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上海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整理

上海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整理

2022-11-28 来源:爱问旅游网
上海⾼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整理

上海⾼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整理第⼀章·直线运动

1. 质点:不考虑物体的形状和⼤⼩,把物体看作是⼀个有质量的点。它是运动物体的理想化模型。注意:质量不可忽略。哪些情况可以看做质点:

1)运动物体上各点的运动情况都相同,那么它任何⼀点的运动都可以代表整个物体的运动。2)物体之间的距离远远⼤于物体本⾝的⼤⼩,即可忽略形状和⼤⼩,⽽看做质点。(⽐如: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即可看成质点,⽽研究地球⾃转时就不能看成质点)

2. 位移和路程: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仅就⼤⼩⽽⾔,⼀般情况下位移的⼤⼩⼩于路程,只有在单⽅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才等于路程.3. 速度和速率

①平均速度:位移与时间之⽐,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平均速率:路程和所⽤时间的⽐值。v=s/t 。在⼀般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不⼀定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向的直线运动,⼆者才相等.

②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某⼀位置)的速度,⽅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向指向前进的⼀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4. 加速度

(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量。加速度⼜叫速度变化率.(2)定义:速度的变化Δv 跟所⽤时间Δt 的⽐值, t

v v t v a t 0-=??=,⽐值定义法。 (3)⽅向:与速度变化Δv 的⽅向⼀致.但不⼀定与v 的⽅向⼀致.

[注意]加速度与速度⽆关.只要速度在变化,⽆论速度⼤⼩,都有加速度;只要速度不变化(匀速),⽆论速度多⼤,加速度总是零;只要速度变化快,⽆论速度是⼤、是⼩或是零,物体加速度就⼤.

5. 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特点:a=0,v=恒量. (3)位移公式:s=vt.

6. 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2)特点:a=恒量 (3)★公式: 速度公式:v=v 0+at 位移公式:s=v 0t+21at 2 速度位移公式:v t 2-v 02=2as 平均速度2

0t v v v += 以上各式均为⽮量式,应⽤时应规定正⽅向,然后把⽮量化为代数量求解,通常选初速度⽅向为正⽅向,凡是跟正⽅向⼀致的取“+”值,跟正⽅向相反的取“-”值.t 2v v s t 0+=

7. 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个⽐例关系的应⽤:(⼀)时间连续等分

1)在T 、2T 、3T …nT 内的位移之⽐为12:22:32:……:n 2;

2)在第1个T 内、第 2个T 内、第3个T 内……第N 个T 内的位移之⽐为1:3:5:……:(2N-1);3)在T 末 、2T 末、3T 末……nT 末的速度之⽐为1:2:3:……:n ;

(⼆)位移连续等分 在第1个S 内、第2个S 内、第3个S 内……第n 个S 内的时间之⽐为1:

()21-:( 32-):……:)1(--N N ;8.重要结论

(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差值是恒量,即ΔS=S i+l -S i =aT 2 =恒量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 202t t v v v v +=

=-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某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22202t v v v s

+= (4)⽆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都是22t s v v >

8. 匀减速直线运动⾄停⽌:

可等效认为反⽅向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注意“刹车陷井”假时间问题:先考虑减速⾄停的时间。9. ⾃由落体运动

(1)条件:初速度为零,只受重⼒作⽤. (2)性质:是⼀种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g.(3)公式: gh v gt h gt v t t 2;21;22=== 10. 运动图像

(1)位移图像(s-t 图像):

①图像上⼀点切线的斜率表⽰该时刻所对应速度;

②图像是直线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则表⽰物体做变速运动;③图像与横轴交叉,表⽰物体从参考点的⼀边运动到另⼀边.(2)速度图像(v-t 图像):

①在速度图像中,可以读出物体在任何时刻的速度; ②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段时间内的位移⼤⼩等于物体的速度图像与这段时间轴所围⾯积的值.

③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图像上所对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④图线与横轴交叉,表⽰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

⑤图线是直线表⽰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曲线表⽰物体做变加速运动.第⼆章⼒物体的平衡

1.⼒是物体对物体的作⽤,是物体发⽣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加速度)的原因,⼒是⽮量。2.重⼒

1)重⼒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产⽣的.

注意:重⼒是由于地球的吸引⽽产⽣,但不能说重⼒就是地球的吸引⼒,重⼒是万有引⼒的⼀个分⼒.但在地球表⾯附近,可以认为重⼒近似等于万有引⼒

2)重⼒的⼤⼩:地球表⾯G=mg,离地⾯⾼h处G’=mg’,其中g’=[R/(R+h)]2g3)重⼒的⽅向:竖直向下(不⼀定指向地⼼)。

4)重⼼: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合⼒的作⽤点,物体的重⼼不⼀定在物体上.3.弹⼒

1)产⽣原因:由于发⽣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产⽣的.2)产⽣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的⽅向:与物体形变的⽅向相反,弹⼒的受⼒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物体是发⽣形变的物体.在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在两个曲⾯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①绳的拉⼒⽅向总是沿绳且指向绳收缩的⽅向,且⼀根轻绳上张⼒⼤⼩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压⼒,⼜可产⽣拉⼒,且⽅向不⼀定沿杆.

4)弹⼒的⼤⼩:⼀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平衡条件或⽜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的⼤⼩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因素有关,△x为形变量,单位是N/m.4.摩擦⼒

1)产⽣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 ②接触⾯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这三点缺⼀不可.

2)摩擦⼒的⽅向:沿接触⾯切线⽅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向的⽅法:

①假设法:⾸先假设两物体接触⾯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

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若两物体发⽣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向跟假设接触⾯光滑时相对运动的⽅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的⽅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向.②平衡法:根据⼆⼒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的⽅向.

4)⼤⼩:先判明是何种摩擦⼒,然后再根据各⾃的规律去分析求解.

①滑动摩擦⼒⼤⼩:利⽤公式f=µF N进⾏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不⼀定等于物体的重⼒,甚⾄可能和重⼒⽆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平衡条件或⽜顿定律来求

②静摩擦⼒⼤⼩:静摩擦⼒⼤⼩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分析

(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的作⽤,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也不要把作⽤在其他物体上的⼒错误地认为通过“⼒的传递”作⽤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弹⼒、摩擦⼒、其他⼒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与“性质⼒”混淆重复分析.

(3)如果有⼀个⼒的⽅向难以确定,可⽤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应在什么⽅向,对象才能满⾜给定的运动状态.6.⼒的合成与分解

1)合⼒与分⼒:如果⼀个⼒作⽤在物体上,它产⽣的效果跟⼏个⼒共同作⽤产⽣的效果相同,这个⼒就叫做那⼏个⼒的合⼒,⽽那⼏个⼒就叫做这个⼒的分⼒.

2)⼒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法:平⾏四边形定则.3)⼒的合成:求⼏个已知⼒的合⼒,叫做⼒的合成.

共点的两个⼒(F1和F2)合⼒⼤⼩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 |≤F≤F 1 +F 2

4)⼒的分解:求⼀个已知⼒的分⼒,叫做⼒的分解(⼒的分解与⼒的合成互为逆运算).

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按⼒产⽣的实际作⽤效果分解;为⽅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正交分解法.7.共点⼒的平衡

1)共点⼒:作⽤在物体的同⼀点,或作⽤线相交于⼀点的⼏个⼒.

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3)共点⼒作⽤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为零,即∑F=0,若采⽤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x =0,∑F y =0.

4)三⼒汇交原理:如果⼀个物体受到三个⾮平⾏⼒的作⽤⽽平衡,这三个⼒的作⽤线必定在同⼀平⾯内,⽽且为共点⼒。(作⽤线或反向延长线交于⼀点)。

5)解决平衡问题的常⽤⽅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第三章⽜顿运动定律

⽌.

(1)运动是物体的⼀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来维持.(2)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惯性.

(3)不受⼒的物体是不存在的.⽜顿第⼀定律不能⽤实验直接验证.但是建⽴在⼤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发现的.它告诉了⼈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种新⽅法:通过观察⼤量的实验现象,利⽤⼈的逻辑思维,从⼤量现象中寻找事物的规律.

(4)⽜顿第⼀定律是⽜顿第⼆定律的基础,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顿第⼆定律不受外⼒时的特例,⽜顿第⼀定律定性地给出了⼒与运动的关系,⽜顿第⼆定律定量地给出⼒与运动的关系.2.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状态的性质.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即⼀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受⼒情况及运动状态⽆关.因此说,⼈们只能“利⽤”惯性⽽不能“克服”惯性.

(2)质量是物体惯性⼤⼩的量度.

3.⽜顿第⼆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的合⼒成正⽐,跟物体的质量成反⽐,加速度的⽅向跟合外

(1)对⽜顿第⼆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 合 =ma,F 合是⼒,ma是⼒的作⽤效果,特别要注意不能把ma看作是⼒.

(2)⽜顿第⼆定律揭⽰的是⼒的瞬间效果.即作⽤在物体上的⼒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变加速度就变,⼒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的瞬间效果是加速度⽽不是速度.

(3)⽜顿第⼆定律F合 =ma,F合是⽮量,ma也是⽮量,且ma与F 合的⽅向总是⼀致的.F 合可以进⾏合成与分解,ma也可以进⾏合成与分解.

(4)两种类型:已知受⼒情况,求运动情况;已知运动情况求受⼒情况;中间桥梁是加速度。

4. ⽜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与反作⽤⼒总是⼤⼩相等,⽅向相反,作⽤在同⼀直线上. (1)⽜顿第三运动定律指出了两物体之间的作⽤是相互的,因⽽⼒总是成对出现的,它们总是同时产⽣,同时消失.(2)作⽤⼒和反作⽤⼒总是同种性质的⼒.

(3)作⽤⼒和反作⽤⼒分别作⽤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其效果,不可叠加.

6.超重和失重

(1)超重: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超重。处于超重的物体对⽀持⾯的压⼒N (或对悬挂物的拉⼒)⼤于物体的重⼒mg ,即N =mg+ma.

(2)失重: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失重。处于失重的物体对⽀持⾯的压⼒N (或对悬挂物的拉⼒)⼩于物体的重⼒mg ,即N=mg-ma 。当a=g 时,N =0,物体处于完全失重。(3)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应当注意的问题

①不管物体处于失重状态还是超重状态,物体本⾝的重⼒并没有改变,只是物体对⽀持物的压⼒(或对悬挂物的拉⼒)不等于物体本⾝的重⼒。

②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关,只决定于加速度的⽅向。“加速上升”和“减速下降”都是超重;“加速下降”和“减速上升”都是失重。

③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平常⼀切由重⼒产⽣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中的物体不再受浮⼒、液体柱不再产⽣压强等。

7第四章 圆周运动

1.匀速圆周运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圆弧长度都相等的运动。2.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周期T :转⼀圈所⽤的时间,单位:秒(s );

转速(或频率):每秒钟转过的圈数,单位:转/秒(r/s )或赫兹(Hz )周期和频率的关系:f

n T 11== 线速度: ⼤⼩:通过的弧长跟所⽤时间的⽐值rf T r t s v ππ22=== ⽅向: 圆弧上该点的切线⽅向。⾓速度:⼤⼩:半径转过的⾓度跟所⽤时间的⽐值f Tt ππθω22===

线速度与⾓速度的关系 :ωr v =

4.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的⼤⼩不变,⽅向时刻变化,是变加速曲线运动。

5.⽪带传动问题解决⽅法:结论:1.固定在同⼀根转轴上的物体转动的⾓速度相同。2. 传动装置的轮边缘的线速度⼤⼩相等。第五章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机械振动

1. 产⽣机械振动的条件:始终存在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2. 简谐运动的模型之⼀:弹簧振⼦

① 位移x :由平衡位置指向振动质点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是⽮量。

② 回复⼒F :使振动物体回到平衡位置的⼒。回复⼒始终指向平衡位置,回复⼒是以效果命名的⼒。此模型中的回复⼒是由弹簧的弹⼒提供。

③ 加速度a :因为a=F 合/m ,此模型中的振⼦所受的合⼒就是弹簧的弹⼒,即回复⼒,所以a 的⼤⼩和⽅向与F 相同。

④ 速度v :在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加速度为零;在最⼤位移处,速度为零,加速度最⼤;所以,

远离平衡位置的过程是加速度变⼤的减速运动,靠近平衡位置的过程是加速度变⼩的加速运动,是⼀种变加速运动。3. 描述振动的物理量

① 周期T (s )和频率f(Hz):表⽰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T=1/f 。

② 振幅A(m):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距离,标量,表⽰振动的强弱。

③ 全振动:振动的质点从某位置出发再次回到该位置,并保持与出发时相同的运动⽅向的过程。振动物体在⼀次全振动中经过的路程为4倍振幅。

4. 简谐运动:物体在跟位移⼤⼩成正⽐,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作⽤下的振动。受⼒特征:F=-kx 。

5. 简谐运动的图像

①意义:表⽰振动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注意振动图像不是质点的运动轨迹.②特点:简谐运动的图像是正弦(或余弦)曲线.

③应⽤:可直观地读取振幅A 、周期T 以及各时刻的位移x ,判定回复⼒、加速度⽅向,判定某段时间内位移、回复⼒、加速度、速度、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机械波

1.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1)机械波产⽣的条件:①波源②介质(2)机械波的分类

①横波:质点振动⽅向与波的传播⽅向垂直的波叫横波.横波有凸部(波峰)和凹部(波⾕).②纵波:质点振动⽅向与波的传播⽅向在同⼀直线上的波叫纵波.纵波有密部和疏部.(3)机械波的特点

①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②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③离波源近的质点带动离波源远的质点依次振动.2.波长、波速和频率及其关系

(1)波长:两个相邻的且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振动在⼀个周期⾥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个波长.

(2)波速:波速由介质决定,与波源⽆关.(3)频率: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与介质⽆关.(4)三者关系:v=s/t=λf

3.波动图像:表⽰在波的传播⽅向上,介质中的各个质点在同⼀时刻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当波源

作简谐运动时,它在介质中形成简谐波,其波动图像为正弦或余弦曲线.(1)由波的图像可获取的信息

①从图像可以直接读出振幅(注意单位).

②从图像可以直接读出波长(注意单位).

③可求任⼀点在该时刻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包括⼤⼩和⽅向)④可以确定各质点振动的加速度⽅向(加速度总是指向平衡位置)

⑤在波速⽅向已知(或已知波源⽅位)时可确定各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向.(判断⽅法:前带后,后跟前,⼝诀:沿波的传播⽅向,上坡的质点振动向下,下坡的质点振动朝上。)4.波动图像与振动图像的⽐较:振动图象波动图象

研究对象⼀个振动质点沿波传播⽅向所有的质点

研究内容⼀个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某时刻所有质点的空间分布规律图象

物理意义表⽰⼀质点在各时刻的位移表⽰某时刻各质点的位移图象变化随时间推移图象延续,但已有形状不变

随时间推移,图象沿传播⽅向平移⼀个完整曲线占横坐标距离表⽰⼀个周期表⽰⼀个波长5.画波形图的两种⽅法:特殊质点振动法(学习评价P35/17),波形平移法(P36/20)。6.波动问题多解性

波的传播过程中时间上的周期性、空间上的周期性以及传播⽅向上的双向性是导致“波动问题多解性”的主要原因。若题⽬假设⼀定的条件,可使⽆限系列解转化为有限或惟⼀解第六章机械能1.功

(1)功的定义:⼒和作⽤在⼒的⽅向上通过位移的乘积,是描述⼒对空间积累效应的物理量,过程量。

定义式:W=F·s·cosθ,其中F是⼒,s是⼒的作⽤点位移(对地),θ是⼒与位移间的夹⾓. 本公式只适⽤于恒⼒做功.(2)变⼒做功的计算⽅法:①利⽤动能定理。

②如果P⼀定,可以根据W=P·t,计算⼀段时间内平均做功.③根据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反过来可求功.④⽤功的图⽰(F-s图像)求。

(3)摩擦⼒、空⽓阻⼒做功的计算:功的⼤⼩等于⼒和路程的乘积. 滑动摩擦⼒做功:W=fd(d是两物体间的相对位移),且W=Q(摩擦⽣热)2.功率

(1)功率的概念:表⽰⼒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标量。求功率时⼀定要分清是求哪个⼒的功率,还要分清是求平均功率还是瞬时功率。

(2)功率的计算

①平均功率:P=W/t(定义式)表⽰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不管是恒⼒做功,还是变⼒做功,都适⽤。

②瞬时功率:P=F ·v ·cos α,α为两者间的夹⾓。v 若为平均速度,则求的是平均功率;v 若为瞬时速度,则求的是瞬时功率。(3)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

额定功率:发动机正常⼯作时的最⼤功率。实际功率:发动机实际输出的功率,它可以⼩于额定功率,但不能长时间超过额定功率。

(4)交通⼯具的启动问题通常说的机车的功率或发动机的功率实际是指其牵引⼒的功率.

①以恒定功率P 启动:机车的运动过程是先作加速度减⼩的加速运动,后以最⼤速度v m =P/f 作匀速直线运动。v-t 图像。②以恒定牵引⼒F 启动:机车先作匀加速运动,当功率增⼤到额定功率时速度为v 1=P/F ,⽽后开始作加速度减⼩的加速运动,最后以最⼤速度v m =P/f 作匀速直线运动。 v-t 图像。

3.动能定理:外⼒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表达式k E W ?=总

(1)动能定理普遍适⽤,即不仅适⽤于恒⼒、直线运动,也适⽤于变⼒及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情况.(2)功和动能都是标量,不能利⽤⽮量法则分解,故动能定理⽆分量式.

(3)应⽤动能定理只考虑初、末状态,没有守恒条件的限制,也不受⼒的性质和物理过程的变化的影响。所以,凡涉及⼒和位移,⽽不涉及⼒的作⽤时间的动⼒学问题,都可以⽤动能定理分析和解答,⽽且⼀般都⽐⽤⽜顿运动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简捷.

(4)当物体的运动是由⼏个物理过程所组成,⼜不需要研究过程的中间状态时,可以把这⼏个物理过程看作⼀个整体进⾏研究,从⽽避开每个运动过程的具体细节,具有过程简明、⽅法巧妙、运算量⼩等优点.4.重⼒势能

(1)定义:地球上的物体具有跟它的⾼度有关的能量,叫做重⼒势能,E P =mgh.①重⼒势能是地球和物体组成的系统共有的,⽽不是物体单独具有的.②重⼒势能的⼤⼩和零势能⾯的选取有关.③重⼒势能是标量,但有“+”、“-”之分.

(2)重⼒做功的特点:重⼒做功只决定于初、末位置间的⾼度差,与物体的运动路径⽆关。W G =mgh.(3)重⼒做功跟重⼒势能改变的关系:重⼒做功等于重⼒势能增量的负值.即W G =-ΔE P5.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弹性形变⽽具有的能量.6.机械能守恒定律

(1)动能和势能(重⼒势能、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E=E k +E p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在只有重⼒(或弹簧弹⼒)做功的情形下,物体动能和重⼒势能(及弹性势能)发⽣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3)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2222112

121mv mgh mv mgh +=+ (4)系统机械能守恒的三种表⽰⽅式:①系统初态的总机械能E 1 等于末态的总机械能E 2 ,即E 1 =E 2

②系统减少的总重⼒势能ΔE P 减 等于系统增加的总动能ΔE K 增 ,即ΔE P 减 =ΔE K 增③若系统只有A 、B 两物体,则A 物体减少的机械能等于B 物体增加的机械能,即ΔE A 减 =ΔE B 增

[注意]解题时究竟选取哪⼀种表达形式,应根据题意灵活选取。

需注意的是:选⽤①式时,必须规定零势能参考⾯,⽽选⽤②式和③式时,可以不规定零势能参考⾯,但必须分清能量的减少量和增加量。

(5)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的⽅法

①⽤做功来判断:分析物体或物体受⼒情况(包括内⼒和外⼒),明确各⼒做功的情况,若对物体或系统只有重⼒或弹簧弹⼒做功,没有其他⼒做功或其他⼒做功的代数和为零,则机械能守恒。

②⽤能量转化来判定:若物体系中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则物体系统机械能守恒。7.功能关系

(1)当只有重⼒(或弹簧弹⼒)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2)重⼒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势能的减少:G p W E -=? (势能定理)(3)合外⼒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总W E k =?(动能定理)(4)除了重⼒(或弹簧弹⼒)之外的⼒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E W ?=G 除 (功能原理-机械能定理)第七章 内能 ⽓体的性质⼀、分⼦动理论的三个基本内容a.物质是由⼤量分⼦组成的。

油膜法测定分⼦直径:先测出纯油酸体积V ,再测出它在⽔⾯散开⾯积S ,则单分⼦油膜的厚度即为分⼦直径:d=V/S

分⼦直径⼤⼩的计算题:会利⽤公式计算⼀个分⼦的质量,体积。表⽰摩尔数)

表⽰总分⼦数,表⽰密度,表⽰总体积,表⽰总质量,为分⼦体积,为分⼦质量,为⽓体摩尔体积,为摩尔质量,,(此公式只适⽤于⽓体,(此公式只适⽤于⽓体=(普遍适⽤)=,(普遍适⽤)n V M v m V ( )N *V V )v V N N *M M N *n N mol Amol A A mol A mol N M M V N m M N mol mol mol mol A ρρ====

b.分⼦永不停息的作⽆规则运动,且跟温度有关,所以把分⼦的运动叫热运动。

扩散现象说明:墨⽔的扩散实际上是墨⽔微粒在⽔中被⽔分⼦撞击⽽运动的结果,反映了液体分⼦在作永不停息的⽆规则运动。温度越⾼,分⼦运动越激烈,被撞击的墨⽔微粒扩散越快。 布朗运动说明:(布朗运动中的花粉微粒不是分⼦)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对⼩颗粒碰撞时冲⼒不平衡引起的,间接反映了液体内部分⼦运动的⽆规则性。颗粒越⼩,不平衡性表现越明显。温度越⾼,布朗运动越激烈,反映了液体分⼦热运动随温度升⾼⽽加剧。c.分⼦间存在相互作⽤⼒。引⼒和斥⼒总是同时存在,且都随分⼦间距的增⼤⽽减⼩。掌握分⼦⼒F 和分⼦间距r 的图象含义。理解分⼦⼒做正功,分⼦势能减⼩;分⼦⼒做负功,分⼦势能增加。 玻璃板实验和铅块实验:说明分⼦间存在引⼒。 固体和液体难压缩:说明分⼦间有斥⼒。

⽔和酒精混合,总体积⼩于两者原来体积之和:说明分⼦间有间隙。2.分⼦直径数量级10-10m ,分⼦质量的数量级10-26

kg (要会计算,不要背答案)。阿伏伽德罗常数是连接宏观与微观的⼀个重要桥梁。3.物体的内能

(1)分⼦动能:做热运动的分⼦具有动能,在热现象的研究中,单个分⼦的动能是⽆研究意义的,重要的是分⼦热运动的平均动能。温度是物体分⼦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

(2)分⼦势能:分⼦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叫做分⼦势能。分⼦势能随着物体的体积变化⽽变化。分⼦间的作⽤表现为引⼒时,分⼦势能随着分⼦间的距离增⼤⽽增⼤;分⼦间的作⽤表现为斥⼒时,分⼦势能随着分⼦间距离增⼤⽽减⼩。(类⽐:弹簧模型。)

(3)物体的内能:物体⾥所有的分⼦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任何物体都有内能,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

公式:物体的内能=(分⼦平均动能+分⼦势能)*分⼦总数4.改变内能的两种⽅式

(1)做功:本质是其他形式的能和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2)热传递:本质是物体间内能的转移。

(3)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但有本质的区别。

5. 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能凭空产⽣,也不能凭空消失,它只能从⼀种形式转化为别的形式,或从⼀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上。6.能源的分类:

常规能源:⽯油,煤,天然⽓。

新能源:太阳能,核能,地热能,风能,⽔能,潮汐能等。7.如何合理利⽤能源:1)节能 2)开发新能源⼆、⽓体的性质:

1. ⽓体的3个状态参量:体积、温度、压强。三个量中有两个发⽣了改变,或者三个都发⽣改变,我们就说⽓体的状态发⽣了改变。只有⼀个状态参量发⽣变化⽽其他两个状态参量都不变是不可能的。2. ⽓体的体积:是指充满的容器的容积。

⽓体压强产⽣原因:⼤量⽓体分⼦频繁碰撞器壁产⽣的。⽓体作⽤在单位⾯积上的压⼒就是压强。

⽓体的温度是⽓体分⼦平均动能的量度。热⼒学温度T 和摄⽒温度t 的关系:T =t+273;?T =?t ;温度的国际单位是开尔⽂(K )。

3. ⽓体压强的计算:重点是直玻璃管,U 形管,⽓缸活塞类三种模型。很重要。等温变化规律-玻意⽿定律(英国):⼀定质量的⽓体在温度不变时,压强与体积成反⽐。图像:如图。

DIS 实验:推拉活塞是应注意缓慢。各组同学实验的pv 乘积不完全相同原因有:注射器中封闭的⽓体的质量不同。

分⼦动理论解释:玻意⽿定律。

4. 等容变化规律-查理定律(法国): ⼀定质量的⽓体在体积不变时,压强与热⼒学温度成正⽐。另⼀种表述(压强p 与摄⽒温度t 的关系):⼀定质量的⽓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温度每变化1℃,变化的压强等于0℃压强的1/273。恒量=pV 22

11T P T P =)2731(0t p p t +=2211V p V p =o o图像:如图。

● 对于p-t 图像,知道图线反向延长与温度轴相交的含义:绝对零度,感悟外推⽅法的意义。● 会⽤分⼦动理论解释查理定律。● 为什么绝对零度不能达到?

● 在温度接近绝对零度时,物质会出现许多奇异的特性,超导体就是在这个条件下发现的。5. 等压变化规律-盖吕萨克定律(法国):⼀定质量⽓体在压强不变时,体积与热⼒学温度成正⽐。

另⼀种表述(体积V 与摄⽒温度t 的关系):⼀定质

量的⽓体,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温度每变化1℃,变化的体积等于0℃体积的1/273。图像:如图。

6. ⽓体实验定律:在压强不太⼤,温度不太低的条件下才成⽴。第⼋章 电场 电路电场1.两种电荷

1)⾃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与负电荷。

2)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只能从⼀个物体转移到另⼀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部分转移到另⼀部分,系统的电荷代数和不变。

2.元电荷:由美国物理学家密⽴根⽤著名的油滴实验测定。e=1.6*10-19C ;3. 库仑定律

(1)内容: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作⽤⼒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成反⽐,作⽤⼒的⽅向在它们的连线上.(2)公式:2

29221/109,C m N k r Q Q k F ??==静电⼒恒量 (3)适⽤条件:真空中的点电荷.

点电荷是⼀种理想化的模型。如果带电体本⾝的线度⽐相互作⽤的带电体之间的距离⼩得多,以致带电体的体积和形状对相互作⽤⼒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这种带电体就可以看成点电荷,但点电荷⾃⾝不⼀定很⼩,所带电荷量也不⼀定很少。)273

1(0t V V t +=2211T V T V =o4.电场强度

(1)电场:带电体周围存在的⼀种物质,是电荷间相互作⽤的媒体.电场是客观存在的。

(2)电场强度:放⼊电场中某⼀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跟它的电荷量的⽐值,⽐值定义法。适⽤于⼀切电场。定义式:E=F/q ,⽅向:正电荷在该点受⼒⽅向.(3)点电荷周围的电场强度的公式:2r Q

k E ,Q 表⽰场源电荷,r 表⽰电场中的某⼀点到场源电荷的距离。只适⽤于点电荷周围的电场强度计算。5、电场线: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提出,在电场中画出⼀系列的从正电荷出发到负电荷终⽌的曲线,使曲线上每⼀点的切线⽅向都跟该点的场强⽅向⼀致,这些曲线叫做电场线.1)电场线的性质:

①电场线是起始于正电荷(或⽆穷远处),终⽌于负电荷(或⽆穷远处);②电场线的疏密反映电场的强弱;③电场线不相交;

④电场线不是真实存在的,是⼈们为了形象描述电场分布⽽假想的线;⑤电场线不⼀定是电荷运动轨迹。

2)⼏种典型电场线的画法:孤⽴正电荷,孤⽴负电荷,等量异种电荷,等量同种电荷电场线分布。

6、匀强电场:在电场中,如果各点的场强的⼤⼩和⽅向都相同,这样的电场叫匀强电场。匀强电场中的电场线是间距相等且互相平⾏的直线.

7、电场强度的叠加:电场强度是⽮量,当空间的电场是由⼏个点电荷共同激发的时候,空间某点的电场强度等于每个点电荷单独存在时所激发的电场在该点的场强的⽮量和.8、静电的利⽤和防范1. 利⽤静电的原理3种:

1)第⼀种利⽤电场对带电微粒的吸引作⽤。实例:静电除尘原理。静电喷涂,静电植绒。静电复印的过程及原理(重点:带正电的静电潜像,带负电的墨粉,带正电的⽩纸);2)第⼆种:利⽤静电产⽣的⾼压。实例:警棍、电蚊拍;3)第三种:利⽤尖端放电。实例:负离⼦发⽣器。

2、防范静电的⽅法:消除静电荷的积累。实例:印染⼚保持空⽓湿度。避雷针防⽌雷电危害。良好接地:起落架轮胎⽤导电橡胶制成。油罐车上的接地线作⽤。9、重要题型:

1)三个点电荷平衡问题(第⼀种:仅使放⼊的第三个电荷平衡;第⼆种:使三个电荷都要平衡-规律:两⼤夹⼩,两同夹异):

2)掌握等量同种、异种点电荷间的场强分布的规律,即电荷连线上及中垂线上电场强度的变化3)作图:电场强度的⽅向,电场⼒的⽅向

电路1.电流:

(1)定义: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的⽅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向为电流的⽅向.2.电流强度:

(1)定义:通过导体横截⾯的电量跟通过这些电量所⽤时间的⽐值,I=q/t(2)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安。1mA=10-3A,1µA=10-6A

3)电流强度的定义式中,如果是正、负离⼦同时定向移动,q应为正负离⼦的电荷量和.2.电阻

(1)定义: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中的电流的⽐值叫导体的电阻.(2)定义式:R=U/I,单位:Ω

(3)电阻是导体本⾝的属性,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电流⽆关.

(4)电阻定律:内容: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R与它的长度L成正⽐,与它的横截⾯积S成反⽐. 公式:R=ρL/S.3.电功和电热

(1)电功和电功率: 电功W=qU=UIt,普遍适⽤。单位时间内电流做功叫电功率,P=W/t=UI,普遍适⽤. (2)焦⽿定律:Q=I 2Rt,式中Q表⽰电流通过导体产⽣的热量,单位是J。焦⽿定律⽆论是对纯电阻电路还是对⾮纯电阻电路都是适⽤的.(3)电功和电热的关系

①纯电阻电路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能,电功和电热是相等的.所以有W=Q,UIt=I 2 Rt,U=IR(欧姆定律成⽴),

②⾮纯电阻电路消耗的电能⼀部分转化为热能,另⼀部分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所以有W>Q,UIt>I2Rt,U>IR(欧姆定律不成⽴).4.串并联电路

电路串联电路(P、U与R成正⽐) 并联电路(P、I与R成反⽐)电阻关系 R串=R1+R2+R3+ 1/R并=1/R1+1/R2+1/R3+电流关系 I总=I1=I2=I3I并=I1+I2+I3+

电压关系 U总=U1+U2+U3+ U总=U1=U2=U3=功率分配 P总=P1+P2+P3+ P总=P1+P2+P3+

结论:⽀路中任意⼀个电阻变⼤(变⼩),则总电阻变⼤(变⼩)。5.多⽤电表:

1)测电压和电流时,红⿊表笔不能接反。测电阻时,红⿊表笔接反对测量电阻没有影响。1.测电压时,红表笔接电势较⾼的⼀端,⿊表笔接电势较低的⼀端。2.测电流时,让电流从红表笔流⼊,从⿊表笔出。

3.注意观察:测电阻时,多⽤电表欧姆档的原理图中,红表笔接的是内部电池的负极。只有测电阻时,才⽤到多⽤电表内部的电池。

2)两种调零操作:1)定位螺钉的作⽤ 2)电阻调零旋钮的作⽤。3)多⽤电表欧姆档(⼜称欧姆表)

1)原理:利⽤电路中的电流和电阻对应的规律2)测电阻原理图:图要背出且理解。

3)刻度特点:1)反向2)不均匀(左密右疏)3)测量范围:0~∞。4)电阻阻值会读数(重点)4)测电阻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1.测量电阻时,应把被测电阻与其它元件断开。2.换档需调零。

3.指针偏转⼩,说明电阻较⼤,需换⼤倍率。指针偏转⼤,说明电阻较⼩,需换⼩倍率。4.电阻的阻值=刻度值*倍率

测量完,应把选择开关旋到“off”档或交流电压最⾼档。6.数字电路:

1)三种门电路“与门”“或门”“⾮门”的特点和真值表,符号(尤其是⾮门不要画错),特点(⾼低电势的关系24个字),输⼊输出波形画法。

2)模块电路:对于⼤部分⼈⽽⾔,不⼀定要去弄明⽩电路的内部结构,⽽只需要知道它具有的功能。我们把具有某⼀特定功能的电路称为模块电路。\" 模块电路组合 \" 的思路是⼀种思维⽅式。

3)模块机器⼈:是根据”模块电路组合”的思路设计⽽成的,它由传感器、控制器和执⾏器三个模块组成。知道三个模块组合⽅式的计算⽅法。

4)理解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升⾼⽽降低的特点及其它在⾃动控制电路中的应⽤7.重点题型:

a)掌握简单电路的电流、电压和功率计算。等效电路图的化简(等电势点排列法,电流分⽀法的综合应⽤),

b)动态电路的分析:局部(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整体(总电阻,总电流的变化)→局部。(先分析固定电阻两端的电压电流变化,最后分析变化电阻所在⽀路的电压电流变化)。

c)设计电路:合理性的含义:⽤电器正常⼯作,且同时整个电路总功率最⼩。会⽤功率分配规律求解电路允许消耗的最⼤功率。

d)⼩灯泡的伏安特性实验研究:⼩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注意横坐标和纵坐标的不同),曲线上斜率的含义。结论:说明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升⾼。第九章磁场电磁感应磁场

1.磁场:磁场是存在于磁体、电流周围的⼀种物质

(1)磁场的基本特点:磁场对处于其中的磁体、电流有⼒的作⽤.

(2)磁场⽅向的三种判断⽅法:a.⼩磁针N极受⼒的⽅向。b.⼩磁针静⽌时N极的指向。c.磁感线的切线⽅向.2.磁感线

(1)在磁场中⼈为地画出⼀系列曲线,磁感线上某⼀点的切线⽅向也表⽰该点的磁场⽅向。曲线的疏密能定性地表⽰磁场的弱强,这⼀系列曲线称为磁感线.

(2)磁铁外部的磁感线,都从磁铁N极出来,进⼊S极,在内部,由S极到N极,磁感线是闭合曲线;磁感线不相交,不相

切。

(3)⼏种典型磁场的磁感线的分布: 右⼿螺旋定则判定通电直导线、环形电流、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分布①直线电流的磁场:同⼼圆、⾮匀强、距导线越远处磁场越弱.

②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两端分别是N极和S极,管内可看作匀强磁场,管外是⾮匀强磁场.③环形电流的磁场:两侧是N极和S极,离圆环中⼼越远,磁场越弱.

④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处处相等、⽅向处处相同.匀强磁场中的磁感线是分布均匀、⽅向相同的平⾏直线.3.磁感应强度

(1)定义:磁感应强度是表⽰磁场强弱的物理量,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向的通电导线,受到的磁场⼒F跟电流I和导线长度L的乘积IL的⽐值,叫做通电导线所在处的磁感应强度,定义式B=F/IL.单位T,1T=1N/(A·m).(2)磁感应强度是⽮量,磁场中某点的磁感应强度的⽅向就是该点的磁场⽅向,即通过该点的磁感线的切线⽅向。

(3)磁场中某位置的磁感应强度的⼤⼩及⽅向是客观存在的,与放⼊的电流强度I的⼤⼩、导线的长短L的⼤⼩⽆关,与电流受到的⼒也⽆关,即使不放⼊载流导体,它的磁感应强度也照样存在,因此不能说B与F成正⽐,或B与IL成反⽐。

(4)磁感应强度B是⽮量,遵守⽮量分解合成的平⾏四边形定则,注意磁感应强度的⽅向就是该处的磁场⽅向,并不是在该处的电流的受⼒⽅向。

4.磁场⼒:F=BILsinθ(θ为B与I的夹⾓),只要求B∥I,B⊥I两种情况;

注意:只有电流和磁场之间有⼀定夹⾓时,磁场⼒才不为0。磁场⼒F⼀定垂直于磁场B,也⼀定垂直于电流I,即垂直于电荷和磁场所在的平⾯,但电流I不⼀定垂直于磁场B,可以有⼀夹⾓θ。磁场⼒的⽅向可以⽤左⼿定则来判断。5.地磁场:地球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其主要特点有三个:(1)地磁场的N极在地球南极附近,S极在地球北极附近.

(2)地磁场的⽔平分量(Bx)总是从地球南极指向北极,⽽竖直分量(By)则南北相反,在南半球垂直地⾯向上,在北半球垂直地⾯向下

(3)在⾚道平⾯上,距离地球表⾯相等的各点,磁感强度相等,且⽅向⽔平向北.6、理解利⽤磁传感器测定通电螺线管内部磁感应强度的操作过程及其测量结果(重点)1)将磁传感器的端部移近通电螺线管的过程中,观察B-x图像特点。

2)图像:前⾯⼀段是曲线B增⼤,中间⼀段⼏乎是⽔平线B不变,最后⼀段也是曲线B减⼩测量结果说明:在通电螺线管内部(不包括边缘部分)的磁场可近似看作匀强磁场。7、直流电动机⼯作原理:

1.电动机的转⼦为什么会运动?向什么⽅向运动?

2.电动机的转⼦为什么会持续不断的转动电动机会不会停在跟磁场⽅向平⾏或垂直的位置?(换向器的作⽤)

电动机的效率的计算及其实验(包括器材、连线,所测的物理量,效率的表达式)8、⼏个实例:扬声器原理: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动圈式话筒的原理:电磁感应现象。●电磁炮的发射原理。

●磁电式仪表的原理-磁场对通电导线有作⽤⼒。

●磁悬浮列车原理两种类型。●原始电动机原理。●原始的发电机原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