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课程论文
学 院: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课程论文题目:我国金融创新的现状与发展
课程名称:市场金融学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我国金融创新的现状与发展
学生:
(班级,学号)
摘 要:金融创新就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利用新的观念、新的技术、新的管理方法或组织形式对金融体系中的基本要素进行重新组合,推出新的工具、新的机构、新的市场,
提高金融资产的流动效率,规避风险和追逐盈利。
关键词:金融创新;商业银行创新;金融工具;金融产品
金融创新是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来对金融产品、金融服务、金融工具、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等金融要素进行的重新组合。 金融创新扩展了金融活动内涵,对金融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我国近年来的金融创新,无论是在品种上、工具上还是制度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是,我国的金融创新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 因此,金融创新对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本文分析了我国金融创新的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和今后的发展。
一、 我国金融产品创新的现状
在我国,实体经济对金融创新的需求量正迅速扩大,需求层次也不断提高,特别是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将加快金融体质改革的过程,外部金融机构广泛介入我国金融市场,将直接带来创新业务,竞争的加剧也将迫使国内金融机构加快创新步伐。 同时,受国际金融发展趋势的影响,我国金融监管必将趋于放松,宽松的外部环境也将促进金融创新的发展,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金融创新将进入一个发展高潮期,并将成为推动我国金融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 金融创新业务的突破性进展。
目前,外资金融机构已遍布于沿海城市和内陆主要中心城市,已渗透到金融业的各个行业。 由于受经营范围的约束和地域的限制,外资金融机构尚未对国内金融机构构成人的竞争威胁,但今后,外资金融机构的经营范围与地域限制将取消,外资金融机构将与国内
金融机构展开全面业务竞争,以优质服务争取优质客户,以先进技术挖掘国内金融机构尚未开发的潜在优质客户,扩大在传统金融业务和中介服务中的市场份额。 而为了在竞争中求取生存,获取发展空间,国内金融机构也将在国外金融机构业务创新示范效应的带动下迅速跟进,从而推动金融创新和金融服务深化发展。 目前,随着我国利率自由化进程逐步推展,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的自由化进程已基本实现自由化、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存贷款利率的自由化进程也必将加快。 而实现利率自由化,实体经济和金融机构将产生对规避利率风险的金融工具的需求,与利率相关的金融业务创新必将应运而生。
(二) 发展衍生金融工具市场。
有利于拓展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 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和交易在丰富了市场投资者选择范围的同时,也大大扩展了各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 如今,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已经成为全球银行业的主要业务组成部分。 全球约150多家的大型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于衍生工具的交易和开发,许多大的金融机构的设立的金融创新部门盈利已超过了传统部门的产出。 因此,在我国进行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和交易,将有力的拓展国内金融机构特别是证券机构的业务范围,让国内传统券商从传统的、单一的证券发行、自营业务拓展到更大的衍生工具创新及交易中去,积极参与国际资本市场的竞争、不断提高金融创新和金融服务水平。
(三) 进入资产证券化新领域。
资产证券化是金融创新的产物,作为一种金融创新,资产证券化实际上是金融企业对政府管制所造成的利润下降和经营不利等局面做出的反应。 作为一种有效的替代融资手段,资产证券化已经成为欧美发达国家的主流融资手段之一,而在发展中国家,资产证券
化也越来与多地被银行和企业采用。 同时证券化的优势正逐渐得到认同,证券化是比其他融资形式(如发行商业票据或银行借款)成本更低的融资方法,它还可以增强流动性和减少利率风险,其他机构在债券和贷款收益与较高的证券化收益之间进行套利。 商业银行利用证券化将贷款资产从其资产负债表中转移出去,从而可以在给定资本数量的条件下发放更多数量的贷款。 证券化为金融机构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资产负债管理方法。 金融机构通过证券化还可以将与负债、利率期限不匹配的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中剥离出去,用比较合适的资产取而代之。
资产证券化在融资中的优势可以大大促进债券市场的发展,从而创造一种新的成本较低的融资渠道。 丰富金融工具种类,平衡金融工具之间的比例关系,这对于纠正中国金融工具的失调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 导引混业经营的新趋势。
1、 金融混业经营是大势所趋。
目前,我国金融业仍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但从金融业的发展历程考察,混业经营是商业银行发展的趋势。 金融业之所以选择混业经营模式在于这种经营模式的优越性。 首先,它有助于实现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是所有经济组织的追求,只有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才能更有效的利用组织资源。 其次,它有助于金融部门之间的优势互补。 第三,它有助于降低经营风险。
2、 金融混业经营需要从严规范。
金融混业经营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内部成本问题。 二是系统风险问题。
三是金融垄断问题。 四是金融监管问题。 所以混业经营需要严格规范,以提高金融业的经营能力和监管能力。
3、 借助金融混业经营促进金融的创新发展。
金融混业经营是一个全新的平台,它为现代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金融机构,需要抓住这一契机,努力开创现在金融新局面。
二、 我国金融创新中存在的风险与问题
(一) 我国金融市场缺乏有序的竞争。
在我国,对金融服务需求的近似,客观上决定了金融创新的狭小范围。 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金融机构采用相同的金融创新与竞争策略。 由此必然会加剧某些领域金融竞争的激烈程度,大量的人、财、物力过度集中于对稀缺金融资源和少数几个金融业务领域的争夺,致使边际成本急剧上升,产能严重过剩,竞争无序,庞大的金融竞争者队伍与稀缺金融资源之间的矛盾已从储蓄存款、账户、信用卡等业务领域的激烈竞争中表露无遗,且已超出充分竞争的范畴,日益演化成过度竞争、不正当竞争甚至破坏性竞争,风险集中程度日益加大。
(二) 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
目前我国的金融衍生工具非常单一,但从国际范围看,形式多样的金融衍生工具是金融创新的核心。 由于技术和通讯的迅速发展,日益复杂的金融工程技术使得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变得越来越复杂,难以被投资者掌握,加之金融衍生工具的高杠杆性、复杂性和表
外性,使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风险性更高。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的金融风暴几乎都与金融衍生工具有关。 英国巴林银行倒闭,美国桔县(Orange County)在利率衍生产品上损失了17亿美元,德国 MGRM 在一次石油衍生产品交易中损失将近15亿美元,日本大和银行账外买卖美国联邦债券造成11亿美元的巨亏,中国航油新加坡公司从事衍生产品交易造成了5.54亿美元亏损,以及去年暴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也正是由次级抵押债券这一金融衍生工具引起的。
(三) 金融创新在规避金融风险的同时也给商业银行带来新的风险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现在,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加剧一直是国际金融市场最为鲜明的发展特点。 金融创新在管理和规避金融风险的同时,也制造了新的金融风险 。
第一,金融创新加大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金融创新使金融机构同质化,加剧了商业银行间的竞争,银行传统的存贷利差缩小,不得不从事高风险的业务,这又导致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增加,信用等级下降。 近年来国际上发生的大银行倒闭事件无不与金融创新有关。
第二,金融创新源于金融风险的增加,但事实上,作为金融创新的结果,金融产品的风险伴随着金融创新过程仍在加大。
第三,金融创新增加了表外风险。 即没有在资金平衡表中得到反映而又可能转化为银行真实负债的业务或交易行为可能带来的风险。 目前,在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中,特别是美国,表外业务的规模已超过了表内业务,由表外业务创造的利润正在成为金融机构新的盈利点。 结果,表外业务的风险也成为金融机构风险的主要来源。
第四,金融创新推动了金融同质化、自由化和国际化。 一国金融机构之间、本国金融机构与外国金融机构之间、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增加。 金融体系中任何出现的差错都会涉及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使得“伙伴风险”凸显。
总体来说金融创新中新增风险可以细分为以下各种风险。 (1)设计风险。 即由于金融创新设计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而使金融创新措施未能如期出台,甚至流产的可能性;(2) 法律风险。 即由于交易合约内容不符合法律规范,交易合约不具备法律效力或其他方面的法律原因,而给交易主体带来的风险;(3)信用风险。 即衍生交易的一方不按合同条款履约而导致的风险;(4)操作风险。 指由于内部控制系统或清算系统失灵而导致的风险 。
(四) 我国金融创新主动性不够。
发达国家金融创新的主体是在市场经济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各类金融机构,创新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利润和规避管制,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对市场份额的争夺。 我国金融机构多半受制于政府的操控,缺乏金融创新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金融创新不够积极主动,在内需不足时,往往在无序竞争中抢占市场份额,出现了许多不计成本或负效益的金融创新。
三、我国金融创新的发展与对策。
(一) 加快金融产品的创新。
我国在资本市场的产品创新中,除了注重股票类产品的开发外,应加大债券类产品的研发,特别是要注重企业债券和金融债券的发展。 除了注重原生金融工具的创意,应大力推进金融衍生产品创新。 在继续试点资产证券化的同时推进资产支持证券衍生产品的开发
应用。 此外,应加快创新股指期货、股权交易品种;推出更多外汇市场远期交易品种。 在进行组合或系列产品创新时,事先应进行整合性、前瞻性产品的研发,之后采取整合策略,使分散存在,条块分割的产品较好的有机融合。
(二) 加强金融技术的创新。
强化科技先导意识,把金融创新与科技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一是要将过去分散的、功能较弱的、以业务自动化处理为主的计算机系统改造提升为以网络为基础,集经营管理、业务处理和客户服务为一体的功能强大的新一代集中式综合业务计算机应用系统。 二是加快开发数据库和各类信息管理系统,建立集信息查询、业务监督、风险分析、成本核算、预警检测功能为一体的决策支持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 三是积极引进国外科技创新成果,同时考虑国内金融业信息口径的统一性,进行共享性的科技开发,促进整个金融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同时,加强金融工程创新,保障金融体系安全。 要求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要以综合数据库为基础,借鉴国际先进风险管理经验,运用数理统计技术、运筹学技术、仿真模拟技术和自动化网络技术,使用经济分析模型,加强风险的有效识别和计量检测,增强事前风险防范能力,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三) 创新金融激励机制。
我国的金融体系必须尽快建立起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机制,加快创新研发步伐。 一是在市场需求调查的基础上加大金融产品的研发力度,以产品研发促进产品管理。 二是明确创新部门的职责分工,由不同部门分别负责对市场需求的调查、创新建议报告的搜集整理、提出创新产品研发方案、检测已投放市场的产品运行情况、向高级管理层反馈各种创新信息等。 三是强化产品创新激励机制,重视来自一线的创新合理化建议,制定具体的奖励办法,对为金融机构带来显著效益的创新产品的相关人员给与相应的奖励。
(四) 有效防范金融创新风险的措施。
1、 参与金融创新的研究和开发
金融监管机构要派专人参与金融创新的研究和开发,全面了解金融创新的过程,准确掌握其产品的风险情况,组织有关专家和教授对金融创新产品进行全面论证并审定能否进行金融创新,这样才能避免不必要的设计风险。
2、 完善立法
对银行业金融创新设立一整套完备的法律程序,制定关于金融交易管理的统一标准,以消除交易过程中不必要的风险,使金融交易从合约的签订到最后执行完毕的整个过程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来规范。 同时建立关于风险管理和交易咨询的有效机制,使各金融机构都有防范金融风险的举措,确保投资的安全性,有效的防范法律风险。
3、 严格监管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活动来控制金融创新中的信用风险
要根据其信用状况、经营能力、对风险的应变能力及当前的市场波动状况给其制定一系列风险监控指标,将风险控制在所能接受的范围内。 同时,在对待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上,要做到放松管制与加强管理并重。 对有争议的金融创新工具应严格控制其上市,尤其是对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应加强管理力度。 对金融机构进行信用评级时,要把金融机构从事的投机性交易所占的比例作为重要指标来考察。
4、 确立风险管理的意识与观念。
必须在员工中树立风险意识,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树立高度的责任感,把防范风险
作为每个人的职责,力求员工在处理每一笔业务时,都能严格按章操作,自觉注意防范风险。 银行的业务部门应把风险的监控和规避视为本身的基本职责,作为每天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日常的监控中及时发现并避免操作风险。
5、 明确风险管理原则
首先商业银行在创新新产品,推出新业务时首先要遵循谨慎决策的原则,切勿盲目从事,急于求成;其次,商业银行还要遵循分散风险的原则,扩大经营范围,实行多元化经营,以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此外,商业银行在创新过程中,还要遵循规避风险的原则,避开高风险业务,以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6、 建立风险管理体系
金融机构要统一制定有效的、切实可行的风险防范制度,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在实践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科学的风险预测评估指标系,通过该体系,随时对全行各项业务的风险作出比较准确的监测和判断,测算风险的时间、风险发生的环节、风险量,以及风险化解的可能性,及时通过系统指导各行解决问题,化解风险。 同时,通过建立动态风险报表,随时发现业务创新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及时通报全行注意回避,并协同业务部门就该风险制定措施,降低风险的发生率。
7、 加强内控制度建设,防范各类风险产生
首先,员工要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在进行业务创新开拓时要考虑管理制度的配套,对现行制度与新业务不相适应的地方应结合业务发展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 逐个部门落实安全责任制,细化各项基本制度和内部管理处罚制度,明确各项业务操作规程并严格
执行,使内控制度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其次,充分发挥银行监察部门的案件防范作用,抓好“三道防线”建设。 如果说,风险管理部门是从业务本身防范风险,银行监察部门就是从人员入手,把好人员的风险关。 监察部门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规范人员遵章守制行为。 定期召开案件分析会,择取典型案例加以讲解,从中总结经验教训,防微杜渐。 建立起人员防险的“三道防线”,前台一线人员要把好业务操作风险关,业务职能部门重点监督一线规章制度的执行落实情况,并针对制度与业务不适应的地方提出具体措施加以改进,稽核部门检查全行业务拓展情况和人员合规经营操作情况,将风险的苗头扑灭在萌芽之中。
四、结束语
通过对金融创新现状、问题和对策的分析,我明白了金融创新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在创造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风险隐患。 我们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和防范金融创新的风险,对其有效控制,才能让金融创新在我国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武祥 蒋殿春 张 新:中国公司金融学[M].三联书店出版社,2005
[2]荆 新 王化成 刘俊彦:财务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邓 念 郑高明:金融混业经营研究.《财经》,2010,第11期
[4]黄增玉.金融衍生品之风险及防范[J].财会月刊,2006(18)
[5]贾琛. 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风险与防范 [J]. 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
[6]赵红.金融创新风险与防范研究 [M].中国金融学,2004
[7]龙志强,周伟英.浅析金融创新理论与金融体系创新[J].商业经济,2006,(07).
[8]陈野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与中国的金融创新[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9]马根发.中外金融创新动因研究[J].上海金融,2005;(8)
[10]夏丹.浅析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J].法治与社会,2007;(10)
[11]黄淑兰.当代金融创新对货币供求的影响和对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6.
[12]尹继志.金融创新对货币供求和货币政策的影响[J].财会月刊,2007,(29).
忽略此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