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中秋月 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②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注释】①十轮:月光透过树叶头在地上的影子。因为月光筛过梧桐影,落在地面就在叶影间成像,显得不止一轮。 ②素娥:即嫦娥。后面的“玉蟾”即嫦娥居住的玉蟾宫。
【赏析】
晏殊的这首《中秋月》虽然算不上是他的名篇,但也有别恨之意,且表述得委婉曲折,很符合晏殊的词风。
晏殊是北宋文坛上地位很高的文人,《宋史》说他“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和北宋前期大多数文人的作风一样,晏殊的诗文词都是继承晚唐五代的传统,他“赡丽”之中有沉着的内容,所以不流于轻倩、浮浅,故为当时所重。他的词今存130余首,风格上既吸收温庭筠、韦庄的格调,也深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他一生显贵,尤其善于写旖旎风光,欢愉情趣,但他的作品并不单纯如此,而孕育着深厚的悲戚之感。
这首诗以“中秋月”为题,写出了一种凄怆的游子心情,表达出了自己的一种乡愁。虽然这首诗说的是在中秋节,但是整首诗却没有带一个“月”字,而通过“月”所表现出来的乡愁却是清新自然。
全诗的意思是:
银河泻影,佳节又中秋,月光柔柔地落满院中梧桐。而如此良夜我却羁旅他乡,一个人孤独地站在角落,无法团圆。
也许嫦娥也像我一样,她也未必没有惆怅和怨恨!你看,那月宫也是清冷的,连桂树也在孤单摇曳!
你看,明明是诗人的惆怅与怨恨,他却偏说是嫦娥仙子在清冷的月宫中自怨自艾。反复吟诵时,发现就写了一个“独”和“孤”字。你看,飘落他乡的旅人是“独向隅”,地处偏僻,客居远地,怎不孤独寂寞、思念亲朋呢?再看,独居月宫的嫦娥呢,“玉蟾清冷桂花孤”,陪伴她的只有不会说话的玉兔、蟾蜍和一棵桂花树,怎不顾影自怜、睹物思人?两者的意象就这样自然而巧妙地联接在了一起。
诵读此诗,自然也就想起了他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想起他的“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想起他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①
【练习】
1. 有人说,“十年霜影转庭梧”中的“转”字用得巧,你赞同吗?请简要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
赞同。 “转”是使转动、使移动的意思,运用“转”都有化静为动之效。此句中的“转”字,写出了霜影(即月光)洒在庭院的梧桐树上,树影在月的转动中移动着影子,暗示时间的流逝,诗人已经独立好久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这类题目答题时,最好首先提出自己的赞同意见,然后既要指出该字含义、所用手法,还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以及全诗中的表达效果及作用。
2. 诗句“未必素娥无怅恨”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 【答案】
这句是的意思是:想月中的嫦娥,她也未必没有惆怅和怨恨!其实,这是作者借嫦娥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惆怅和怨恨。
【解析】
本题考查重点诗句的理解,要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进行解答。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来概括。 3.“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答案】
描绘的画面是:中秋佳节,月光柔柔地洒满庭院,院中梧桐树影婆娑,而如此良夜我却羁旅他乡,一个人孤独地站在角落,无法团圆,独自惆怅。
【解析】
【拓展】
1.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首句“十轮霜影转庭梧”写的是月光柔柔地洒满庭院的中秋佳节的夜景。 B.诗的第二句写诗人孤独地站在角落,独自惆怅,渲染了一种孤独、凄冷的氛围。 C.诗的第三、四句借嫦娥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惆怅和怨恨,透露出深厚的悲戚之感。 D.全诗题为“中秋月”,整篇却无一个“月”字,所表现出来的乡愁却是奇特挺拔。 【答案】 D
【解析】
解答此题,要仔细阅读个选项的表述文字,认真辨识各项的正误。题中,D项错误在于 “奇特挺拔”的说法,应是“清新自然”。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加以简要赏析。 【答案】
写出了作者身在异乡,在中秋之夜,无法与亲人团圆那种哀怨与忧愁的心境,表达出作者凄怆的游子心情。
【解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