
答:
答案:
16.答案示例:①当天在修道院和涅瓦大街的行踪 ②具体的感受和深刻的认识 ③应该及时记录生活中的经历、感受和认识 (共3分。每空1分)
17.答案示例:真实还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令自己内心震撼的奇特景色;而这些景色又能够唤醒自
也知道一切都已失去,/生活是一座可诅咒的地狱!/可是我充满了信心:/你一定会回到我身边!
己对阅读过的文学名著的记忆,引发自己更深层次的思考。(2分)
18.答案示例:问题:第⑥段写道:“奇异的自然现象,使俄罗斯的文豪们产生奇异的想象。”“奇异的自然现象”和“奇异的想象”有怎样的联系?
思考:不同地域、不同国度或不同民族的文学现象,它的特点、发生和发展与产生它的地理环境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每位作家都有一幅由他的作品绘制成的文学地图,其中的坐标原点,往往是他记忆最深刻的地方,也是给他写作带来无尽素材和灵感的心灵故乡。那上面每一处不同时期的人物和地点坐标,都是解读作家创作文本及进入其深广的内心世界不可或缺的文学密码。 (共3分。“问题”1分,“思考”2分)
【2018 怀柔二模】 (二)阅读《大将军》,完成16-18题。(共8分)
大 将 军 葛 闪
将军以少于对方一半的兵力,面对敌人坚固的城池,还有城头上叫嚣着的乌压压的敌军,丝毫不显畏惧。是的,将军一生戎马,一杆金枪,一匹白马,一腔碧血,一颗丹心,何曾惧过任何一个对手?又何曾打过任何一次败仗?
这样的阵仗,将军见得太多了。一如从前,将军指挥若定,纵横开阖,双目如电,一声“杀”字响彻云霄,带领着众将士发动了攻城的号令。“将无贪生之意,士有必死之心”,在战略战术配合得当的基础上,加上众将士的勇猛无敌,战争的结果如将军料想的一样——己方胜利。
城里城外,城上城下,满是尸山血海,断壁残垣。已是白发苍苍的将军站在城头上,眉头紧蹙,忧心忡忡,和旁边众将士摇旗呐喊、兴高采烈的神情截然不同。众将士对将军的神情也已习惯,见惯不怪了。将军为朝廷效力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连一次败仗都没打过,“常胜将军”的封号那是实打实的真金含量。但是,谁也弄不明白,为什么每次打胜仗之后,大家都兴高采烈,唯独将军一个人忧心忡忡,双眉紧蹙?
将军一生,大大小小二百七十六战。特别是这次,是他平生的最后一战。皇帝说了,将军此战之后,就在京城赐他一处大宅,让他颐养天年。这最后一战依然胜得漂亮,将军当在征战生涯中,画上一个完美至极的句号,可他为何依然一如从前那般满脸忧愁,闷闷不乐?谁都奇怪,但谁也都不敢去问。 将军班师回朝。金銮殿上,皇帝对其大加褒扬,肯定其戎马一生战功赫赫,赐号“护国威武将军”,并有免死金牌一枚。这是一种莫大的荣耀,朝中文武莫不艳羡,纷纷对将军祝贺不已。
将军退休了,整天就逗弄儿孙,养鸟种花。将军身退,但威名永存。能文能武的他,不仅马上金枪扬威,马下对治国之道也颇有见地。皇帝隔三差五,只要得了空,便会移驾将军府邸,与他下个几盘棋,从棋子敲落之间向将军讨教治国之道。将军也不推托,与皇帝常是谈笑风生之中,棋子翻飞之间,将胸中丘壑不经意地搬出来。君臣之间,也落得其乐融融。偶尔间,皇帝也会问起将军那个问题——为什么每战胜利后,从没见过他展笑扬眉,反而都是愁云满面?将军笑笑,说过去了,不想再提了。皇帝也笑笑,不再强求答案。
时光荏苒,将军更加苍老,但精神还算矍铄。皇帝去了后,新皇登基。新皇也算是开明之君,殿堂之上,既能自有主见,亦能耳畔容得下忠谏之言;朝堂之下,既能勤学苦读,又能微服走访民间,体恤民生。特别是效仿其父皇,经常到将军府邸和将军下棋论道,算是对将军礼遇有加,厚泽绵长。新皇和他父皇一样,对于将军的传奇一生的好奇心更加浓厚,也常会问起将军那个问题——为什么每战必胜后,从没见过
他展笑扬眉,反而都是愁云满面?将军依然是笑笑,说过去了,不想再提了。新皇雅量,也是笑笑,不再强求答案。
终有一天,将军卧床一病不起,各方大夫也都来瞧过,均摇头叹气,说将军是即将油尽灯枯,即使华佗再世也无回天之力,怕是撑不了几日了。皇帝闻之,悲恸至极,銮驾摆至将军府邸,破开天之例,终日常驻将军府。将军府上下,无不铭记圣恩。
七日之后,将军弥留之际,皇帝紧紧抓住他的手,轻声说:“老将军,朕想问一个问题。虽然朕知道此时问确乎有点不合时宜,但朕如果不问,必将成为心结。” 将军艰难地点点头。
“将军一生大小二百七十六战,朕未登基时就大为敬佩。但朕更为奇怪的还是那个问题——古往今来的那些千古名将,打完胜仗莫不神采飞扬的,可将军为何有别常理,每战必胜之后,却都是忧愁不已,满面悲痛?”
将军惨然一笑:“别人看到的是胜利后的繁华,我想到的是千百万个女人没了丈夫,千百万对父母没了儿女。别人看到的是刀枪剑戟的战场,我想到的是一条血肉模糊的路呀。只要有战争,不管是我方胜利还是敌方胜利,战场上倒下的那都是人呀,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呀。皇上呀,每每想到这些,叫我如何展露笑颜?”将军很是激动,一连气说完,便呼吸急促,不久便永远地闭上眼睛。
皇帝终于明白,原来将军也有他自己的心结。只不过,自己和其他人的心结都是出于好奇,而将军的心结,却是超越了人类私欲的升华。皇帝下旨,新赐将军封号,没有任何浮华的意义,也没有任何功德性的字眼,只有“大将军”三个字,世代永袭。
皇帝说,世间最大不是天,不是地,不是海,更非天子帝王之家,而是以“仁”字为最大。将军大仁大义,大境界大胸怀,此乃真正治国之道。
自此,朝廷注重休养生息,外抚众国,内以仁政。数十年没有战争,全国上下,一片清明。 16.在文中将军的封号发生了几次变化,阅读本文说说将军获得每个封号的原因?(3分) 答:
17.文中多次提到将军的心结,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将军的心结是什么?(2分) 答:
18. 本文中中的两个皇帝在治理国家方面与下列哪些选项的观点有相同之处?(3分)
A.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C.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D .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答案: 16.(3分)“常胜将军”:将军为朝廷效力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连一次败仗都没打过 “护国威武将军”:将军戎马一生,战功赫赫 “大将军”:将军大仁大义,大境界大胸怀
17.(2分)将军的内心想到的不只是战争胜利与否,让他难以展颜的是只要有战争,不管哪一方胜利,战场上倒下的都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所以将军的心结就是希望君主能够“仁爱”治国,不再有战争发生。 18.(3分)A B C
【2018 平谷二模】
(二)阅读《外星人大使》,完成18—20题。(共10分)
外星人大使
①冬日的清晨,寒风呼啸着吹个不停,清冷的街道上空无一人。一个瘦高的身影晃过街角,步履蹒跚地迎着刺骨的冷风前行。他在一家小餐馆前停了下来,伸出左手按了按夹在右臂下的一个黑色本子,寒冷已让手臂失去了知觉,还好本子还在那里。他跺了跺脚轻轻地推开门,走进了餐馆。
②“看看谁来了,我们的外星人。”服务生汤姆高八度叫了起来,“你总是第一个来,这么寒冷的早晨,没有人会愿意出来的,我的朋友,你真是一个勤奋的人。你的本子上快要写满了吧?”
③瘦高个没有理会汤姆,坐在靠近壁炉的一张小桌子旁,把那本厚厚的本子放在了桌子上,用力搓了搓手。屋子里的温度让他感到很舒服。
④“今天吃点什么?” ⑤“老……老样子。”瘦高个活动了活动冻得发僵的下巴,“再多加一升花生油。” ⑥“哈哈,今天是什么好日子,让我们的外星人这么有兴致。”汤姆坏笑着叫道。 ⑦“我……我的工作就要完成了,一项伟大的工作。”瘦高个拍了拍桌子上的厚本子,表情严肃地说。 ⑧莱特坐在桌边,认真地翻阅着他的本子,时而兴奋时而皱眉,高高的颧骨上,一对小眼睛闪烁着深邃的光。
⑨“可怜的孩子,他一定遭遇了很多不幸。”餐馆老板叼着一根雪茄望着莱特,“我要跟镇长说说,把他送到城里去看医生,我看他最近的神态有些反常。”
⑩“老板,您真是仁慈的人啊,谁会在乎一个疯子,你看看他喝油的样子,就像在喝水,正常的人谁会这样。”汤姆撇了撇嘴望着莱特。
1○1“我……我要走了,结账。”莱特的口齿有些不清,这更让人们觉得他智力有问题。 1○2“20 块,面包不收钱了。”餐馆老板友善地望着莱特,从嘴里吐出一股股烟。 1○3“谢……谢谢您,您……是个好人。”莱特收起黑本子,把20 元皱皱巴巴的纸币放在了桌上,望着迅速充满屋子的雪茄烟雾,飞快地跑出了小餐馆,就像有魔鬼在后面追他。
1○4“可怜的人。”老板摇了摇头。 1○5莱特沿着大街一直向郊外走。街上的人多起来,人们匆匆忙忙地穿梭着,呼啸的寒风在耳边呼呼作响。
1○6吃过“早餐”的莱特变得精神起来,额头高耸,两只眼睛炯炯有神,他加快脚步,来到了郊外的一片空地上。
1○7一群麻雀正在空地上跳来跳去,寻找着冬日的吃食,远处的树林只剩下一条条粗粗的树干,密密地遮蔽着人们的视线。莱特坐在厚厚的干草地上,警惕地望了望四周,此时天色还早,草地上空无一人。他伸出右手,用力握住左手手腕,使劲一扭,咔嗒一声,手掌上顿时裂开一条缝隙,一道淡蓝色的光线投射在手掌上方,一个清晰的三维人形出现在了上面。
1○8“见到你真高兴,莱特,我的孩子。为了我们的移民事业,你在地球上待了那么多年,我一直期待你的消息。我们的星际移民计划已经开始了,我们需要更多的星球。”蓝色光线组成的三维小人神情骄傲地说道,“如果可以,地球生物将会成为我们的邻居。”
1○9“议长阁下,我必须向您如实禀报这里的情况。”莱特望着小蓝人停顿了一下,心情十分沉重。 2○0“我的孩子,遇到了什么问题?我怎么看不到巨龙们,你还在地球吗?” 2○1“是的,议长大人,地球出现了新的物种,那些巨龙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新物种叫做人类,他们比那些龙要小得多。”
2○2“新的物种?真遗憾那些恐龙消失了。” 2○3“这正是我要跟您说的,大人。”莱特神情更加沉重,“这里的情况非常糟糕。” 2○4“别着急,我的孩子,慢慢说。” 2○5“这里的生物已经拥有初级智能,会制造最原始的核装置用来发电,喜欢开着释放毒气的四轮铁机器在巨大的城市里来回穿梭,他们还在地球上划出了很多线条,叫做国界,任何一方都不能随意跨过那些线……”
2○6“听起来真糟糕,如果那些恐龙还活着,我想地球一定不会变成这个样子。”蓝色投影人无奈地摇了摇头。
2○7“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地球人拥有一种超级武器,它足以毁掉我们的星系。”莱特瞪大了眼睛惊恐地说道,右手不由自主地紧紧攥成拳头。
2○8“超级武器?” 2○9“是的,大人,请看。”莱特从口袋里抽出一个小盒,“他们就是用这个来消灭自己和摧毁别人的,这个东西在地球上到处都可以买到,地球人的武器普及率非常高。”
3○0“他们一定是发现了我们的意图,才想出使用这种危险的武器。”莱特愤愤地说道,随手从小盒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支香烟,比取一枚炸弹还要小心,轻轻地夹在左手手指上,“大人你看,这就是烟雾发射器,非常危险的武器,能产生大量的毒烟,有一次我差点就被它杀死。”
3○1小蓝人凑上前去,仔细看了看洁白的烟身,金色的烟叶,点点头说:“看上去很危险,它的威力有多大?”
3○2莱特右手取出一只打火机,啪的一声点燃了香烟,一缕淡淡的烟雾顺着风势飘了起来。 3○3“嘀嘀嘀。”夹着香烟的手指上响起了警报声。 3○4“是α 射线,检测到了α 射线,还有……还有……”小蓝人惊讶地叫道。 3○5“没错,议长大人,超过了4 000 种化学物质。” 3○6“太糟糕了,这一定就是宇宙中传说的魔鬼烟雾,太可怕了,没想到地球人居然造出了这么厉害的武器。”
3○7“我们该怎么办?” 3○8蓝色小人沉思了片刻,语气沉重地说:“撤退,放弃地球移民计划,下一个移民点定在火星。”小蓝人停顿了一下接着说,“我以伟大的议长名义感谢你,我的孩子,你出色的工作让我们的人民远离危险,我现在正式任命你为火星大使,今天连夜动身前往火星,一定要在火星人造出烟雾发射器前占领它。”
3○9小蓝人踌躇满志地望着将要燃尽的香烟,他想,火星人一定不会造出这么危险的武器来。
(选自2012年第3期《新科幻•文学版》 有删改)
18. 请你从莱特的角度,按照他来地球的时间先后顺序,梳理小说情节。(4分) 开端:恐龙时代,为了实现移民计划,莱特被派往地球做大使。 发展: ① 。 高潮: ② 。 结局:放弃地球移民计划,莱特成为了火星大使。
19.下面内容是从原文抽取出来的,你认为该内容应该插入文中哪两个段落之间?为什么?(3分)
瘦高个的名字叫莱特,没有人记得他是什么时候来到小镇的,大家只知道他是一个奇怪的人,每天早晨他都会第一个到餐馆,要一块大面包和一升花生油,然后把它们吃个一干二净。不知道什么时候大家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外星人。这个绰号让他很紧张,每当有人叫起,他就会立刻低下头去,像祷告般喃喃自语,“地球人发现我了。”看着他那窘迫的样子,所有人都会哈哈大笑着走开,剩下他一个人战战兢兢地站在那儿发呆。
20.请你针对本文的标题“外星人大使”设计一个问题,并根据你对本文主题的理解,写出答案。(共3分)
答案:
18.答案示例:
①莱特在地球调查了很多年,并把情况记录在本子上 ②莱特向议长大人汇报调查结果
(共4分。共2空,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9.答案示例:
插入第7和第8段之间(1分)。这一段主要介绍了莱特生活、绰号和姓名。生活、绰号既照
应上文莱特早晨来小餐馆吃饭和汤姆称呼他“外星人”的原因;本段交代了瘦高个的姓名,文章
到第8自然段才能称呼为“莱特”。(2分)
(共3分。判断1分,理由2分)
20.答案示例:
问题:莱特为什么会成为了“火星大使”?
答案:因为从文本可以看出,地球人不顾环境污染,漠视环境污染,所以外星人放弃了移民
地球的计划,莱特又被派往火星。 (共3分。问题1分,答案2分)
【2018 房山二模】
(二)阅读《笨拙如你,温暖如你》,完成20-22题。(9分)
笨拙如你,温暖如你
每次过年回家,我去看姥爷,他总会想方设法给我做一些好吃的,打小他就对我疼爱有加,后来母亲去世,他的舐犊之情便愈加深沉。
姥爷最拿手的一道菜是高汤汆(cuān)白菜:切掉菜根,将择洗干净的菜身拦腰切开,一分为二,上面是新嫩的青绿菜叶,下面则是晶莹、粗厚的菜帮,用月白色的香浓高汤汆烫,再加红色的肉丸子,出锅时加一点香油和虾米,美味至极,这是我童年最美好的记忆。
那时,我碗里必定有最多的丸子和嫩菜叶,其次是姥姥,最后剩下的菜帮永远是姥爷口中的“最爱”。他常说:“小狮,你不知道,菜帮才是最好吃的,又甜又脆,一口咬下去美极了,姥爷做饭最辛苦,当然要吃最好吃的。”我信以为真,以为姥爷自私,居然让我和姥姥吃菜叶,而把又甜又脆的菜帮据为己有。我又好奇又生气,哭着喊着要抢他碗里的“美味”,姥爷终于“割爱”般夹给我一块晶莹剔透的菜帮,我如获至宝,只是刚咬一口,菜帮的泥腥味瞬间就充满了整个口腔,我一口吐出来,姥爷姥姥大笑不已。我撇着嘴说:“好难吃!一点也不甜,又酸又苦!”
当时,我嘲笑姥爷没有吃过好吃的菜叶和丸子,居然把菜帮当成最好吃的东西,实在是太笨了。 后来,我慢慢地长大,终于明白姥爷的心意,心里愧疚不已。然而总是拗不过他,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我喜欢吃菜帮,谁也别跟我抢!”有时我也很生气,便吼他:“姥爷,你真倔!”
是的,姥爷是一个倔强的人,也是远近闻名的笔杆秀才,写得一手好字。从小,我在他的膝下玩耍,耳濡目染,也渐渐地拿起高大的笔杆写毛笔字,每次,我煞有介事地写字时,他就在一旁指导——
“四个点每个都是不一样的,一样写,字就显得呆了。”
“起和收的时候,要保持中锋,侧峰多了就圆滑,中锋运笔才是君子。” “‘欧’字最忌投机取巧,重新写” ……
他就这样一遍一遍地说,一遍一遍地纠正我写字的毛病。我18岁那年,村委会主任说:“小狮的毛笔字写的不错,今年就让她给村里写对联吧。”我高兴得立时就想答应,姥爷说:“她还是一个孩子,不经夸,不过磨炼磨炼也好。”于是,我接过姥爷的衣钵,开始给村里写对联,一下子便成了明星,成了大人口中的书法家,成了“别人家的孩子”。
我记得那年的春节格外冷,漫天大雪仿佛要把整个人间吞噬。大年初二,我们全家去拜年,刚拐进胡同,就看见姥爷和一群来拜年的长辈站在门口,姥爷伸手指着门旁的对联说:“字的架子好歹搭起来了。”大家看见我们,纷纷说:“恭喜你们家出了一个书法家!”姥爷就在后面呵呵地笑。大家走进院子后,我和姥爷站在门口,他说:“小狮长大了,成了一个小书法家。”一股幸福感突然就涌进了我的心里,我的眼眶一阵阵发热。
我一直都没有忘记当时的情形,我依偎在姥爷的身边,漫天的大雪静静地落着,大红的对联在一片雾
霭茫茫的世界中鲜艳夺目,对联上写的是“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园”,这是姥爷最喜欢的句子。
姥姥去世后的第一个春节,我去看姥爷。那天的阳光特别好,一丝冷风都没有。我进门就大喊“姥爷”,手里拎着给他买的东西,接着便看见他坐在洒满阳光的梧桐树下,一手拿着镜子,一手拿着剪刀在剪胡子。
“女孩不要那么大声说话。”他听到我的声音,笑着慢慢地站起来。我鼻子一酸,说的第一句话是:“我给你买一个电动剃须刀吧。”他笑了笑说:“剪了一辈子,习惯了,还能打发时光。”
中午,只有我和姥爷两个人,其他人都去走亲戚了。除了主菜,那道高汤汆白菜是一定会有的。这次,姥爷依旧将丸子、嫩嫩的菜叶全都给了我,自己仍旧吃着剩下的菜帮。
我不相信姥爷真的喜欢吃又酸又苦、土腥味又大的菜帮。当初,我们的生活条件差,他把好吃的都留给我和姥姥,等生活条件慢慢地好起来,他依旧如此。后来,我才慢慢地明白:谁也不能和他抢那些难吃的菜帮,这就是他表达爱的方式——一种笨拙的、旷日持久的付出。哪怕这道菜被换成了山珍海味,他也仍旧会把最好的一部分留给我。也许只有那些菜帮的味道,才能让他在回忆起当初的漫长岁月时甘之如饴,欣然老去。
任何美味佳肴都无法代替那个味道,因为那里面有回忆,也有他难以言及的爱。
(选文有删改)
20.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末作者的“任何美味佳肴都无法代替那个味道”这一感悟的形成过程。(3分)
答:
21.文中姥爷一直对“我”疼爱有加,他对“我”的疼爱除了体现在每次都给“我”做好吃的汤,并且把最好吃的留给“我”外,还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 答:
22.长辈们表达爱的方式有很多,请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像文中姥爷那样表达爱的方式的切身感受。(3分) 答:
答案:
20.答案示例:起初“我”不解姥爷为什么爱吃难吃的菜帮,还嘲笑姥爷太笨;后来我渐渐明白姥爷是把好吃的留给心里爱着的人——我和姥姥;生活条件好了姥爷依旧如此,我才真正明白那个味道里面有回忆和爱,能让他在回忆起当初的漫长岁月时甘之如饴,欣然老去。所以文末作者说“任何美味佳肴都无法代替那个味道”。
评分标准:共3分,每个要点一分,意思相近即可。 21.答案示例:
①姥爷一边指导我写字,一边教我做人要正直。 ②姥爷教我做人要谦虚。
③姥爷提醒我不要大声说话,女孩要稳重。 评分标准:共3分,每个要点一分,意思相近即可。
22. 答案示例:文中姥爷表达爱的方式是一种笨拙的、旷日持久的付出。哪怕这道菜被换成了山珍海味,
他也仍旧会把最好的一部分留给我。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我的爷爷奶奶也总是把最好吃的留给我,自己却一点都舍不得吃。我能理解爷爷奶奶的心情,这是他们表达爱的方式。我也常去看他们,把好吃的带给他们。
评分标准:本题3分。答出对文中姥爷表达爱的方式以及理解2分,能结合实际谈感受1分。
【2018 昌平二模】
(二)阅读文章,完成第17-19题。(共9分)
一只飞在深秋的蜜蜂
矫友田
①天气骤然变冷了,一只孤独的蜜蜂栖在窗台上。它一动也不动,一副冻僵了的样子。我推开窗户,
原想室内的暖意,一定会将它吸引进来。可是它仍无动于衷,只是微微地翘了两下翅膀,而后吃力地朝远方飞去。
②我猜想,它应该是一只迷失了方向的流浪蜂。在这个寒冬将至的深秋,它竟拒绝了一丝温暖的慰藉,毅然选择了远行。
③它一定是在为了寻找花香,抑或那些同伴的去向,而作生命里最后的努力吧。一只蜜蜂飞过,竟悄然唤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④很多年前,在我居住的村前,有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槐树林。每当到了五月槐花盛开的时节,远远望去,那片槐树林犹如一座座延绵起伏的雪山似的,浓郁的花香,溢满了整个天空。
⑤这个时候,就会有一些从异乡赶来的放蜂人,在槐树林旁边搭起一个个小帐篷。那一排排蜂箱的四周,被舞动的群蜂围裹着,宛如一团团飘浮的彩云。那些蜜蜂们总是不知疲倦地飞进飞出,忙碌着采集花蜜。
⑥当时,尽管我对那些蜂箱充满了好奇,可是嗡嗡嘤嘤的蜂群却令我望而生畏,只能远远地观望。有一次,淘气的我为了探究蜜蜂是如何采蜜的,竟然用柳条去扑打那些落在野花上的蜜蜂。我的野蛮举动,被一位放蜂的老人发现了。他疾步赶过来,狠狠地呵斥了我一顿。之后,他蹲下身,捡起一只奄奄一息的蜜蜂放在手心。他的眼神溢满怜惜。过了许久,放蜂老人才把目光从那只蜜蜂的身上移开。他看着我,说话的声音轻了很多,“孩子,你看它们活得多么不容易啊。”我听了之后,惭愧地低下了头。但一直令我感到不解的是,放蜂老人养着数不清的蜜蜂,为什么会因为一只蜜蜂的意外死亡而伤心呢?这个谜,就像放蜂老人那充满怜惜的眼神,在我的内心久久挥之不去。
⑦后来,村前的那片槐树林被人们砍伐殆尽,只剩下一片光秃秃的盐滩和纵横交错的沟壑。从此,再也见不到那些远道而来放蜂的异乡人。
⑧去年初夏的一天,我和几位朋友一起到十梅庵森林公园观赏槐花。在山脚下,我们遇见一位放蜂的中年男子。当时,有几只蜜蜂不慎飞落到帐篷附近的一个小水洼里。他正手持一根竹篾,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捞上来,然后,他将那几只蜜蜂放在手掌上,用嘴将沾在它们翅膀上的水渍吹掉。
⑨我在一旁看见了,有些不解地说:“你不怕被它们蛰伤吗?”他憨厚地一笑,而后幽默地说:“应该是它们害怕呀!你看,它们辛辛苦苦积攒的口粮,不是都被我剥夺了。”
⑩随后,我与他攀谈起来。原来蜜蜂们虽然酿出了甘甜的蜜液,可是大多时候它们食用的却是兑了少许蜜液的清水。然而,它们从来不因此抱怨和偷懒。每一只蜜蜂在每一天都会尽心尽力的采蜜,一直到它们生命的终结。
⑪放蜂人一年四季大都在外面奔波,一路追赶花期。有时候因为走得仓促,总会有些外出采蜜的蜜蜂,变成无家可归的流浪蜂。
⑫从此,那些流浪蜂一边艰难地活着,一边为寻找家园做着徒劳的努力。最终大都暴尸野外。它们的牺牲,只有放蜂人知道。因此,每一只蜜蜂都值得放蜂人爱惜。在守着它们的时候,放蜂人尽力不让每一个小生命受到伤害。-
⑬他说到这儿的时候,轻轻一抬手,将那几只翅膀已被吹干的蜜蜂放飞出去。他看着那几只小生灵欢快地融入到前方的蜂群里,脸上露出舒心的笑容。
⑭他的神情,蓦然使我联想起许多年前那位放蜂的老人。刹那间,曾经压在我心里的谜团,悄然释放…… ⑮此刻,已经从回忆中走出的我,凝视着那一只流浪蜂飞去的方向,心头则充溢着一种久违的感动。.....它能否穿越这漫长的的寒意,寻找到花香四溢的家园?
(选自《阅读》2012年第4期,有删改。)
17.阅读文章④-⑭段,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小时候,见放蜂老人为一只意外死亡的蜜蜂伤心,我感到 ① ;去年初夏,看到 ② ,与
之攀谈让我知道了 ③ ;而无家可归的流浪蜂 ④ ,理解了每一只蜜蜂都值得爱惜,我心中的疑团悄然释放。(共4分)
18.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文章结尾段中“久违的感动”的理解?(3分)
答:
19. 阅读文章,就其结构或写法提出一个问题,并简要说明这个问题对于你的写作会有怎样的启示。(2分)
问题: 说明:
答案:
17.答案示例:①惭愧、疑惑②一位放蜂的中年男子拯救落水的蜜蜂③蜜蜂尽心尽力的采蜜,辛苦付出很多,索取却很少,从不抱怨和偷懒 ④一边艰难地活着,一边为寻找家园做着徒劳的努力。(4分)
18.答案示例:作者看到一只飞在深秋的蜜蜂唤起了他对往事的温暖的记忆,心中充满感动。这种感动是对流浪蜂执着寻找家园的动容,是对蜜蜂勤劳执着、无私奉献精神的钦佩;是对养蜂人对每一只蜜蜂的态度,对生命的尊重、爱惜的认同。(3分)
19.答案示例:
问题:第六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说明:文章这样写是设置了悬念,在写作中如果我也学会设置悬念的话,那么文章会更加吸引人,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
【2018 顺义二模】 (二)阅读散文《苦夏》,完成14--16题。(共8分)
苦夏
冯骥才
①这一日,终于撂下扇子。来自天上干燥清爽的风,忽吹得我衣袂飞举,并从袖口和裤管钻进来,把周身滑溜溜地抚动。我惊讶地看着阳光下依旧夺目的风景,不明白数日前那个酷烈非常的夏天突然到哪里去了。是我逃遁似的一步跳出了夏天,还是它就像1976年的“文革”那样——在一夜之间崩溃?
②身居北方的人最大的福分,便是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四季分明。我特别能理解一位新加坡朋友,每年冬天要到中国北方住上十天半个月,否则会一年里周身不适。好像不经过一次冷处理,他的身体就会发酵。他生在新加坡,祖籍中国河北;虽然人在\"终年都是夏\"的新加坡长大,血液里肯定还执著地潜在着大自然四季的节奏。
③四季是来自于宇宙的最大的拍节。在每一个拍节里,大地的景观便全然变换与更新。四季还赋予地球以诗,故而悟性极强的中国人,在四言绝句中确立的法则是:起,承,转,合。这四个字恰恰就是四季的本质。起始如春,承续似夏,转变若秋,合拢为冬。合在一起,不正是地球生命完整的一轮?为此,天地间一切生命全都依从着这一拍节,无论岁岁枯荣与生死的花草百虫,还是长命百岁的漫漫人生。然而在这生命的四季里,最壮美和最热烈的不是这长长的夏吗?
④女人们孩提时的记忆散布在四季,男人们的童年往事大多是在夏天里。这由于,我们儿时的伴侣总是各种各样的昆虫。蜻蜓、天牛、蚂蚱、螳螂、蝴蝶、蝉、蚂蚁、蚯蚓,此外还有青蛙和鱼儿。它们都是夏日生活的主角;每种昆虫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快乐。甚至我对家人和朋友们记忆最深刻的细节,也都与昆虫有关。比如妹妹一见到壁虎就发出一种特别恐怖的尖叫,比如邻家那个斜眼的男孩子专门残害蜻蜓,比如同班一个最好看的女生头上花形的发卡,总招来蝴蝶落在上边;再比如,父亲睡在铺了凉席的地板上,夜里翻身居然压死了一只蝎子。这不可思议的事使我感到父亲的无比强大。后来父亲挨斗,挨整,写检查;我劝慰和宽解他,怕他自杀,替他写检查——那是我最初写作的内容之一。这时候父亲那种强大感便不复
存在。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包括夏天的意味全都发生了变化。
⑤在快乐的童年里,根本不会感到蒸笼般夏天的难耐与难熬。惟有在此后艰难的人生里,才体会到苦夏的滋味。快乐把时光缩短,苦难把岁月拉长,一如这长长的仿佛没有尽头的苦夏。但我至今不喜欢谈自己往日的苦楚与磨砺。相反,我却从中领悟到“苦”字的分量。苦,原是生活中的蜜。人生的一切收获都压在这沉甸甸的苦字的下边。然而一半的苦字下边又是一无所有。你用尽平生的力气,最终所获与初始时的愿望竟然去之千里。你该怎么想?
⑥于是我懂得了这苦夏——它不是无尽头的暑热的折磨,而是我们顶着毒日头默默又坚忍的苦斗的本身。人生的力量全是对手给的,那就是要把对手的压力吸入自己的骨头里。强者之力最主要的是承受力。只有在匪夷所思的承受中才会感到自己属于强者,也许为此,我的写作一大半是在夏季。很多作家包括普希金不都是在爽朗而惬意的秋天里开花结果?我却每每进入炎热的夏季,反而写作力加倍地旺盛。我想,这一定是那些沉重的人生的苦夏,锻造出我这个反常的性格习惯。我太熟悉那种写作久了,汗湿的胳膊粘在书桌玻璃上的美妙无比的感觉。
⑦在维瓦尔第的《四季》中,我常常只听“夏”的一章。它使我激动,胜过春之蓬发、秋之灿烂、冬之静穆。友人说“夏”的一章,极尽华丽之美。我说我从中感受到的,却是夏的苦涩与艰辛,甚至还有一点儿悲壮。友人说,我在这音乐情境里已经放进去太多自己的故事。我点点头,并告诉他我的音乐体验。音乐的最高境界是超越听觉;不只是它给你,更是你给它。
⑧年年夏日,我都会这样体验一次夏的意义,从而激情迸发,心境昂然。一手撑着滚烫的酷暑,一手写下许多文字来。
⑨今年我还发现,这伏夏不是被秋风吹去的,更不是给我们的扇子轰走的—— ⑩夏天是被它自己融化掉的。
⑾因为,夏天的最后一刻,总是它酷热的极致。我明白了,它是耗尽自己的一切,才显示出夏的无边的威力。生命的快乐是能量淋漓尽致地发挥。但谁能像它这样,用一种自焚的形式,创造出这火一样辉煌的顶点?
⑿于是,我充满了夏之崇拜!我要一连跨过眼前的辽阔的秋,悠长的冬和遥远的春,再一次邂逅你,我精神的无上境界——苦夏!
14.阅读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对夏的思想情感经历了怎样的转变过程?(4分) 答:
15. 阅读文章第⑤段中的划线句,归纳概括作者所领悟到的“苦”字的分量,包含几层含义?(2分) 答:
16. 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创作了大量优秀散文、小说,在文坛产生深远影响。有同学正在为学校网页专栏做“冯骥才经典语录/名句”编辑整理工作,请你从《苦夏》这篇文章中挑选一个合适的语句推荐给这位同学,并说明选择这一句的理由。(2分)
答:
答案:
14.①童年时,因为有各种昆虫相伴的快乐,作者对夏天是喜爱的; ②在父亲处在困境时,作者对夏天感到苦夏的难耐与难熬; ③作者在苦夏的锻炼后有所感悟,对夏充满了热爱的激情;
④在夏的极致酷热中,作者升华了精神境界,充满了对夏的崇拜。 15.“苦”字的分量主要包含两层含义:
示例:苦是人生奋斗过程中的必然经历,在苦的磨砺与锻炼中会收获幸福的甜蜜。 16.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