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就文化交汇的典型性与影响的深远性而言,对中国文化影响最重要的交汇有两次:一是从汉到唐几百年间,南亚印度佛教文化的传入;一是从明清之际到近现代,欧洲西方文化的传入;这里主要论述前者的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佛教是一种宗教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是调整人们社会行为的重要规范,是集信仰、观念、组织、制度等于一体的复合体文化;它于两汉时期从古印度传入中国,被中国社会所接受,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佛教中的“空”的思想与中国本土道儒的“道”“天”思想非常接近;如今佛教是中国最重要的宗教之一,浩瀚的佛教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欲认识中国文化,不可不了解佛教文化,不可不解读佛教典籍;由此可见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影响的程度之深、范围之广;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不如一般人所想像的,只限于宗教,而是于宗教之外,如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等等,均有显著的影响,兹分述于后: 在哲学思想领域、中国古代哲学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其先作为佛教般若学传播的媒介,其后与般若学交融汇合,最终为般若学所取代;隋唐二代,虽说儒释道齐头并进,但佛教毕竟是最强大的思想潮流,甚至成为思想界的骄子;唐末宋初,唯有禅宗独盛,且操纵当时思想界;因为禅宗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旨在参究人生根本原理,使人自己研究,有以发明--明心见性,方可论学;当时学术界受禅宗影响的,如周濂溪、程明道等…;至于宋明理学,在“理一分殊”的本体论建构方式、“明心见性”的修行方式等方面,都明显吸收了佛教的思维成果;可以说,不懂得佛教哲学,就很难理解魏晋以后中国哲学的具体形态;当然,佛教是唯心主义的宗教体系,但它用分析感觉、概念、物质属性等手法来“论证”其宗教唯心主义观点,便包涵不少精微、思辩的内容,蕴含大量的逻辑分析方法和辩证法观点,这一切都丰富和深化了中国古代哲学;另外,中国古代唯物主义无神论总是在同唯心主义有神论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佛教在这方面也确实发挥了反面教员的作用; 在文学领域,佛教留下的印痕更显深刻;许多汉译佛经文笔畅达,词句典雅,善用譬喻,所以学者们普遍认为:“为文学计,法华经、华严经不可不读;”随着佛经的流传,许多佛教用语演化成为汉语的日常用语,大大增强了汉语的表现力;佛教对于中国诗歌的影响极大:一方面是伴随佛教而传入印度“声明论”语言学中的音韵学、训诂学,导致南朝音韵学上四声的发明和诗歌格律的制定,从而促进了魏晋玄言诗、南北朝的山水诗的发展,并推动了唐以来格律诗新体裁的开创;另一方面是佛教思想,尤其是般若空观和禅宗禅理,给诗歌内容以强烈的刺激、渗透,开拓了诗歌的意境,使诗歌的面貌更为绚烂多彩;佛教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也起到推动作用;魏晋南北朝以来,在佛教传播过程中,说唱佛经故事的说唱形式——“变文”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变文”的内容不断发展,由说唱佛教故事扩展到说唱中国历史传说和民间故事,由此推动六朝小说的发达;此后,中国小说的发展和变迁,形式和内容,取材和观念,也都深蒙佛教的影响;在文学批评方面,如果离开佛教理论,则中国文人发明的“妙悟”说、“境界”说、“禅机”说,都不能得到深入的阐发;
在艺术领域,佛教的广泛传播给中国古代绘画、建筑、雕塑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据历史记载,佛教绘画、塑像、建筑是和佛教经典一并传入中国的;汉明帝时,从印度带来的佛像置于洛阳白马寺中,并在佛寺画千乘万骑绕塔三匝图于壁,标志着我国佛像、佛寺、壁画三大艺术的肇始;中国绘画,在佛教尚未传入前,已具独特风格,后受佛教影响发生重大变化;东吴画家曹不兴,接受西域佛画艺术影响,所画佛教人物传神逼真,被称为中国佛像画的“始祖”;
佛教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影响,不仅在绘画技巧上,更主要的是创作思想上有突破;王维将参禅领悟的意境引入诗画,他的画以气韵为主,变钩研之法为水墨渲染,表现了高远淡泊的“南宗”画风;禅宗精神影响绘画,使山水画脱离死板风格志向与大自然结合;“在千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尺幅上换去毛骨,混纯里放出光明”; 唐宋以至明请画坛,大凡有大作、有名气、无不深得佛教思想熏陶,表现在作品上往往深远宁静,大有反净其意、超然物外意境;禅宗兴旺时,绘画道盛,禅宗衰退时画坛冷落;也算是中国画史上一特殊现象;中国古代的建筑,虽不如西洋之实用,但却力求精美,如房屋前后之陈列布置,左右美妙的点缀,又非西洋建筑物可比;特别是一般佛寺之营造,结构之精致,气派的弘伟庄严,皆仿印度原始佛教之状态,至于遍布中国大陆各地之佛塔,更足以代表佛教坚毅之精神,给人神圣而崇高的感觉;中国古代虽有雕刻,而塑像及铸像,却始于佛教之输入,唐朝名工之塑像,以及用木或石所雕刻之佛像,实是划时代之艺术创作;如洛阳龙门与大同云岗之石佛、炖煌石窟之佛像与壁画,其形态之逼真,人物之,岂止栩栩如生,简直是飘飘然欲飞之势,诚属中国艺术界之无价珍品;此后经数代传衍流变,至盛唐时,终使三大艺术达到灿烂辉煌、登峰造极的程度,至今仍属于中华文化中的瑰宝; 除上诉之外,佛教文化还对中国文化中的社会习惯、风俗却有潜移默化之功;文化交流是文化的固有属性,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其交流是双方面的;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影响的过程也是佛教文化中国化的过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