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著者 刊名 年份 卷期
1. 十六国时期碑形墓志源流考 张铭心 文史 2008 (2)
2. 西安市十六国至北朝时期长安城宫城遗址的钻探与试掘 考古 2008 (9)
3. 清代以来屠本《十六国春秋》研究综述 刘国石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08 (8) 4. 略论十六国时期的史学 郭晓华 王锋平 南方论刊 2008 (7)
5. 政治神话与十六国时期的匈奴汉赵政权 胡祥琴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 2008 (6)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十六国北朝思想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上) 孔毅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8 (5)
7. 试论十六国时期前燕的人口管理 杨龙 东北史地 2008 (4)
8. 考古所见魏晋十六国时期的宗教信仰:以河西走廊为例 孙彦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8 24(4)
9. 试论魏晋十六国时期的农具与农业生产:以河西走廊墓葬壁画为例 孙彦 农业考古 2008 (4)
10. 河西魏晋十六国壁画墓宴饮、出行图的类型及其演变 郭永利 考古与文物 2008 (3) 11. 辽宁北票喇嘛洞十六国墓葬出土铁甲复原研究 白荣金 万欣 云燕 文物 2008 (3) 12. 太极东堂与十六国北朝政治关系述论:以东堂决策为中心论述 李文才 北华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8 9(2)
13. 试论十六国北朝的官私藏书 陈德弟 北华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8 9(2) 14. 十六国时期南人之北迁及其影响 冉晓虹 沧桑 2008 (2)
15. 十六国时期羯族若干问题考述 康亚军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08 29(2)
16. 论刘裕北伐后秦之战及其历史影响:魏晋十六国时期民族战争的个例研究 杨铭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8 29(2)
17. 略论《俄藏敦煌文献》中的两件十六国买卖券 乜小红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8 (2) 18. 十六国法制抉微 陶广峰 法学研究 2008 30(1)
19. 五胡十六国第一名将慕容恪军事活动初探 梁军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8 24(1)
20. 十六国时期河西农牧经济的新发展 贾小军 河西学院学报 2008 24(1) 21. 十六国时期的“军封”、营户与依附关系 陈琳国 华侨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8 (1) 22. 东晋十六国南北朝侨州郡县与侨流人口研究 江苏社会科学 2008 (1)
23. 关于十六国时期“胡汉分治”问题的思考 李红艳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8 23(1) 24. 十六国北朝的史官制度与史学发展 王志刚 史学史研究 2008 (1)
25. 哈佛大学赛克勒博物馆所藏十六国金铜坐佛:海外藏中国古代金铜佛像述珍之一 孙迪 文物天地 2008 (1)
26. 新疆库车县发现晋十六国时期汉式砖室墓 于志勇 吴勇 傅明方 西域研究 2008 (1)
27. 魏晋十六国墓葬中“绛釉小罐”初探 易立 中原文物 2008 (1) 28. 关中十六国墓葬研究的几个问题 韦正 考古 2007 (10)
29. 二十世纪十六国政治史、人物、经济史、军事史研究综述 刘国石 高然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07 (8)
30. 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司法制度及建树 何宁生 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7 37(6)
31. 十六国时期的政治感生神话与民族融合 胡祥琴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
2007 (6)
32. 十六国时期敦煌城市定位转型刍议 吴焕良 柴达木开发研究 2007 (5)
33. 佛玄合流及其理论建树:论玄学在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嬗变 谢丰泰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 2007 28(5)
34. 论十六国时期的五凉文学 慕容浩 语文学刊:高教·外语版 2007 (5) 35. 民兵预备役简史: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 西南民兵 2007 (4)
36. 20世纪十六国思想文化、社会史、民族关系史、史籍整理及考古研究综述 刘国石 高然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07 (4)
37. 十六国时期的政治文化倾向:重读《晋书·载记》 瞿林东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7 35(3)
38. 慕容恪:十六国第一名将 谭国武 今日辽宁 2007 (3)
39. 十六国时期的坞堡壁垒与汉人大姓豪族经济 陈琳国 晋阳学刊 2007 (3) 40. 十六国时期辽西经济中心的形成与发展 杨富 许昌学院学报 2007 26(3)
41. 十六国、北朝石窟彩塑:炳灵寺、敦煌、麦积山雕塑艺术欣赏 张恒翔 中国美术教育 2007 (3)
42. 十六国北朝政府对乡村社会的权力渗透:以乡村行政组织为中心的考察 高贤栋 乔增贤 鲁东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7 24(2)
43. 十六国时期的户籍制度 李爱琴 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7 47(2)
44. 十六国时期慕容西燕、后燕几个问题的再探讨 刘玉山 刘伟航 东南文化 2007 (1) 45. 从年号看十六国政权之文化与政治取向 张俊飞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7 23(1)
46. 甘肃河西魏晋十六国墓葬壁画中的“矩形”、“圆圈”图像考释 郭永利 四川文物 2007 (1)
47. 新疆库车友谊路晋十六国时期砖室墓发掘 中国文物报 2007 12.28
48. 河北磁县北朝墓群发掘M63及十六国窑址 朱岩石 何利群 中国文物报 2007 7.27 78. 新疆库车友谊路晋十六国时期砖室墓发掘 中国文物报 2007 12.28 49. 《敦煌图像研究:十六国北朝卷》编后 梁红 敦煌研究 2006 (5)
50. 十六国时期铁弗匈奴的民族心态:以赫连勃勃为主 吴洪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6 35(5)
51. 十六国俸禄探微 徐美莉 甘肃民族研究 2006 (4)
52. 西晋十六国时期活动于西域的北方诸族人 马建春 甘肃民族研究 2006 (3)
53. 建安文学在十六国及北朝的接受状况 王玫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6 30(3) 54. 关中十六国考古的新收获:读咸阳十六国墓葬简报札记 韦正 考古与文物 2006 (2) 55. 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政权法制的历史影响 何宁生 民族研究 2006 (2) 56. 魏晋十六国北朝西北的经济开发思想 李清凌 宁夏社会科学 2006 (2)
57. 北魏统一中原前十六国政权的汉化先声 邓乐群 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6 21(2) 58. 论十六国北朝古剧与民族文化融合 田同旭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6 5(2) 59. 西晋十六国时期氐人的迁徙与分布 马建春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6 (2) 60. 十六国时期的慕容鲜卑歌 高人雄 西域研究 2006 (2)
61. 西晋十六国时期敕勒、月氏胡、粟特在西北的活动 马建春 甘肃民族研究 2006 (1) 62. 咸阳平陵十六国墓出土的铜钱币 张淑娟 刘卫鹏 西安金融 2005 (12) 63. 《十六国春秋》散佚考略 陈长琦 周群 学术研究 2005 (7) 64. 陕西咸阳市头道塬十六国墓葬 考古 2005 (6)
65. 十六国胡族政权封建化问题初探 王素香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5 7(6)
66. 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贵族的汉文化修养 刘国石 社会科学战线 2005 (6) 67. 十六国著作官考述 李文才 图书与情报 2005 (5)
68. 晋代十六国《璇玑图》织锦的研究开发 沈惠 王国和 四川丝绸 2005 (4) 69. 十六国时期文化教育的当下意义 李红艳 中华文化画报 2005 (2) 70. 十六国匈奴政权特色再探 罗君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5 18(2)
71. 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学术与风俗习惯的汉化 刘国石 北华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5 6(1)
72. 试论十六国时期契吴山的地理位置 吴洪琳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5 20(1)
73. 关中地区十六国墓的初步认定:兼谈咸阳平陵十六国墓出土的鼓吹俑 岳起 刘卫鹏 文物 2004 (8)
74. 咸阳平陵十六国墓清理简报 文物 2004 (8)
75. 关于十六国时期民族政策的两个问题 冯婕 周艳玲 马晓峰甘肃社会科学 2004 (6) 76. 十六国匈奴政权短祚探缘 罗君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4 (5)
77. 十六国胡族政权的正统意识与正统之争 邓乐群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2004 20(4)
78. 十六国、北朝政权的史学及其历史意义 乔治忠 王秀丽 齐鲁学刊 2004 (4) 79. 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典章制度的汉化 刘国石 王玮平 北华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4 5(3)
80. 十六国北朝官府藏书活动述论 陈德弟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4 (3) 81. 十六国北朝的五德历运问题 罗新 中国史研究 2004 (3)
82. 两晋十六国时期疫情浅析 孙丽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4 19(2)
83. 十六国匈奴政权特点 罗君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4 30(2)
84. 儒家民族观与十六国北朝民族融合及其历史影响 朱大渭 中国史研究 2004 (2) 85. 十六国时期罽宾来华僧人与长安佛教 陈寒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4 14(1)
86. 十六国北朝的钱币问题 操晓理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4 (1)
87. 两晋十六国时期慕容鲜卑与高句丽的关系 张久和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03 (13) 88. 豪放的十六国鼓吹乐俑:咸阳平陵乡十六国墓 文物天地 2003 (9) 89. 东晋十六国佛教 华方田 佛教文化 2003 (5)
90. 自然环境变迁与十六国政权割据局面的出现 张敏 史学月刊 2003 (5) 91. 略论十六国以来高昌地区的丝织业 乜小红 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 2003 40(5)
92. 北票喇嘛洞墓地魏晋十六国时期人骨的错__畸形 张全超 刘政 朱泓 人类学学报 2003 22(4)
93. 十六国北魏军队冬装保障及其对战争之影响 张敏 许昌学院学报 2003 22(4) 94. 汉魏十六国时期河陇大族势力的崛起及其在西北边疆开发中的作用 彭丰文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3 13(4)
95. 十六国时期黄河流域佛教的发展 高生记 沧桑 2003 (2)
96. 十六国时期北方士人的家族观念 江中柱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3 (2) 97. 近二十年来十六国北朝儒学研究述评 王华山 孔子研究 2003 (2) 98. 十六国时期的河西人口 高荣 西北人口 2003 (2)
99. 论魏晋十六国时期中原王朝对西域的管辖经营 周泓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3 24(2)
100. 近二十年来十六国北朝少数民族贵族汉文化修养研究述要 刘国石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03 (1)
101. 十六国城市史二题 任重 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 2002 (6)
102. 试论崔鸿的史学贡献:兼论《十六国春秋》的价值 任怀国 潍坊学院学报 2002 2(5) 103. 十六国时期匈奴四政权建立及其异同 罗君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2 15(5)
104. 十六国、北朝游牧民族的水崇拜与投尸入河习俗稽释:以拓跋鲜卑族为主要对象 刘长旭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3)
105. 十六国时期民族斗争中的一种矛盾现象 康宏淦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2 (1) 106. 十六国时期的“单于”制度 韩狄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1 33(5) 107. 十六国时期氐族和鲜卑族教育政策对比研究 陈燕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1 10(2) 108. 十六国时期的“勤王”及其政治功能 (韩)李椿浩 晋阳学刊 2001 (1) 109. 十六国北魏时期的“夷夏之辨” 陈友冰 史林 2000 (4)
110. 十六国北朝时期黄淮海地区户口与劳动力考述 栾贵川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0 (4)
111. 十六国时期我国西部的开发述论 李绍先 德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0 14(3) 112. 汤球对两晋十六国史书的辑佚 庄华峰 史学史研究 2000 (2) 113. 略论十六国时期南凉文化 米海平 青海民族研究 2000 11(1)
114. 略论十六国民族政权的历史地位 彭凯 黔南民族师专学报:哲社版 1999 (4) 115. 浅谈十六国政权统治的主要特点 王素香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1999 21(2) 116. 《木兰辞》是十六国时期陕北地区的民间叙事诗 李雄飞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 1999 (1)
117. 河北省征集的部分十六国北朝佛教铜造像 裴淑兰 冀艳坤 文物 1998 (7) 118. 十六国时期胡汉合作的再认识 杨炳祥 陈金凤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1998 (4)
190. 十六国史官制度述论 牛润珍 杜英 齐鲁学刊 1998 (4)
191. 十六国北朝时期战乱与佛教发展关系新考 侯旭东 中国史研究 1998 (4)
119. 魏晋十六国以来巴人的迁徙与汉化趋势 张雄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 1998 18(4)
120. 读史释疑:兼论十六国时期北方民族矛盾的走势 李红艳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1998 (3)
121. 《晋书》、《十六国春秋》对勘札记 李之亮 许华伟 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8 31(3)
122. 辽宁锦州市前山十六国时期墓葬的清理 鲁宝林 辛发 考古 1998 (1) 123. 十六国时期的军镇制度 高敏 史学月刊 1998 (1)
124. \"五胡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的汉化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杨茂盛 刘伯冬 民族研究 1997 (3)
125. 东晋十六国南北大分裂的原因 刘国石 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1997 18(2) 126. 十六国北朝时期河西社区的商业贸易 张兴胜 盛会莲 北朝研究 1997 (1) 127. 十六国时期北方人口探微 陈国灿 河洛春秋 1997 (1) 128. 论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长安城中的小城、子城和皇城 史念海 史先智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7 (1)
129. 汉:十六国敦煌令狐氏述略 孙晓林 北京图书馆馆刊 1996 (4)
130. 试论十六国时期的商业及其特征 朱和平 许昌师专学报:社科版 1996 15(3) 131. 再论十六国北朝时期人口的有关问题:与王育民同志商榷 袁祖亮 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6 (3)
132. 十六国时期鲜卑族名将:慕容垂 李智文 北朝研究 1996 (2) 133. 十六国北朝奴婢身分地位特点探论 刘汉东 北朝研究 1996 (1) 134. 甘肃武威十六国窖藏出土凉造新泉 钟长发 中国钱币 1996 (1) 135. 十六国时期中原夷汉人口比例 王晓卫 历史教学 1995 (7)
136. 魏晋十六国北朝各民族政权竞争下的西北经济 李清凌 甘肃社会科学 1995 (5) 137. 佛教与十六国社会 高生记 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 1995 22(4)
138. 莫高窟十六国时期洞窟的颜料使用特征及颜色分布 王军虎 敦煌研究 1995 (3) 139. 酒泉丁家闸壁画“燕居行乐图”浅识:兼论河西十六国时期的表演艺术 尹德生 敦煌研究 1995 (2)
140. 十六国时期的甘肃学人及其著述 郝树声 甘肃史志通讯 1995 (2)
141. 五胡十六国时期我国少数民族政权法律制度及其汉化进程 孙季萍 烟台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5 (2)
142. 论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的崛起 张辉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1994 (29) 143. 十六国“地方”护军制度补正 张金龙 西北史地 1994 (4)
144. “五族十六国”混战史说略:读史札记 王毅文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 1994 (3) 145. “五胡十六国”教学之我见 蒋正华 黄淮学刊:哲社版 1994 10(3) 146. 十六国选举制度刍议 高蕴华 许昌师专学报:社科版 1994 13(3) 147. 山东牟平发现十六国时期文物 林仙庭 考古 1994 (2)
148. 十六国国别的一部力作:《前秦史》评价 朱大渭 中国史研究动态 1994 (2) 149. 甘肃武威十六国墓葬清理记 文物 1993 (11)
150. 十六国北朝时期的豪侠风尚 李凭 文史知识 1993 (6)
151. 十六国北朝人口再探:答袁祖亮同志 王育民 社会科学战线 1993 (5) 152. 论十六国时期河西主要民族的地位与作用 赵向群 文史哲 1993 (3) 153. 五胡十六国与护羌校尉 (日)三崎良章 文史哲 1993 (3)
154. 关于十六国北朝时期的三世佛与三佛造像诸问题 二 贺世哲 敦煌研究 1993 (1) 155. 军政合一在边陲:从高昌郡看十六国时地方军政制度 严耀中 文史知识 1992 (8) 156. 我对“十六国”讲解、记忆的体验 余蜀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1992 (6) 157. 《十六国春秋》之亡佚及其辑本 邱久荣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1992 (6) 158. 十六国的石窟寺与敦煌石窟艺术 黄文昆 文物 1992 (5)
159. 关于十六国北朝时期的三世佛与三佛造像诸问题 一 贺世哲 敦煌研究 1992 (4) 160. 十六国时期五凉地区的人口迁徙 陆庆夫 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 1992 20(4) 161. 十六国时期高昌郡书法简论 刘绍刚 书法丛刊 1992 (4)
162. 论十六国时代坞堡垒壁组织的构成 田昌五 中国史研究 1992 (3) 163. 十六国前秦,后秦时期的“护军”制 高敏 中国史研究 1992 (2) 164. 屠本《十六国春秋》史料探源 冯君实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2 (1)
165. 十六国时期各割据霸主的人口迁徒 下篇 史念海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2 第4辑 166. 海外古佛漫录一 : 十六国金铜佛像 金申 中国文物报 1992 1.3 167. 论十六国时期少数部族政权的兵役 旷天伟 历史研究 1991 (6) 168. 十六国时西北少数民族政权的文化建设 史实 开发研究 1991 (4)
169. 十六国时代坞堡垒壁组织的社会职能 马志冰 许昌师专学报:社科版 1991 (3) 170. 十六国北朝时期河北境内的民族融合 董旭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1991 (2) 171. 十六国北朝人口蠡测:与王育民同志商榷 袁祖亮 历史研究 1991 (2)
172. 十六国北朝的政局动荡及其对经济的破坏 钟坤杰 曲靖师专学报:社科版 1991 10(2) 173. 论十六国时期胡族政权的兵役 旷天伟 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 1991 (1)
174. 《十六国春秋》 吕叔桐 文史知识 1990 (8)
175. 十六国北朝时期河北经济区的发展 刘德雄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 1990 (6) 176. 略论十六国时期的少数民族人口:兼与王育民先生商榷 李向军 民族研究 1990 (6) 177. 十六国时期胡族军队的给养 旷天伟 江西大学学报:社科版 1990 (4) 178. 论十六国胡族政权中的汉族士族 刘幼生 晋阳学刊 1990 (3) 179. 试论十六国时代河西文化的成就 赵以武 西北史地 1990 (3) 180. 记十六国时的秦陇文化 石泰 兰州学刊 1990 (2)
181. 十六国时期西域与五凉文化交流述论 施光明 兰州学刊 1990 (2) 182. 十六国军制初探 马欣 天津师大学报:社科版 1990 (1)
183. 魏晋十六国时期的护军、中护军及护军印 叶其峰 文物 1990 (1) 184. 十六国人才问题管窥 程有为 许昌师专学报:社科版 1990 (1) 185. 十六国时期民族文学述略 禹克坤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1989 (5)
186. 屠本《十六国春秋》史源研究 李永明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1989 (3) 187. 十六国史学述评 吴振清 史学史研究 1989 (3)
188. 试论十六国政府宗教政策 李刚 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 1989 (2) 189. 十六国国号与地域的关系 靳润成 历史教学 1988 (5) 190. 十六国时期敦煌的政治状况 李聚宝 兰州学刊 1987 (3)
191. 十六国敦煌学者考述 施光明 西北师院学报:社科版 1987 (3)
192. 十六国时期姑臧建都的自然和人口条件 郑炳林 西北史地 1987 (3) 193. 十六国时期的胡汉分治 邱久荣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1987 (3) 194. 十六国北朝人口考索 王育民 历史研究 1987 (2)
195. 北方地区魏晋十六国墓葬的分区与分明 张小舟 考古学报 1987 (1) 196. 辽宁朝阳两晋十六国时期墓葬清理简报 李宇峰 北方文物 1986 (3) 197. 《十六国春秋》《晋书·载记》对读记 赵俪生 史学史研究 1986 (3) 198. 简论五胡十六国和北朝时期的北方墓葬 刘彦军 中原文物 1986 (3)
199. 略谈十六国时期高昌郡的水利制度-吐鲁番出土文书研究 柳洪亮 新疆大学学报:哲社版 1986 (2)
200. 十六国时期地方行政机构的军镇化 牟发松 晋阳学刊 1985 (6)
201. 从吐鲁番出土的衣物疏看十六国和麹民商品时期的纺织品 孙祥星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1985 (6)
202. 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所见十六国时期高昌郡的水利灌溉 柳洪亮 中国农史 1985 (4) 203. 十六国时代少数民族的诗人和诗作 祝注先 民族文学研究 1985 (3) 204. 十六国时期高昌郡水利考 柳洪亮 新疆社会科学 1985 (2) 205. 李冲与孝文帝改制〔十六国〕 杜斗城 兰州学刊 1984 (5) 206. 十六国官制初探 冯君实 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 1984 (4)
207. 试论十六国时期社会经济的缓慢发展 柯友根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84 (3) 208. 略论十六国时期凉州地区的文化教育 施光明 兰州学刊 1984 (2)
209. 试论十六国时期汉族土族的历史作用 张秀平 浙江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 1984 (1) 210. 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爱国主义的历史特点 柯友根 光明日报 1984 10.10 211. 十六国时期统治者对儒学和学校事业的重视 罗宏曾 历史教学 1983 (9)
212. 魏晋十六国时期鲜卑族向西北地区的迁徒及其分布 周伟洲 民族研究 1983 (5) 213. 西凉大姓略考〔十六国时期〕 李军 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 1983 11(3)
214. 吐鲁蕃出土十六国时期的文书-吐鲁蕃阿斯塔那382号墓清理简报 新疆吐鲁蕃地区文管所 文物 1983 (1)
215. 魏晋十六国时期鲜卑族向西北地区的迁徙及其分布 周伟洲 西北历史资料 1983 (1) 216. 略论杂户的形成和演变〔十六国、北朝至隋唐时期〕 张维训 中国史研究 1983 (1) 217. 十六国时期的金城归属-兰州历史沿革探索 刘国元 兰州学刊 1982 (2) 218. 前凉年号新考辨〔十六国〕 侯灿 新疆社会科学 1982 (2)
219. 关于柔然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初步研究〔活动在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分裂时期〕 周伟洲 中国史研究 1982 (2)
220. 辽宁朝阳发现十六国时期后燕崔遹墓碑 李宇峰 文物 1981 (4)
221. 西秦史钩沉〔五胡十六国〕 王俊杰 甘肃师大学报:哲社版 1981 (3)
222. 略论张轨和前凉张氏政权〔十六国〕 齐陈骏 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 1981 (3) 223. 评王猛〔十六国时期前秦谋臣〕 汪敏芬 浙江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 1981 (2) 224. 十六国时期的民族斗争及其实质 蒋福亚 民族研究 1980 (5)
225. 从刘渊、石勒起兵看十六国时期的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 邢友德 河北师院学报:哲社版 1980 (4)
226. 十六国北朝时期北方大地所有制的两种形式 陈仲安 武汉大学学报:社科版 1980 (4) 227. 几件新疆出土文书中反映的十六国时期租佃契约关系 胡如雷 文物 1978 (6) 228. 五胡十六国时代 舒兴汉 中学月刊 1947 (4/5)
229. 短评:读“十六国春秋”偶记 卜晨 大学(成都) 1944 3(11/12) 230. 十六国旧史考 朱希祖 制言 1936 (13)
231. 史学:十六国年表(续) 金元宪 国学论衡 1936 (8)
232. 二十四史户口考:十六国户口„„ 吕翼仁 光华大学半月刊 1935 3(7) 233. 十六国都邑考 张树棻 李维唐 禹贡 1935 3(2)
234. 史学:十六国年表(并序)(附表) 金元宪 国学论衡 1934 (4上) 235. 文苑:诗:读十六国春秋 金祖泽 国学商兑 1933 1(1)
236. 河北省十六国时代郡县考略 于鹤年 女师学院期刊 1933 1(1) 237. 翰墨林:诗选:十六国春秋咏史 癯生 小说丛报 1917 3(12) 238. 读十六国春秋 恽毓鼎 中国学报(北京1912) 1913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