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传授健康知识,培养健康行为的一项社会活动。随着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改变大多数患者不能满足一般的生活护理,而需要的是健康知识,更想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和健康行为,以及疾病愈合及愈合后的问题。高血压病病程长,病情进展程度不一,大部分是良性缓慢过程,但对心、脑、肾是一个很重要的致病因素。积极预防、治疗可制止和逆转高血压病对靶器官损害,所以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可以改变高血压病患者行为的认识,可以延缓病情的进展。在开展整体护理为中心,护理管理为基础而达到护理目标,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在护理上针对性制定适合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计划,有效的进行健康宣教,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3~2005年我院共收治高血压病患者53例,男40例,女13例;55~70岁38例;合并脑血管病16例,糖尿病7例;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23例,接近正常13例;2种药物联合口服35例,2种以上药物服用18例;主要联合服用:(1)卡托普利+双氢克尿噻。(2)卡托普利+维拉帕米。
2 方法内容
2.1 指定健康宣教计划 针对个体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印发成小册子挂于病房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2.2 入院健康教育 要求主管护士热情接待患者,及介绍主管医生护士的姓名,病区环境、设施,作息时间,并提供科室健康教育资料,简单介绍疾病的一般知识,让患者感
觉到温馨和安全。
2.3 住院期间进行卫生宣教 向患者及家属讲述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使患者清楚高血压病是终生疾病,要树立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遵医嘱坚持服药,以保持血压稳定。介绍服药方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如双氢克尿噻主要的不良反应是水、电解质紊乱、低血钾,表现为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长期服用还可以引起血尿酸、血糖增高,血胆固醇增高,所以要定期监测,要教会患者及家属测量血压及测量血压时注意事项,活动后休息10min后再测血压,袖带不要裹得太紧或太松,尽量做到四定:定时、定部位、定血压计、定时做好记录。让患者了解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的临床症状,如全身乏力、头晕、心慌、出汗、恶心、呕吐等,不得擅自停药、改药,以免引起血压突变。
2.4 出院前继续健康宣教 (1)适当运动,但必须是在血压控制满意的情况时再开始循序渐进的活动,以轻体力活动为宜,如快步行走、健身操等有氧运动,避免举重、俯卧撑等力量性运动,保持充足的睡眠。(2)忌烟酒,进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清淡饮食,忌食动物内脏、蛋黄,多食蔬菜、水果,避免暴饮暴食,以免增加心脏负担,引起血压升高。(3)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大便用力,以免发生脑血管疾病。
3 体会
通过对53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宣教指导,使患者更加了解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预防措施、注意事项,解除了心理压力,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和健康知识水平,树立了良好的行为规范,达到了最理想的护理效果。要做好健康宣传,作为医务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心理学知识和护理素质,掌握正确的沟通技巧,了解患者的心理及生理需求,按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进行解决问题,科学地运用健康宣教,才能得到完好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姚景鹏,陈卫红,王宜芝,等.内科护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0,120-123.
2 将冬梅.患者健康教育指导.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58-59.
作者单位: 035100 山西太原,太原市铁路中心医院
手术患者的心理问题和护理
手术作为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手段,能使患者产生一系列心理障碍,而这些心理障碍可导致一系列的心理、生理变化从而影响手术效果。我科对80例手术患者进行观察,并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
观察80例手术患者,男66例,女14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12岁;腰麻56例,连续硬膜外麻醉16例,臂丛麻醉8例。
2 治疗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2.1 紧张和焦虑 67例,占83.75%。紧张和焦虑是对手术造成的心理威胁的一种情绪反应,是患者的最初情绪变化,表现为不自主的震颤、心悸、出汗。轻度的紧张和焦虑是患者的正常心理防御,而过分的紧张、焦虑就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压升高,脉搏加快,机体免疫功能改变从而降低对手术的耐受力。产生紧张和焦虑的原因有3点:(1)患
者对手术不了解或期望过高。(2)有些患者已经有接受手术的心理准备,但手术室的特殊治疗环境刺激患者产生恐惧的心理反应。(3)患者对手术人员的信任不足或医护人员对患者的鼓励不够,以及医护人员不恰当的言行使患者误解而产生紧张和焦虑。
2.2 疼痛 56例,占70%。疼痛是患者最担心的问题。患者都希望在术中多用些麻醉药才能消除恐惧,减轻术中、术后疼痛。疼痛有明显的个人心理因素差异,它同以往的疼痛经验,患者对手术的态度,患者的注意力、药物耐受力,有无暗示或提示有关。
2.3 忧郁 36例,占45%。抑郁是心理上的一种损失感,多见于一些器官切除、截肢手术和女性患者手术。该类患者主要表现忧愁、多虑、情绪不稳定、疼痛阈值低,常常通过医护人员的说话语气来判断自己的病情。
3 护理措施
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实施越早越好。对于紧张和焦虑的患者,除术前谈话外,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士要亲切热情接待,解答患者的疑问,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可靠性及需要患者的配合。术中器械操作要轻,尽量不出声响,污染或带血迹的敷料要摆放有序,尽量不让患者看见,无影灯不要直射患者面部。医护人员的言行要严谨有礼,术中术后不谈与手术无关且易引起患者猜忌的话题。对痛阈较低者,要做好心理护理,并讲明麻醉药对人体的作用与副作用,争取他们的合作。个别患者可用暗示疗法分散其注意力,利用药效心理提高患者痛阈和对手术的耐受力。对忧郁心理的患者,要认真分析,有的放矢,做到安慰和细心相结合,尊重、理解、体谅他们,尽量避免不良情绪。对女性患者不要过早显露其阴部、乳房、臀部,尊重其自尊心,减轻羞涩心理。
综合上述,做好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可增加其安全感,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他们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为术后康复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 054107 河北邢台,邢台矿业集团显德汪医院
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老年人尽管理解衰老是生物体不可抗拒的规律,但一般都希望自己尽量健康长寿。他们自己不服老,也不希望别人说自己衰老。老年人一般都有慢性或老化性疾病,所以当某种疾病较重而就医时,他们对病情估计多为悲观,心理上也突出表现为无价值感和孤独感。为了让老年患者早日康复,对他们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1 心理护理的目的
老年人在患病后,由于社会角色的转变、住院后环境的改变都会产生患者特有的心理需求和反应。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往过程中,通过良好的言语、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患者的感受认识,改变其心理状态和行为。
2 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2.1 慢性病患者的护理 由于老年患者大多患有慢性病而为此需要承受长期的疾病折磨,经历漫长的病程,所以往往产生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老年慢性患者常易出现焦虑、内疚、自责的心理,甚至消极悲观、自暴自弃,可出现绝望厌世心理,有时表现为抑郁少言,有时表现为暴躁、怒气冲冲,遇到一些琐碎小事就大发雷霆。对于这种心理变化,家属应给予谅解,要热情关心、耐心引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顽疾的信心。对于患者的粗暴无礼,要给予深切的理解,切勿与患者争吵,伤害患者的自尊心。要以深切的理解与真诚
的善心去感化患者;要多与患者谈心,帮助他们正视现实,鼓励他们振作精神;要帮助他们消除顾虑及其他有害的心理因素,用同样疾患的患者与疾病作顽强斗争的生动事例开导启发患者,增强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能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因素,主动配合治疗。对老年慢性患者的心理护理,必须紧紧围绕慢性疾病病程长、见效慢、易反复等特点,调节情绪、变换心境、安慰鼓励,使之不断振奋精神,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心理护理应当与生理护理结合进行,做到身心积极效应互相促进。例如,慢性患者多出现疼痛、发热、呕吐、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易引起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应当亲切安慰,并及时妥善处理,患者自然就会情绪好转。又如,慢性患者除每天口服药物外,还经常进行肌肉注射或静脉点滴,这对那些痛阈低的患者来说也常常引起焦虑。技术熟练的护士常取得患者的信赖,即说明其中也包含了心理护理。对于因病情反复和病程长而失去治疗信心的患者,更要多安慰、多鼓励;已垂危患者更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动作轻柔,加强基础护理,使之生理上舒服,心理上也减轻对疾病的恐惧。
2.2 丰富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空闲生活 老年慢性病患者大都空闲时间多,就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组织必要的活动以丰富患者的生活内容,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应适当安排文娱活动、体育活动,如欣赏音乐、绘画、看电视、听广播等,活跃病房生活。有趣味的活动有助于克服消极情绪的滋长,驱散患者心头的忧郁与烦闷。单调、乏味的生活会增加患者的寂寞感,加重焦虑与烦躁。
2.3 老年患者的饮食护理 老年患者的饮食,不仅要考虑到患者的营养需要和禁忌,也要讲究色、香、味、形、量以及就餐的环境条件等。经验证明,在良好的心理护理配合下,患者不仅能遵嘱就餐,而且还有饮食疗法的意义。另外,幽雅的环境、舒适的治疗条件,也具有心理护理的意义。
2.4 老年患者的情感护理 老年患者的情感脆弱、幼稚甚至和小孩一样,为不顺心的
小事而哭泣,为某处照顾不周而生气。他们突出的要求是被重视、受尊敬。因此,对老年患者的尊重是护理人员的重要品德。对他们的称呼须有尊敬之意,谈话要不怕麻烦,常谈谈他们的往事;听他们说话时要专心,回答询问语速要慢,声音要大些。老年患者一般都盼望亲人来访,护理人员要有意识地告诉家属多来看望,带些老人喜欢吃的东西等。对丧偶或无儿无女的老年患者,护士应倍加关心,格外尊重。老年患者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健忘、耳聋和眼花,护理人员要勤快、细心、耐心、周到、不怕麻烦。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刻板,看问题也有时固执,除治疗饮食的需要以外,要尽量照顾他们的习惯。如有的爱吃甜的、有的爱吃面食、有的爱吃米饭等。护理人员的辛勤劳动将换来这些老年患者良好的心境,做到医患配合,更好地促进他们身体康复。
作者单位: 471001 河南洛阳,洛阳市中心医院干部内科
浅析安全满意的静脉输液方法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之一,静脉给药的方法也已成为治疗和抢救患者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护士,必须熟练并准确、迅速地完成此项操作。近年来,随着整体护理的实施和推广,我科通过运用护理程序进行静脉输液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从2004年11月~2005年3月对500例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男310例,女190例;平均年龄48岁,在这4个月中,每个月2次的患者满意率调查均在97%以上。
2 输液前
2.1 患者的准备 (1)首先应评估患者生理、心理方面,文化背景(对疾病和输液知识的了解程度),及预穿刺侧的皮肤情况,血管情况的资料进行评估。(2)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制定患者的输液计划,预期目标:患者焦虑、恐惧感消失,无不良反应。并对患者进行输液前的健康指导,讲解输液的目的,输入药物的名称、作用及副作用,输液速度,输入液体所需要的时间,输液不良反应症状及处理方法。
2.2 药物的准备 (1)各种待输入的药物质量准备,包括药物的名称,药物的浓度、剂量,药物的瓶体、瓶颈、瓶底有无裂纹,药物有无沉淀、混沌、变色等。(2)配制合格的输注液体是安全输液的重要措施之一,所有的输液器具应符合无菌要求,溶媒原辅料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规定。(3)配制时应该严格防止污染,尽量缩短操作时间,药物宜现配现用,尤其在高温潮湿的季节,对于玻璃安瓿的药物切割时,锯痕应小于瓶颈的1/4,而且在开启安瓿的前后应用75%的酒精擦拭,以减少玻璃碎屑和脱落的砂粒。(4)正确抽吸药液:防“一把抓”式的姿势,加药用的针头或注射器勿反复使用,针头不可过大,通常临床加药用的针头型号为9~12号,其针径是0.9~1.2mm,即900~1200μm。针头越大,加药时切下的瓶塞颗粒也就越大,人的毛细血管直径为7~9μm,最大的小静脉为200~300μm,颗粒进入人体后,不能通过一般的小静脉和毛细血管,但能引起血管栓塞。(5)加药注入药物时勿太快,减少瓶塞的进入或泡沫的产生。
3 输液中
(1)正确掌握和执行“三查七对”和“无菌原则”;(2)耐心地向患者解释,取得配合,做好输液前准备,取舒适体位;(3)选择血管和穿刺针,尽量选择充盈、弹性好、粗、直,易固定的血管,避开瘢痕,伤口关节,脆性强或周围有粘连的血管,如需长期静脉给药或输入化疗药,高渗性药宜选用留置针或深静脉插管;(4)分散患者注意力,常规消毒、穿刺,成功后应固定好胶布,根据病情,药物调好滴速,交待注意事项。
4 输液后
(1)主动巡视病房,常规特级护理者应专人守候,一级护理者应每15~30min一次巡房,二级护理者应每30~45min巡房一次,特殊药物、特殊患者应及时巡房;(2)及时换液,输注完毕,用无菌输液贴按压进血管处,应嘱先卧床休息30min再下床活动,换下的药瓶应统一放置。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只要严格按照操作常规,谨记“无菌原则”、“查对原则”,保证输液安全,也就是对患者的诊疗安全有力的保障,让我们耐心细致地对待每一位需要关爱的患者。
作者单位: 528000 广东佛山,佛山市禅城中心医院
静脉用药中微粒的预防
静脉推注或静脉输液时滴注药物,输液反应已普遍引起重视;但关于静脉用药中的微粒危害,还未引起护理人员足够的重视。
1 微粒的来源
所谓微粒是指静脉给药过程中,进入人体的非代谢的颗粒杂质。直径一般为1~300μm或更大,50μm以上的微粒肉眼可以看见。微粒污染的途径主要为输液器具、配液操作和环境空气污染。
1.1 一次性输液器 现临床使用的一次性输液器,也存在硅胶屑、黏合剂和其他一些不溶性微粒,甚至还有50~100μm的大微粒存在,而且这些微粒大多是未塑化的高分子
微粒异物,人体对其无降解能力,一旦输入对人体危害很大。
1.2 环境污染 主要与空气洁净度差、物品消毒不严、陪护探视人员过多有关。
1.3 在静脉输注药物前的配液操作中引起的微粒污染
1.3.1 开启安瓿时落下的玻璃屑 砂轮与玻璃摩擦会产生玻璃碎屑和脱落砂粒。割锯越长,碎屑越多;不溶性大颗粒也随之增多。
1.3.2 加药时穿刺橡皮塞切下的橡皮屑 静脉给药治疗,常需要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尤其是抗生素的广泛、大量应用,在溶解加药过程中反复穿刺瓶塞,会导致塞屑微粒进入药液。
2 微粒对人体的危害
静脉给药时,带入人体内的微粒,作为一种异物,既不能被机体代谢吸收,也不受体内抗凝系统的影响,所以其危害是严重和持久的。进入体内的微粒越大、数量越多,对人体的危害性越严重:(1)直接阻塞血管引起局部组织缺血和水肿;(2)微粒滞留在肺部由巨噬细胞包围和增殖形成肉芽肿;(3)红细胞聚在微粒上形成血栓或引起静脉炎;(4)微粒碰撞血小板,使血小板减少,甚至造成出血;(5)某些微粒刺激组织而产生炎症性肿块;(6)引起热源反应和过敏反应。
3 预防措施
3.1 改进输液加药针头 将针头的尖端做成封闭圆锥形,在针头旁侧开方形针孔,据称可一定程度的避免穿刺胶塞时带入微粒,但需进一步积累这方面的资料加以证实。
3.2 装输液终端滤器以截留各种途径来源的微粒 这是目前预防和减少微粒侵入人体内的最理想的有效措施。但静脉推注药物时,就很难避免将微粒带入体内,为此,有人建议厂家生产头皮针时直接安装上过滤器,或将需要静脉推注的药物改为加入少量液体内静脉点滴。
3.3 操作时加强责任心 溶解药物和抽药时,注意选择锐利不带钩的针头,并尽量减少对瓶塞的穿刺数(有研究证明,用16号针头穿刺2枚次胶塞脱屑率可达42.3%,6枚次可达100%)和避免加药空针反复多次使用。
3.4 注意冲洗输液管道 输液器具中的微粒大部分存在于最初流出的30ml药液中,而到100ml时,几乎已全部流出。因此有人建议,为减少微粒进入人体可抛弃最初流出的50ml药液。但这样既浪费又影响给药剂量的准确性,所以这种方法并没有实用价值。
3.5 输液过程中尽量减少液体瓶的晃动 这样可使瓶内的较大微粒平稳地沉积于瓶口周边,以减少微粒输入人体。
3.6 首选易折型安瓿 因为易折型安瓿颈端具有割痕,在开启操作过程中,不需用砂轮割锯,不仅操作简便和省时省力,而且能使微粒量减少。
3.7 应用正确的安瓿开启方法 安瓿开启前,分别用2%碘酒和75%酒精棉签的纵轴绕安瓿颈端1周擦拭1次,徒手掰开安瓿,能有效去除局部污染的部分微粒。现在认为安瓿割锯,用酒精纱布或棉签包裹掰开的方法并不合理。该方法易导致微粒对安瓿内药液的污染。
3.8 减少人员流动 进行静脉输液的地方应尽量减少人员流动,减少人员的各种活动。
3.9 空气消毒 这是有效的重要措施之一,可采用紫外线照射、喷洒消毒液,有条件可采用电子灭菌灯或气溶胶喷雾消毒。目前减少输液环境污染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净化技术,如安装净化间、设置层流罩或使用超净工作台进行静脉输液配药,但许多医院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作者单位: 650051 云南昆明,昆明市延安医院
青霉素皮试发生疑似阳性的可能原因
【摘要】 慎重而准确地判断青霉素皮试的阴性与阳性,是患者能否得到正确抗感染治疗的关键所在。通过临床实践,笔者认为,在判断青霉素皮试结果时,若发现疑似过敏,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考虑到以下几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1)皮肤本身问题;(2)大剂量使用血管扩张类药物;(3)全身性疾病的影响;(4)人为因素,不遵守护理常规操作。
【关键词】 过敏;青霉素皮试;护理
青霉素是一种为临床治疗所广泛应用的广谱抗生素,对敏感细菌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但由于青霉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半抗原,进入人体后与人体蛋白质结合成为全抗原,对人体易过敏,特别是当发生过敏性休克时,如抢救不及时,往往会危及生命,故其使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这种限制,以其皮试的阴性与阳性为判定界限。慎重而准确地判断青霉素皮试的阴性与阳性,是患者能否得到正确抗感染治疗的关键所在。通过临床实践,笔者认为,在判断青霉素皮试结果时,若发现疑似过敏,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考虑以下几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
1 皮肤本身的问题
1.1 酒精过敏 皮试处皮肤出现与酒精消毒皮肤大小、部位相一致的局限性红晕,应考虑到皮肤对酒精刺激过于敏感,致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此时,可在患者对侧手臂清洁皮肤(如用生理盐水作为清洁剂)后,再次皮试,与原皮试进行对照。
1.2 局部或全身性皮疹 皮试时,应注意选择皮肤较干净、白皙的前臂掌侧的合适部位进行皮试。皮试后判定结果时,若发现皮丘以外的部位有散在的红晕或丘疹,其位置又与皮丘无明显关联,应考虑患者是否存在局部或全身性皮疹。此时应询问患者有无这方面的病史,并重新检查患者全身皮肤,必要时可选择皮疹稀疏的部位重新皮试。
2 大剂量使用血管扩张类药物
内科临床常用扩张血管药物如多巴酚酊胺、酚妥拉明、阿托品、山莨菪碱等,乙醇制剂如氢化可的松,抗过敏药物如葡萄糖酸钙等,或饮酒后,患者全身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潮红,若在此时进行皮试,则皮丘边缘与潮红皮肤相连,不易辨别皮丘周围红晕的大小,应待药物作用消失,皮肤颜色恢复正常,方可进行过敏试验。
3 全身性疾病的影响
3.1 高烧时高温持续期 产热与散热在较高水平趋于平衡,皮肤血管开始舒张,皮温较高且发红,此时皮试,结果亦不易准确判定,应待高烧进入退热期再做皮试。此种病例,临床较为常见。
3.2 系统性红斑狼疮 其病变可侵犯全身各系统。当皮肤损害初起时,为鲜红色斑,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不一,边缘清晰,可见于全身各个部位。此种患者皮试时,应掌握其皮损特点,与皮试之皮丘相区别,或避开红斑以圆珠笔划清皮试范围,以协助结果的
判定。
3.3 皮肤下组织水肿 患者因心、肝、肾等疾病,引起全身性皮肤水肿时,血浆蛋白含量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体液渗入皮下,进行皮试时,针头难于准确刺入皮内,加之水肿液对皮试液的稀释等原因,往往注入药液后,皮丘很快消失,给判定造成困难。我们可采取以下措施:操作者可将拇指按压于皮试部位,迫使水肿渗液流向四周,迅速将针头刺入皮内,可避免针头刺于皮下;选择前臂掌侧腕部皮肤注射,因此处皮肤较紧,皮下组织较薄;根据血流动力学原理,可抬高注射侧肢体,避免下垂,尽量减轻注射侧肢体的水肿。
4 人为因素,不遵守护理常规操作
4.1 消毒皮肤后,酒精未干便急于穿刺 过多的酒精随针头进入皮内,由于酒精对皮肤的刺激,皮丘四周红晕过大,造成过敏的假象。在临床工作中,经常可见有些患者皮试为阳性,但由于病情需用青霉素,而患者既往又无过敏史,再次进行皮试,结果又转为阴性。究其原因,不能排除此种可能性。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消毒后的待干过程,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4.2 皮试液的剂量浓度不准确 皮试液制造时,剂量浓度不够准确,若同一使用期限内的皮试液所做出的皮试,绝大多数均为阳性,应考虑皮试液的问题。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更换皮试液后再次皮试。
4.3 皮试液失效 皮试液过期或在室温下存放时间过久,产生青霉噻唑蛋白,它是一种抗原物质,可刺激人体产生过强的免疫反应。总之,在我们进行青霉素过敏试验的过程中,应尽可能排除上述因素所导致的假阳性,使更多的患者能够在众多的抗生素中,选择
适合于患者个体情况的抗菌药物,这是我们护理人员应该并且能够做到的事情。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患者虽然青霉素皮试阴性,但在注射药物后的24~72h之内,仍可出现迟缓反应。因此,无论青霉素皮试阳性与否,均应准备好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各种紧急抢救措施。
作者单位: 116013 辽宁大连,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门诊部
发烧孩子的饮食护理
发烧是孩子的常见症状之一,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发烧,它是患病时的一种防御性反应。孩子发烧时的饮食护理十分重要。
半岁以内的婴儿,如果原来采用母乳喂养,应该继续。母乳易于消化,能保证孩子的营养需求,而且其中含水量达87%,可以补充水分。若是人工喂养的婴儿,可喂稀释的脱脂奶,即2份或3份奶加1份水,摄入量可与平时相等,虽然婴儿实际吃下去的奶量有所减少,但补充了水分,更利于消化、吸收。宝宝发烧时以饮白开水为好,也可以适当兑些鲜水果汁,以补充人体需要的维生素C。饮水量以保持正常尿量及口唇滋润为度,不必过多。
稍大一点的孩子发烧时的饮食以流质、半流质为主。常用的流质有牛奶、米汤、绿豆汤、少油的荤汤及各种鲜果汁等。夏季喝些绿豆汤(加少量糖),既清凉解暑又有利于补充水分。发烧伴有腹泻、呕吐,但症状较轻的,可以让其少量多次服用自制的口服糖盐水(配制比例为500毫升水或米汤中加一平匙糖和半啤酒瓶盖食盐),一岁左右小儿4小时内可服500毫升。同时还可适当进食一些补充电解质的食物,比如柑橘、香蕉等水果(含钾、钠较多),奶类与豆浆等(含钙丰富),米汤或面食(含镁较多)。症状较重者,应暂时禁食,
以减轻胃肠道负担,同时请医生诊治。
孩子体温下降、食欲好转时,可改半流质饮食,如藕粉、代乳粉、粥、鸡蛋羹、面片汤等。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少量多餐。不必盲目忌口,以防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伴有咳嗽、多痰的小儿,由于不会咳痰,往往咽到胃里,剧烈咳嗽还会引起胃部不适,若进食过多,容易出现呕吐。因此,家长要特别注意,不宜让孩子过量进食,不宜吃海鲜或过咸、过油腻的菜肴,以防引起过敏或刺激呼吸道,加重症状。
以下几款饮食对孩子退烧有辅助食疗的功效,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蔗浆粥:将青色新鲜甘蔗洗净后榨汁100毫升,粳米100克,加水煮成粥,每天分2-3次食用。西瓜汁:新鲜的西瓜,去籽取瓤,榨汁,代茶频服。如发烧时不伴有其他症状,可以吃少量冰西瓜之类的冷饮,帮助降温、利尿。麦冬粥:麦冬30克,煎汤取汁。用粳米100克,煮半熟时加入麦冬汁及冰糖适量,同煮成药粥,早晚服食。荷叶粥:新鲜荷叶一张,洗净煮汤500毫升左右,用滤出的荷叶水加粳米100克、白砂糖适量煮粥,每天早晚食用。
最后要强调的是,对发烧时食欲不振的孩子,千万不要勉强其进食,应顺其自然,待有饥饿感时再吃,但不要断水,要注意补充水分。(周治)
脱水患儿头皮穿刺经验
在临床护理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患儿因发热、腹泻、出汗多、饮水少而引起脱水,导致血液浓缩、皮肤弹性差、血管不充盈等状况出现,使患儿本来就很纤细的血管更细小,甚至在穿刺时有一种涩涩的好像穿刺皮革样的感觉。有的患儿因发热、哭闹而致头皮颜色较红,使血管不明显。有时由于血液浓缩,会觉得头皮针进入血管已有落空感,但是却不见回血或回血很慢。这样就增加了穿刺的难度。同时由于反复穿刺也增加了患儿的痛苦,
有时甚至因此引起护患之间的矛盾。为此,我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找到了一些小窍门,希望能供同行们参考。
1.选择血管:正确选择血管非常重要,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穿刺成功率。将患儿的沿可供选择血管的周围头发尽量多剃一些,从而增加可供选择的血管(这样也可免去胶布固定时粘上头发导致固定不牢,在拔针时拔掉头发增加患儿痛苦),认真仔细地寻找相对较粗较直的血管。
2.将输液系统准备好挂上输液架。
3.将一具20ml空针吸入0.9%NS15~20ml,连接上4.5~5.5号的头皮针。
4.嘱患儿家属或另一操作者妥善固定患儿头部。
5.用碘伏消毒患儿穿刺部位皮肤待干。
6.用碘伏消毒操作者左手食指待干。
7.操作者用已消毒的左手食指在穿刺部位轻压数次,观察体会血管的位置、深度、走向,然后凭刚才指压血管的感觉迅速进行穿刺。
8.头皮针与头皮呈15~25度角进入皮肤后,放低头皮针位置与皮肤平行,穿刺有落空感或见少许回血时停止进针,用左手固定针栓,右手抽吸注射器,见回血后尝试缓慢推注,观察有无渗漏肿胀现象,若无则妥善固定针栓,然后与已准备好的输液系统连接,调节点滴速度,清理用物。
此指压法也可用于肥胖病人静脉输液或静脉采血。(四川省沐川县人民医院陈虹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固定窍门
在我院,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固定多采用胶布或皮膜固定。由于小儿易哭闹或因天气原因,头部容易出汗,使胶布不容易粘牢针柄,可引起“跑针”,引发护患纠纷。最近笔者采用了长条纱布缠绕小儿头周固定法,取得了明显效果。
取材
绷带或纱布。长度:按2岁小儿平均头围48cm加10cm即可。宽度:同绷带。
操作方法
先用传统方法固定后,再将纱布或绷带的中间段放在针柄处的胶布上,然后绕头一周,交叉打一活结即可。此方法适用于两岁以下小儿。
缺点
1.容易下压针身,使针头斜面上挑导致液体滴入不畅,但只要在针柄下垫一棉球即可纠正这一现象。
2.头部缠一白纱布影响美观,但试行一段后患儿家属的接受速度比护理人员更快,使我们打消了这一顾虑。
优点
1.能较牢地固定针柄,不容易跑针。
2.比皮膜透气性好,患儿感觉更加舒适。
小儿静脉头皮针的头围固定法
在为小儿行头皮静脉输液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导致针头滑出血管外,引起局部肿胀、疼痛。重新静脉穿刺,不仅增加患儿痛苦,也增加了护理工作量,我科采用小儿静脉头皮针的头围固定法,取得较好效果。
现介绍如下:
材料:取一条长约35~40cm, 宽2~3cm的松紧带,两端缝住成一 圆圈。
方法:静脉头皮针穿刺成功后, 常规用胶布固定,将头围圈套在头围处,压住针柄及针梗处,使针头牢牢固定于血管中。
此方法使用于:
1.由于患儿烦躁哭闹、发热患儿退热期等出汗较多时,胶布粘贴不紧;
2.有些小儿头发很长,为了美观,患儿家长要求给患儿头发剃少些,致使胶布粘贴不牢固;
3.静脉穿刺成功后,患儿家长为了避免小儿哭闹,抱在怀里不外地摇晃,使针头滑出血管外。
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
摘要: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儿科护理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操作,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护质量、患儿康复及护患关系。我在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实习五周,总结了一套提高小儿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的护理体会。其中包括;1、静脉穿刺的基本方法,重点归纳为,血管的选择,光线的强弱的影响,针头的选择,进针的手法,针头的固定,肥胖小儿的静脉穿刺方法,六点。2、静脉穿刺及输液时的注意事项,其中也包含为,严格的无菌操作,穿刺顺序,固定要点,按压方法,必要的宣教工作,巡回观察。3、心理护理。4、护士的心理素质。5、总结。现将具体体会如下。
关键词:小儿静脉输液基本方法注意事项心理护理心理素质护理体会
1静脉穿刺的基本方法
1.1血管选择小儿静脉注射较成人难度大,因为小儿不易合作,所以其血管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整体的解剖角度来说,小儿的头皮静脉、手足浅静脉都适合于静脉注射。
1.1.1小儿从出生至3岁这一时期,头部皮下脂肪少,静脉清晰表浅,呈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循环回流,因此,这个时期的小儿宜选用头皮静脉穿刺。穿刺前,仔细刮去血管周围头发及汗毛,充分暴露血管,以利进针和固定。
1.1.23~12岁的患儿头皮皮下脂肪增厚,头发厚密,血管不清晰,不利于头皮静脉的穿刺。宜选择四肢静脉,一般选用手背静脉、足背静脉、肘窝静脉、踝静脉等。对慢性疾病患儿宜由远心端选用,抢救患儿和静脉推药时宜选用肘静脉和大隐静脉,一般治疗宜选
头皮静脉和肢体静脉。
1.2光线的强弱光线的强弱光线的明亮及照射角度,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光线太强可使瞳孔缩小,太弱的光可使瞳孔开大。因此,明亮的自然光其亮度适宜是最理想的光线,静脉显得清晰,操作者眼睛不易疲劳。在光线不太好的房间、阴雨天气以及夜晚,就只有借助日光灯,选150W灯泡置于操作者左前上方,距穿刺静脉45~50cm为宜。总之,不论选用哪种光线,操作者的身体与手勿挡住注射部位的光线。
1.3针头大小的选择原则上是根据静脉大小及深浅部位而定,一般头皮静脉选用5号半针头比较适宜,四肢静脉选用5号半~6号半针头。
1.4进针手法根据进针时针头与皮肤所成角度不同分直刺法和斜刺法,直刺法是指在欲穿刺的静脉上,针头与皮肤成10°~45°角,针头斜面向上,右手持针,左手绷紧皮肤,通过皮肤将针头直接刺入静脉;斜刺法是指在欲穿刺的静脉旁侧,距静脉约1.0~1.5cm,针头与皮肤成20°~30°,将针头刺入静脉。当阻力减小,有落空感,同时见回血后不宜再进,直接固定。如未见回血,右手挤压输液器软管,如穿刺成功,即可见回血。直接法适合于小儿头皮静脉、手背及足背浅静脉、指(趾)间静脉,斜刺适于肘静脉、大隐静脉等。
@pagebreak@
1.5针头的固定穿刺成功后,左手拇指固定针柄,用3~4条胶布固定,头皮针小辫绕圈后用1条蝶形胶布固定于耳廓上,头皮针小辫绕圈范围要适宜,过大容易在输液过程中被牵拉或碰掉,过小易折,造成阻塞。要特别提出在穿刺前要剃掉穿刺点周围毛发,以利于胶布固定。如遇到有患儿因哭闹或应用退热药物引起头部多汗而影响胶布固定时,可用头围固定法。长35~45cm,宽2~3cm的松紧带两端连接,套入头部,固定于穿刺点所
粘胶布之上,可避免因出汗胶布脱落,拔针时不粘头发。如选用踝静脉或足背静脉穿刺,则需要用小夹板固定踝关节和足背,下肢置于功能位。
1.6肥胖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方法肥胖小儿头皮静脉不清晰,头皮脂肪厚,进针深浅不易握,我们掌握运用以下3点来进行操作:(1)肥胖小儿头皮边缘常有静脉显露,但管腔细回血慢。穿刺时要求持针稳,进针慢,感觉针头进入血管后,回抽注射器针栓,可见回血,证明穿刺成功。(2)根据静脉解剖位置,在额正中静脉,颞前静脉,耳后静脉等血管的相应部位,用手指横向触摸时,可触及“沟痕”感,触摸“沟痕”时可感觉静脉的走向及深浅,穿刺时进针角度15~20°,进针速度宜慢,有时进入静脉会有落空感,见回血时,穿刺成功。(3)小儿头颅沿额缝、冠缝、矢状缝、人字缝均有静脉走行。穿刺时摸清骨缝,进针角度45~60°,针头斜面进入皮内后,平行向前刺入,见回血,即可固定。
2静脉穿刺及输液时的注意事项
2.1在配药及穿刺过程中,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
2.2穿刺时从静脉一端开始穿刺,逆行顺行均可,而不应从血管中段开始穿刺,以防穿刺失败,形成皮下瘀血,致整段血管模糊不清,无法再穿刺。
2.3固定胶布要牢固固定时针头不能漂浮在皮肤上,以致针头移位,穿出血管,造成局部肿胀。
2.4注意按压方法
2.4.1拔针时先分离胶布,将消毒棉球放在穿刺部位,左手拇指沿血管方向纵向压住棉
球,迅速拔出针头,这样可将进皮针眼及进血管针眼同时压住,以防皮下瘀血。
2.4.2因血小板及其他凝血物质形成的“生理性止血”需1~3min,加之小儿在拔针时因疼痛及恐惧而哭闹时头皮血管内压力增高。固需按压3~5min。切忌边压边柔,揉搓可使已凝血的进血管针眼重新出血,发生皮下瘀血。
@pagebreak@
2.5做好宣教工作告知患儿家长在进行静脉穿刺前不要喂奶喂水,以免在穿刺过程中患儿因哭闹引起恶心呕吐,造成窒息,发生意外。进行穿刺操作前告诉家长协助约束患儿头及腿部的方法,可采取一人约束头部,一人约束膝部的方法,穿刺成功后可采用喂奶的姿势抱患儿,并适当约束患儿双手,以免患儿拔掉针头。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告知其家长可给孩子讲故事,转移其注意力,嘱患儿在床上玩耍活动或大小便时手足保持平行、放低,防止血液反流,堵塞针头。
2.6在穿刺中密切观察患儿的面色,有无发绀等全身情况(特别是危重患儿),切不可因集中精力寻找静脉而忽略了病情变化而发生意外。
2.7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回观察以及时发现患儿面色,神志变化,有无输液反应,局部有无肿胀针头有无移动、脱出,固定胶布的松动,瓶内液体有无走空及各连接处有无漏夜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
3心理护理
3.1环境及氛围我科护士均着淡粉色工作衣,头戴淡粉色燕帽,床单及窗帘为淡粉色碎
花样,通风条件良好,灯光明亮,营造了一种活泼、愉快、轻松、亲切的环境,给人以温馨、愉快之感。
3.2利用小儿注意力易被转移及喜欢表扬鼓励等特点,穿刺前安抚及逗引患儿,语调柔切、语言温柔、耐心和蔼,消除其陌生和恐惧感,尽量减轻他们的痛苦,以减轻哭闹。
3.2.13岁以前的患儿,向其父母了解情况以熟悉患儿,在穿刺及护理中尽可能使用患儿熟悉的词语、手势,同时将患儿喜欢的玩具放在其周围。小儿哭闹时尽可轻轻拍一拍,摸一摸他们的脸颊、四肢等。并亲切、温柔的安抚他们,用爱心体贴和爱护他们受伤的小心灵。
3.2.23岁以上的患儿扎针前耐心解释,讲道理,多给孩子表扬和鼓励,夸奖孩子乖、听话、勇敢、聪明,让其模仿其他孩子的表现,取得他们的配合。更大一些的患儿输液,根据其输液部位,护士应多与患儿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他们的信赖与合作,并指导其掌握输液注意事项,做好自我护理。
4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
4.1提高自身修养,具备健康的心理,乐观、开朗、稳定的情绪,宽容豁达的胸怀。同时具有良好的忍耐力及自我控制能力。理解家属心情患儿哭闹时,患儿家长心情紧张,心疼孩子,遇事易冲动,激动的情绪会干扰护士的操作,因此,作为护士,要理解家长的心情,用自己博大的爱心和宽容心,理解和宽容患儿家长的过分语言及行为,用温和的语言化解家长的不安情绪。
@pagebreak@
4.2儿科静脉穿刺与成人相比有相当的难度,而且在输液过程中极易发生外渗,因此要求护士克服急躁情绪,提高应变能力,在操作时一定要保持平稳的心理状态,集中精力,沉着镇静,从容不迫,排除干扰,工作忙而不乱,同时善于应变,灵活敏捷。尽力做到1次穿刺成功。
4.3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建立高度的责任感有利于护士在工作中加强学习,不断求取知识,总结经验,丰富和完善自己。并在工作中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利于提高护士的业务技术,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5总结
小儿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中一项最基本但又最重要的基本功,儿科护士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不但要有饱满的热情、无私的爱心和强烈的责任心,而且还要有精湛的技术、丰富的经验,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护患沟通能力。善于总结工作方法,在实施输液操作过程中,根据不同对象采取相应有效、合理的方法,就能尽量避免液体外渗,做到合理使用血管,减少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的痛苦,增加家长对护士的满意和信赖,并且大大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同时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树立整体护理观念,特别注意小儿的心理护理。能用护理程序解决患儿的健康问题。同时在工作中不断增强护士自身的心理素质及自身修养,不仅可以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提高护理质量,而且还可以改善医患关系。有利于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质量的提高,护理人才的成长及医院的全面建设。
参考文献:
1、黄瑞玉王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4年8月第1卷第1期
2、郝彩霞:《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4年10月第1卷第3期
3、张玉芳丁军梅张静慧:《中华医药杂志》2003年5月第3卷第5期
4、崔焱:《护理学基础》2003年6月第七次印刷第一章第五节
5、朱恋琼:《儿科护理学》2003年10月第七次印刷第四章第四节及第五节
手术室护理体会
近几年,我们手术室将整体化、人性化的观念融入了护理工作,收到了可喜的成效。
我们开展了术前、术后的护理访视和心理疏导工作。手术前一天,我作为手术室护士长兼手术中的巡回护士要到病房了解病人的病情、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告知病人术前、术中的注意事项,了解病人的特殊需求。我院开展的颈椎手术基本上都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的,手术过程给病人造成的痛苦感觉较大,我们就把手术中较难承受的手术过程告诉病人,例如:对皮下、脂肪及肌肉层使用高频电刀止血的过程很难受,这种感觉是麻醉药品所不能缓解的,在没有开展术前访视时,有许多病人在接受电刀止血时面对突然出现的电流刺击,由于没有充分的精神准备而出现惊恐、躁动、血压骤然上升,从而影响了手术的正常进行。手术前访视工作开展以后,病人提前有了思想准备,通过自我克制及术中镇静药物的合理应用,基本都能情绪平静、顺利地度过这一阶段。
术前访视还能满足病人的一些特殊要求,排除了病人对手术的顾虑和心理压力,举例:一老年男性患者在术前访视时表示担心手术时颈部着凉,他说平时只要颈部感觉冷就会干咳,而咳嗽是颈椎手术中最忌讳的,尤其是突发的、手术医生未预先知道的咳嗽所造成的
颈部震动容易造成器械碰伤已经被打开的椎管中的脊髓,后果非常危险。我答应病人不用担心,我会在手术时给他的颈前部盖上纱布保暖。于是,我在病人进入手术室后马上把提前准备好的纱布用胶布固定在患者的颈前部,病人很满意,术中没有感到脖子凉,因此他所担心的咳嗽也未出现。总之,上述事例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来看,手术室的温度凉或不凉我们健康的医护人员和病人的体会是不同的,有时病人会因心理因素和情绪上的过度紧张、忧虑而产生一系列的神经官能症样的、非病理改变的临床表现,最终给手术正常进行造成了障碍,我们为病人准备这一块纱布的作用实际上体现的是一种关怀和心理暗示,通过我们的护理活动与病人建立起一种很人性化的、亲密的、信赖的关系,从而使病人在无忧虑、无压力的良好心情下通过了高难度、高风险的颈椎后入路、单开门、椎板减压椎管扩大成型术。术前访视不仅达成了护患沟通,同时我们还提前查看了病人将在手术中需要穿刺的静脉血管,并记录在访视单上备案,这样在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就能很顺利地进行静脉套管针穿刺,大大提高了护理操作的便利、效率和质量,保证了手术中液体、药品和血液通过静脉通道的及时补给。
总之,术前访视对顺利手术进行良好铺垫,而坚持术后访视制度则有利于我们总结和改进工作。通过术后访视,病人对我们的术中护理工作都很满意。 (中国兵器工业第201研究所医院万玲)
手术室空间消毒常用方法
手术室空间存在飞沫和尘埃,可常有致病菌。为了预防手术创面受沾染,必须尽可能净化手术室空间。为此一般所采取的措施是尽量限制进入手术的人员数;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按规定更换着装和戴口罩;病人的衣物不得带入手术室;用湿法清除室内墙地和物品的尘埃等。
目前常用的空间消毒法有紫外线照射和化学气体熏蒸两种方法。
(1)紫外线消毒法:多用悬吊紫外线灯管(电压 220V,波长 253.7mm,功率30W),距离1米处,强度>70uw/cm2,每立方米空间用量>115W,照射时间大于30分钟。室温宜在20~35C,湿度小于60%。使用过程中、紫外线强度逐渐降低,一般有效期为1000小时,因此,需有消毒效果监测记录。
(2)化学气体熏蒸法:
①乳酸熏蒸法用 80%乳酸 12ml/m3加 12ml,加热后所产生的气体能杀灭空气中细菌。从加热后手术间要封闭4~6小时。
②福尔马林(甲醛)熏蒸法用 40%甲醛4ml/m3加水 2ml/m3与高锰酸钾 2g/m3混合,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气体能杀灭空气中细菌。手术间封闭12~24小时。
为了消除空间的尘粒和减少其中细菌数,现在可以用过滤通气的层流法。手术间建筑成完全或半完全封闭的空间,外界空气经过滤装置通向手术间或手术台周围。滤过的空气所含微粒(包括微生物)可少至每升35个以下。空间换气为间歇性,每小时20~25次,故称“层流”。采用这种净化方法的手术间可称“超净手术间”。由于建设费用较高昂,超净手术间目前尚未普及,目前设置于现代化医院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