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理论的演进趋势研究’—基于经济学与法学的整合视角徐宁徐向艺【内容提要单边治理与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是公司治理理论演进过程中的两个重要观点从经济学与法学的视角,两者都具有合理性与局限性。核心利益相关者治理理论是对上述两种观点的整合与修正是公司治理理论发展的新趋势。从资本市场的成熟程度、法律环境与路径依赖等方面来看,中国公司治理实践的发展与完善应以核心利益相关者治理理论为指导强化股东、管理者、员工以及主要债权人等核心利益相关者的治理功能。〔关键词单边治理共同治理核心利益相关者治理公司治理中图分类号 几!∀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以〕一!&∋&%(%∗)+∗,(一加&(一−∀一、引言在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现代企业中,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就是要如何建立代理人对委托人负责的制衡体系。随着公司治理主体与结构等主要维度的演变,现代企业公司治理理论经历了从单边治理到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再到核心利益相关者治理的演进路径。单边治理理论是自公司治理理论产生以来最早被广泛认知的一种理论。该理论以资本雇用劳动为逻辑基础,强调股东是唯一的公司治理主体,在公司治理中发挥关键作用。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本%./02131465∗∃1已不再是物质资本的附属物,其重要性逐渐提高,日益成为与物质资本有着互补共生关系的企业重要资本构成,并且具有了对共同创造的价值进行分享的权利与要求。股东单边治理模式开始受到理论与实务界的质疑。∀(世纪&∀年代产生的利益相关者理论%7618:9∃;9<=:>9;?=∗是在对信奉“股东至上”的公司治理实践的质疑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年代后得到了广泛重视,在该理论基础上产生了一种新型的公司治理理论共同治理%67189:∃;<=93;一;ΑΒ9021Χ9∗,对全球范围内的公司治理和公司立法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利益相关者。该理论认本文受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Δ;Ε.∀!∗“公司治理视角下的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关联性研究”项目资助。收稿日期 (%)旧一∀,一巧作者简介 徐宁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济南市(−∀,∀Φ徐向艺山东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Γ企业管理为,公司是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缔结的契约网络,各利益相关者在公司共同投人资源,共同创造价值、共同承担风险,企业的本质是一种追求协同效应的团队生产。因此,公司治理的目标不仅仅是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是包括股东在内的全体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最大化。股东、管理者、债权人、职工、供应商等公司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是平等、独立的公司利益主体,在公司治理中都应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虽然超越了股东主权至上的局限,但却容易陷人泛利益相关者治理的困境,这种困境使学术界与企业界陷人了长期的迷惑与质疑之中。为解决这一问题,公司治理理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演进过程。基于学术界对利益相关者“窄定义。宽认识Η多维细分、属性评分”的认识过程,核心利益相关者治理理论%3;9=67819:;∃9<=Α;9Β012Χ9∗作为对共同治理理论的修正应运而生,该理论认为,理想的治理模式应该定位于股东中心模式和利益相关者模式所界定的均衡区域之内。本文从经济学与法学的视角出发,对演进过程中的公司治理理论者共同治理理论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并对公司治理理论发展的新趋势过对公司治理理论演进脉络的梳理,以期对中国公司治理—核心利益相—单边治理理论与利益相关关者治理理论的合理性进行了阐述,通的实践有所启示。二、从单边治理到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一∗经济学视角下从单边治理到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演进的合理性随着企业生存环境的变化、企业规模的扩大与单边治理理论自身缺陷的日益凸显,现代公司治理理论开始了从单边治理到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演进。现代经济学理论是推动这一进程的理论基础。现代经济学理论动摇了股东作为企业唯一所有者的假设,也对公司治理的制度安排围绕“股东至上”为逻辑出发点的观念提出了质疑,从而使单边治理理论的合理性受到洁难。,人力资本理论与资产专用性理论的共同作用 单边治理理论的逻辑基础主张股东为企业投人的物质资本是决定企业所有权分配的主导要素,而雇员的劳动是物质资本所购买的商品。但是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人力资本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物质资本不再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企业价值的增值来源于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密切合作,两者都拥有平等的权利,共同拥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与相应的控制权。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对该逻辑基础提出了挑战。在此基础上,资产专用性%#≅9≅67Ι9Χ讯Χ65?∗理论认为公司专用性资产的形成,既增加了资产投人者将资产转移给其他投资对象的成本,也意味着任何资产投人方的任意退出或采用其他机会主义行为均可使对方受到损失,这必将导致人力资本所有者和物质资本所有者产生共同治理公司的意愿与动力。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在两种理论的共同作用下,主张公司是各利益相关者及其投人资源,包括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集合,因此,各利益相关者具有共同参与公司治理的权利。(产权外延的扩展与关系契约网络逻辑的共同影响 从传统业主式企业到现代企业,从广义上讲产权%4=;Ιϑ96=?5Κ:Λ≅6∗的外延已从所有者扩展到其他的利益相关者,包括管理者、员工、顾客、供应商、债权人、社区等,不同产权主体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集中地对称分布于任何一方,意味着另一方的产权权益被剥夺,因此,单边治理理论主张的权力集中对称分布形态的缺陷就逐步凸显出来。在共同治理模式下,随着产权主体的明确与企业参与人之间谈判力量关系的变化,对初始合约的内容作了一定的边际调整,导致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由集中对称走向分散对称分布,初始的集中对称型企业合约得到了修正。与此同时,在关系契约网络%Κ9∃1ϑ;56≅25:Ι;Χ261=Χ/6∃1Μ9Ν6;8=∗逻辑的影响下,企业本质上是由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组成的特殊契约网络,公司的共罄经济与管理研究%(∀+年第,(期∗ΟΚ9≅9毗:;2Π9;2;059≅1<2Θ121Λ90926同治理模式是利益相关者关于公司所有权结构最优配置的显性契约和隐性契约“织成”的关系网络。在此网络中,每一个产权主体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与权力参与企业所有权的分配与企业的公司治理。《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产生的法理基础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的产生不仅仅受到现代经济学理论的影响,其同样是现代公司民主理念、公司自体理念、利害团体参与理论等法理学理论影响的产物。,在现代公司民主理念所强调的广义民主影响下,利益相关者被赋予了平等参与公司治理的权利。所谓公司民主%3;0Ι21?Ρ9;0Χ=Χ1?∗就是保证公司全体成员或大多数成员直接或间接参与公司事务的一种公司理念和公司制度。现代公司民主理念中的民主是广义的,不仅局限于股东民主,而且惠及股东之外的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在该理念影响下,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也成为公司治理的主体,应保证他们平等参与公司事务的权利,并赋予他们对一定范围公司事务的知情权、质询权、建议权、监督权等权力。(在企业自体理论所主张的公司利益与股东利益相分离的基础上,形成了由全部利益相关者构成的公司利益系统。企业自体理论是在+,Ε,年由德国学者Σ16∃:9=Κ61:92/1提出,其主要内容是指企业本身具有经济上、法律上及社会上之固定性及继续性价值,独立存在于股东之外,不因股东变动而变动,而应将企业视为一个独立法人,优先于股东利益来保护。根据企业自体理论,公司利益与股东利益不能等同,公司利益已不再仅仅局限于股东利益,而是股东利益、职工利益、债权人利益、顾客利益以及其他相关利益子系统构成的公司利益系统,各方利益协调统一才能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在利害团体参与理论提出的保护公共利益理念的影响下,公司利益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由7Χ;6/Τ:Χ1212提出的利害团体参与理论%Υ5299=6≅Α=;4/≅:>9;珍∗主张为保护公共利益,各州应制定规范企业民主性的法律。董事会不应仅由股东选出,还应由员工及社会大众选出,以达成企业组织之民主化。该理论强调企业在决策时除股东外,还必须兼顾管理者、员工、供应商、债权人、顾客及其他社会机构等利益主体的利益。三、从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到核心利益相关者治理%一∗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经济学悖论与法理缺陷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虽然克服了单边治理的局限,但却又陷入了利益相关者定义过于宽泛的困境,其深层原因是共同治理存在的经济学悖论与法理缺陷。,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经济学悖论。一是与经济主体本质之间的悖论。共同治理理论是建立在所有权分散对称分配给全部利益相关者的基础上的,而实际上,这种分散对称分布会使企业面临相当高昂的成本,而且会大大降低企业的效率,从而与经济主体的本质相违背。二是与私有产权理论之间的悖论。企业所有权作为契约不完全的产物,其本质是一种剩余索取权,应该是每一个产权主体都应有权力拥有,但这样将会酿成“公地的悲剧”,必然会导致过度使用而无效率。三是与经济主体追求效率目标之间的悖论。企业多重目标的之间的冲突在所难免,甚至会使多种目标之间产生混乱,以使得那些无法完成全部目标的经营者仅仅追求与满足自己利益相关的那部分目标,如企业规模扩张等,而忽略了这些目标与企业效率或整体价值之间的平衡。此外,经营者在决策时需要顾及多方迥异的利益要求而使决策效率会大受影响。(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法理缺陷。调整和协调多种存在相互冲突的利益是法律的主要作用之一。然而在很多情况下,这些相互对立的利益往往不能同时得到满足,因此,法律必须对其调整以及对它们的先后顺序予以安排,以确定哪些利益具有相对重要性,应该优先得到保护。这就是法律对利益进行调整的一般过程。由于公司必企业管理各方利益具有异质性,甚至相互冲突,当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时也许会相安无事,但一旦公司经营状况不佳或发生重大事项时,各方利益可能会因剧烈冲突而不能被同时满足,从而发生严重内耗,影响企业的效率与目标的实现。此时,以确定利益调整顺序为基础的法律对其提供平等保护是力不从心的。从这个角度出发,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在法理上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缺陷。%二∗核心利益相关者治理理论对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的修正随着对利益相关者定义过于宽泛的指责的日益增多与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局限性的逐步凸显,国内外学者开始了对该理论缺陷的修正,并侧重从动态演化观点出发来定义利益相关者,核心利益相关者治理理论由此产生。该理论强调谁提供了对企业生存发展至关重要的关键性资源或承担企业经营的重大风险,谁就该掌握企业的控制权。该理论不仅超越了股东之上的局限,避免了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所主张的全员参与治理模式容易引起的混乱、僵持与效率低下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经济学悖论与法理缺陷。,确定核心利益相关者为治理主体,降低了代理成本与监督成本,提高了公司治理效率。企业的核心人力资本是价值创造之源,而且又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让核心人力资本产权的所有者,如管理者、员工参与公司治理,分享企业控制权,可以调动人力资本所有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减少对人力资本所有者激励和监督的成本,降低交易成本,这两类核心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治理的制衡机制是对股东治理的良好补充,从而大幅提高治理效率。(克服了泛利益相关者多重利益冲突带来的困境。核心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以资本的本性为连接纽带,将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综合性契约集合体。物质资本追求增值,人力资本同样也追求增值,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是两者结合的必要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共同治理模式中众多利益相关者利益不一致而导致的与效率目标的背离。∋通过对企业产权关系层次的详细区分,契合了法律对利益进行调整的一般过程。该理论没有笼统地将所有与企业活动有关的主体纳人企业所有者的范畴,而是通过某些评价方法根据具体的情形来确定企业的主导利益相关者,体现了企业产权的层次性,使公司治理安排面对众多相互冲突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时,以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为主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法理缺陷。核心利益相关者理论是对两者的修正与整合,是现代公司治理理论演进的趋势。目前,对该理论的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诸多关键性问题,如对核心利益相关者的评估与确定、以该理论为基础的治理机制设计以及核心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效果的验证等都巫待研究。四、对中国公司治理实践的启示公司治理理论的形成与存在是以特定的市场、法律环境、文化和历史为背景的,而且由于路径依赖性与互补性的存在,不同国家公司治理具有不同的理论倾向,如英美模式较倾向于股东单边治理,而日德模式则更倾向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对于中国而言,真正有效的治理模式应是与中国的市场法律文化相契合的产物。本文主要从组织设计、运行机制与法律体系等三个方面对中国公司治理实践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一∗完善公司治理组织设计在核心利益相关者治理理论指导下,从完善公司治理组织设计角度出发,中国企业的公司治理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改善。一是董事会中适当引人职工董事,并逐步完善职工董事的职权与职责,使其真正发挥作用,同时,主债权人也可以派代表进人公司董事会,并享有投票权,但考虑到我国银行实行“两业分离”的法律阻碍,可以采取“表决权信托制度”或“表决权代表制度”。二是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包括提名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必经济与管理研究%(以刃年第,(9≅9期∗ςΚΧ:=1;2Π9;;而29,2<Θ1等成员仍以独立董事为主可以适当允许经营者职工主债权人等核心利益相关者代表的参与,,,、、。三是完善职工监事制度制订相应的议事规则保证职工监事独立有效地履行监督职权加强职工监事对董事会决议事项提出质询或者建议的权利。,,【二∗构建更为合理的公司治理运行机制构建更为合理有效的公司治理运行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增加中小股东的话语权适当降低其。,参与公司治理的门槛。中小股东的高管提名权股东提案权股东大会召集权通常是有名无实,,、、设计某些机制来创造中小股东参与重大决策的便利条件如对于资产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可以考虑降低股东提出临时提案和提出召集临时股东大会的条件、。二是创造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途径,。。机构投资者由于具有资金充足抗风、险能力强投资专业化等特点可以作为公司治理的积极主体意愿。,三是独立董事的选聘适当体现核心利益相关者的,独立董事若由大股东提名应采取大股东回避表决制度即在选举时由大股东之外的核心利益相关者来投,票表决这样可以较为有效地避免提名与表决都由大股东一手掌控而使选出的独立董事难以独立的情况是完善经理人市场改善经营者选聘机制完善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三∗建立健全相关规范与法律体系,,。“”。四在中国现有法律确立的治理框架内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还很难得到有效保护且其参与公司治理的途径,受到多方限制为改善这一状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一是完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大股东行为限制大股。,东通过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报表造假滥用关联交易混乱等行为损害中小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立健全职工参与公司治理的法律规范体系工董事的职权职责使其真正发挥作用,二是建。如在新《中职工董事的存在应该作为强制性条款并完善职公司法》。,,。有关职工监事的职权与职责也应进一步明确、,三是为主要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创造条件,。可以通过对《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与《公司法》等打破分业经营体制让商业银行成为主。银行或者让银行进人公司的董事会和监事会等措施来解决参考文献 Ω〕外国经济与管理(∀〔李维安王世权利益相关者治理理论研究脉络及其进展探析【∃!(+ ,Ο∗∀%一,Ο(〕Ω〕外国经济与管理(∀【贾生华陈宏辉利益相关者的界定方法述评【(∃Ν1Ο( ,%−∗∋一Ε,∋〕’Χ;Γ2仁2=9Θ1∃=一929#>、9:/021Χ即耐1=9 9=Χ2;Χ9Ι6/52山ΞΛΧ%∃64Γ==191Χ;Ψ65∃56169∃1=Ζ;[961∃1Λ909629;Ι9=165;26Ω30;∃9∴1ΝΚΝ59Β9 (%∗∋!ΕΕ++)+&−Ο」〔刘永春张宗益朱健公司治理要单边治理还是要共同治理“”“”【经济体制改革Ω<;Ψ(%∗−)%∋∗ ∋Ε一,Ο−〕〔缪因知趋同抑或维系公司治理模式演化的逻辑与实证—Ω〕中国工业经济「〕杨瑞龙周业安论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下的企业共同治理机制〔! >:92Π5≅.;6?=;==Χ;Ψ;41∃ Ν Ε述评〔研究生法学(Ω∀∀!%(∗∋’,++Ε%,∗∋Ε一−Ο&」何一鸣论关系契约网络逻辑下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Ω〕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Ο& 一−,Ω」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唐英公司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之法学分析【≅(∀∀!%∋∗Ο, 一Ο+」【周江洪范晓宇构建有效的中国公司治理结构,一ϑ从法学与经济学的角度考察【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Ω,+(%Ο∗ ,∀−一,2责任编辑姚望春 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