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中数学必修五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高中数学必修五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2022-08-04 来源:爱问旅游网
.

解三角形

一.三角形中的基本关系: (1)sin(AB)sinC,

cos(AB)cosC,

tan(AB)tanC,

(2)sinABCABCABCcos,cossin,tancot 222222(3)a>b则A>B则sinA>sinB,反之也成立 二.正弦定理:

abc2R.R为C的外接圆的半径)

sinsinsinC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

b2Rsin,a2Rsin,c2RsinC;①化角为边:

cba②化边为角:sin2R,sin2R,sinC2R;

③a:b:csin:sin:sinC;

abcabc④sinsinsinCsinsinsinC.

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

①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 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 (对于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的题型要注意解的情况(一解、两解、无解))

..

.

三.余弦定理:

abc2bccos222bac2accos222cab2abcosC.

注意:经常与完全平方公式与均值不等式联系 推论:

222b2c2a2cos 2bcacbcos2ac222222

abccosC. 2ab①若a22bc222,则C90o; ;

②若abc,则C290o③若a

..

2bc,则C90.

22o.

余弦定理主要解决的问题:

(1).已知两边和夹角求其余的量。 (2).已知三边求其余的量。

注意:解三角形与判定三角形形状时,实现边角

转化,统一成边的形式或角的形式 四、三角形面积公式:

..

.

等差数列

一.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 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称为等差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等差数列的公差. 二.符号表示:an1and(n>=1)

三.判断数列是不是等差数列有以下四种方法: (1)

anan1d(n2,d为常数) (可用来证明)

aaann1n1(n2)(可用来证明) 2(2)

(3)anknb(n,k为常数)

(4)sna1a2Lan是一个关于n 的2次式且无常数项 四.等差中项

a,,b成等差数列,则称为a与b的等差中

ac项.若b2,则称b为a与c的等差中项.

五.通项公式:

ana1n1d(是一个关于的一次式,一次项系数是公差)

通项公式的推广:

anamanamnmd; dnm.

..

.

六.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

Sn①

na1an22(注意利用性质特别是下标为奇数)

d(是一个关于n 的2次式且

②Snna1nn1无常数项,二次项系数是公差的一半) 七.等差数列性质:

aaaamnpqmnpq; (1)若则

(2)若2npq则2anapaq.

(3) S n,S2nSn,S3nS2n 成等差数列(4)

Sn{}成等差数列,且公差为原公差的n(5)①若项数为2nn,则S2nnanan1,

S奇an且S偶S奇nd,Sa.

n1偶*②若项数为2n1n,则S2n12n1an,且

*S奇S偶S奇nan,(其中S奇nan,. S偶n1an)S偶n1..

.

(6)若等差数列{ an} {bn}的前n项和为 Sn,TnanS2n1则 bnT2n1

八.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最值

d2d(1)利用二次函数的思想:Sn2n(a12)n

(2)找到通项的正负分界线

a10若 则 n有最大值,当n=k时取到的 d0sak0最大值k满足 a0k1a10n有最大值,若 当d0则

sn=k时取到的最大

ak0值k满足 ak10

..

.

等比数列

一.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称为等比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等比数列的公比.

an1二.符号表示:aq

n注:①等比数列中不会出现值为0的项;

②奇数项同号,偶数项同号 (3)合比性质的运用

三.数列是不是等比数列有以下四种方法: ①anan1q(n2,q为常数,且0)(可用来证明)

2②anan1an1(n2)(可用来证明)

n

③ancq(c,q为非零常数).(指数式) ④从前n项和的形式(只用来判断) 四.等比中项:

在a与b中间插入一个数G,使a,G,b成等

2Gab,比数列,则G称为a与b的等比中项.若

2G则称G为a与b的等比中项.(注:由ab不能

得出a,G,b成等比,由a,G,bG

2ab)

..

.

五.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通项公式的变形: (1) an(2)

a1qn1.

amqnm;

qnmanam.(注意合比性质的利用)

六.前n项和的公式:

na1q1Sna11qnaaq1n①q1. 1q1qnsaaLa12n=A+B*q,则A+B=0 ②n七.等比数列性质: (1)若mn(2)若(3)

pq,则amanapaq;

2npq

aapaq.

2nSn,S2nSn,S3nS2n成等比数列

..

.

通项公式的求法: (1).归纳猜想

(2).对任意的数列{a}的前n项和S与通项a的关

nnns1a1(n1)an系:snsn1(n2)

检验第②式满不满足第①式,满足的话写一个式子,不满足写分段的形式 (3).利用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 1、定义法:符合等差等比的定义 2、迭加法: an1anf(n)

3、迭乘法: 4、构造法:

an1f(n)anan1qanp 5.如果上式后面加的是指数时可用同除指数式 6.如果是分式时可用取倒数 (4)同时有和与通项有两种方向 一种:

当n大于等于2,再写一式,两式相减,可以消去前n项和 二种:消去通项

..

.

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1. 公式法:适用于等差、等比数列或可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的数列。 2.裂项相消法:适用于

caann1其中{ a}是各项不

n为0的等差数列,c为常数;部分无理数列、含阶乘的数列等。(分式且分母能分解成一次式的乘积)

3.错位相减法:适用于ab其中{ a}是等差数

nnn列,b是各项不为0的等比数列。

n4.倒序相加法: 类似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 5.常用结论

n(n1)(1): 1+2+3+...+n = 2(2) 1+3+5+...+(2n-1) =n

1n(n1) (3)12n2333221(4)123n6n(n1)(2n1)

;

2222111(5)n(n1)nn1

..

.

不等式

一、不等式的主要性质: (1)对称性:

abba

(2)传递性:ab,bcac (3)加法法则:abacbc;

(4)同向不等式加法法则:ab,cdacbd (5)乘法法则:ab,c0acbc;ab,c0acbc (6)同向不等式乘法法则:ab0,cd0acbd (7)乘方法则:ab0annbn(nN*且n1)n

(8)开方法则:ab0ab(nN*且n1)

11(9)倒数法则:ab,ab0a b二、一元二次不等式ax其解法 数 yax2bxc2bxc0和ax2bxc0(a0)及

0 yax2bxca(xx1)(xx2) 0 yax2bxca(xx1)(xx2) 0 yax2bxc 二次函 (a0)的图象 方程 ..

根 实根 实根 一元二次有两相异实有两相等 无.

ax2bxc0a0的根ax2bxc0(a0)的解集ax2bxc0(a0)的解集 x1,x2(x1x2) x1x2b2a R xxx或xx 12bxx2a xx1xx2   三.含有参数的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1) 二次项系数(正负零) (2) 根

一种:能分解因式,主要是比较根的大小 。 二种:能分解因式就从判别式进进行行讨论(3)画图写解集 四、线性规划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xyC0同侧的点代入后符号相同,异侧的点相反 2.由A的符号来确定:先把x的系数A化为正后,看不等号方向:

①若是“>”号,则xyC0所表示的区域为直线:xyC0的右边部分。 ②若是“<”号,则xyC0所表示的区域为直线 xyC0的左边部分。

..

.

注意:

AxByC0(或0)不包括边界;

AxByC0(0)包括边界

3.求解线性线性规划问题的步骤 (1)画出可行域(注意实虚) (2)将目标函数化为直线的斜截式

(3)看前的系数的正负.若为正时则上大下小,若为负则上小下大 4.非线性问题:

(1)看到比式想斜率 (2)看到平方之和想距离 四、均值不等式

ab1、设a、b是两个正数,则2称为正数a、b的

算术平均数(等差中项),ab称为正数a、b的几何平均数.(等比中项)

2、基本不等式(也称均值不等式): 如果a,b是正数,那么

abab2ab即ab(当且仅当ab时取\"\"号).2注意:

使用均值不等式的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

..

.

3、平均不等式:(a、b为正数),即

a2b2ab2ab11(当22aba = b时取等)

4、常用的基本不等式:

22ab22a,bR;ab2aba,bR;②ab① 2abaa0,b0;③ab④222b2aba,bR222.

5、极值定理:设x、y都为正数,则有: ⑴若xys(和为定值),则当xy时,

s2积xy取得最大值4.

⑵若

xyp(积为定值),则当xy时,

和xy取得最小值2p. 五、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1.绝对值的几何意义:|x|是指数轴上点x到原点的距离;|x1x2|是指数轴上x1,x2两点间的距离 ;

..

a a0|a|0 a0 代数意义:a a0.

2、

如果a0,则不等式:

(1) |x|a(2)|xa或xa

x|ax|axa或xa

axa ;

(3) |(4) |x|aaxa

注意:上式中的x可换成f(x)

3、解含有绝对值不等式的主要方法:解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基本思想是去掉绝对值符号 、其他常见不等式形式总结:

① 式不等式的解法:移项通分,化分为整

f(x)0f(x)g(x)0g(x)f(x)g(x)0f(x)0 g(x)0g(x);

②指数不等式:

af(x)ag(x)(a1)f(x)g(x)

af(x)ag(x)(0a1)f(x)g(x)

..

.

③对数不等式:

f(x)0logaf(x)logag(x)(a1)g(x)0f(x)g(x)f(x)0logaf(x)logag(x)(0a1)g(x)0f(x)g(x) 

④高次不等式:数轴穿线法口诀: “从右向左,自上而下;奇穿偶不穿,遇偶转个弯;小于取下边,大于取上边”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