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直立性血尿、蛋白尿为表现的胡桃夹综合征1例
2021-11-16
来源:爱问旅游网
芮物与人 2014年9月第9期 第27卷 总第321期 M dicin 8L pe0p1e September 2014 Volume 27 NO.9 239 以直立性血尿、蛋白尿为表现的胡桃夹综合征1例 张福春王金洲 (唐山军分区休干所 河北 唐山关键词:胡桃夹综合征;左肾静脉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763I 2014)09—0239一O1 063000) 病历摘要患者,男,18岁,本部战士,因出早操后上厕所发现尿呈洗肉水样改 运动,适当休息,加强营养,增加体重,必要时住院手术治疗 讨论:胡桃夹综合征又称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它是左肾静脉行经腹主动脉与 变来我部就诊。该患者,身高1 78cm,体重60kg,属于瘦长体型,主诉出早操后,上 肠系膜上动脉所形成夹角时受压而引起的临床现象,常表现为直立性血尿或蛋白 厕所发现尿呈洗肉水样改变,身体无别的不适。询问患者,平时体健,无传染病 史,无特殊家族史。查体:T35.8℃,P68次/分,BP110/70毫米汞柱, 眼睑部无水 尿,腰腹痛或精索静脉曲张。左肾静脉行经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所成夹角注 肿,头颈部未发现异常。腹部平软,无压痛,未触及包块,肝脾不大,肠鸣音正常, 入下腔静脉,通常此夹角45。一60。,有脂肪、淋巴结及腹膜等组织充填,所以正常情 双下肢无凹陷性水肿 心肺昕诊无异常。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蛋白尿(+++), 况下,左肾静脉不受压迫,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受压,如1、青少年青春期身高迅速 红细胞(++);血常规正常;血沉正常;抗O正常;肝功能、肾功能结果正常。盆腔 增长而成瘦高体型,椎体过度伸展造成左肾静脉受压迫;2、腹腔脏器下垂;3、直立 影像检查未发现输尿管及尿道结石。随嘱返回单位休息,门诊随诊。次日早上该 活动时腹腔脏器因重力牵拉肠系膜上动脉;4、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脂肪组织减 该夹角变小可影响左肾静脉血流动力学,造成左肾静脉淤血扩张,引流人左肾 患者又门诊就诊,主诉早操训练后尿呈洗肉水样改变,随以“血尿原因待查”收入 少;院,嘱卧床休息。1日后复查尿常规未发现异常,尿三杯检查正常,2日后24小时 静脉之血管发生淤血或侧支循环,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胡桃夹综合征 1、监测,因为青少年随着体格的发育可以自愈;2、开放性 尿蛋白定量检查示:蛋白48毫克/24小时。后又反复检查尿常规发现,用晨尿检 的治疗目前有4种方法:包括左肾静脉移位术、肠系膜上动脉移位术;3、支架术;4、化学药 查的结果正常,下午的尿检查示有红细胞、尿蛋白。为明确诊断,随嘱其到上一级 外科手术治疗,医院检查,腹部B超检查结果示:左肾静脉粗细不一,最宽处9.6mm,最窄处5 物腐蚀法;本例患者为一瘦高发育期男战士,既往无任何症状,在进行了大量运动 mm,最窄交界处位于腹主动脉与肠系膜动脉之间,管壁光滑,官腔清晰,未见异常 后出现血尿来就诊,最后超声确诊,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让其门诊随诊观察, 回声。提示:左肾动脉内径正常,血流速度快。左肾静脉内径增宽。符合胡桃夹。 必要时住院行手术治疗。 最后诊断:以直立性血尿、蛋白尿为表现的胡桃夹综合征。嘱门诊随诊,避免剧烈 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58例临床分析 张立 裴文彬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内科 云南 昆明 65OO32) 摘要:目的: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2一DM)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采用临床对比方法对58例老年2一DM和65侧非糖尿病(NDM)并发 AMI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2一DM患者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41.38 )较NDM者发生率(13.85 )高(P<0.005>,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63.79 )及病死率(29. 31 )均明显高于NDM者(39.66 和1 3.85)(p(0.005) 主要死因为泵衰竭,心跳骤停,多脏器衰竭。结论:老年2一DM并发AMI较NDM的AMI患者病情重,预后差。 处理上应及早检测,避免感染,及时有效地治疗各种并发症。 关键词:糖尿病;心肌梗死;老年人. 【中圈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763I 2O14)09—0239—01 ~5天 死亡原因:泵衰竭9例,心脏骤停5例,多脏器衰竭3例。对照组死亡9例, cardial infaction,AM1)又是DM的一个严重并发症。老年2型糖尿病(2~DM)患者 病死率13.85 ,发生于人院后1~59天。死亡原因:泵衰竭5例,心脏骤停3例,多 并发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高,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预后差,不同于非糖尿病 脏器衰竭1例。两组比较DM组病死率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原因无明显 (NDM)患者 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2011年至2013年收治的58例老年2 差异 DM和65例NDM并发AMI的患者进行临床对比分析 3讨论 1临床资料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老年2型DM患者日益增多,长期高血 1.1一般资料:选取老年2一DM并发AMI患者58例,年龄65.7士7.5岁,男23 糖多有脂代谢紊乱,动脉硬化进程加速,故老年DM患者的心脑、肢体血管易受累,其 例,女35例,病程1~22年,平均空腹血糖值7.28~13.85mmol/l。另设同期住院的 AMI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病人 ] AMI是DM患者的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口], 65例非糖尿病老年AMI患者做对照,年龄71士12.5岁,男45例,女20例 所有病 DM患者一旦发生AMI有以下特点:(1)无痛性AMI发生率高。DM由于周围神经 例均于人院后24小时内抽血检测空腹血糖(GS),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肌酸 病变、感觉神经受损及潜在的脑血管病存在,对疼痛敏感性下降,以致AMI时出现无 磷酸激酶(CPK),肌酸磷酸酶同工酶(CPK—MB) 痛或轻痛,症状常不典型,易误诊而延误治疗 (2)心律失常发生率高,由于DM患者 1.2诊断标准:2一DM按1997年WHO诊断标准,并排除由于AMI引起的一过 长存在心交感神经非均质性损害,心交感神经支配失衡,导致QT问期延长,以至心 性应激性血糖增高。AMI的诊断条件符合下列二项以上;持续而严重的胸骨后或心 脏易损期延长,持久的室性心律失常及过早去极化的可能性增加,病变加重还可使室 前区疼痛发作或以心衰、休克、心律失常为发病时的主要表现,心电图检查显示有 颤的阈值降低,最终易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及死 ]。(3)泵衰竭发生率高,且多为难 AMI的典型改变及演变过程;血清心肌酶谱异常升高符合酶峰曲线的演变。 治性心衰,由于DM患者受累的冠状动脉常为多支,呈弥漫性改变,一旦发生AMI, 糖埭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老年人的多发病,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 1.3治疗方法:按AMI常规处理,卧床休息;吸氧、镇静止痛、抗凝、扩血管、保护 其范围往往较无DM患者大“] 同时,由于糖尿病导致的心肌病变及脑神经损害所 心肌、积极防治继发症、合并症等 2~DM患者均给予DM饮食,在急性期均应用 致的潜在心功能不全,致使泵衰竭的发生率高。(4)DM患者常合并高血压或继发感 胰岛素治疗,病情稳定后逐渐过渡到口服磺酰脲类和(或)双胍类降糖药物维持。 染,使病情难控制,I临床死亡率较高。 2结果 老年2型DM常起病缓慢,缺乏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易漏诊,部分患者可因 2.1两组主要临床表现}见表I。DM组无痛性AMI、严重心律失常(偶发房早及 冠心病首诊。DM患者易感染,而感染可加重DM的病情,促发动脉粥样硬化及微血 室早以外的较严重的心律失常)、急性肺水肿、感染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高(P<0. 管病变,加之血粘度增加易诱发AMI。因此,早期诊断,有效控制血糖并防治多种感 005),心源性休克、多脏器衰竭的发生率,两组之问无显著差异(P>O.05)。 染,是减少DM的心血管并发症和防止AMI发生的重要手段。当DM发生AMI时, 表1 两组临床表现比较[例数( )] 应早期识别,及时处理,除按AMI常规处理外,应使用适量胰岛素治疗,控制不正常 的糖耐量能降低异常的糖化血红蛋白,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和缺血,保护心肌电生理稳 定,以减少心脏并发症及纠正酸中毒,在治疗过程中应避免引起低m糖,保持血糖稍 高正常水平即7.28~7.84mmol/1为宜 ]。口服降糖药(磺脲类)有减弱心肌收缩力, 注:两组比较-y:p<0.01 增加心肌传导纤维自律性致心律失常,而胰岛素却很少发生。此外,DM患者AMI 2.2梗死部位和范围的比较:DM组:局限性前壁15例,广泛前壁9例,下壁7 易发生多脏器衰竭、治疗困难,预后差。所以DM并发AMI的病人,应及早进行心 例,正后壁5例,下壁+正后壁8例,下壁+右室梗死3例,广泛前壁+下壁5例,其 电、血液动力学、代谢等方面的监护,避免感染,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以降低病死率 它6例。对照组:局限前壁22例,下壁1o例,广泛前壁8例,局限性前壁+下壁+正 参考文献 后壁3例,心内膜下心肌梗死5例,下壁+右室梗死2例,其它15例。 [13 SchafferSW.CardiomyopathyassoiatedWithnoinsulin--dependeDtdiabetes.Molcol1. 明显差异。 ochem,2011,107(1):1 2.3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见表2,两组经t检验,除CPK和CPK—MB外,均有 Bi[2]蒋国彦主编。实用糖尿病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Ol2:269~351。 表2 两组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3]Kahn JD,Sisson JC,Vinile AL.QT interval Prolongation and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diabetic antonomic neuropathy.J Clin Endocrinol Metab,1987,64}751~754. [4]Valsania P.Coronary artery disease between diabetic and noon—diabet—ic pa— dents.Am Heart1,2011,12(3,part 1);69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p<0.01 [5]朱禧星,张维仁,何德华,等,子B细胞功能和胰岛素受体科学研究性探讨中一老 2007,3(4):208。 2.4两组住院死亡情况比较:DM组死亡17例,死亡率29.31%,发生于入院后1 年糖尿病诊断和治疗,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