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县范公中学 张敏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杜甫的《登高》,我将从这七个方面对这篇文章进行说课。
第一:说课标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征”;2018高考语文 “考试大纲”要求:1、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A) 2、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D) 3、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D) 根据大纲要求和学情分析我确立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① 挖掘和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 学习难点:②体会作者深沉的忧思。
第二:说教材
《登高》这首诗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五课。在《登高》之前,本单元已经学习过李白的古体诗和杜甫的两首诗歌。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诗歌鉴赏的方法,本节课引导学生掌握写景类诗歌的答题方法。
第三:说学情
这堂课我授课的班级是高一(14)班,学生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存在答题语言不规范,层次不清楚的问题;对课文的“机械式”记忆也达不到近年来“情境式默写”题型的要求。 第四:说教法
1、提问法和点拨法。《登高》这首诗,由于学生接触文本的时间有限,知识积淀和人生经历有限,理解诗人的悲社会之秋、国家之秋存在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设置了梯度性的问题,并进行简要的点拨,突破这一难点。 2、讨论法。
语文教学很大一部分在于兴趣教学,这堂课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参与讨论,平等对话,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3、规律总结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规律总结,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第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本课,学生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学习:
1、小组合作。本诗中作者选取的意象众多,让学生与同学合作交流,挖掘和体会景物的特点。 2、粗读和精读相结合。由于《登高》这首诗意蕴极深,应通过粗读与仔细揣摩、
深入探究的“精读”相结合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
第六:说教学过程 由题目《登高》引入登高类诗歌常见的三类情感,引出作者写作本诗的具体背景,导入课堂。
(一)自主学习:学生自由诵读,并根据情和景的关系划分出本诗的内容层次。 (二)精讲互动:1、在同学所划分层次基础上理解诗歌,先找出前两联的景物形象,然后小组合作,分析猿、鸟、落木、长江等重点意象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情和景的关系把握前两联作者的情感,掌握写景类诗歌答题步骤:罗列意象——分析意境——体会情感。明确:作者选取了急风、哀猿、飞鸟、无边落木、不尽长江等意象,营造了凄凉、广阔、悲壮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孤独伤感。 2、分析颈联的人生感受。同学们能从“悲秋”“多病”把握主要情感为“愁苦”,再结合名家观点,体会作者表达的人生“八种愁苦”。 3、鉴赏尾联:我提问:“艰难苦恨是并列短语吗?”启发学生结合课本注释得知“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进而理解引入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感受作者崇高的人生境界。
4、小结全诗的情感特征,引入对诗眼的确定。进行“精读”。在情感把握的基础上,再次引导学生细读诗歌,注意感受抒情色彩浓烈的词,如“哀,滚滚,悲秋,独”等。
(三)达标训练:阅读杜甫《江汉》,帮助学生掌握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规范答题语言:作者选取了„„意象,营造了„„氛围,表达了„„情感。 (四)小结:
鉴赏诗歌的主要方法:
意象分析法;知人论世法;移情入景法。
(五) 布置作业:仿写句子。对诗人的“悲”进行仿写。 示例:
诗人悲在飞鸟低回,孤独哀伤; 诗人悲在长江滚滚,似水流年; 要求:句式相同,不少于两句。
(六)板书设计:根据板书的内容提示,完成全文背诵。 第七:课后反思
在分析前两联“景——境——情”关系时引导语言不够简洁;“五环节”对话式教学模式运用不够灵活,以后教学中要注重能力迁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