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监测内容
室内环境是指人们工作、生活、社交及其它活动所处的相对封闭的空间,包括住宅、办公室、 学校教室、医院、候车 (机)室、交通工具及体育、娱乐等室内活动场所
2. 引用标准及相关文件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 《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HJ/T 167-2004)
5.2.监测指标及分析方法
室内空气质量参数 indoorairqualityparameter 指室内空气中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物理、化学、生物和放射性参数。
可吸入颗粒物 inhalableparticles 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
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10μm的颗粒物。
标准状态 normalstate 指温度为 273K,压力为 101325kP
a时的干物质状态。
苯并 〔a〕芘 B 〔a〕P 指存在于可吸入颗粒物中的苯并 〔a〕芘
年平均浓度 annualmeanconcentration 指任何一年的日平
均浓度的算术均值。
日平均浓度 24hoursmeanconcentration 指任何一日的平
均浓度。 38 小时平均浓度 1hourmeanconcentration 指任何一小时的平均浓度。
新风量 airchangeflow 在门窗关闭的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由空调系统通
道、房间的缝隙进入室内的空气总量,单位:m3/h。
氡浓度 radonconcentration 指实际测量的单位体积空气内氡的
含量。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TotalVolatileOrganicCompound
s,TVOC 利用 TenaxGC或 TenaxTA采样,非极性色谱柱 (极性指数小于 10)进行分析,保留时间在正 己烷和正十六烷之间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检测方法可参见《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附件,鼓励使用气相色谱/质谱对室内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环境空气的定性监测。 地点 东九教学楼 必测项目 温度、大气压、空气流速、新风量、相对湿度、二氧化碳、甲醛、菌落总数、氡 温度、大气压、空气流速、新风量、相对湿度、二氧化碳、甲醛、菌落总数、氡 选测项目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可吸入颗粒物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可吸入颗粒物 图书馆 电气学科大楼(新装修) 温度、大气压、空气流速、新风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甲醛、菌落总数、苯、甲苯、氮、二氧化碳、氨、可吸入二甲苯、总挥发性有机物颗粒物 (TVOC)、氡 温度、大气压、空气流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 新风量、相对湿度、菌落总数、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 韵苑食堂一楼
2监测分析方法 GB/T1888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要求的各项参数的监测分析方法。
5.3. 监测点设计
图书馆 食堂 教学楼 寝室 体育馆 校医院
布点和采样 布点原则
采样点位的数量根据室内面积大小和现场情况而确定,要能正确反映室内空气污染物的
222
污染程 度。原则上小于50m的房间应设1~3个点;50~100m设 3~5个点;100m以上至少设5个点。 布点方式
多点采样时应按对角线或梅花式均匀布点,应避开通风口,离墙壁距离应大于0.5m,离门窗距离应大于1m。 采样点的高度
原则上与人的呼吸带高度一致,一般相对高度 05~15m之间。也可根据房间的使用功能,人 群的高低以及在房间立、坐或卧时间的长短,来选择采样高度。有特殊要求的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采样时间及频次
经装修的室内环境,采样应在装修完成 7d以后进行。一般建议在使用前采样监测。年平均浓度至少连续或间隔采样 3个月,日平均浓度至少连续或间隔采样 18h;8h平均浓度至少连续或间隔采 样 6h;1h平均浓度至少连续或间隔采样 45min。 45 封闭时间 检测应在对外门窗关闭 12h后进行。对于采用集中空调的室内环境,空调应正常运转。有特殊 要求的可根据现场情况及要求而定。 采样方法
具体采样方法应按各污染物检验方法中规定的方法和操作步骤进行。要求年平均、日平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均、8h 平均值的参数,可以先做筛选采样检验。若检验结果符合标准值要求,为达标;若筛选采样检验结 果不符合标准值要求,必须按年平均、日平均、8h平均值的要求,用累积采样检验结果评价。
筛选法采样 在满足要求的条件下,采样时关闭门窗,一般至少采样 45min;采用瞬时采样法时,一般采样间隔时间为 10~15min,每个点位应至少采集 3次样品,每次的采样量大致相同,其监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点位的小时均值。
累积法采样 按筛选法采样达不到标准要求时,必须采用累积法 (按年平均值、日平均值、8h平均值)的要求采样。
5.4. 样品采集及质控
采样器 可吸入颗粒物 滤膜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玻璃注射器、空气采样袋 氨、甲醛、氨、总挥发性有机物 菌落总数 平板暴露沉降法或固体撞击式采样器 采样的质量保证
采样仪器 采样仪器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要求,并通过计量检定。使用前,应按仪器说明书对仪器 进行检验和标定。采样时采样仪器 (包括采样管)不能被阳光直接照射。
采样人员 采样人员必须通过岗前培训,切实掌握采样技术,持证上岗。
气密性检查 有动力采样器在采样前应对采样系统气密性进行检查,不得漏气。
流量校准 采样前和采样后要用经检定合格的高一级的流量计 (如一级皂膜流量计)在采样负载条件下校 准采样系统的采样流量,取两次校准的平均值作为采样流量的实际值。校准时的大气压与温度应和 采样时相近。两次校准的误差不得超过 5%。
现场空白检验 在进行现场采样时,一批应至少留有两个采样管不采样,并同其它样品管一样对待,作为采样 过程中的现场空白,采样结束后和其它采样吸收管一并送交实验室。样品分析时测定现场空白值, 并与校准曲线的零浓度值进行比较。若空白检验超过控制范围,则这批样品作废。
平行样检验 每批采样中平行样数量不得低于 10%。每次平行采样,测定值之差与平均值比较的相对偏差不 得超过 20%。采样体积校正 在计算浓度时应按以下公式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体积
采样记录 采样时要使用墨水笔或档案用圆珠笔对现场情况、采样日期、时间、地点、数量、布点方式、 大气压力、气温、相对湿度、风速以及采样人员等做出详细现场记录;每个样品上也要贴上标签, 标明点位编号、采样日期和时间、测定项目等,字迹应端正、清晰。采样记录随样品一同报到实验 室。采样记录格式参见附表 1。
运输保存
样品的运输与保存 样品由专人运送,按采样记录清点样品,防止错漏,为防止运输中采样管震动破损,装箱时可 用泡沫塑料等分隔。样品因物理、化学等因素的影响,使组分和含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量可能发生变化,应根据不同项 目要求,进行有效处理和防护。贮存和运输过程中要避开高温、强光。样品运抵后要与接收人员交 接并登记 (附表 2)。各样品要标注保质期,样品要在保质期前检测。样品要注明保存期限,超过保 存期限的样品,要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处理
5.5. 实验室分析及质控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室内空气质量监测质量保证是贯穿监测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包括:人员培训、采样点位的 选择、监测分析方法的选定、实验室质量控制、数据处理和报告审核等一系列质量保证措施和技术要求。
5.6. 监测结果分析及质量评价 5.7. 编写监测报告
监测数据处理和报告 71 监测数据处理 711 监测数据的记录与归档 7111 监测采样、样品运输、样品保存、样品交接和实验室分析的原始记录是监测工作的重要凭 证,应在记录表格或专用记录本上按规定格式,对各栏目认真填写。个人不得擅自销毁,应按期归 档保存,涉及同一监测报告的原始记录一并归档。 7112 各种原始记录均使用墨水笔或档案用圆珠笔书写,做到字迹端正、清晰。如原始记录上数 据有误而要改正时,应将错误的数据划两道横线;如需改正的数据成片,应以框线将这些数据框起, 并注明 “作废”两字。再在错误数据的上方写上正确的数据,并在右下方签名 (或盖章)。不得在 原始记录上涂改。 7113 各项记录必须现场填写,不得事后补写。 712 原始记录有效数字保留位数 7121 用空气流量校准器校准流量时,二氧化硫、甲醛、氨等采样器流量记录至小数点后两位,单位:L/min。PM10、菌落总数等采样泵流量记录到整数,单位:L/min。 7122 在现场采样记录中,气温记录到小数点后一位,单位:℃;气压记录到小数点后一位,单 位:kPa;湿度记录到整数,单位:%;风速记录到小数点后一位,单位:m/s;采样流量记录同校准 流量一致,单位:L/min;采样时间到整数,单位:min;采样体积及换算标准状态体积记录到小数 点后一位,二氧化硫、甲醛、氨等,单位:L;PM10等,单位:m3 。 7123 PM10 (重量法)称重记录到小数点后四位,单位:g。 7124 分光光度法测定吸光度值记录到小数点后三位。 713 校准曲线回归处理与有效数字 7131 用具有回归统计功能的计算器进行计算时,把原始数据输入则可直接显示 r、a、b,从而 求得一元回归方程: y=ax+b 回归时应扣除空白值。不扣除空白值,直接回归的曲线,可用来计算空白值的浓度。 7132 r取小数点后全部 9(但最多取小数点后四位)与第一位非 9的修约数字。 7133 a的有效数字位数,应与自变量 x的有效数字位数相等,或最多比 x多保留一位。b的最 后一位数,则和因变量 y的最后一位数取齐,或最多比 y多一位。 714 监测结果的统计处理 监测数据的统计主要进行平均值、超标率及超标倍数三项统计计算。参加统计计算的监测数据 必须是按照本规范要求所获得的监测数据。不符合本规范要求所得到的数据不得填报,也不参加统 计计算。 7141 平均值的统计计算 监测数据平均值的计算均指算术平均值。
监测数据的数字修约及计算规则
2 监测结果评价与报告 721 监测结果的评价 监测结果以平均值表示,化学性、生物性和放射性指标平均值符合标准值要求时,为达标;有 一项检验结果未达到标准要求时,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为不达标。并应对单个项目是否达标进行评价。 要求年平均、日平均、8h平均值的参数,可以先做筛选采样检验。若检验结果符合标准值要求, 为达标;若筛选采样检验结果不符合标准值要求,必须按 8h平均值、日平均值、年平均值的要求, 用累积法采样检验结果评价。 722 监测报告 监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被监测方或委托方、监测地点、监测项目、监测时间、监测仪器、 监测依据、评价依据、监测结果、监测结论及检验人员、报告编写人员、审核人员、审批人员签名 等。监测报告应加盖监测机构监 (检)测专用章,在报告封面左上角加盖计量认证章,并要加盖骑 缝章。报告格式参见附表 11。
文案大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