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读《开学三十日——重点小学新一年级新生适应期教育智慧手记》有感

读《开学三十日——重点小学新一年级新生适应期教育智慧手记》有感

2024-02-24 来源:爱问旅游网


教育,慢的艺术 ——读《开学三十日》有感

开学不久,李老师外出参加培训,带回来一本书,推荐给我。我接过一看,是咱们嵊州城南小学校长茹茉莉老师写的《开学三十日》。早就知道她是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名的优秀教师,尤其是在低段语文教学方面有所建树,所以迫不及待地翻开阅读。

这本书记录了一年级开学初三十个学日里发生的事,每个学日都由“故事告诉你”、“散步的蜗牛”、“智趣语文路”三个部分组成。“故事告诉你”中的三十个故事是全球经典绘本的集萃,涉及爱、友谊、智慧、勇敢、生命、科学等方面的主题。“散步的蜗牛”记录了茹茉莉老师和孩子、家长之间发生的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从“儿童”和“生命”的视角,传递给读者这样一种理念:教育应当关注儿童,关注生命的成长和发展,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智趣语文路”则是创意课堂、快乐课堂。 茹茉莉老师虽然是一位校长,但她一直从事小学低段语文教育,非常了解一线教师的工作境况,读她的文章,感觉非常接地气。 这本书是以市区小学为背景的,很多情况与我们山区小学不同,但我从中吸取了不少营养,也解决了一些自己一直困惑的问题,对山区小学教学中遇到的难点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 一年级初期能力形成的一些方法 (一) 学会倾听

一直以来,我都在为维持一年级课堂纪律而花费很多时间,但效果却不太理想。其实,学会倾听对普遍比较张扬的现代孩子来说尤为重要。从书中,我学到了几点:1.把更多的注意指向“听”的学生;2.专项训练培养“听”的能力;3.在日常生活中强化“听”的意识。确实,多多注意、多多表扬认真听的孩子,比如“某某听得最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呢!”“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的听力可真了不起!”能使学生认识到听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也要交给学生一些听的方法,给他们一些“听”的机会。

(二) 学会阅读

茹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的阅读,在一年级尤其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绘本是当前低年级孩子最喜欢的文学形式,茹老师抓住这一点,在家长会上,在平时家校联系中,让家长形成对阅读的重视。然后花大精力,制定了“毛毛虫变蝴蝶”的美丽计划,向家长筹集书款,为孩子购买了百余本经典绘本图书。除此之外,茹老师还大力倡导进行亲子共读,因为家长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中的作用才是最大的。茹老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之用心,值得我学习。

(三) 学会交往

一年级的孩子有一个特点,就是经常会来报告老师,诉说班里发生的种种事情。老师就像一个破案高手,天天都在“破案”。其实,如茹老师所说,一些小纠纷、小案件,往往是引导学生学会处理交往问题的时机。现在的孩子,缺少一种“换位思考”,我们在处理小案件中,就要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感受和立场。学会了这一点,相信他们能以更恰当的方式处理冲突问题,渐渐成长起来。 (四) 学会工作 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来说,扫地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大多数学生不会扫地,扫把对他们非常陌生。这与家长轻视劳动技能、学生缺少实践机会有关。这对孩子独立、自理能力的培养毫无益处。茹老师先用实物模型在投影上讲解扫地的过程方法,然后实地操作,带学生感受劳动的乐趣,效果不错。确实,孩子到学校里来,不仅仅是为了练脑,还得学会动手,手脚协作,手脑并用,这样才能促进身心的协调发展。咱们的家长应该认识到这一点,给孩子创造更多的劳动机会。 二、 一直困惑的问题得到了解释

(一) 如何安排“已经会了”的那部分学生

一年级学生的水平存在差异,一个班的孩子,总不可能整齐划一,接受快的孩子已经掌握全部学习任务,而慢的孩子却老出现问题。这样一来,那些“已经会了”的孩子会出现不守纪律、不再专注的现象。这使我很苦恼。从学生个体来考虑,似乎也可以理解,很少有孩子能够在重复枯燥的知识中控制自己。但从班级群体的角度来考虑,遵守纪律、控制自我、尊重他人就成了比学习知识更重要的学习内容。那么,怎么安排那部分“已经会了”的学生呢?茹老师是这样做的,

她请接受快的孩子来当真正的“小老师”,自己则成为学生中的一员,让小老师真正发挥他们的“指挥”作用,让其他学生也愿意与“老师同学”一较高下。这就是教育,规范与自由并存。

(二) 如何正视“儿童为本”

记得我们小的时候,很听老师的话,那是一个教师为主体的时代,而等到我们自己成了老师,“儿童为本”又成为我们共同认可的科学理念。在现实中,我就是这样的,“总想呵护孩子的自由、人性等等,并误以为宽容、讲道理之类就是对孩子的尊重,甚至以为这样就会有效果。当实际中发现自己强烈控制着情绪去尊重孩子,而孩子往往不会汇报你理想中的改变,控制到一定程度时,怒火就爆发了”。茹老师告诉大家,其实,“儿童为本”并不意味着教育者失去了生气的权利,因为那些关心孩子的人很难做到一直不生气。她还借鉴《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一书中的方法,教我们如何合理地表达我们的愤怒。看了之后,我的心情舒畅了不少,我们有权生气,不必因此感到愧疚。但同时,生气也是一种高代价的情绪,我们应尽量避免。 (三) 如何“情绪劳动” 书中提到,浙江大学刘力教授曾指出,教师应该学会“情绪劳动”,即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学会控制和隐藏自己的情绪。这一理念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是啊,我们作为教育者,时常忘了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种东西——人的心灵,我们在备课、写教案、上课、改作业的过程中,有多少次关注研究过自己,研究过自己的情绪、自己的心灵?我们应该学会关注自己的心灵和情绪,这比掌握教育的技术、技巧之类更重要。

(四) 如何有效地教

怎样教才更有效呢?借书中的话就是“很多时候,孩子需要的不是成人的说教、批评、指责和谩骂,他们更需要的是我们实实在在的指导和帮助”。茹老师讲了一个自己女儿写字的事例。看到女儿字越写越差,就忍不住想生气。其实,孩子自己也想把字写好,可不知为啥总写不好。于是,茹老师带着孩子研究怎样做到大小均匀,研究对齐的方法,先做好一点。果然,女儿的字有了明显提高。这也给我一个启示,只有慢慢地,才有可能使效率提高,孩子需要的是我们实实在在的指导和帮助。

三、 鉴于书中良好家校联系的一些思考 (一) 书中的家校联系

非常羡慕书中家校合作的氛围。家长非常配合老师,帮助孩子完成课后的一些巩固性练习,与孩子一起阅读成长,反馈孩子课后的学习情况。当老师提出“毛毛虫变蝴蝶”计划时,家长们都乐意参与,第二天就交了购书款。当发现孩子某些方面令人担忧时,会主动与老师探讨解决方法……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学校教育的助推器。

(二) 我们山区的家校联系

山区的孩子没有城市孩子那么幸福,他们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与爷爷奶奶等长辈生活在一起。在通信发达的今天,我们学校也用上了校讯通,但家长的使用率很低,即便有短信接收,也只有少数几个家长会关注。以我们一年级为例,只有8位家长开通了校讯通,在关注短信的也就两三位。所以,很多事情只能通过与孩子口口相传告诉家长,有时需要一个个打电话通知。给一年级留课后作业,那完成情况就得听天命了,因为家长几乎不会关注,更不会指导。老师的工作,在这样的家校联系现状中,感觉非常无力。有时,一些家长因为对学校工作的不理解,甚至会恶言以对,令老师心寒。 (三) 如何改进 我一直在思考,现在的留守儿童,与祖辈生活在一起,其成长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这样的孩子真正需要的是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但现实问题很残酷,即使孩子想父母,有些也只能一年见一次,或者寒暑假团聚。在外打工的父母也因距离、工作等原因,无法时常与家里联系。久而久之,孩子与父母的距离越来越远,这是父母们不希望的。

现在一年级孩子的父母大多都会使用QQ、微信等通信工具,我有一种设想,可以尝试建立一个学生父母的QQ群,老师可以把学生在校的一些情况发布到群里,让远在他乡工作的父母,通过QQ群,能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并与老师进行一些沟通与交流。由于山区家庭电脑普及率低,班级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每周或隔周固定一节课,让学生与父母进行网上交流。相信这种家校联系方式会得到广大父母的欢迎。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尤其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来说,他们需要老师和家长的耐心与等待。从学ɑoe到一笔一划书写方块字,从与人交往到学会打扫卫生,从争先恐后到懂得尊重他人,无不需要老师以及家长的无私付出。我希望将我的孩子们培养成这样的人:细致、勇敢、独立、有责任感。我更希望,能有更多的家长参与到这一行动中,共同见证“毛毛虫变蝴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