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2020-04-20 来源:爱问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作者:李慧

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8年第10期

【摘要】高校墙面文化是一种十分有效的传播手段,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实践养成的有效平台,能有效地补强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但是,近年来,随着新的传播媒介的盛行,高校的墙面文化建设现状不容乐观。我们应该充分挖掘高校墙面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潜在作用,探索高校思政教育的新途径。

【关键词】墙面文化;思政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是立德树人,高校墙面文化就是一种有效的思政教育手段,应充分挖掘高校墙面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本文以高校墙面文化建设为视角,试图探索高校思政教育的新模式。

本文所称之高校墙面文化,是指以高校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及它们表面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高校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共创、共建的,体现学校特色和办学理念的一切文字、图形等表现形式的总称。

一、高校墙面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作用与价值 (一)高校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必要途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高校思政教育肩负着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重任,在思政教育中必须增强意识形态教育的生活化、实践性、操作性,才能使思政教育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高校通过思政理论传授,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同时,其墙面文化作为一种有效的传播手段,是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阵地,具有实践性。理论传授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形成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合力。 (二)“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实践养成”平台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学习的目的不是“知言”而是“知行”,学习的本质不在于“觉醒”而在于“觉行”。十几年“储蓄式”学习的结果是很多90后的大学生身上存在很多知而不行、知而错行等知行脱节的现象。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墙面文化创建中,学生进行的采编等系列工作有利于锻炼学生实践、运用、合作、沟通、创造等能力。通过知行合一的实践模式,达到全程、全方位育人效果,这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应有目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新媒体等传播形式对高校思政教育负面冲击的消解器

信息碎片化的时代,互联网等新媒体中那些标新立异的观点会对学生的“三观”造成负面的影响。“新新人类”中的低头族“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在手机中”,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而高校墙面文化能让学生“抬头”观天下,放眼看“世界”,其内容丰富,形式各异,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能消解新媒体对思政教育的负面冲击。 (四)重塑百年老校精神,实现老校再腾飞的助推器

随着大学扩建、资源整合,各大高校纷纷迁址入住大学城,但历经风雨积淀形成的大学气质却不能随迁校而来,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而各大高校的墙面文化承载着百年老校的文化和传统基因,因此要抓紧以高校墙面文化为抓手,振兴老校古风范,谱写教育新篇章。 (五)高校后勤社会化时代,培养学生归属感和使命感的孵化器

高校后勤社会化时期,学生与后勤服务集团形成了契约下的服务交易关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大大降低。学生与母校情感的链接日渐减弱。在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墙面文化建设中,学生对学校有了荣辱与共的归属感,并强烈地怀有希望将母校的文化不断传承下去的使命感。培养学生爱校、爱家、爱国的情感亦应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应有之意。 (六)高校墙面文化是助力高校品牌创建的重要手段

高校墙面文化作为大学精神的载体之一,充分体现不同高校的办学特色,扩大高校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高校独特的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有助于提升高校的竞争力。

高校墙面文化是校园文化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品牌一旦形成,就会生成集教育、激励、导向功能在内的强大影响力。 二、高校墙面文化建设的现状和不足 (一)领导决策层重视不足

主要表现在该工作由谁领导、由谁执行、由谁协调、由谁监督、由谁评价等长效机制。我们可以看到,与高校新区内动辄几百亩的占地规模、漂亮的教学设施、繁华的商业场所等相比,各个高校的墙面文化却黯然失色。 (二)同质化现象严重

笔者走访了多所高校,它们墙面文化的主题基本类似,形式也基本相同。内容主题单一,而且只是在某些个别节日宣传党的理论方针。采用的形式也是简单的打印展板。这种形式和内容远未达到思政教育的内涵与外延的要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学生主动性差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进程,高校的很多非理论工作转由营利性的物业公司来承担。弹性学分制的改革,使学生与学校的链接越来越少。墙面文化的创建就成了少数学生十分不情愿领受的负担,大多数人对此不参与、不关注。墙面文化俨然变成了校园内可有可无的点缀,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四)与地方文化融合度低

高校要为地方发展培养人才,因此,针对地方特点,开展教育是应有之义。目前只有个别地方高校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开设了相关的地方特色文化的理论课程。但高校墙面文化中很难找到地方文化、地方特色的身影。 (五)与学生的交互空间契合度低

高校的墙面文化在数量上、规模上、形式上层次不齐,调查显示,各高校墙面文化的建设多见于教学楼、教室等场所,却忽视了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厕所、图书馆、体育场、公寓、食堂等交互空间。 (六)品牌意识差

目前,高校的文化产品已成为高校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产业,南开大学、兰州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已经依托校园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品牌,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地方高校在这个领域里仍未起步。 三、新时期高校墙面文化的创新思考 (一)创新机制

高校决策层要重视墙面文化建设。对该项工作要有人员和资金的保障协调机制,要注重墙面文化建设的过程管理,将墙面文化的建设视为“生产过程”,将墙面文化的教育效果视为“产品”,建立与推行一套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达到最经济的投入,最显著的成效。

(二)摆脱“路径依赖”

“扬弃”单一的、陈旧的形式,采取包括墙面喷绘系列、黑板报系列、柱廊系列、楼宇命名系列、牌匾系列、石刻系列、电子屏系列等多形式、在空间上涵盖教学楼、公寓楼、食堂、图书馆、厕所等与学生的交往空间高度契合一种立体交叉式、全方位的传播体系。 (三)提升内容品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注重墙面文化内容的时效性、趣味性、互动性、政治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地方文化、节日文化、校园文化等充分地融合,采用优秀毕业生、学生的善人义举、创业明星等同学们喜闻乐见的事例,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四)注重学生参与

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可以组成墙面文化建设团队,采用领养模式或竞标模式,开展评比,结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评价方法,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让该项工作成为“围绕学生、关照学生”“学生想、学生干”“学校搭台、学生唱戏”的思政教育的大舞台。 (五)引入社会力量

高校与地方企业协同合作发展,既可以填补高校在墙面文化建设中的经费短缺,保证墙面文化顺利开展,也可以提高高校的竞争力。借助合作,也可以为企业做正面宣传。达到双赢效果。

(六)融合地方文化

高校可以依托地方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等优秀的教育资源,增强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七)延伸附加值

地方高校应主动开发校园文化产品的“处女地”。形式多样的墙面文化经过艺术化的处理在校园文化产品中再现,蕴含着高校精神、情感和办学理念的校园文化品牌产品将高校的知名度和认可度推到了前所未有的层次。高校墙面文化的单一育人价值将延伸至经济、知识产权等很多领域。 四、结语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要注重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思想政治工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高校墙面文化就是符合育人规律的思政教育宣传主阵地,新时期高校应该充分发挥墙面文化的育人功能,努力开创思政教育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牛斌惠,刘鑫,周建华.高校校园室外交往空间设计研究——以西南大学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8):71-79.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李慧.高校墙面文化的作用及其建设[J].教育观察,2018(3):139-140.

作者简介:李慧(1978-),女,汉族,山西屯留人,硕士,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政史系,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