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文格式主要要求及范例

论文格式主要要求及范例

2022-05-12 来源:爱问旅游网
论文格式主要要求及范例

项目 页面 页眉 要求 每页33行35个汉字,论文纸张A4。行间距为固定植20磅。 从论文正文到最后,每页的最上方页眉为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可从学院教务处网站下载。 字体 中英文摘要、目录、符号表、正文用小4号字。除特殊说明外,汉字一律用宋体,英文及数字一律用Times New Roman 字体。 页眉、参考文献用5号宋体,目录中的章名用4号字 标题行距 1级标题(包括符号表、目录、参考文献、附录、缩略语、致谢、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等标题):宋3号字,加黑,居中,段前0.5,段后1行。 2级标题(含目录中的章名):宋4号字并加黑,左对齐,段前0.5,段后0.5 3级标题:宋小4号字加黑,左对齐,段前1行,段后0行。 层次 层次名称 示 例 说 明 范例 范例一 章 节 条 第1章 □□……□ 1.1□□……□ 1.1.1□□……□ └┘1.□□…□└┘□□…□□…□□ └┘(1)□□…□└┘□□…□□…项 □□ └┘①□□…□└┘□□…□□…□□ 节序、条序顶格书写 章序及章名居中排, 项序空两格书写,后续内容接排 注意: 各层次不能有孤行 公式、图与三线表 图表与正文间要有1倍行距. 图表中文字宋体5号与6号之间。(5号字 6号字) 图(表)序、公式分章编号,小四号字 三线表:两粗一细 范例二 1级标题:宋体3号字并加黑,居中书写,段前0.5行,段后1行; 2级标题:宋体4号字并加黑,顶左端页边距起书写,段前0.5行,段后0.5行; 3级标题:宋体小4号字并加黑,顶左端页边距起第1章 故障机理分析 书写,段前1行,段后0行 1.1 货车轮对轴承内圈松动产生的原因 铁路货车轮对轴承在运行中除了出现轴承自身的元件损伤外,还会出现轴承内圈与轴颈配合松动故障,产生松动的原因有:

1. 铁路货车在运行过程中,并不总是直线运行,当列车在通过弯道时,依据铁轨特点,外侧与内侧之间有一倾角,其轮对轴承所受载荷分布不均,在轴向受力,使内圈与轴颈产生相对滑动,继而产生磨损导致配合松动。

2. 轴承在压装过程中,因操作工人人为失误,造成轴承与轴颈配合过盈量选配不当,在运行中因相对滑动使轴颈尺寸发生变化,导致内圈与轴磨损。

3. 随着重载运输的发展,轴重在不断增加,过去所使用的轴承在维修和运用安全性及可靠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暴露出来。由于轴颈在轮重作用下会产生弯曲,导致轴承旋转运动时各部件表面间产生微量的相对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相对运动产生磨损(腐蚀)磨耗,逐渐减少了轴承与轴颈间的预压力,而反过来,相对移动和磨损磨耗率不断增加,最后终于导致了轴承与轴颈间的松弛状态,使得轴承难以保持正常的工作性能。

1.2 摩擦磨损机理

磨损是相互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中表层材料不断损伤的过程,它是伴随摩擦而产生的必然结果。对机器或机构而言,连接表面的磨损是最典型的损坏形式,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国内外已有大量文献阐述过这些过程,并不同程度的揭示了材料磨损的机理,指出了磨损过程的规律性。

磨损的分类方法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分类观点,苏联学者XpyⅢOB根据摩擦表面的作用将磨损分为三类:机械类、分子-机械类和腐蚀-机械类。根据近年来的研究,人们按照磨损机理将磨损划分为四个类型]:磨粒磨损、粘着磨损、表面疲劳磨损和腐蚀磨损。

1.2.1 磨损形式的分类

磨损形式的分类方法很多,各种分类只有专门术语的不同而无实质上的差别,都是建立在对磨损过程的主要因素的划分基础上进行的。所有磨损形式,可分为三种,即:机械磨损是由于材料的相互机械作用的结果;分子-机械磨损则是分子或原子力同进作用的结果;腐蚀-机械磨损是在材料摩擦时,产生材料同介质的相互的化学作用。摩擦时各种磨损形式是以它们引起材料微观体积破坏的不同强度来表征的。

1. 磨料磨损的机理

磨料磨损是由于摩擦副的一个表面硬的凸起部分和另一个表面接触,或者两摩擦面间存在着硬的质点,在发生相对运动时,两个表面中的一个表面或两个表面的材料发生转移造成。它的特征是摩擦表面沿滑动方向形成刻痕。目前有三种磨粒磨损机理:

(1)微观切削 法向载荷将磨粒压入表面,摩擦时磨粒使表面剪切,犁皱或切削,产生槽状磨痕。

(2)挤压剥落 在载荷作用下,磨粒压入摩擦表面而形成压痕,使表面挤压出鳞片状剥落物。

(3)疲劳破坏 被磨表面在磨粒作用下产生循环变化的接触应力,从而导致材料表面疲劳剥落。

①完全相关性结构 这种结构的特点是上一层次的每个要素与下一层次的所有元素完全相关。如图2-2所示。

②完全独立性结构 其特点是上一层次要素都有各自独立的,完全不同的下层要素,如图2-3所示即为一个完全独立性结构。

而当切削或擦伤作用使连接件之一的硬质物从微观体积中分离出来时,即使没有外来微粒也会发生磨料磨损。

2. 疲劳磨损的机理

疲劳磨损是摩擦副材料表面上局部区域在循环接触应力作用下产生疲劳裂纹,因裂纹扩展并分离出微片和颗粒的一种磨损形式。点蚀和剥落是轴承表面疲劳损伤的典型特征。近年来用位错理论解释点蚀的产生,由于剪应力的作用,在亚表层内将产生位错运动,位错在非金属夹杂物或晶界等障碍处会形成堆积,因为在滚动过程中,剪应力方向反复发生变化,所以位错一会向前,一会向后,由于位错的互相切割产生空穴,空

层次:1.(1) ① 论文中的图、表中的文字以5号字为准,如排列过密,用5号字有困难时,可小于5号字,但不得小于6号字。若图或表中有附注,其字号比图、表字号小1号,并采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附注写在图或表的下方。图序与图名应居中置于图的下方。表序及表题应居中置于表的上方。图(表)序、公式分章编号,5号 范例二 图、公式、三线表 字 图4-8 EXB841驱动电路 杂交瘤细胞株 1B4 3D9 4E1 细胞培养上清 1:3.2×102 1:5.12×102 1:8.1×102 图3-5 0.1B钎料合金的X衍射图谱

cIij腹水 公式、图、表居中; 图、表、公式与正文文1:2.56×105 字之间要有1倍行距 1:2.56×105 1:5.12×105 (Ri,cRi)(Rj,cRj)sim(i,j)

2(Ri,cRi)cIij2(Rj,cRj)cIij (4-2)

表3-1 SDM mAb的间接ELISA效价

表3-2 时间对预聚反应结果的影响

预聚体

MDI/PTMG-1000

MDI/PTMG-2000

反应时间/h

0.5 1.0 1.5 2.0 2.5 0.5 1.0 1.5 2.0 2.5 -NCO%

起始值 14.4 14.4 14.4 14.4 14.4 12.1 12.1 12.1 12.1 12.1 理论值 9.73 9.73 9.73 9.73 9.73 9.44 9.44 9.44 9.44 9.44 试验值 11.13 10.27 9.84 9.66 9.37 10.81 9.94 9.56 9.38 9.29 范例三 三线表:制作方法一:Word菜单中选表格--插入表格(不是绘制表格)--选好行列数,选自动套用格式---简明型1即可。 两端线粗,中间细 参考文献 [1] 杨晓蔚,周宇.滚动轴承重要性与技术含量纵论[J].轴承,2003,(1):35-38. [2] 赖俊贤,徐慧娟,刘海婴.滚动轴承振动与噪声[J].轴承,2001,(9):37-40.

[3] 谭树范,马纯,李锦红等.深沟球轴承减振降噪工艺研究[J].哈尔滨轴承,2003,24(1):

4-7.

[4] Tandon N, Choudhury A. A Review of Vibration and Acoustic Measurement Methods for the

Detection of Defects in Rolling Element Bearings[J]. Tribology International, 1999, 32: 469-480.

[5] 邱明,李济顺,张洛平等.深沟球轴承振动与异声相关性分析[J].轴承,2001,(5):

3-5.

[6] 陶必悦.对我国当前球轴承振动噪声状况的技术探讨[J].轴承,2000,(2):5-8. [7] 马纯,刘春浩,赵联春.滚动轴承的结构振动[J].哈尔滨轴承,2003,24(2):17-22. [8] 夏新涛.滚动轴承振动与噪声的综合控制[J].精密制造与自动化,2003,(3):38-39. [9] Tallian L D, Gustafsson O G. Progress in Rolling Bearing Vibration Research and Control[J]

ASLE Trans, 1965, 8(3):195-207.

[10] Oswald B.Noise and Vibrational Behaviour of Rolling Bearing[J],Ball and Roller Engineering.

Industrial Engineering (FAG), 1989, 28:4-11.

[11] Jayarasm V D.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Ball Bearing Noise[J]. Wear, 1978, 46:321-326. [12] 夏新涛.滚动轴承振动的谐波控制方法[J].中国机械工程,1998,9(7):4-7.

[13] 夏新涛,颉谭成,孙立明等.滚动轴承噪声理论与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1-8.

[14] 杨晓蔚.国外低噪声轴承技术发展[J].轴承,2002,(4):31-34.

[15] 郑子华,陈家祯,陈利永.基于灰色绝对关联度的边缘检测算法[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2004(12):20-23.

[16] 刘寿祥,沈国祥,吕亚芳.降低圆锥滚子轴承[J].轴承,1999,(8):38-41. [17] 商锦海.圆锥滚子轴承振动值分析[J].轴承,2000,(8):32-33.

[18] 姜利平.降低滚子轴承振动值及噪声的措施[J].轴承,2004,(4):17-18.

[19] 夏新涛,孙立明,王中宇等.滚动轴承振动与噪声关系的试验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

2003,14(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