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方案
实践教学,是指围绕教育教学活动目的而开展的、学生亲身体验的实践活动,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式,是相对于理论教学独立而存在但又与之相辅相成的教学活动。主要通过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和课外实践活动,巩固、深化理论知识,锻炼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学年论文,也包括军训、创业活动以及纳入教学计划的社会调查、科技制作、学科竞赛活动等。
为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特提出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的精神。我校各专业应将培养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创业型人才的模式在实践教学各环节中得以体现,并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的要求,结合学科和专业的特点,明确实践教学的目的,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建设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产、学、研结合的优势,保证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二、构建原则
1.目标原则。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进行。
2.系统原则。必须遵循认识规律和教育规律,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结合专业特点,根据实践教学活动各环节的地位、作用及相互联系,系统地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3.整体优化原则。不仅要做到实践教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统一,还要从人才的全面素质和能力发展的要求出发,注意教学各环节相互配合和实践教学与 理论教学互相渗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相适应。
4.规范化原则。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规范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方案、教学规范、考核标准和要求。
三、基本框架
我校实践教学体系基本框架是构建“三层次四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
1
⒈“三层次”:即建立“校级教学实验室、学科专业实验室、专业实践教学基地”三个实践平台。
●校级教学实践平台:将经济分析与管理决策基础实验室、ERP沙盘模拟实验室、法律操作技能训练综合实验室、计算机室、多媒体网络外语教学实验室5个实验室建成校级教学实践平台。
●学科专业实践平台:以现有专业实验室和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实验室为基础,建成25个左右的学科专业(院级)实践平台。
●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每个学院建立3~5个校内外实践教学与学生创新创业平台。
⒉“四模块”即构建“实验教学模块、学科基础模块、专业特色模块、综合实践模块”四个实践教学模块。
●基本实验模块:根据课程教学要求,安排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基础性、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方法和手段。
●实习实训模块:根据学科、专业方向,安排学生在实验室、教学基地等完成基本技能训练(如计算机应用、会计实务等)、课程实习、课程设计、专业实训、专业实习或调查等,以及在实验室进行的仿真模拟训练,是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论文设计模块:根据专业培养的目标,在学生参加毕业实习的基础上、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研创新实践活动模块,根据创业型人才培养特色的内涵,安排学生在实验室、教学基地(创新创业基地)参加系列创业实践活动、科研训练、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创作设计等,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科研能力和创业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建设目标
⒈构建比较完整的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⑴各专业要构建以基础、过程模拟、综合设计和研究创新等为主的多层次组成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确立实验项目。实验课分为课内实验(指穿插于理论课中的实验,还包括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大型作业等)和独立设课实验课。
实验总课时要占课内计划总学时的10~15%,理工科类专业可以控制在30%以内;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应占30%以上,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占有实验的课程80%以上;实验开出率要达100%。
2
⑵规范实践教学各环节的教学内容
各专业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认真研究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确定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符合规范,体现特色。
⑶各专业均将课外科研创新(原称“其它科研、创新和实践活动”)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分均增至6分;
建立和实行“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和“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努力使15%以上的学生参加计划训练;
完善课外科研创新学分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文化、科技活动以及竞赛、创业为特征的综合训练。
⑷各类专业实践环节的学时、学分要求
模块及环节名称
实验(上机)
军训
课程实习、课程设计、
实习 专业实训、专业调查 实训
毕业实习
(或专业实习) 学年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
课外科研创新实践活动 论文 (设计)
经、管、文、法、体等类专业
不低于390学时 不低于240学时
3周3学分 理、工、艺类专业 不低于6周6学分
不低于4周4学分
备注
与课程同步 安排在第一学期
原则上安排在课程开设的同一学年暑期
毕业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专业实习原则上安排在暑期)
安排在第三学年暑期 第七学期或第八学期 各学年中
6-8周6学分 1学分 6-8周6学分 不低于6学分
⑸实践环节的学分不低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学分15%。
⒉加强和加快各类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在规模、质量、效益、创新、水平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把校级教学实验室和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按省级示范实验室标准建设; 学校各类实验室都要面向学生开放,成为培养优秀本科人才的重要基地; 力争在2年内每个学院建成3~5个符合“六要素”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创新基地,力争建成1个示范基地,并不断扩大规模,提高教学效果。
3.建设一支结构优良、数量足够、业务熟练、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师队伍。 4.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完善管理机构,健全管理制度,优化运行管理。 五、主要措施
⒈下大力气抓好实验室建设
以院为基础,统筹规划、优化配置,进一步整合实验教学资源,按学科或专业大类设置实验室,组建资源共享、功能综合的实验室,使每一个实验室能够承担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达到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降低办学成本,形成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自主学习的环境与平台;
3
重点建设校级教学实践平台和涉及专业多、学生面广的学科专业实践平台。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兼顾一些小学科及弱势专业的实验室建设,为多样化人才的培养提供条件;
各学院应着重抓好实验室的内外环境装饰与建设,建立实验室或实践教学网页,将实践教学资源、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内容上网公示。
⒉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分为校内基地和校外基地。 ⑴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以实践教学为主的基地,如校内苗圃、实习工厂等,主要服务于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实习、实训等,是训练学生基本专业技能的场地,这种基地由学院直接管理;
二是以科学研究为主的基地,如学校各种研究所(中心)、人文社科基地等,是学校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优势所在,学院要积极挖掘此种基地在实践教学中的潜力,使其在学生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实习,以及科研训练和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中充分发挥作用;
三是以生产经营为主的基地,如学校招待所、购物中心等,是学校的一个经济实体,但在其制定发展规划、安排经营活动时,学校应考虑发挥其实践教学的功能,为学生参加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提供必要的条件。
⑵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各学院根据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建立。并负责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积极拓展校企之间、校际之间、学校与科研单位之间的合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要不拘一格寻找大、中、小企业或事业单位和国企、民企作为合作伙伴,发挥合作双方“产”与“学”联系的纽带作用,建立确保互利互惠、互动互进合作得到实现的利益机制。
⒊努力改善实践教师队伍结构
根据学科专业建设需要,制定并落实实践教学队伍尤其是实验教学队伍建设规划。通过政策引导,吸引高职称、高学历人员充实到实践教学队伍,不断优化实践教学队伍结构;鼓励理论教师参与实验室建设,承担实验、实践教学任务;学校通过合理定编,科学设岗,保证人员数量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确保实践教学队伍的稳定;每年派出3~5名实践教学人员参加各类培训与学习,组织进行校外考察与交流,提高实践教学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形成一支热爱实践教学,教育理念先进,教学科研能力较强,实践经验丰富,勇于创新的实践教学队伍;
⒋加强实践教学规范化建设 ⑴实践教学管理与组织
4
教务处对实践教学进行宏观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
学院院长全面负责实践教学工作,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具体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与检查工作;
学院领导班子要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给予足够的经费保障,完善管理与质量评价制度,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实践教学工作。
⑵实践教学方案的制定
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为实践教学的目的,坚持高起点、有突破,体现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体现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区域特色,建立体现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的实践教学体系;积极探索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相适应的实践教学方案,整合课程体系,安排实践教学各环节和内容,压缩理论课时,增加实践教学学分比重,给予充足的教学时间保证,并将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列入培养方案之中;
加强对基础性实验的整合、对综合性实验的优化、对设计性实验的创新,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与理论教学既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的多层次相互衔接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仿真实验教学手段,加大实验教学信息量,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针对学科专业特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改进实践环节工作,加强实践方式、内容及考核的改革,制订各专业技能规范。
⑶实践教学资料的建设
全面组织编写实践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
采用选购与自编的办法,配备与大纲相符的各实践教学环节指导书; 规范学生实验、实践报告格式,注重报告的撰写; 做好实践各环节的日常记录、总结工作和资料建档工作。 ⑷实践教学工作的运行
学院要负责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和运行工作,做到计划、大纲、指导教师、经费、场所和考核等六个落实;
学院要抓好实践准备、初期安排落、中期检查和后期评定(含成绩考核)、工作总结等四个环节的工作。
⑸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
学院要促进教师及管理人员学习先进成果和经验,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形式等的更新与改革,加强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开放式教学的实验室建设、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教学改革、社会实践、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专业实习模式、途径和方法,以及实践教学的考核与质量控制等研究。
5
⑹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
学院要根据各实践教学环节规定的教学内容和项目的基本要求,制定出各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和成绩考核办法;
严格实践教学各环节的教学过程监控;
严把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关,加强论文(设计)质量评估和管理工作质量评估。
六、管理机制
⒈建立实验室评估体系,每2年对实验室进行一次综合性的评估。 ⒉建立实践教学各环节的教学质量标准,定期进行考核评价。
⒊建立实践教学师资管理机制,从教学工作量计算、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适当的倾斜。
⒋建立面向学生开放性运行的管理机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⒌建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奖励机制,对实验研究成果、成熟的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予以奖励。
⒍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管理,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附件: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方案
2006年4月26日
6
附件:
江西财经大学
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方案
一、前言
简要介绍本专业发展、人才培养的基本情况和实践教学在本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二、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㈠专业实践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2.学生应达到的知识、能力要求 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表
模块
实验(上机)模块
课程编码
实习实训模块
课程编码
实践教学环节名称 实验课程名称
实验 时数 教学周数
活动项目名称
课外科研创新实践活动模块
开设学期
开设学期
建议开展的学期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个数
论文(设计)模块
7
三、本专业各实践环节的教学方法、手段改革与考核、评价措施
四、本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三层次”实践教学平台)
层 次
校级教学实验室
学科专业实验室
专业实践教学基地
注:拟建实验室及基地在备注中注明。
名 称
承担本专业教学任务(或项目)
备注
五、本专业实践师资队伍结构
教师姓名
年龄
学历、学位
职称
承担教学任务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