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传感器期末A卷及答案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传感器期末A卷及答案

2022-09-13 来源:爱问旅游网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2010 ---2011

学年第 一 学期

《传感技术与误差处理 》课程标准答案

适用专业班级: 自动化 08 级,测控 08 级,电气 08 级,信息 0801 试题类型 :A、B

一、 判断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制作人: 郭颖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涡流式电感传感器属于互感型的电感传感器;(×)(1 分)

2、金属丝的电阻应变效应中,引起电阻改变的主要原因是电阻率的改变;(×)(1 分) 3、采用莱以特准则(3σ准则)判别粗大误差时,数据的个数应该在 10 以上;(√)(1

分)

4、传感器的传感元件通常情况下直接感受被测量;(√)(1 分) 5、等强度梁的不同部位所产生的应变是不相等的;(×)(1 分) 6、电容式传感器采用差动结构可以提高灵敏度、减小非线性;(√)(1 分) 7、压电式传感器适合于动态信号的测量;(√)(1 分)

8、金属丝的灵敏度 Ks 恒小于同一材料金属应变片的灵敏系数 K;(×)(1 分) 9、将温度变化转为热电势变化的传感器称为热电阻传感器;(×)(1 分)

10、当光辐射照在某些材料的表面上时,若入射光的光子能量足够大,就能使材料的电子

逸出表面,向外发射出电子,这种现象叫内光电效应或光电子发射效应。(×)(1 分) 二、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 C 2 B 3 C 4 D 5 C 6 D 7 A 8 A 9 A 10 D

1、 电桥测量电路的作用是把传感器的参数变化转为( C)的输出。 A . 电 阻

D.电荷

2、变间隙式电容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与极板间初始距离 d0 之间是( B )。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无关系 3、热电偶可以测量(C )。

A 压力 A .重复性

D.固有频率

5、利用相邻双臂桥检测的应变式传感器,为使其灵敏度高、非线性误差小( C )。

B 电压

C 温度

D 热电势

B .线性度

C .灵敏度

4、属于传感器动态特性指标的是(D )。

B . 电 容

C . 电 压

A.两个桥臂都应当用大电阻值工作应变片 B.两个桥臂都应当用两个工作应变片串联

C.两个桥臂应当分别用应变量变化相反的工作应变片 D.两个桥臂应当分别用应变量变化相同的工作应变片 6、影响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低频响应能力的是( D )。

A.电缆的安装与固定方式 C.前置放大器的输出阻抗 输入阻抗

7、在霍尔元件的主要指标中,KH 是指( A )灵敏度。 A.磁 B.乘积 C.电流 D.电势 8、热电阻传感器的测量引线采用 3 线制是为了( A )。 A.消除引线电阻的影响 C.减少绝缘电阻的影响

B.消除接触电动势的影响 D.减少寄生电动势的影响

B.电缆的长度 D.前置放大器的

9、用二等标准活塞压力计测量某压力,测得值为 9000.2N/cm2,若该压力用高一级的精确 方法测得值为 9000.5N/cm2,则后者可视为( A )。 A.实际值

B.约定真值

C.理论真值

D.修正值

10、哪种判别方法适用于发现组间存在系统误差( D )。 A.残余误差校核法 B.不同公式计算标准差比较法 C.残余误差观察法 D.秩和检验法 三、填空题(每题 1 分,共 14 分)

1、传感器的特性可以分为 静态 特性和 动态 特性。

2、正态分布的随机误差分布规律具有:对称 性、 单峰 性、 有界 性、 抵偿 性。 3、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理论上讲,衔铁位于中心位置时输出电压为零,而实际上差动变 压器输出电压不为零,我们把这个不为零的电压称为 零点残余电压 ;利用差动变压器 测量位移时,如果要求区别位移方向(或正负)可采用 相敏检波 电路。

4、热电偶的热电势是由 接触 电势和 温差 电势所组成。热电偶的三个基本定律是 中间导体 定律、 标准电极 定律以及连接导体和中间温度定律。

5、在光线作用下,电子吸收光子能量从键合状态过渡到自由状态,而引起材料电阻率的 变化,这种现象称为 光电导效应 。

6、当光电池作为测量元件时应取 短路电流 的形式。 四、简答题(每题 4 分,共 16 分)

1、为什么自感式电感传感器只能用于微小位移的测量? 答:转换原理的非线性(2 分),衔铁正、反方向移动时电感变化量的不对称性(2 分) 2、如图所示热电偶回路,只将[B]一根丝插入冷筒中作为冷端,t 为待测温度,问[C]

这段导线应采用哪种导线(是 A、B 还是铜线)?对 t1 和 t2 有什么要求?

[A]

t

t1 t2

[B]

[C]

mV 表

[C]选择 A 材料(2 分) t1=t2 (2 分)

0C

3、画出压电传感器的等效电路。(两个)

一个图 2 分

4、光电效应可分为几类?根据相应的分类,举出几种常见的光电元件。

可分为两大类外光电效应和内光电效应两大类。(1 分)

外光电效应:光电管,光电倍增管。(1 分) 光电导效应:光敏电阻。(1 分) 光生伏特效应:光电池。(1 分)

五、分析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Liquid level measuring system with capacitive sensor,D1、D2、D3、D4 are diodes.

 r H x

; C0  CH 0 , Ce  C0 , Ce  CH . How the capacitive sensor Known: CH 

D1.8ln d work?Write out the characteristic equation I  f  H  .[注:characteristic equation—特性方 程]

解:由于 Ce ? C0 , Ce ? CH ,当 Ce 与 C0 、 CH 串联时可以忽略 Ce 。

(1)当输入高频脉冲方波由低电平 E1  E2 :

D1 、 D3 导通, D2 、 D4 截止。 CH 和 C0 均充电。

(1 分)

充电电流分别为: A  D1  E  CH  地

A  Ce和M  B  D3  F  地

则 A  B 流动的电荷量为: q1  C0  E2  E1 

(1 分) (1 分)

(2)当输入高频脉冲方波由低电平 E2  E1 :

放电。,D1 、 D3 截止, D2 、 D4 导通。 CH 和 C0 均

(1 分)

放充电电流分别为: CH  D2  B  Ce和M  A

C0  D4  A

(1 分) (1 分)

则 B  A 流动的电荷量为: q2  CH  E2  E1 

根据上述充、放电过程分析可知,充、放电电流流经 Ce和M 时方向相反,当充、

放电电流相等时,电流表 M 中不产生直流分量,当充、放电电流不等时,由 B  A 的电流将产生直流分量,由于电容的通交流、隔直流作用,该直流分量将流经电

流表 M ,其大小可以反映液位的变化。

(1 分)

当液面在电容传感器零位,调整 C0  CH 0 , Ce 两端无电位差,电流表 M 指零 (1 分) 当 CH  C0 ,在输入高频脉冲方波一个周期内,由 B  A 点的净电荷量为:

(1 分)

q  q2  q1  CH  E2  E1   C0  E2  E1    E2  E1  CH  CH 0    E2  E1  CH   E2  E1 

 r H

1.8ln D d

 kH

设输入高频脉冲方波频率为 f ,可得电流表 M 中电流的平均值为:

q I  =fkH ( 1 分)

T

2、图为霍尔传感器温度补偿线路。若已知β、α、δ分别是霍尔传感器内阻 R0、灵敏度 系数 KH 和补偿电阻 r0 的温度系数,问当补偿电阻取何值时,输出电压与温度基本无关?

IH0 R0 UH I0 I r0 _

答:在某一基准温度 T0 时,有 I=IH0+I0

IH0·R0=I0r0

(2 分)

上两式经整理后得到

IH0=(I·r0)/(R0+r0) (1 分)

温度上升为 T 时,同理可得

IH=(I·r)/(R+r) R=R0 (1+βt) r=r0(1+δt)

(1 分) (1 分) (1 分)

温度为 T0 时,霍尔电势 UHO 为

UHO=KH0·IH0·B (1 分)

(1 分) (1 分) (1 分)

UH=KH·IH·B=KH0(1+αt)IHB UH=UH0

r0≈β/α ·R0

六、计算题(共 30 分)

1 、 Strain sensor is shown in the picture. R1  R2  120 ,the two strain gage are connected into

differential bridge.known: Poisson's ratio

μ =0.285,strain

gage

sensitivity

K=2,U=2V,

R1  0.48 ,then UO   (10 points)[注:Poisson's ratio—泊松比]

解:

R1

 K R1

(2 分)

R 0.48 1   1 • 1    0.002  2000

R1 K 120 2

(2 分) (2 分)

 r    0.285 2000  570

6

R2  K r R2  2  570 10 120  0.137

(2 分)

1 R1 R2 1 0.48 0.137 3

UO  ( )U   ( )  2  2.57 10V  2.57mV  

4 R1 R2 4 120 120

(2 分)

2、对某量测得两组数据如下,依据秩和检验法判断两组间有无系统误差。 (下表为秩和检验表)(6 分)

xi :26.2,26.4,26.9,27.1,27.3;

n1 n 2 T  yi :26.4,26.8,27.0,27.4。 解:将两组数据混合排列成下表

T 

3 6 8 22 8 3 7 9 24 3 8 9 27 9 4 4 12 24 4 5 13 27

4 6 14 30 T xi yi

1 2,3 4 5 26.9 6 7

26.2 26.4 27.1 27.3 27.0 n2  5

27.4 (1 分)

26.4 26.8 n1  4 ,

(1 分) (1 分) (1 分)

T=(2+3)/2+4+6+9=21.5

查表得: T  13 , T  27

T  T  T

 故无根据怀疑两组间存在系统误差。

(1 分)

(1 分)

3、有一只温度传感器,其微分方程为 30 dy 3y0.15x,式中,y为输出电压,mV;x为输入

dt

温度,℃,试求该传感器的时间常数和静态灵敏度。(5 分)

解:将温度传感器微分方两边同除以 3,得

10 dy y0.05x(3分)dt 所以:  10s (1 分)

sn  0.05 mV/℃

(1 分)

4、A voltage equation of one circuit,that is U  I1R1  I2R2

when I1  2 A, I2  1A, then U  50V ;

when I1  3A, I2  2 A, then U  80V ;

when I1  4 A, I2  3A, then U  120V ;

Please use the least square method, R1  ? R2  ? (9 points)

Answer:

x1  R1, x2  R2

2 1  50   3 2 , L   80  ,  x1  A      X  x2  (2 分)

4 3 120  13.33    A A A L    X

21.67

T

T

(6 分)

R1  x1  13.33

(1 分)

R2  x2  21.67

(1 分)

七、补充题(此部分文小语种同学和重修同学做答)

1、如图所示,在悬臂梁距端部为 L 位置上下面各贴两片完全相同的电阻应变片 R1, R2 , R3, R4 。 试求(c)(d)(e)三种桥臂接法桥路输出电压对(b)种接法输出电压比值。图中 U 为电

(9 分) 源电压,R 为固定电阻并且 R1  R2  R3  R4  R,U0 为桥路输出电压。

(3 分)

(6 分)

所以,比值分别为 2:1,2:1,4:1。

2、已知:差动式电容传感器的初始电容 C1=C2=100pF,交流信号源电压有效值 U=6v,频率 f=100kHz。求:

①在满足有最高输出电压灵敏度条件下设计交流不平衡电桥电路,并画出电路原路图;(4 分)

②计算另外两个桥臂的匹配阻抗;(3 分)

③当传感器电容变化量为±10pF 时,求桥路输出电压。(3 分)

解:(1)

( 4 分)

因为满足 a=1,则 1  R 。当  90 时要选择为电容和电阻元件。

jC

1 1

(2) R  1   5 10jC 2 fC 2 10 10

 15.9k

(3 分)

(3)交流电桥输出信号电压根据差动测量原理及桥压公式得

C U  2  0.5 10  6  0.6V

(3 分) USC  2km

C 100

3、由测量方程 3x+y=2.9、 x-2y=0.9、 2x-3y=1.9,试求 x,y 的最小二乘处理及其相 应精度。(10 分)

解: 由已知得,线性参数的误差方程为

V1  2.9  (3X  Y )  V0.9(X2Y)2 V3  1.9  (2 X  3Y ) 

则线性参数的误差方程式可表示为

(1 分)

V  2.9  3 1  XV1

 = 0.9 -  1  2  

  2     Y   1.9 2  3    V 3 

即 V=L-A X  

(1 分)

 1 2 3 1 2

又CAT A5 2 3 1 2 3   



  14

514

     

(1 分)

3 1  

0.9 

5 141  2  3     3

171  5 

0.9 29  23  32   

  1.9 

C* 1 14 5 

 C    5 14

C = 171  

1

(1 分)

 2.9 

11412

∴ X =C-1ATL= 

 1.9 

2222 2.9    vi  (0.033)(0.019)(0.004)0.001466 47413

= 1 

171 

 

 0.963   0.015  将 X=0.963,Y=0.015 代入误差方程将得到 V1=-0.004;V2= -0.033;V3= -0.019

3 i1

(2 分)

(1 分)

n i1

  

i

2

n  t

0.001466 3  2

(2 分)

  x1   x2   d11   d22  0.038 14  0.01

(1 分)

 v

 171

 0.03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