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研究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研究

2023-11-03 来源:爱问旅游网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的建设研究

摘要: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简称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指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通信联络系统。建设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依靠科技进步和先进适用技术装备,从源头上控制安全风险、从根本上提升地下矿山安全保障能力的有效措施。本文对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的建设提出了一些个人观点,值得设计部门和矿山企业参考借鉴。

关键词: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避灾设施、避灾硐室 1、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1)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10年7月7日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并于7月19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对地下矿山 “六大系统”建设做出了硬性要求。 通知要求:

强制推行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煤矿、非煤矿山要制定和实施生产技术装备标准,安装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等技术装备,并于3年之内完成。逾期未安装的,依法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生产许可证。

因此,地下矿山建设和使用“六大系统”是国务院的行政命令,企业必须贯彻落实。

(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六大系统”建设规范,并于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六大系统”建设规范包括: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监测监控系统建设规范》(aq2031-2011)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人员定位系统建设规范》(aq2032-2011)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紧急避险系统建设规范》(aq2033-2011)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压风自救系统建设规范》(aq2034-2011)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供水施救系统建设规范》(aq2035-2011)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信联络系统建设规范》(aq2036-2011) “六大系统”建设规范以安全生产行业标准的形式发布,属国家强制性标准,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企业必须遵照执行。

(3)“六大系统”建设是进一步贯彻落实《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相关要求的有力补充,是继续深化矿山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有效措施。 2、紧急避险系统建设 (1)定义

紧急避险系统(emergency refuge system)

在矿山井下发生灾变时,为避灾人员安全避险提供生命保障的由避灾路线、紧急避险设施、设备和措施组成的有机整体。 紧急避险设施(emergency refuge facility)

在矿山井下发生灾变时,为避灾人员安全避险提供生命保障的密闭空间,具有安全防护、氧气供给、有毒有害气体处理、通讯、照

明等基本功能,主要包括避灾硐室和救生舱。 (2)避灾硐室设置研究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紧急避险系统建设规范》(aq2033-2011)中5.3节第二款要求:---距中段安全出口实际距离超过2000m的生产中段,应设置紧急避险设施;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中6.1.1.3节第二款要求:---大型矿井,矿床地质条件复杂,走向长度一翼超过1000m的,应在矿体端部的下盘增设安全出口。

比较以上两款之规定,当巷道长度超过1000m时就应增设安全出口,因此无安全出口段的巷道最长为1000m,那么,就不存在“距中段安全出口实际距离超过2000m的生产中段,应设置紧急避险设施”的情况。

综上所述得出结论:如果因为巷道长度需设置避灾硐室时,尽量利用安全出口代替避灾硐室。其原因如下: --安全出口投资比避灾硐室少

在近两年的避灾硐室建设中,一个合格的避灾硐室其投资大多在500—1000万元之间,而一个直径φ2.0m,深500m的竖井作为安全出口,其投资在250—300万元之间。二者相差较大。 --安全出口结构比避灾硐室简单

避灾硐室设置比较复杂,其配套的设施也比较多,相应的管理维护投入也较多。而安全出口结构比较简单,设置梯子间和风门即可,管理维护较简单。

--安全出口安全性比避灾硐室更高

紧急避险应遵循“撤离优先,避险就近”的原则。当井下发生灾变时,避灾人员可直接从安全出口逃生,而不必躲在避灾硐室等待救援,从而大大增强了安全性。 (3)避灾硐室位置研究

避灾硐室位置应根据围岩稳固情况、避灾路线、距安全出口的距离等多项指标确定。除以上指标外,还应考虑与避灾硐室垂直对应的地表地形、地表建(构)筑物、地表交通等因素。

当矿山发生大的灾变时,例如大面积塌方,供水施救管路、压风自救管路等被毁,避灾硐室内的避险人员只能依靠储备水源、氧气、食品等维持生命。而外部通过井巷又不能在有效时间内完成救援工作,此时则需在地表钻孔与避灾硐室连通。通过钻孔对避灾硐室内提供水源、氧气、食品、药品等,为救援工作赢得时间。更有甚者,通过刷大钻孔,直接实施救援(例如智利北部的圣荷西金铜矿)。此时就要求地表有适宜的施工场地、无障碍物、交通通畅等条件。 3、供水施救系统建设 (1)定义

供水施救系统(water rescue system)

在矿山发生灾变时,为井下提供生活饮用水的系统,包括水源、过滤装置、供水管路、三通及阀门等。 (2)供水管路设置研究

供水施救系统可以与生产供水系统共用,施救时水源应满足生活

饮用水水质卫生要求。供水管路应接入紧急避险设施内。 在矿山发生灾变时,避险人员利用供水施救系统管路中的水时,必须放掉管路中不符合饮用水卫生要求的生产用水,当符合饮用水卫生要求的水全部替换管路中的生产用水后,才能饮用。 矿山生产用水一般采用井下涌水,受爆破、油脂等影响,不能直接饮用,因此必须排掉才能饮用。以井深500m、供水管路选用dn100mm的竖井为例,需排掉的最小水量为3.9m3(未计支线管路水量)。

供水管路接入避灾硐室后,管路中的水量是绝对不能直接排到避灾硐室内的,需装设尾管将其排至避灾硐室以外。对于外排尾管的设置《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供水施救系统建设规范》(aq2035-2011)及其它一些规程、规范没有明确的说明。 解决思路:

--避灾硐室尽可能储备足够的饮用水,供避险人员饮用。地表救援工作抓紧进行,在储备水供应期内完成救援工作,不动用供水施救系统管路中的水。

--在避灾硐室内的供水施救管路末端安装三通、阀门、水表、尾管等设备,实现达标水置换生产用水。 如下图所示:

避灾硐室供水管路布置示意图 工作方式:

矿山发生灾变后,地表供水施救管路接通饮用水源。避灾硐室内人员关闭阀门c,开启阀门a和阀门b。通过静压或动压,将管路中的生产用水排至避灾硐室外,以达到饮用水置换非饮用水的目的。置换完成后,关闭阀门b。饮用时开启阀门c即可。 需要置换的水量通过水表测量或通过置换时间计算。二者数值应通过实验测定。同时避灾硐室内配备必要的水质检测仪器。 4、压风自救系统建设 (1)定义

压风自救系统(compressed-air self-help system) 在矿山发生灾变时,为井下提供新鲜风流的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送气管路、三通及阀门、油水分离器、压风自救装置等。 (2)压风管路设置研究

压风自救系统可以与生产压风系统共用。压风管路应接入紧急避险设施内。压风出口压力应为0.1—0.3mpa,供风量每人不低于0.3m3/min。

人体正常承受的大气压力一般在0.1—0.3mpa,当压力在0.4—0.5mpa时,人体会有不适的感觉,当压力超过0.5mpa、且时间过长时,就会出现生命危险。

为了保证避灾硐室内空气的清新程度,压风管路以每人不低于0.3m3/min的速度进风,若不能将污风排出避灾硐室,内部压力会逐渐升高,导致避险人员身体不适。即使避险人员能够承受更高的压力,当避灾硐室内的压力等于外部供气压力时(一般为0.7—

1.0mpa),新鲜空气就不能有效到达避灾硐室内。

因此,避灾硐室必须设置压气外排设施,将污浊空气排至避灾硐室以外。对于外排设施的设置《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压风自救系统建设规范》(aq2034-2011)及其它一些规程、规范没有明确的说明。 解决思路:

--避灾硐室外无有毒有害气体、无水的情况,可利用排气管直接外排。

--避灾硐室外存在有毒有害气体、水体淹没的情况,在避灾硐室内设置压气设备(如空压机)将污浊空气压出避灾硐室。 5、安全避险系统管理

矿山需指定人员负责安全避险系统的日常检查与维护,将避险系统纳入相应的应急预案中,并对入井人员进行避险系统使用的培训,确保每位入井人员都能正确使用。

矿山安全是常抓不懈的工作,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从源头上控制安全风险,从根本上提升地下矿山安全保障能力。 参考文献: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紧急避险系统建设规范》(aq2033-2011)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压风自救系统建设规范》(aq2034-2011)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供水施救系统建设规范》(aq2035-2011)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