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地理教学案例

地理教学案例

2020-05-30 来源:爱问旅游网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及其分析

稷山县第二中学

高中地理新教材知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详实,是使学生“获得对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目的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学与会考复习中都应该避免照本宣科,让学生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对具体案例进行具体的分析。

案例一:

江浙平原地区的农村住宅,选择宅基地的最佳条件是:房屋面向东南,前后视野开阔,房前或房后有河流流经。

提出问题:江浙平原这样选择宅基地的原因?

学习方式:讨论式学习

讨论分析:

1、房屋为什么要面向东南,而不是坐北朝南?

2、房屋前后为什么要视野开阔?

3、房屋前后为什么要有河流流经?

结 论:

1、房屋面向东南,能充分利用阳光,上午半天,房前日照,下午半天,房后日照。如果房屋面向正南方,则南面日照时间长,光热充足,而北面日照条件差,冬季阴冷。

2、房屋前后视野开阔(空旷),又面向东南,有利于东南方向的风穿房而过,夏季更凉爽。

3、房屋前后有河流流经,不仅生活用水方便,而且空气湿度曾大,调节气候。

案例二:

上元大街交通状况分析:江宁区实验小学门前的上元大街,长期以来这条道路拥堵现象十分严重,特别是在上下班高峰期,车辆停滞可长达十几分钟至几十分钟,给沿线学校、居民、工厂、机关的人们造成极大的不便。

提出问题:程庄路交通的现状及未来

相关知识:“城市交通运输”等。

学习方式:网络式学习

讨论分析:

1、程庄路交通堵塞的原因?

2、北京城市道路网与程庄路交通的关系?

3、改善北京城市交通环境与程庄路交通状况改变的关系?

结 论:

1、城市交通运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与乡村比较,它具有以下主要特点:⑴、交通运输点、线、面紧密结合;⑵、行人和车辆的流动方向和数量经常变化。城市交通运输的重点是客运,早晚上下班时间是城市客运高峰;⑶、行人与车辆,车辆与车辆交叉,形成典型的混合交通。⑷、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和管理设施多,占用大量的城市面积和空间,是城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城市交通运输特点⑵、特点⑶在程庄路都有明显的体现,这正是造成程庄路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另外,由于目前北京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和管理设施还不够合理和完善,也是造成程庄路交通拥堵的原因之一。

2、北京目前已经形成方格—环行—放射状的城市道路网,大大的改善了城市交通。但是,由于环线与放射线交叉处的道路设计存在着不合理和不完善,造成了位于城市干线边缘的程庄路的交通堵塞。

3、交通线路拥堵是城市交通的主要问题之一,其解决的根本措施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完善道路交通设施,提高道路管理的科学化和智能化,改变人们的交通道德意识和观念。

案例点评:

以上两个案例源于实际,是自然地理知识和人文地理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它使教材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具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实践意义,其中隐含着一定的

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学生在学习中通过思考、讨论、分析整理信息,得出相关的地理结论,并且,这些结论可用于指导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案例分析的过程,调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运用新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知识变得鲜活、有用。案例分析的过程,采用了相应的学习技能和学习方法,促进思维,开阔视野,使学生得到综合能力的培养,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在两个案例的教学中,融入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体现了地理教学的育人功能。由此可见,在地理教学中,应给予案例教学充分的重视。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必修(一)第一、二单元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其中常见的天气系统──气旋与反气旋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抽象、难懂,每次讲到这儿,我是又比又画,学生还是不理解气旋与反气旋在水平方向上、垂直方向上大气的流动状况;不理解锋面气旋的运动状况及对天气的影响;甚至不理解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我就思考,通过一种什么样的方式与方法能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并掌握呢?单纯的平面图形不会达到直观的效果,也不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不能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营造动态立体的运动效果,显示气旋与反气旋在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上的大气流动状况?同时又能不能变教师的讲、比、画而为学生自己动手,自己画,自己分析、思考、归纳?同时还可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为解决这个难题,我就从学过的知识入手,分四步走,由简到繁,深入浅出,通过图形的变化,给同学们一个简明的理解与思考过程。

首先,给出一组水平等压线示意图,让学生画出三种情况的风向(理想状态;高空中;近地面),并让学生明白水平等压线只是理想状态,实际海平面等压线是弯曲的,有的甚至是闭合的。第二步给出一组位于北半球等压线闭合的图让学生画出周围四点的风向(应

强调是属于近地面的情况),学生通过图不难发现大气的流动状况(如图一)。第三步我借用多媒体技术把这组等压线做成立体(如图二),帮助学生建立立体空间感,并引导学生分析其中心气流的运动状况及对应的天气情况(如图三)。

通过这一组图的变化讲解,学生就可以举一反三,绘出北半球反气旋、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示意图(还可让学生上黑板来作图),并分析所对应的天气状况。第四步,利用左右手法则来进行巧妙的记忆:伸开双手,大拇指向上表示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向下表示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四指向手心握,表示气流水平运动方向,右手适用于北半球,而左手则适用于南半球。经过这四个步骤,学生对气旋、反气旋的知识理解就比较透彻了。

锋面气旋的难度又有所加大,内容既有气旋与反气旋的相关知识,也有锋面的相关内容。基于此,对于此内容的处理也采用以上方法。第一,先搞清锋面气旋的成因:在刚才的教学中我们已经知道:在水平方向上,气旋的气流运动方向是旋转辐合,而反气旋的气流运动方向是旋转辐散。辐散的气流是不会相遇的,只有辐合的气流才能相遇。而锋面就是冷暖气流的相遇。因此气旋与锋面易相伴而生,故称锋面气旋。再让学生进行作图验证(如图四、图五)。 第二,认知锋面气旋的性质与运动方向;以北半球而言,首先判断低压槽两侧C、D两点气流的冷暖情况,低压槽北侧C点的气流来自极地方向,故较冷,而低压槽南侧D点的气流来自赤道方向,故较暖;其次在形成锋面的位置上画出锋线的符号。根据北半球气旋在水平方向上逆时针辐合的运动状况,可以推出C点的气流推动着D点的气流在做逆时针方向移动,故C、D气流交汇处形成了冷锋,而图五中E点的低压槽处形成了暖锋(如图六)。

第三,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锋面气旋的理解:气旋在水平面上是动的而不是静的,比如说北半球的气旋在水平面上的运动是逆时针辐合,这种动态的运动就会导致天气的变化,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录制了一段天气预报,给学生放过这段天气预报之后,然后给出

图示,让学生试做天气预报员,大家兴趣盎然,纷纷发言,觉得这些知识学完后原来这么有用呀!特别是回答对的同学有一种格外的自豪感。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和学生交流,让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思考解答问题,从而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乐趣,挖掘潜力,发现自我,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借助多媒体技术,根据各知识点的不同特点,应用不同的平面或动画技术来帮助同学们理解;同时选用一些生活事例,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为这样能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所选内容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生感兴趣、便于接受,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到亲切,而且把课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避免纸上谈兵,赋予课本以鲜活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