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的之我见
作者:饶玲芳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4年第07期
内容摘要:关于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研究十分丰富,其中大部分研究指向如何提高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而笔者认为欲真正提高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效率,首先应明确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目标指引方向,教学目标对于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阅读教学的目标到底是什么?这是大多数一线教师都不够明确的问题。结合新课程理念,笔者认为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宏观目的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三、发展独立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中小学 阅读教学 教学目的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学活动,无论何种形式的教学,教学目标都应该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学目标是教学的一面旗帜,指引着教与学的方向。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是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都对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进行了规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总目标中关于阅读教学的目标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必修课中关于阅读与鉴赏的总目标指出:“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学会灵活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能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还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阅读教学的目标都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注意习惯、方法、能力的培养,也要获得注重情感体验,在阅读中充实精神生活,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基于此,笔者认为语文阅读教学的宏观目的应该一下三点是一、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三、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发展独立的阅读能力。 一.培养浓厚的阅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每一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能,都有极强的求知欲望。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在课程的安排,教材的选编上越来越注重培养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生的阅读兴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然而在巨大的应试压力之下,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却严重忽视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学方法单一,从小学到高中基本上阅读教学的流程都是:作家作品背景介绍,字词识记,梳理结构,概括段意,归纳主旨及写作手法。同时很多教师认为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获得。教学方法的单一,教学理念的滞后,学生的求知欲和阅读兴趣都被压制,从而对语文,对阅读产生一种厌烦感,又谈何从阅读中获得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因此,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应该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阅读兴趣的培养是实现其他一切阅读目标的基础。而阅读兴趣的培养应该从小抓起,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心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阅读教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阅读的成功和快乐。 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毫无疑问,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关于阅读教学的目标指出,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爱护图书,乐于与同学交流,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西方发达国家十分注重从小培养儿童的阅读习惯,犹太人会在书上涂上一层蜂蜜,让孩子从小就知道书是甜的。同样日本从1965年起,民间每年发起“亲子读书运动”要求大人每天至少陪孩子看20分钟的书。2001年11月日本还制定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读书活动的法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都被认为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形成中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理应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青少年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首先,我们应该在全社会营造一种积极的阅读氛围,传播人人崇尚阅读的理念,推动国民阅读行为的改变。只有当我们的整个社会形成了一种热爱阅读,崇尚阅读的良好风气,才能更好的促进青少年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其次,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教育对于青少年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的学校首先应该改变应试教育的观念,摈弃将阅读教学课上成支离破碎的千篇一律的文本解读课。而应该真正从素质教育的观念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终使学生获得独立的阅读能力。最后,家庭也应该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和鼓励青少年进行积极的阅读活动。 三.发展独立的阅读能力
可以说,在今天这个知识经济时代,热爱阅读,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善于阅读,会阅读,将是一个现代人必备的生存能力。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无疑应该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重要目的之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阅读能力目标指出“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但是,现实的情况却是:我们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得到质的飞跃,并没有掌握较好的阅读方法。
关于阅读能力的界定历来有多种说法。是不是说儿童发展了阅读识字和篇章的能力,就已经学会了阅读呢,显然不是。现代阅读学的奠基人叶圣陶在《论国文精读指导不只是逐句讲解》中把属于基础训练的阅读能力分解为六项:“需要翻查的,能够翻查;需要参考的,能够参考;应当条分缕析的,能够条分缕析;需要纵观大意的,能够纵观大意;言在意外的,能够辨得出它的言外之意;义有疏漏的,能够指得出它的疏漏之处。这六项阅读能力分解要求中学生应该具有初步的查阅能力,分析性解读能力,综合性整读能力,鉴赏性品读能力。这个序列从低到高,逐步要求,是一个较为完善的阅读能力体系。而钱梦龙认为:“阅读能力目标体系”应该包括四个方面:①阅读常规(使用工具书、圈点勾画、质疑问难);②阅读方式,有音读(朗读和背诵)、视读(扫读、跳读、精读)、抄读(提要式、摘录式、类书式)、③阅读步骤(认读、辩体、解题、提要、问答、评述、复习)④阅读心理(内驱力、注意力、记忆力、思考力、想象力)。这种分类从阅读常规、阅读方式、阅读步骤、阅读心理四个方面对阅读能力做了较为全面的概括。而现在大多数中小学生基本只具有初步的浏览能力,只能进行较浅层次的阅读,阅读方式单一,多为默读,阅读策略使用较少,阅读心理不够积极活跃,阅读技能普遍偏低。这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阅读教学目标不够清晰,对于阅读能力理解不够全面,没有注意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有计划有重点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认识到发展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应当是所有阅读教学目标中的重中之重。 四.结语: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耗时最多的教学活动。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要有效地改善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必须首先明确语文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何在。笔者认为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地热爱阅读,对阅读具有浓厚的兴趣,从阅读中收获知识、快乐;养成良好而持续的阅读习惯;发展独立的阅读能力,真正学会阅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教育课程标准(实验)[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国教育报,2001. [4]倪文锦,谢锡金.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5]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6]叶圣陶.论国文精读指导不只是逐句讲解[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08.年. [7]李燕芳.课外阅读的现状与对策[J].综合天地,2006年. [8]施书霞.浅析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学周刊,2013年.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