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三考前高考模拟(十)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 公元前634年,宋国“叛楚即晋”,楚国遂大举攻伐,晋文公起兵援宋,双方对峙于城濮。晋文
公退避三舍,“卑而骄之,怒而挠之,”最终大败楚军。这一记载实质上表明当时 ( ) A.周王室的地位已趋于衰落 B.诸侯国间的战争愈演愈烈 C.晋国已成为诸侯国的霸主 D.政治统一已成为大势所趋
2.《管子·乘马》记载,春秋时期“是故夜寝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 A.生产力提高,开始使用金属工具 B.井田制已彻底瓦解,封建经济的形成 C.赋税制度的改革,土地私有出现 D.重农抑商政策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3. 公元前110年,西汉政府在全国推行均输法。据《史记·平准书·集解》:均输,“谓诸当所输于官者,皆令输其土地所饶,平其所在时价。官更于他处卖之,输者既便,而官有利。”这表明西汉政府推行均输法 ( )
A.保护了小农经济 B.打击了豪商大贾 C.增加了政府收入 D.稳定了市场秩序 4.在下列史料中,最能体现唐代商业发展状况的是 ( )
A. “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B.“一街幅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 C.“每日街市,不知货几何也。”
D.“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
5.吴晓波在其《游荡两千年》一书中评论某种制度:“造成知识阶层对国家权力的绝对依赖,„„
从这一制度确立之日起,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知识分子阶层在中国历史上完全的消失了。”这一制度( )
A.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B.推动了古代科技的发展 C.导致了知识阶层的消失 D.压制了古代教育的发展
6.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记叙说:“东坡素知李扇方叔。方叔赴省试,东坡知举,得一卷子大喜,
第1页,总8页
手批数十字,且语黄鲁直曰:‘是必吾李扇也。’及拆号,则章持致平,而扇乃见黜。”这一典故说明( )
A.科举制破除了世家对官场的垄断 B.宋代重视科举所以人才辈出 C.宋代完善了科举取士的程序环节 D.科举失去了选拔人才的功能
7.明朝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上》云:“中外大小臣工上封事,外有通政司,内则会极门,俱有号簿,
惟内阁独得进密揭,盖心膂近臣非百司得比。„„外廷千言,不如禁密片语。”这反映出明代内阁 ( )
A.上升为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 B.通过“密揭”,获得决策权 C.对其它中央机构有一定牵制 D.使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8.东方网曾载文评价明清之际一位思想家说:历史证明,维新派的“兴民权”,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无不受到口口口思想的影响。即使在当代中国,口口口的思想对天下观与法治观、社会公仆观、权力制约观等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文中口口口中的内容应该是 (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9. 2014年,国家考古人员在丹东黄海海域发现一艘体量在1600吨左有的沉船,命名为“丹东一
号”。最终以沉船上发现的瓷盘碎片(如图)确定了该船只的身份。据此获取的信息是 ( )
A.制瓷技术的高度发达 B.民族企业的快速发展 C.洋务运动的历史见证 D.甲午战争的中国惨败
10. 史学界有人认为,早期维新思潮是在洋务思潮的基础上孕育产生的.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两者的“联系”在于 ( )
A.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B.都反对改革政治体制 C.都注重引进西方文化 D.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实践
11. 郭廷以认为中国近代某运动“昧视时代,仍要返回中国中心之世,与外界绝缘,结果演为暴力
第2页,总8页
反洋运动。”该“运动” ( )
A.是迫于八国联军侵华的自发抵抗 B.以维护清廷的统治为核心目标 C.客观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D.是推动中国近代化的重要事件
12. 1911年12月,孙中山说:“谓袁世凯不可信,诚然,但我因而利用之,使推翻二百六十余年贵
族专制之满洲,则贤于用兵十万。纵其欲继满洲以为恶,而其基础己远不如(清政府),覆之自易,故今日可先成一圆满之段落。”这说明孙中山 ( )
A.追求和平建国之路 B.被袁世凯表象迷惑 C.革命策略有合理性 D.圆满完成革命任务
13. 民国末期,上海市民经常拥挤在米店门口抢购大米,有人抱怨说:拿着一口袋钱买不到一口袋
米。甚至有报刊以醒目标题《六十亿元值几何?仅买七十七粒米》刊出相关报道。这突出反映了( )
A.上海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 B.不法商贩同积居奇扰乱了市场 C.社会动荡推动米价居高不下 D.国民政府的金融体系彻底崩溃
14. 有诗云:“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雁帛鱼书应共妒,声气相通快胜箭。枝枝节节环
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该诗赞颂的文明成果是 ( ) A.电报 B.火车 C.电影 D.电灯 15.“左图右史”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对以下图片解释错误的是 ( )
A.亚太经合组织反映出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的趋势 B.欧共体的建立,促进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C.柏林墙的修建标志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D.中国重返联合国,是世界政治格局趋于多极化的表现之一
16. 美国《读者文摘》的一篇回忆录中写道:“(我父亲)决定实现这一愿望,所以在宣誓就职的第
十二天,他把基辛格叫到办公室说:‘我要去中国!’那就是开端。”当时“去中国”的外交访问 ( )
第3页,总8页
A.使中美建立了外交关系 B.改善了中国面临的严峻的国际环境 C.受中日邦交正常的影响 D.为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铺平了道路
17. 如图为华君武、朱会然创作的宣传面《大豆过江》,图中的题诗为:“叶作风帆荚作船,长江飞
渡若云烟;出自豆类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该作品描述的是中国哪一阶段的历史 ( )
A. 20世纪50年代初期 B.20世纪50年代末期 C.20世纪60年代末期 D.20世纪70年代末期
18. 美国学者丹尼斯·谢尔曼评论某古希腊政治家时说:“他没能彻底铲除旧贵族的势力;相反,他
为新兴的富人阶层参与政权开辟了道路。”“他”是( )
A.梭伦 B.克利斯提尼 C.伯利克里 D.苏格拉底
19. 有启蒙思想家曾说,“如果是同一个人,无论他是为贵族利益还是为人民利益,在运用这三种权
力,也就是制定法律的权力,执行公众决定的权力和对个人事务审判的权力,那么就会终结所有的东西。”该思想旨在 ( )
A.避免专制独裁 B.实现人民主权 C.遵守社会契约 D.建立法治社会 20. 下图是19世纪中期的德意志漫画《货车过如此狭窄的邦都得将货卸上卸下》,这表明当时德意
志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异常森严 B.四分五裂局面阻碍经济发展 C.道路宽度不一带来交遁不便 D.各地之间经济交流日益加强
21. 列宁曾说:“现在全世界的任何一个交战国,都没有俄国这样自由,都没有工兵农代表苏维埃这
第4页,总8页
种革命的群众组织。因此,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够这样容易的和这样和平地把国家政权交给真正大多数的人民,即交给工人和贫农。”此讲话的背景事件是 ( )
A.农奴制改革 B.二月革命 C.七月流血事件 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22.“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英国政治舞台上发生了重要变动。„„自由党人只得放弃传统的自由
放任立场,而倡议一项由国家居间调停的政策,以及为了工人利益制定社会立法。”自由党人调整政策主要是基于 ( )
A.对凯恩斯主义的信奉 B.理性精神在英国广泛传播 C.公民的普选权基本实现 D.受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
23. 1970年5月,苏共中央决定化学、石油、煤炭工业实行“部一工业联合公司一企业”三级管理
体制,取消局,消灭了多级制,使生产经营的问题直接集中到企业和公司解决。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 )
A.扩大了企业生产经营的自主权 B.局部调整斯大林体制 C.将国家计划与企业自主相结合 D.注重运用价值规律
24. 1962年,“在经过几天极度的紧张对峙之后,苏联退却了。„„肯尼迪对赫鲁晓夫作出让步.调
整美国一些驻亚洲的军事基地,同时答应不再进攻古巴。”这次危机反映出 ( ) A.古巴是美苏对峙的主要阵地 B.两极格局下世界局势的基本特点 C.世界格局呈多极化发展趋势 D.美苏共同主宰世界的局面被打破 25.文学作品中以张扬个性和自我为己任,在艺术上致力于探索新奇别致的形式技巧和表现手法。
它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的表现,而志在表现意识以下的深沉情感,以冷峻严肃的笔调达到心理深处的客观真实。(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这一流派属于(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6题~2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29题~33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 26.(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以前都城布局坐西朝东,是继承过去宗法制度的礼制,以东向为尊。东汉以后都城布局改为坐北朝南,是推崇皇权的礼制’以南向为尊。当时在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下,为了尊崇皇权的需要,把皇帝祭天之礼作为每年举行的重大典礼,规定在南郊举行,这是便都城布局坐北朝南的一个原因。
——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
第5页,总8页
材料二 王子今《“忠”观念研究》从历代典籍、石刻、碑文、敦煌遗书等多种史料以及民俗文化、人名、地名中发掘“忠”观念的表现及演变过程,发现秦汉专制政体的奠基导致“忠”的政治规范的定型。“早期(战国时期)政治道德形式中的某些情感因素,已经逐渐为完全由政治地位所决定的义务和责任的严格规范所代替”,“为人臣必忠”,“危身奉上日忠”。表明“忠”是对皇帝的绝对服从,“不忠”常常是君主令臣下致死的罪名。
——黄敏兰《质疑“中国古代专制说”依据何在》
材料三 清朝雍正帝的御用作坊无所不能,制作的器物数量之多,令人难以置信,甚至还能制造重型武器。„„按照朝廷的制度,武器的设计、制作和使用是国家的事,权归兵部、工部。可是雍正皇帝用国库银两制造大量武器,无论兵部、工部,还是内阁都无权过问。造办处还制作其他物品。这些物品一部分用来赏赐群臣,以笼络臣下;一部分为己用,如出宫防卫。
——杨启樵《雍正帝的御用作坊》
材料四 一般人往往说,中国过去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我认为称它是君主则诚然的,称它为专制,那就未免有一点冤枉。„„因全国人民参政,都由政府法律规定,皇帝也不匏任意修改。即如清代考试制度所规定的考试时日,两百几十年来也未曾更改过。所以中国的传统政治,实在不能说它是君主专制。
——钱穆《国史新论》
(l)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都城建筑布局和政治观念的变化并指出原因。(5分) (2)据材料三,概括雍正帝御用作坊的特征。这反应了清朝政治具有怎样的特点?(3分) (3)据材料四,概括钱穆的观点。结合史实加以说明。(3分) (4)综上所述,你认为研究历史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2分) 27.(13分)傅斯年认为:“史学便是史料学。”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国学者鲍吾刚在《中国人的幸福观》一书中,引用了两则史料来阐释中国战国时期的思想争鸣。
A: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B: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材料二 下列为近代不同时期著作中关于孔子的评述: C.
第6页,总8页
D.
(1)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提出史料A中观点的战国学派,并简要说明理由。(3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史料B与史料A相比不同的观点,并指出提出史料B中观点的战国学派。(3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提出史料C中观点的近代政治人物,并简要说明你的理由。(4分)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料D是哪一政治运动的观点?从近代化的角度分析,史料D中的观点与史料C相比有何历史进步性?(3分) 2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00年以后,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的工业技术和军事技术迅速进步。
而与此同时,亚洲和非洲的大部分国家陷入了困境。中国的经济发展和行政管理滞后于其人口增长的速度,因而导致了民众的叛乱„„日本的幕府遭遇到大名们的反叛,奥斯曼帝国的苏丹也是一样。„„这些负面趋势带来的影响是,在19世纪,欧洲国家(和美国)在与亚洲和非洲的弱国打交道时,越来越多地使用武力和廉价商品。
并不是殖民主义和武力征服导致了西方的崛起,而恰恰相反——是西方的崛起(依靠技术力量)和其他地区的衰落才使得欧洲强权得以在全世界不断扩张。
——[美]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
你是否认同作者“并不是殖民主义和武力征服导致了西方的崛起”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阴你的理由。
请考生在第29、30、31、32、33五道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9.(12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朝规定,“百司见任官员之家有田土者,输租税外,悉免其徭役”。这种优免特权,渐
第7页,总8页
渐被滥用„„弘治十五年(1502年),会计田土总额比明太祖时期竞减少227956487亩。与此相应,田赋征收也减少了2650091石。明朝原来的田赋征收例以本色(实物)征收,后来因为灾荒而不断改银征收,但白银的收入远远不足以应付财政上的用途。嘉靖以后,出现财政危机。万历九年,内阁首辅张居正将赋役的各种名目加以简化,合并为一,“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条鞭”,推行于全国。万历十年,史称“帑藏充盈,国最完富”。“量地计丁”的方法,成为清朝“摊丁入地”或“丁随地起”的源头。国家将赋役对象侧重于田地而疏于丁户,又允许“以银代役”,给人民离开土地,提供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1)据材料,概括指出明朝张居正推行赋役改革的原因和内容。(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张居正改革的历史影响。(6分) 30.(12分)【近代社舍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法国大革命最重要的历史意义之一,就是通过其由于对古典民主的迷恋所导致的种种失误,从反面证实了英国革命所彰显的代议制原则和美国革命所实践的分权制衡原则的价值,尽管这种迷恋也使法国革命在凸显民主或平等的价值方面做出了英美革命所不能企及的贡献。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以雅各宾派专政为例,说明法国怎样从反面“证实了英国革命所彰显的代议制原则和美国革命所实践的分权制衡原则的价值”。(8分)
(2)结合史实,说明法国大革命“在凸显民主或平等的价值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4分) 31.(12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战的战火乍起,德国犹太裔青年利骚就慷慨激昂地发表了一首名为《憎恨英国》的诗歌。各家报纸都转载了那首诗。教师们在学校里把它念给孩子们听,军官们走到前线,把它朗诵给士兵们听,甚至那首小诗被配上乐曲和改编成大合唱,在剧场演出。不久,在七千万德国人中再也没有一个人不从头至尾知道《憎恨英国》的。德国皇帝为这首诗中的爱国激情深深感动,授与他一枚红色的雄鹰勋章。„„战争刚一过去,大家把可怜的“仇恨的利骚”斥之为当时鼓吹疯狂的歇新底里仇恨的唯一罪人。
——摘编自刘相骏《永存的回忆:重读斯蒂芬·茨威格》
(l)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利骚在一战前后遭受截然不同待遇的原因。(6分)
(2)你认为利骚是否是“当时鼓吹疯狂的歇斯底里仇恨的唯一罪人”?请简要说明理由。(6分) 32.(12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克伦威尔是历史上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第8页,总8页
材料一 马克思曾评价他(克伦威尔)说:“克伦威尔兼有两个人的品质——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罗伯斯比尔。”拿破仑是法兰西皇帝,而罗伯斯比尔则是法国大革命白色恐怖的头目。由此可见,虽然其执政后的头衔叫“护国公”,听起来冠冕堂皇,但本质仍是十分独裁的。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二 在我们的时代,有许多人怀着巨大的敬意回忆起克伦威尔,他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战士。
——纳萨尼·克鲁克《克伦威尔的历史》(1962年)
(1)材料一、二分别对克伦威尔作出了怎样的评价?(6分)
(2)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辩证法全面评价克伦威尔的历史影响。(6分) 33.(12分)【世界文化遗产荟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的时候有一位外国使节来到中国,他先声明自己是不会向申国的皇帝下跪的,中国官员出于礼仪,带他从外城沿着御道去晋见皇帝。当他穿过第一道城门大清门的时候,他看到了高大的红色城墙,金色的琉璃瓦,远远望见的是天安门。穿过天安门,中间是北京最高的城门午门,当你越走近午门,人显的越渺小,这时使节的心理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了。穿过午门,远远望见的是白色的金水桥、白色的华表和金瓦红墙的端门,穿过端门,终于进入紫禁城,前面是通往太和殿的最后一道门太和门,穿过太和门之后,高高坐落在三层白色石阶上的太和殿呈现在眼前,这位使节再也支撑不住了,“扑通”跪在了地上。他说:我跪的不是中国的皇帝,我跪的是中国伟大的建筑。
材料二 在平津战役时,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特意通过地下党派人去询问当时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哪些地方需要保护,梁思成给了他们一张画满圆圈的地图,这张地图很快就挂在了作战指挥部的墙上。北平后来和平解放,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得以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材料三 因为城市建设的需要,更因为对建设与保护的关系没有处理好,1957年,47座城门城楼、箭楼和角楼被拆除,如今仅有3座尚存。建国初北京有大小胡同7000余条,到20世纪80年代统计只剩下3900条左右,近一两年正在以每年600条的速度消失;四合院、三合院、二合院30万座左右,目前仅剩约10几万座,被政府列入重点保名册的院子,只有几百个。北京永远失去了作为一个完整的历史文化名城申报世界遗产的资格。被拆除的城墙位置现在是北京核心的二环路,外面已经发展到了六环了。故宫、天坛等保存完好的单项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可是这些保留下来的文化遗产现状又是如何呢?2007年5月2日,北京故宫接待游客近11.48万人次,超过最大容量2.3倍。
(1)根据材料一,说明故宫建筑的特点。(4分)
第9页,总8页
(2)从物质、精神两个方面,分析故宫的文化内涵及其反映的实质。(8分)
原因:推崇皇权。(1分)
(2)特征:无所不能(品种多、产量大);皇帝直接支配。(2分) 特点:君主专制的加强。(1分)
(3)观点:中国传统政治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君主专制。(2分) 史实: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1分)
(4)问题:多角度运用史料;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2分) 27.(1)史料A:法家学派。(1分)
理由:史料通过嘲笑守株待兔、墨守成规的宋人,表达了因时而异,变法革新的观点,与法家学派观点一致。(2分,合理表述酌情给分)
(2)不同:处理社会问题,既不能“无为”(希望“助苗长”),又不能过于激进(不能“揠之”)。(2分,合理表述酌情给分) 儒家学派。(1分) (3)康有为。(1分)
理由:材料表明该人物主张“托古改制”,以资本主义新文化的思想材料改铸孔子形象,借助孔子的权威宣传维新变法思想。(3分,合理表述酌情给分) (4)新文化运动,(1分)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推动了思想解放;使中国的近代化进入到思想变革的阶段。(2分)
第10页,总8页
28.层次一:①从两个角度全面回答;②史实正确;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2~6分)
作者观点有其合理性。19世纪,工业革命推动了欧美工业技术和军事技术的进步(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达),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近代自然科学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推动了西方的崛起。(4分)
与此同时,世界其他地区国家由于自身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导致社会动荡和衰落,使西方具有了相对的经济和军事优势。(2分)
但西方的崛起同时也是其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800年以后,西方国家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代议制得以确立和巩固(或民族国家不断发展);思想解放不断向纵深发展;以欧美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通过武力征服和殖民扩张建立了广阔的海外殖民地(或资本原始积累不断增加)。(6分,任答三点即可)
层次二:①从一个角度回答;②史实正确;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6~O分)
29.(1)原因:土地兼并严重,官宦优免特权滥用,威胁封建统治;政府所征白银不敷使用,出现财政危机。(4分)
内容:简化赋役名目,统一征收白银;(2分)
(2)影响: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奠定清朝赋役制度改革的基础;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推动了人口的大量增长,也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使白银逐渐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6分)
30.(1)雅各宾派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激进派政治团体,通过政变上台,而非通过议会选举,他们只能代表部分阶层的利益;雅各宾派当政时期实行恐怖统治,当国内外威胁解除后,不但没有适时停止,反而将其变成维护个人统治,排斥异己的工具,从而引起自身的分裂、社会的恐慌和动荡。从反面证明由选民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实行分权制衡,防止暴政和专制的价值。(8分,合理表述酌情给分)
(2)贡献:在理论上,发表《人权宣言》,体现了启蒙思想的精华,为资产阶级争取民主与自由提供了纲领性文献;在实践上,彻底摧毁了封建生产关系,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支配地位的确立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4分)
31.(1)一战前,德国和英国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利骚的诗歌迎合了德国当时出现的极端民族主义思潮;统治者利用利骚的诗歌作战争宣传。(4分)一战给德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战败后德国协约国集团瓜分造成艮族屈辱,人们又憎恨像利骚一样曾经鼓吹战争的人。(2分)
第11页,总8页
(2)不是。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激化了德国与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一战的爆发是这种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德国统一后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统治阶级煽动民众的仇恨情绪,动员民众支持战争,从这个角度说,利骚也只是一个“受害者”。(6分)
32.(1)材料一认为克伦威尔是野心勃勃的军事独裁者,他破坏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制;材料二认为克伦威尔领导推翻斯图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为国家自由而奋斗的战士。(6分)
(2)积极:克伦威尔领导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开辟了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他采取的内外措施,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英国殖民帝国的基础,对英国的发展采取的深远的影响。(4分)
消极: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统治造成了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广大人民的对立,在一定程度上也违背了英国的民主传统和惯例,给英国造成新的危机。(2分) 33.(1)特点:布局严谨、气势恢弘、装饰豪华、壮丽辉煌。(4分)
(2)文化内涵:物质方面,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物宝库;精神方面,独特的建筑设计思想(封建传统礼制、阴阳五行孛说、家国统一思想、凸显皇权至尊)。(4分)实质:表现封建帝国的大一统气度和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4分)
第12页,总8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