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科学伦理问题

科学伦理问题

2022-07-01 来源:爱问旅游网


科学伦理问题

袁兆亿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变得越来越频繁和深入,在此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新事物和新现象,使得科学伦理日益面临新的挑战,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成为需要高度警惕和防范的风险。很多时候,人们忘记了“人类只能认识和把握规律,但不能创造和改变规律。”这一要旨,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社会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但是以科学技术为特征的现代性在不自觉中也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倒转,人成为了自然的主宰,从而可能导致人的责任伦理丧失,进而破坏人类社会自身的健康发展。按照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的任何一种社会行为本身都可能具有负面效应,二十世纪陆续出现的许多与伦理有关的新兴学科,如生命伦理学,生态伦理学,科技伦理学等等,均说明了人类已经认识和正在重视此类问题。

一、科学的对称性内涵

科学风险是由科学衍生出来的产物,而科学又是由科学主体发明和建构起来的,所以从逻辑上讲,科学主体是科学风险的“制造者”。既然如此,作为科学主体的科学家就应该对科学风险承担相应的伦理责任,不能让科学为所欲为,更不能让科学成为对人类的反动。在科学风险视域下,科学主体只有在科学活动中肩负起科学安全责任、风险评估责任、科学预见责任和生态责任等基本的伦理责任,才能更好和更有效地规避、控制和减弱科学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从而降低科学风险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

任何事物都存在着两面性,科学也是一柄“双刃剑”,具有深刻的对称性内涵,关键在于人类如何对其进行合理控制。譬如基础研究的客观规律本身是价值中立的,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危害人类,基础研究在形成改造自然的巨大力量的同时,也存在着对人类

1

自身生存和发展环境造成破坏的潜在危险。正如爱因斯坦的潜心研究和探索所希望看到的是原子能时代,而不是原子弹时代一样,基础研究的探索所希望营造的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而不是技术的滥用和无节制工业化带来的大气污染、土地沙化和洪水泛滥等等。现实已经警示我们,如果不进行合理的约束和科学的规范,基础研究越是对技术具有启发和引导意义,就越可能成为技术的帮凶和开路先锋,从而也就越可能酿成人类社会发展的悲剧。

二、一枚硬币的两面

科学是人类探求客观规律的活动,这个定义除了所蕴涵的规律的客观性之外,同时也说明科学是人的活动。众所周知,人的活动尤其是像基础研究这样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一旦不再是自发的行为,就会变得和技术一样也体现着人的目的性,从而带上强烈的主观倾向。科学和技术自从十七世纪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以来,不但充分显示了它的造福功能,同时也逐渐暴露出其对自然和社会可能造成危害的一面,造福人类与危害人类往往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譬如物质放射性的发现,既可以优化人的生活,又可以摧残人的生命。当科学活动具有了实用目的之后,就既有利用科学的客观规律造福人类之功能的一面,又存在着如何避免科学的客观规律危害人类之功能的另一面,这两种目标在某个具体的科学活动中往往是一致的。自然科学的哲学原理告诉我们,一分为二是物质的本质体现,也是对称性管理强调的内容。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有正面必然有反面,基础研究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难免带有一定的副作用,所以按照道德规范和文明发展的思路来要求科技活动和加强管理是必须的。

科学作为不断完善的知识系统所追求的是“真”,它致力于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伦理的规范性要求所追求的是“善”,它解决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科学之所以频频向传统伦理提出挑战,是因为科学总是在创新,而创新总会引起人类社会的改变,这些改变

2

肯定会影响人们的风俗和习惯。由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发展阶段,人们认识和把握规律的方式方法不同,规律得以实现的表现形式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科学伦理。例如,各种科学新成就潜在的风险,都不同程度地遭受了这样或那样的非议,科技负功能的危害性把科学发展的道德和价值问题尖锐地提到人们的面前。

现代社会,科学的发展时时使得伦理道德不断受到新的冲击和挑战,一方面,科学的进步在现实社会中获得无上权威,这种权威必然动摇传统的伦理规范;另一方面,科学的发展又可以扩大伦理范围,提出新问题和形成新的价值观,从而修正已有的伦理观,建立起新的伦理标准。这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伦理对科学的发展既起着促进作用,也起着限制作用。当然,一定时代的伦理道德,并不转化为相关时代的科学内容本身,而是通过对科学的道德评价而影响人们对科学事实的认定和解释,进而影响科学的发展。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伦理道德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限制,又表现出伦理道德十分理性和良知的一面,所以伦理道德确实应该对科学有所制约,否则人类社会乃至整个世界将遭受巨大灾难。科学必须有科学的规矩,必须限定符合人类道德的明确边界,否则科学很可能走向反面,形成所谓的“科学异化”,从而带来人类文明的毁灭,最终导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悲剧。正如爱因斯坦所指出的:“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中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因此在这类问题上,一方面,必须把科学本身同它的社会应用及其社会后果区别开来,把科学应用所带来的消极后果或负效应一概归咎于科学是不公正的,毕竟这更多的不是科学的责任,而是人的责任;另一方面,人类社会必须有明确的底线,每一个人包括科学家都应担负起道义和社会的责任。

三、科学的发展超出科学本身

3

人类自身能力的无尽展现,总是促使科学不断地快速发展,越是如此越要辨证地看待科学。当前,在科学技术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的驱动下,一方面,科学的发展使人类主宰自然的欲望迅速膨胀,而且由于过高地估价了科学的力量,于是人类由崇拜外部自然和所谓神的力量转向崇拜人自身,认为人类可以借助科学而改变一切;另一方面,科学也在逐渐主宰人,由于对各种先进科技的过份依赖,很容易使人盲目地跟着科学走,在科学万能论的烟幕下滋生出新的问题。

当然,对于任何事物发展的把握都要注意矫枉过正的倾向,防止走向事物的反面。事实上,多年来反智思潮一直在西方社会传播并蔓延,这些人相信当今社会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是由科学而引起的,于是具有强烈科学元素色彩的现代社会形式或生活方式,最终成为了这些人攻击的对象,反映出现代社会文明的下滑。当然,如果从积极的意义而言,反智思潮确实能够引导人们反思科学本身的价值。总之,科学的发展不仅仅是科学自身的问题,也是社会和意识层面的问题,需要人们从社会物质层面和理性思想层面重新认识科学的意义,解决工业革命以来现代文明价值观对于科学本质理解的片面性问题。基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实和长远需要,科学不但应该充分发展,并且应该肩负起社会教育的责任,必须唤起人们对科学的尊重和认同。在此过程中,既要警惕反智主义的各种苗头,同时也要反对科学的独裁,两者不可偏废,惟此才能使科学沿着健康方向不断发展。(作者袁兆亿,《基础研究竞争力及产业影响》2014年)。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