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秋天的怀念》教案

《秋天的怀念》教案

2022-04-01 来源:爱问旅游网
《秋天的怀念》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母亲的神态、动作、语言,体会人物的心情,感受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3、领悟“好好活儿”的深刻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史铁生图片)大家从这几幅图片中观察到什么共同点?对!坐轮椅,始终面带微笑!那么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是谁点亮了他的生命?(母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春天,感受母子之间的深情。(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感知“母亲”

要求:请默读课文,用曲线画出描写母亲语言的句子,并思考: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母亲?

(活得最苦,却又无比慈爱、包容、细心、坚韧、睿智) 三、再读课文,诠释“母爱”

1、期望的话。“咱们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一个21岁的风华正茂的年轻人突然双腿瘫痪,可想而知,他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谁来读一读,体会体会他的脾气怎么暴怒无常。(生读到“我活着有什么劲!”言外之意,我想不想活?)

那么最了解他的母亲又是怎么做的,齐读“咱们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母亲在说这句话之前有一连串的动作,请同学们圈出来)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区分:母亲走过来,拉住我的手,止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原文更能体现母亲的焦急、担心。母亲“扑”住的是儿子想死的念头,“抓”住的是儿子的命)那母亲“忍”住的仅仅是她的哭声吗?再读第一自然段,小组交流(预设:儿子的坏脾气、自己的病痛、儿子的打击……)再读这一句。

母亲还忍住了“我”的坏脾气。再读课文,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母亲忍住了“我”的坏脾气?生读。

面对“我”的暴怒无常,面对自己的病痛,(对比)她有没有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她有没有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她有没有捶打自己双腿大声呼喊我活着有什么劲?为了忍住儿子的坏脾气,深受苦楚母亲是怎么做的?

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圈出其中的叠词)

文中还有一处“悄悄地”: ……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品味“悄悄地”,体会母亲的这份“忍”:小心、耐心、关心、心疼。)“悄悄地、躲、偷偷地”看出了母爱是宽容、

1

母爱是理解。

母亲自己活着苦,儿子的病让她苦上加苦,她对儿子却是用心良苦。她忍着 儿子的坏脾气、忍着自己的病痛,还劝儿子“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 儿活……”

那么母亲想让儿子怎么“好好儿活”?

2、常说的话。母亲为了让我“好好儿活”,她总是想方设法让儿子去看菊花。

当我乱发完脾气时,母亲悄悄地进来,说:“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当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为什么她总是想方设法让儿子去看菊花?

自从双腿瘫痪后,“我”一直意志消沉,慢慢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母亲为了让“我”的心情好转起来,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所以坚持让“我”去北海看花。

3、多说的话。儿子同意去看菊花后----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聚焦“敏感”, 透过一个“敏感”,你看出了什么?母亲很怕因自己的情绪或者措辞而刺激到“我”,所以变得敏感,小心翼翼)

4、最后的话。“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读文4--5

自然段。史铁生知道母亲接下去要说什么吗?(母亲临终前,还没有看到儿子蹚出来自己的人生之路,没有看到女儿的成年,她那没有说完的话,是满怀的牵挂和揪心,也是对儿女未来生活的期望——期望儿女们无论遭受了怎样的打击,都要珍爱生命,勇敢地活下去。)

四、合作探究、读懂“母心”

1、作者在最后真的读懂母亲了吗?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 2、母亲为什么执意要带“我”去看菊花?

在文章的结尾描写了北海的各色菊花,无论“淡雅”“高洁”,还是“热烈而深沉”,都是“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这也象征着母亲的期望:无论遭遇怎样的厄运,无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之路,都要活得坚韧,活出尊严,活出自我生命的个性和美丽。)

五、课堂小结

学了本课之后有什么收获和感悟?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母亲 呵护 我 理解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