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专业实践教学探索

新闻专业实践教学探索

2020-03-21 来源:爱问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闻专业实践教学探索

作者:黄艳华

来源:《新闻世界》2012年第05期

【摘 要】本文在辨析实践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实践与理论的关系,实践教学内容。针对目前我国各新闻专业院校开展的实践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结合实践教学归纳实践教学方法,指出作为一种实践的逻辑,实践教学应给以体系化的建构,这是现代新闻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实践教学 人才培养 新闻教育

21世纪的高等新闻教育,虽然已形成一整套教学模式,但各学科和专业建设仍停留在以基础知识和相关知识为主的传统培养模式,对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重视不够。使得现代新闻教育处境尴尬,用中国新闻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何梓华的话说:“新闻媒体需要的,高校供应不上;新闻媒体不怎么需要的,高校却在大量培养!”这句话形象的说明了现在毕业的学生很难到对口的媒体单位工作,而业界需要的人才,学校又无法提供。这种产销不对路的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并思考:教育如何与行业进行无缝对接?本科毕业生如何能够适应并快速融入社会?什么样的培养方式才是符合行业、学校、学生三方意愿的途径?

本文以实践教学所应用的原理、方法所引发的思考为叙述思路,逐层剖析新闻实践教学的原理、意义、构建方法等问题。本文试图回答如下问题:实践教学的内涵,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获得高水平的实践指导途径,构建体育新闻实践教学模式等,以期对我们从一个全新视角了解新闻实践教学的发展有所裨益。 一、实践教学辨析

目前教育界存有在高校里注重实践教学或实验教学的开展,就是把本科生按照一个技工的要求进行培养,会导致我们的学生缺乏人文素养,最终我们社会的所谓精英教育也将荡然无存。先不论“精英教育”的真实含义,单就“实践”这一要义的理解就存有极大的偏差,伽达默尔说过:实践并不等同于简单、机械的技术性操作活动,不是仅仅在认识论支配下的机械重复,而是人以全部信念、情感、认识、智慧和力量投入的,具有丰富创造性的行动,它是实践智慧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理论的学习也是一种实践。

我们现在之所以强调实践教学,那是因为中国几十年来的高等教育过于“重道轻器”,在这种教学体制下培养出来的人是与社会脱节的人,也就我们常说的不是“社会人”。为了调和过去的“包办式”教育,改变现有的“学院式”教学,“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应时、应事之需。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此,正确处理好实践与理论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简单的把两者对立,把实践看作是角色的动作,乐谱的演奏或计划的实施,是粗暴、简单的。布迪厄认为就实践和理论的关系而言,理论是基础,是提升,实践是过程,是目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开展实践教学,不能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对立起来。实践教学也绝不是只授以学生技术,而是遵循实践的逻辑。一种避免强行向实践索取某种不连贯性,或把一种牵强的连贯性强加给实践的逻辑。

新闻学科是一门应用学科,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的专业特点,这一点体现在新闻领域尤是如此。如新闻写作,新闻解说,新闻采访等课程就不能只是简单地局限于课堂书本。因此,在校期间通过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新意识,使实践教学成为创新的动态过程,促进学生尽快适应行业,适应社会,既是本学科发展的根本,也是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实践教学内容

如果说课内学习是一种规定性学习,那么课外学习就是一种自主性学习,如何让学生在规定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中实现自我发展,是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本文仅就校内实践教学部分加以说明。

1、实验室课堂教学

(1)新媒体媒介课程: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促使我们的教育对此做出快速调整,首先体现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我院先后开设了电脑排版与设计,多媒体设计与制作,新媒体原理与制作等适应新媒体发展课程。在多思考、多动手的“操练式”课堂上,学生不断感受新闻传播的新技术、新思维,便于学生尽快适应并掌握各种新媒体的传播、编辑特点、要求等。 (2)多媒体视听课件:借助多种电脑设计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新闻媒介创意教学所独具的视听感受等要素贯穿于教学环节中。如

PhotoshopCS4,IllutratorCS4,Flash,Powerpoint等软件都可拿来为课堂所用,利用多种视听软件制成具有“活效果”的课件。

(3)大课堂:新闻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只有在广阔的天地中才能不断增长见识,才能从日常生活中得到千锤百炼,才能炼就“火眼金睛”,看到常人所不能体察之处,才能不断发掘独家新闻。如鼓励学生采风,田野调查,与被采访对象展开互动,走到印刷厂去亲身体会印刷的流水作业,排版要求,裁切等制作工艺;参加不同形式的新闻业态论坛、讲座;观摩、参加各类不同级别的体育赛事;观看形式多样的文化展览等。 2、虚拟实训项目

引入商业项目进课堂是目前较为常见的实践教学方法,但有时商业项目的商业性与教学目标很难契合,因此合理的虚拟实训项目设计十分必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虚拟实训项目分为两种:一是短期如课后作业:一是长期,一个学期安排一次。短期的虚拟实训通常安排在每一章节的结束后,要求学生根据这一章的知识要点,结合实例重新整理;长期的实训项目安排在每个学期过半的时候,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新闻,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其进行多角度、多形式、全方位的挖掘,最后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完成。好处在于可以将教学目标指向包含进来,有效地作用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3、校内媒体实习基地

对于新闻学生来说,校园媒体是非常合适的“新兵演练场”。目前我院的《绿瓦学子》、《追求》、《弄潮》等校内刊物的编制均由新闻系学生轮流负责,从采稿、编稿、写稿、校订到版面编排、发放,均由学生负责。校报的每期版面虽然不多,但参与每月一期的报纸实践,是新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学生们会根据彼此的特点进行分组操作,分别负责不同的部分,但不论何种职责都可以获得具体、真实的经验。如策划主题、内容可以锻炼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看待事物的深度和广度;采访组同学可以培养通过与人打交道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谈技巧,采访表达技巧,社会调查能力;编稿、写稿的学生运用各类软件进行选片、图片处理、排版,同时还可以获得网络获取素材、信息、评论等能力。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校园媒体实习基地不但使学生了解了报刊新闻编辑工作的流程,把课堂上所不能传授到的实践经验及业务能力都包括进来。

除上述内容,实践教学内容还包括聘请实战经验丰富的媒体人员来校讲座、交流,担任客座教授等。这种“以作为学”式的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的开发、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毕业学生赢得了“上手快,动手能力强”的美誉。 三、实践教学方法

宋代朱熹说:“事必有法,然后有成,师舍则无以数,弟子舍则无以学。”恰当的教学方法犹如开启通往知识宝库的神钥。所谓实践教学方法,就是要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新闻环境中,让他们用所学的媒介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在实践中检测自己掌握与运用知识的能力与程度,查找差距,更有针对性的学习。 1、体验式教学

学生主动实践,教师适时指导,把学生放在实践教学的主体,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长、潜能、缺失等特征,据此拟定有弹性的教学计划。实验室教学的体验实践方式、实践环境和实践指导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等诸方面综合素质的发展。 2、实训教学

有层次、多时段地在练习中纳入真实新闻采编、排版等学习内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业务技能比赛,在一次次的实践中让学生的创新性、学习激情得到长足的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四、实践教学建构

目前从全国来看,各高校还都没有形成完整、统一的实践教学体系,更多是一种零乱、试验性质而存在的教学方法。在众人皆谈“实践教学”的今天,我们应重新认识实践教学在新闻教学体系中的位置,重视它在培养人才过程中的科学性、系统性。 1、建构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评价体系

旧有的培养方案不应是培养体育新闻专业人才培养奉行的唯一标准,应该建立“以人为本”,以能力为导向的评价体系,以过程化、动态化的多层次评价代替单一的结果评价(如实施创新学分制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2、构建“三股力量”的实践教学平台

目前新闻教育缺少实践场所,或远未达到对实践场所需求的标准。学校在积极筹办校内的各类实践场所的同时,应积极向外拓展,把企业力量、社会力量引入到实践教学中来,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满足教学对实践的需求,使专业设置与新闻产业发展对接,以此反哺实践教育。 3、建构专业的实践教学教师队伍

实践教师自身的专业业务水平,驾驭实践教学的能力水平,对于实践教学能否顺利开展,能否极大调动学生实践的积极性以及学生实践能力的掌握密切相关。除此之外,实践教师的专业性还体现在实践课堂上表现出的实践热情,带领、引导学生自由的穿越于思维与实践,让学生领略到实践的满足与创造的魅力,达到主动地构建自己的认知与创造结构,满足以上条件是实践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保证。

新闻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毕业生具有适度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应用技术能力,较高的综合素质等特点。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的实践教学,不应仅仅是把它作为一种方法、模式引进,更要作为一种体系固定下来,一种实践的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完整地开展实践教育,才能更好地从中体味到实践教学所带来的可预料成果。注重实践,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实践环境,才能培养和造就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①[法]皮埃尔·布迪厄 著,蒋梓骅 译:《实践感》[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②潘志贤、朱世欣、袁瑞清,《新闻教育本科膨胀、研究生“扎堆”》,《中国青年报》,2005-10-27

③[德]伽达默尔·杜特:《解释学 美学 实践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④袁维忠:《设计要素点击》[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4 (作者:上海大学博士研究生,上海体育学院人文学院教师) 责编:姚少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