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教案
备课时间:2012/9/22 备课人 张锁周 签审 签审时间 课次: 《山行》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作者介绍,能够熟练译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2、大声诵读、读写结合。 3、感受深秋山色的美丽,体会作者在诗中不畏困难、愈搓愈坚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 识记作者介绍,能够熟练译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诗中蕴含的哲理,感受深秋山色的美丽,感悟“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蕴。 备注 教学过程 批注 一、导入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和优美的散文、纯真的童年做一个短暂的分别,进入诗词部分的学习。首先来看杜牧的《山行》。 【板书】《山行》 杜牧 二、作者介绍 杜牧,字牧之,唐代著名诗人。早年以救邦济世的才略自负,政治上颇有见识,但一生仕途并不得意,始终不得施展抱负。其文学创作中,以诗歌的成就最高,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那么,你知道“李杜”的合称指的是哪两位诗人吗?(配套练习P16“作者介绍”、“文学常识填空”) 【预设】李白,杜甫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
(自读时放出声音去读,提醒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要忘记课文下方的注释) 1、你能谈谈读了这首诗后的感受吗? 【预设】2-3人 2、你能用自己的话大致的介绍一下这首诗的内容吗? 【预设】2-3人 3、你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把这首诗有节奏的读出来吗?现在就试试吧!(学生先试读,然后交流自己是怎么读的) 【预设】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4、请大家带着节奏,把这首诗读给你的同桌听听吧!不要忘记了要注意文中字词的读音哦! 5、点名学生读 6、全班齐读 四、诗句翻译 1、字词解释 <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①、这句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呢? 【预设】引导学生向“优美”靠近 ②、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种美呢? 【预设】石径斜,寒山,白云生处有人家 斜:弯弯曲曲,崎岖不平 寒山:深秋时的山 山中白云的特点:朦朦胧胧的;像轻纱一样,很薄很薄 ③、如此优美的诗句,我们该如何解释呢? 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①、在这么优美的氛围里,作者却停了下来,这是为什么呢? 2
【预设】被枫林所吸引 坐:因为 爱:喜欢 ②、停下来之后,他看到了什么呢? 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③、那我们又应该怎样解释这句诗呢? 缓缓地停下车来,是因为喜欢夕阳映照下的枫林,那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2、好的,现在让我们把这两处解释连起来说说吧!! 【预设】点名让学生来说 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缓缓地停下车来,是因为喜欢夕阳映照下的枫林,那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3、从诗句的解释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了诗句的优美,让我们在读中再次感受一番吧!(学生齐读) 五、关键语句解读 1、“白云生处有人家”,大家注意到“生”这个字了吗?有人认为用“深”也很好,你怎么看呢? 【预设】引导学生先去想,然后主动交流 是白云产生的地方,更能体现山的大 2、“霜叶红于二月花”,你能说说这个比喻句好在那里吗? 【预设】引导学生先去想,然后主动交流 (紧抓“霜叶”和“红花”) <1>、形象准确,抓住了“霜叶”的特点,二月的“花”是一派兴兴向荣之貌,“霜叶”比“二月的花”更红,说明在作者的心中霜叶更是生机盎然,从而写出了秋天的蓬勃生机,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的赞美; <2>、枫叶经霜而“红于二月花”, 枫叶不畏严寒、傲慢独立的高洁品性,就有了激励和醒悟的作用。 六、寒山、白云、枫林,你发现作者在色彩选择上有什么
3
特点吗? 【预设】色泽极为艳丽,意境开阔,情调豪迈。 七、这首诗是如此之优美,意境是如此之深远,你能拿起笔来,根据诗句的解释,把它改写成一个小片段吗?要注意挖掘作者的内心哦! 【预设】1、学生根据诗句解释先自己写2、引导学生交流展示。 八、来看看我们的学习目标,你能背出这首诗吗? 1、点名背诵 2、全班背诵 课后小结:《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作者杜牧用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把秋天的景色描绘的绚丽动人,既写出了枫叶的色彩,又赞美了枫叶不畏严寒、傲慢独立的高洁品性,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深深爱恋之情。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是千古流传的佳作。 作业布置或讨论题、思考题: 课后反思:
《山行》教案
备课时间:2012/9/22
4
备课人 张锁周 签审 签审时间 课次: 《山行》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作者介绍,能够译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大声诵读、读写结合。 3、感受词人在作品中寄托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识记作者介绍,能够译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能够译文,感受词人在作品中寄托的情感。 备注 教学过程 批注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背诵伟大词人范仲淹的两首宋词,看看各自表现了怎样的秋景。 二、作者介绍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自读时放出声音去读,提醒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要忘记课文下方的注释) 1、你能谈谈读了《渔家傲》、《苏幕遮》这两首词后的感受吗? 【预设】2-3人 2、你能用自己的话大致的介绍一下这两首词的内容吗? 【预设】2-3人 四、背景介绍 1、北宋的大致情况 <1>、封建经济、文化达到高潮。
5
<2>、军事上处于四面纷争。 2、词的兴起(简单介绍,学生有个大致的了解即可) 五、词、句解释 1、《渔家傲》 <1>、《渔家傲》词牌名 <2>、课本46页的字词 <3>、句意理解 2、《苏幕遮》 <1>、《苏幕遮》词牌名 原为西域国家的节日,传入中原后,也成为唐宋两朝的节日 <2>、课本46页的字词 <3>、句意理解 六、《渔家傲》,上片着重写景,下片着重抒情,表达了守边将士的英雄气概和思乡之情,反应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上片着重写景,写篇着重抒情,全词写乡思旅愁。 七、当堂背诵 课后小结: 作业布置或讨论题、思考题: 课后反思: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