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本:本原。末:末流。比喻事物同一本原,而派生出来的末流则有所不同。 △出处:魏·曹丕《典论·论文》:“夫文,本同而末异。” 2▲标同伐异 △biüotïngfáyì △典故:帮助意见相同的人,排斥意见不同的人。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抵》:“真长标同伐异,侠之大者。” 3▲冰炭不同器 △bÿngtànbùtïngqì
△典故:冰和炭火不能放在同一个器具里。比喻性质不同的事物彼此排斥,不能相容。 △出处:《韩非子·显学》:“夫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杂反之学不两立而治。”
△例子:岂不闻~,也似咱愚不并居。(《元曲选·渔樵记》一折)
4▲不敢苟同 △bùgǎngǒutïng
△典故:苟:苟且。不敢随便地同事。指对人对事抱慎重态度。
5▲不可同日而语 △bùkþtïngrìãryǔ △典故: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比。
△出处:《战国策·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例子:我们现在的生活和改革开放前相比,真是~。
6▲不同凡响 △bùtïngfánxiǎng △典故:凡响:平凡的音乐。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 △例子:自学之声发,每响必中于人心,清晰昭明,~。(鲁迅《坟·摩罗诗力说》)
7▲不同流俗 △bùtïngliúsú △典故:流俗:流行的习俗。与世俗习气不同。形容品德高尚。
△出处:《礼记·射义》:“不从流俗。” △例子:庄绍光见萧昊轩气宇轩昂,~,也就着实亲近。(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
8▲不约而同 △bùyuýãrtïng
△典故:约:相约。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出处:《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应对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
△例子:中军元帅栾书,~,亦至朝门,正遇胥童引兵到来。(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九回)
9▲大同小异 △dàtïngxiǎoyì
△典故:大体相同,略有差异。 △出处:《庄子·天下》:“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10▲党同伐异 △dǎngtïngfáyì △典故:伐:讨伐,攻击。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出处:《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怀经协术,所在雾会。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 △例子:读者幸勿比例惴测,谓此事为某人写照,此名为某人化身,致生种种~意见。(清·梁
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绪言》)
11▲道不同不相为谋 △dàobùtïngbùxiüngwãimïu
△典故: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出处:《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例子:我非不知银行之可以发财也,其如“~”何。(鲁迅《两地书·六六》) 12▲敌忾同仇 △díkàitïngchïu △典故: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出处:《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
而献其功”。 13▲恩同父母 △ýntïngfùmǔ △典故:恩:恩惠;同:如同。待人的好处、恩惠之大如同父母一样。 △出处:唐·陈子昂《为张著作谢父官表》:“伏惟神皇陛下,恩同父母,矜照恳诚,信其赤
心,实有馨竭。” △例子:某等众人,正欲如此,与国家出力,建功立业,以为忠臣。今得太尉恩相,力赐保
奏,~。(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三回)
14▲恩同再造 △ýntïngzàizào
△典故:再造:再生。使人再生的恩惠。比喻恩情极大,象救了自己的性命一样。 △例子:求大贤细细诊视。可有几希之望?倘能救其一命,真是~。(清·李汝珍《镜花缘》
△出处:《宋书·王僧达传》:“再造之恩,不可妄属。”
第三十回)
15▲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ârrãntïngxÿn,qílìduànjÿn
△典故:比喻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 △出处:《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16▲非同儿戏 △fýitïngãrxì △典故:比喻事情很重要,不是闹着玩的。 △例子:玩是玩,笑是笑,这个事非同儿戏,你可别混说!(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四
回)
17▲非同小可 △fýitïngxiǎokþ
△典故:小可:寻常的。指情况严重或事情重要,不能轻视。 △出处: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萧令史,我与你说,人命事关天关地,非同小可!” △例子:进了郑家门,这一惊~,只见郑老爹两眼哭得通红。(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回)
18▲分形同气 △fýn xíng tïngqì △典故:形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十分密切。
△出处:《吕氏春秋·精通》:“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 19▲风雨同舟 △fýngyǔtïngzhōu △典故: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出处:《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例子:他俩是患难与共,~的战友。
20▲凤枭同巢 △fângxiüotïngcháo △典故:凤:凤凰,吉祥的象征;枭:恶鸟的象征。神鸟与恶鸟同在一个窝里。比喻好和坏
混在一起不分。 21▲感同身受 △gǎntïngshýnshîu
△典故:感:感激;身:亲身。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
△例子:再者北山在京,万事求二兄代为照顾,~。(《晚清文学丛钞·轰天雷》第二回) 22▲公诸同好 △gōngzhūtïnghào △典故:公:公开;诸:之于;同好:爱好相同的人。指把自己所收藏的珍爱的东西拿出来,使有相同爱好的人都能欣赏。 △出处:清·胡凤丹《〈龙川文集〉
辨伪考异跋》:“虽经同人研究再三,余心犹耿耿,未敢公诸同好。” 23▲攻守同盟 △gōngshǒutïngmãng △典故:原指国与国之间订立盟约,战时彼此联合进攻或防卫。现多指坏人互相订约,为掩
盖罪恶而一致行动。 △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
十八回:“可惜后来伊藤博文到津,何太真受了北洋之命,与彼立了攻守同盟的条约,我恐朝鲜将来有事,中、日两国,必然难免争端吧。” △
例子:战国时期,六国订立~,联合抗秦。 24▲和而不同 △hããrbùtïng
△典故:和:和睦;同:苟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 △出处:《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5▲和光同尘 △hãguüngtïngchãn △典故:和、同:混合。和光:混合各种光彩;同尘:与尘俗相同。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消极处世态度。也比喻同流合污。 △出处:《老子》第四章:“和其光
,
同
其
尘
。
”
△例子:休要欺三瞒四,我赵某不是与你~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一)
26▲奸同鬼蜮,行若狐鼠 △jiüntïngguǐyù,xíngruîhúshǔ △典故:奸诈象鬼蜮,狡猾象狐鼠。比喻人恶劣到极点。
27▲截然不同 △jiãránbùtïng △典故: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出处:宋·陆九渊《与王顺伯》:“从其教之所由起者观之,则儒释之辨,公私义利之别,判断截然,有不可民者矣。” △例子:直到近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鲁迅《坟·我们
现在怎样做父亲》)
28▲迥然不同 △jiǒngránbùtïng
△典故:形容相差得远,很明显不一样。 △出处: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文章古今迥然不同,钟嵘《诗品》以古诗第一,子建次之,此论诚然。” △例子:那公子朔虽与寿一母所生,贤愚~。(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二回)
29▲兰艾同焚 △lánàitïngfãn △典故:兰花跟艾草一起烧掉。比喻不分好坏,一同消灭。
△出处:《晋书·孔怛传》:“兰艾同焚,贤愚所叹。” 30▲六耳不同谋 △liùþrbùtïngmïu △典故:原意是三个人知道就不能保守秘密。后也比喻轻信传闻的话没有益处。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六耳不同谋。且去,来日来。” 31▲戮力同心 △lùlìtïngxÿn
△典故:戮力:并力;同心:齐心。齐心合力。 △出处:《墨子·尚贤》:“《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例子:以为足下当~,匡翼汉室,而阴谋不轨,以身试祸,岂不痛哉。(《三国志·魏志·袁术传》)
32▲猫鼠同眠 △müoshǔtïngmián
△典故:猫同老鼠睡在一起。比喻官吏失职,包庇下属干坏事。也比喻上下狼狈为奸。 △出处:《新唐书·五行志》:“龙朔元年十一月,洛州猫鼠同处。鼠隐伏,象盗窃;猫职捕啮,
而反与鼠同,象司盗者废职容奸。” △例子:都是谗言佞言,一个个~。(明·李开先《林冲宝剑记》第六出)
33▲牛骥同皂 △niújìtïngzào △典故:皂:牲口槽。牛跟马同槽。比喻不好的人与贤人同处。 △出处:汉·邹阳《狱中上梁王书》:“使不羁之士与牛同皂,此鲍焦所以愤于世而不留富贵
之乐也。”
△例子: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宋·文天祥《正气歌》) 34▲普天同庆 △pǔtiüntïngqìng △典故:天下的人或全国的人共同庆祝。 △出处:《三国志·魏书·郭淮传》:“今溥(普)天同庆而卿最留迟,何也?” △例子:大街上搭起几坐彩坊,中间还有四个字道:“~”,据说这算是过年。(鲁迅《华盖集续编·杂论管闲事·做学问·灰色等》)
35▲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qiünlǐbùtïngfýng,bǎilǐbùtïngsú △典故:指各地各有各的风俗习惯。 △
典
故
:
比
喻
天
下
太
平
36▲千里同风 △qiünlǐtïngfýng
。
△出处:汉·王充《论衡·雷虚》:“夫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共雷。”
37▲巧同造化 △qiǎotïngzàohuà △典故:巧:技巧,技艺;同:一样;造化:指宇宙的造物能力。形容人的能力很大,可与
宇宙的造物能力相比。 △出处:《列子·汤问》:“人之巧乃可与造化者同功乎!”
38▲情同骨肉 △qíngtïnggǔrîu △典故:形容关系密切如一家人。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七回:“我与公覆(黄盖),情同骨肉,径来为献密
书。” 39▲情同手足 △qíngtïngshǒuzú
△典故:手足:比喻兄弟。交情很深,如同兄弟一样。 △出处:唐·李华《吊古战场文》:“谁无兄弟,如足如手。” △例子:名虽各姓,~。(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四十一回) 40▲求大同,存小异 △qiúdàtïng,cúnxiǎoyì
△典故:在大的、主要的方面取得一致,而对某些小的、次要的问题可以各自保留不同的意
见。
41▲求同存异 △qiútïngcúnyì △典故:求:寻求;存:保留;异:不同的。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 △例子: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还是~吧。
42▲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rãntïngcǐxÿn,xÿntïngcǐlǐ △典故:指合情合理的事,大家想法都会相同。
43▲三马同槽 △sünmǎtïngcáo △典故:隐指司马懿父子三人将篡夺魏的政权。也泛指阴谋篡权。
△出处:《晋书·宣帝纪》:“三国魏正始后,司马懿与其子师昭执军政大权,屏除异己,时有
‘三马同槽’之目。三马,隐指懿父子三人。” △例子:孤向日曾梦~,疑是马腾父子为祸;今腾已死,昨宵复梦~,主何吉凶?(明·罗
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八回)
44▲上下同门 △shàngxiàtïngmãn
△典故:上下:指上一辈与下一辈。姑婿与侄婿的互称。 △出处:唐·赵璘《因话录》卷三:“杨仆射於陵在考功时,与李师稷及第。至其子相国嗣复
知举,门生集候仆射,而李公在坐,时人谓之杨家上下门生。”自注:“代有姑之婿与侄之婿,谓之上下同门。” 45▲笙磬同音 △shýngqìngtïngyÿn
△典故:比喻人事协调,关系和睦。
△出处:《诗经·小雅·鼓钟》:“鼓瑟鼓琴,笙磬同音。” 46▲十鼠同穴 △shíshǔtïngxuã △典故:比喻使集中在一起,一网打尽。 △出处:《三国志·魏书·鲍勋传》:“勋无活分,而汝等敢纵之!收三官已下付刺奸,当令十
鼠同穴。” 47▲视同儿戏 △shìtïngãrxì
△典故:把事情当成小孩儿玩耍一样来对待。比喻不当一回事,极不重视。 △出处:《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例子:为官做吏的人,千万不可草菅人命,~。(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典故:路人:过路人,指素不相识的人。看做路上遇到的陌生人。指与亲人或熟人非常疏
48▲视同路人 △shìtïnglùrãn
远。 49▲书同文,车同轨 △shū tïng wãn,chý tïng guǐ
△典故:车轨相同,文字相同。比喻国家统一。 △出处:《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
50▲殊途同归 △shūtútïngguÿ △典故: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出处:《周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例子:一道题,往往有几种解法,但~,答案只能有一个。 51▲通同一气 △tōngtïngyÿyì
△典故:串通在一起。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回:“况且打死的贼是周瑞的干儿子,必是他们~的。” 52▲同病相怜 △tïngbìngxiünglián
△典故:怜:怜悯,同情。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子不闻河上之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例子:~,缀河上之悲曲。(南朝梁·刘璠《广绝交论》) 53▲同仇敌忾 △tïngchïudíkài △典故: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出处:《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 △例子:因为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评”或“批判”者~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五论“文人相轻”—明术)
54▲同出一辙 △tïngchūyÿzhã △典故:两种言论或行为完全一样。 △典故:异:不同。原指夫妇生活在一起,但感情不和。比喻同做一件事而心里各有各的打算。 △出处:宋·陈亮《与朱元晦秘
55▲同床异梦 △tïngchuángyìmâng
书书》:“同床各做梦,周公且不能学得,何必一一说到孔明哉!” △例子:但彼等乌合之众,~,一战即溃。(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
56▲同恶相济 △tïngâxiüngjì △典故:同恶:共同作恶的人;济:助。坏人互相勾结,共同作恶。 △出处:《史记·吴王濞列传》:“同恶相助,同好相留。”《三国志·魏书·武帝纪》:“马超成
宜,同恶相济。”
△例子:惟此群凶,~。(《南史·梁本纪》) 57▲同恶相求 △tïngâxiüngqiú △典故:坏人与坏人相互勾结。 △出处:《左传·昭公十三年》:“同恶相求,如市贾焉,何难?”
58▲同甘共苦 △tïnggüngîngkǔ △典故:甘:甜。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担当艰苦。
△出处:《战国策·燕策一》:“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例子:夫耕于前,妻耘于后,~,相敬如宾。(明·李昌祺《剪灯余话·鸾鸾传》) △典故:工:细致,巧妙;异:不同的。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 △出处:唐·韩愈《进学讲》:“子
59▲同工异曲 △tïnggōngyìqǔ
云相如,同工异曲。” 60▲同功一体 △tïnggōngyÿtǐ
△典故:指功绩和地位相同。 △出处:《史记·黥布列传》:“往年杀彭越,前年杀韩信,此三人者,同功一体之人也,自疑
祸及身,故反耳。” △例子:郑父与克,~之人,克诛,郑父安得不惧。(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九回) 61▲同归殊途 △tïngguÿshūtú △典故:归:归宿;殊:不同;途:道路。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出处:《易·系辞下》:“天下同
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例子:一道题,往往有几种解法,但~,答案只能有一个。 62▲同归于尽 △tïngguÿyújìn △典故:尽:完。一起死亡或一同毁灭。
△出处:《列子·天瑞》:“天地终乎?与我偕终”卢重玄解:“大小虽殊,同归于尽耳。” △例子:只图自己安逸,那管世事艰难,弄到后来,不是~吗?(清·姬文《市声》第十四
回)
63▲同流合污 △tïngliúhãwū △典故:流:流俗;污:肮脏。指跟坏人一起干坏事。
△出处:《孟子·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例子:此数贼者,~,败坏国政。(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二回)
64▲同美相妒 △tïngmþixiüngdù △典故:妒:忌妒。指容貌或才情好的人互相忌妒。
△出处:《素书·安体》:“同美相妒,女则武后、韦庶人、萧良娣是也;男则赵高、李斯是也。” 65▲同门异户 △tïngmãnyìhù △
典
故
:
名
义
一
样
,
实
质
不
同
。
△出处:汉·扬雄《法言·君子》:“至于子思孟轲诡哉,曰吾于孙卿与,见同门而异户也。” 66▲同盘而食 △tïngpán ãr shí
△典故:同吃一个盘中的食物。形容兄弟之间骨肉情深。 △出处:《魏书·杨椿传》:“吾兄弟,若在家,必同盘而食,若有近行,不至,必待其还,亦
有过中不食,忍饥相待。” 67▲同袍同泽 △tïngpáotïngzã △典故:袍:长衣服的通称;泽:内衣。原形容士兵互相友爱,同仇敌忾。比喻共事的关系
(多指军人)。也指有交情的的友人。 △出处:《诗经·秦风·无衣》:“岂
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68▲同气连枝 △tïngqìliánzhÿ △典故:比喻同胞的兄弟姐妹。
△出处: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例子:我自然爱我的弟弟,我们原是~的。(冰心《寄小读者·横滨》)
69▲同日而语 △tïngrìãryǔ △典故:指相提并论。
△出处:《战国策·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70▲同生死,共存亡 △tïngshýngsǐ,gîngcúnwáng
△典故:形容彼此间利害一致,生死与共。
71▲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tïngshýngxiüngyìng,tïngqìxiüngqiú △典故: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出处:《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 △例子:此外都是~,日夕过从,纵谈甚乐。(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一回)
72▲同室操戈 △tïngshìsüogý △典故:同室:一家,指自己人;操:拿起;戈:古代的兵器。自家人动刀枪。指兄弟争吵。泛指内部斗争。 △出处:《左传·昭公元年》
△例子:为宋学者,不第攻汉儒而已也,仰且~矣。(清·江藩《宋学渊源记序》卷上) 73▲同堂兄弟 △tïngtángxiōngdì
△典故:同祖的兄弟,即堂兄弟。 △出处:《北史·公孙表传》:“二公孙,同堂兄弟耳。” 74▲同条共贯 △tïngtiáogîngguàn △典故:条:枝条;贯:钱串。长在同一枝条上。比喻事理相通,脉络连贯。
△出处:《汉书·董仲舒传》:“帝王之道,岂不同条共贯欤?” 75▲同文共轨 △tïng wãn gîng guǐ
△典故:同文:全国所用的文字相同;共轨:全国车辙阔狭相同。统一文字,统一车辙。比喻国家统一。 △出处:《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76▲同心合力 △tïngxÿnhãlì △典故: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出处:《书·泰誓中》:“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77▲同心戮力 △tïngxÿnlùlì
△典故:指齐心合力。 △出处:《墨子·尚贤》:“《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78▲同心同德 △tïngxÿntïngdã
△典故:同德:为同一目的而努力。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 △出处:《尚书·泰誓中》:“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79▲同心协力 △tïngxÿnxiãlì △典故:心:思想;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周书·崔谦传》:“然后与宇文行台,同心协力,电讨不庭,则桓文之勋,复兴于兹日矣。” △例子:只要我们大家~,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80▲同舟敌国 △tïngzhōudíguï
△典故:同舟共济的人成了敌人。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例子:饮恨亲冤已数年,枕戈思报叹无缘。~今相遇,又隔江山路几千。(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六)
81▲同舟共济 △tïngzhōugîngjì △典故:舟:船;济:渡,过洒。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
难。也比喻利害相同。 △出处:《孙子·九地》:“夫吴人
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例子:通常在林海里人与人相遇,和在远洋航海中~一样,为什么他竟这样势不两立。(曲波《林海雪原》二十七)
82▲味同嚼蜡 △wâitïngjiáocù
△典故:象吃醋一样,没有一点儿味。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 △出处:《楞严经》卷八:“当横陈时,味同嚼醋。” △例子:但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着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后,~。(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
83▲吴越同舟 △wúyuâtïngzhōu △典故:吴越:指吴国人和越国人。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 △出处:《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84▲协力同心 △xiãlìtïngxÿn △典故:心:思想;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周书·崔谦传》:“然后与宇文行台,同心协力,电讨不庭,则桓文之勋,复兴于兹日矣。” △例子:我三人结为兄弟,~,然后可图大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
85▲行同狗彘 △xíngtïnggǒuzhì △典故:旧时指人无耻,行为和猪狗一样。
△出处:汉·贾谊《治安策》:“故此一豫让也,反君事仇,行若狗彘,已而抗节致忠,行出乎列士,人主使然也。” 86▲薰莸不同器 △xūnyïubùtïngqì △典故:薰:香草,比喻善类;莸:臭草,比喻恶物。香草和臭草不可以放在一个器物里。比喻好和坏不能共处。 △出处:《孔子家语·观思》:“回
闻薰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 87▲薰莸同器 △xūnyïutïngqì △典故:薰:香草,比喻善类;莸:臭草,比喻恶物。香草和臭草放在一起。比喻善恶同处,恶者掩善。 △出处:《孔子家语·观思》:“回闻△例子:现自国民党议员奉令取消以来,去者得避害马败群之谤,留者仍蒙~之嫌。(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三十八回)
薰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
88▲一轨同风 △yÿguǐtïngfýng △典故:车轨相同,风俗一致。比喻国家统一。
△出处:《晋书·苻坚载记上》:“一轨九州,同风天下。” 89▲一视同仁 △yÿshìtïngrãn △典故:原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后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出处:唐·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同仁,笃近而举远。”
△例子:警察却不怕自行车,更不怕洋车和三轮儿。他们对洋车和三轮儿倒是~,一个不顺眼就拳脚一齐来。(朱自清《回来杂记》)
90▲一体同心 △yÿtǐtïngxÿn △典故:一体:一个整体;同心:齐心。比喻关系密切,共同一心。
△出处:《仪礼·丧服》:“父子一体也,夫妻一体也,昆弟一体也。”《周易·系辞上》:“二人凡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91▲异口同声 △yìkǒutïngshýng △典故:不同的嘴说出相同的话。指大家说得都一样。 △出处:《宋书·庾炳之传》:“伏复深思,只有愚滞,今之事迹,异口同音,便是彰著,政未测
得
物
之
数
耳
。
”
△例子:众人~地叫着:“罚!罚!”(巴金《家》十三)
92▲异口同音 △yìkǒutïngyÿn △典故:不同人说同样的话,形容看法、意见完全一致。
△出处:南朝·梁·沈约《宋书·庾炳之传》:“伏复深思,只有愚滞,今之事迹,异口同音,便是彰著,政未测得物之数耳。”
93▲异名同实 △yìmíngtïngshí △典故:名称不同,实质一样。 △出处:《庄子·知北游》:“异名同实,其指一也。”
94▲异曲同工 △yìqǔtïnggōng △典故:工:细致,巧妙;异:不同的。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
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例子:至诚虽是个小弟弟,又是个“书朋友,他的观察力和记忆力却骎骎乎与大哥~。(朱自清《序叶氏兄弟的第二个集子》)
95▲异途同归 △yìtútïngguÿ △典故: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出处:《周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96▲英雄所见略同 △yÿngxiïngsuǒjiànlûâtïng △典故:所见:所见到的,指见解;略:大略,大致。英雄人物的见解基本相同同。这是对
意见相同的双方表示赞美的话。 △出处:《三国志·蜀书·庞统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
97▲有福同享 △yǒufútïngxiǎng △典故:幸福来共同分离。
△出处: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二十回:“彼此兄弟,自应有福同享。” 98▲与民同乐 △yǔmíntïnglâ △典故:原指君王施行仁政,与百姓休戚与共,同享欢乐。后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共享幸福。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庄暴见孟子》:“今王四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例子:人人都到五凤楼前,端门之下,插金花,赏御酒,国家~。(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戒
指儿记》)
99▲与众不同 △yǔzhîngbùtïng △典故:跟大家不一样。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这是今日令中第一个古人,必须出类拔萃,与众不同,才
觉有趣。” △例子:从他~的解题思路中,看出他很聪明。 100▲志同道合 △zhìtïngdàohã △典故:道:途径。志趣相同,意见一致。
△出处:《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乃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岂复假近习之荐,因左右之介哉。”
△例子:两人起先虽觉得~,后来子美的热狂冷了。(闻一多《杜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