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高考考纲 鉴赏古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1、分析综合 (C级) (1)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点细化 2、鉴赏评价 D (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018年 全国1 全国2 ① 鉴赏古代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鉴赏诗歌结构、表现手法②鉴赏情感主旨 ① 鉴赏古代诗歌内容、艺术特色、鉴赏诗歌结构、表现手法②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和情感主旨 ① 鉴赏古代诗歌内容、艺术特色、鉴赏诗歌结构、表现手法②鉴赏作品中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①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②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①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②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 ① 鉴赏古代诗歌的内容;②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②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 ①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②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 ①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②鉴赏诗2017年 全国1 全国2 五年考情 2016年 全国1 全国2 2015年 全国1 全国2 2014年 全国1 全国2 命题规律 歌的思想情感、表达技巧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②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2016年之前,均是主观题,2017年出现了主观和客观题的搭配,客观题从诗歌的内容,情感,技巧,甚至对诗歌的评价等各方面去设置题目来考查学生的理解、鉴赏能力。 2、2018年诗歌鉴赏的分值降低至9分。 3、诗歌的主观题问法上打破了常规问法,但仔细分析还是对诗歌情感的考查和诗歌内容的理解。 高考方向依然以文化人,彰显文化优势,突出引领功能。一是考查诗歌中的情感,二是考查环境,景物以及情景关系,三是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和对诗句作用的理解。关注综合类题目,即将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因素综合在一起设置题目,综合考察鉴赏能力。 1、客观题拓宽诗歌考查的面,要求考生细致全面的理解诗歌的各个方面要细心大胆。 2、主观题需要在整体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准确答题,单纯的背诵答题公式和术语无济于事,备考时应立足诗意理解,提升鉴赏能力。 命题趋势 解析策略与陷阱规避
1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野 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小题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 【小题1】B
【小题2】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解析】 【分析】
古诗词阅读的考查涉及鉴赏形象、语言、技巧、感情四个基本点,其中思想内容是核心,而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技巧是诗歌的外在形式、是鉴赏诗歌切入的目标和对象。所以这类题,应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去作答。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主要集中对诗意、思想主旨、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查,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将各个选项带入原诗句中进行分析即可。
B项“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错误,诗中“穷”意为“身受压抑遭遇理想困窘,处境艰难”,而不是生活的贫困。属于诗意理解错误。
【小题2】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评价。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 句表达的思想情感。本题中需注意“寒风变春柳”、“烟濛濛”两个关键词,展现了柳条的朦胧多姿。这个意象的深层含义就是希望,所以可知作者在困境中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2 .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小题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小题1】D
【小题2】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解析】 【分析】
古诗词阅读的考查涉及鉴赏形象、语言、技巧、感情四个基本点,其中思想内容是核心,而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技巧是诗歌的外在形式、是鉴赏诗歌切入的目标和对象。所以这类题,应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去作答。
【小题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此处“飞纵横”指的是诗人下笔纵横如飞,并不指烛光。
【小题2】本题主要考查诗歌意象的作用。“酒”是诗歌中重要物象(但不是抒情意象)的作用,要准确解读就必须读懂原句“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和“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这两联包含作者书法创作之前借酒壮势,趁酒浓意的心境,也包含作品完成后作者志得意满的踌躇。
诗歌翻译: 胸中自有军事谋略,想要试炼一番却没有门路,空怀豪情。草书如同行军打仗,书写前喝酒,好似军中的旗鼓以壮声威,手中的笔好似战士的刀枪,其气势如同银河从天上倾泻而下。以端溪出产的砚台磨墨,在烛光的照耀下,下笔纵横如飞。瞬间就完成草书,又端杯饮酒,就像打了一场胜仗,消除国难,恢复了太平,感觉酣畅淋漓。
3 .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小题1】(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 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小题2】(小题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答案】
【小题1】【小题1】BE
【小题2】【小题2】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
【小题1】【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是对诗歌鉴赏的综合考查,主要考查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D项,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小题2】【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下笔春蚕食叶声”,先点出其修辞手法,比喻:把考生们在纸上答题写字的声音比喻成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再表述其作用、效果:描写了考场上考生们紧张严肃答题的场景,也显示出来考生的才华横溢,答题速度快。
点睛:答此类题型的方法如下: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就是艺术手法,即表达技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衬托),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哀景衬哀情);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②明确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③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表手法的。④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即对塑造人物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
4 .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小题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
留。
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 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小题2】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答案】
【小题1】 BD
【小题2】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C. 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选项中的以家世傲人理解有误,苏轼告诉苏辙就是为了让他谨慎行事。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人的形象特点分析和概括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诗句的理解分析作答,根据诗句“那因远适更沾巾”,可以看出苏轼在与亲人离别关头的乐观和豁达。这类试题重在回归对文本的理解,其次是要注意审题的认真。
5 .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小题1】(小题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小题2】(小题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小题1】【小题1】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
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小题2】【小题2】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解析】 【分析】
【小题1】【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景物形象。先抓住诗歌的意象,然后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环境氛围特点。前四句描写了“汉江”的景色,汉江延绵曲折长达万里,分作九条支流就如同九条巨龙盘踞。江水四溢,泛滥于中国,波涛汹涌迅疾奔流。写出了江水壮阔的气势。作用主要是铺垫,为下文蓄势。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小题2】试题分析:尾联运用任公子的典故,根据注解可知,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由此表达作者对盛世的歌颂,但本诗并不是单纯而热烈地歌颂盛世,在一派祥和安宁之中,也透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淡淡悲哀。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6 .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闾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
【小题1】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小题2】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答案】
【小题1】第一问:
曹霸所画玉花骢神奇雄俊,如飞龙跃出,其他人画的“凡马”在此马前都不免相形失色。
第二问:
曹霸先凝神构思,苦心布局,然后落笔挥洒,顷刻间一气呵成。
【小题2】①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②迥立闾阖生长风:写真
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第一问是“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在诗中找出描写马的特征的词语即可。第二问“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考查人物形象,到诗中找出作画的准备,及作画时的状态。“九重真龙”指的是马(也可借此夸赞皇帝),它一画出来,其他万古的凡马都黯然失色了。曹霸通过“意匠惨淡经营”,只用了片刻就抓住了天马玉花骢的神韵,画出的马令万古的凡马尽皆失色,有如真龙(古时认为千里马有龙的血统,又称龙马)。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此题考查人物形象,找到相关的动作描写、状态等分析。诗人细腻地描写了画玉花骢的过程。“玉花”以下八句,诗人进而形容画马的艺术魅力。又以苍凉的笔调描写曹霸流入民间的落泊境况。作者以诗摹写画意,评画论画,诗画结合,富有浓郁的诗情画意,把深邃的现实主义画论和诗传体的特写融为一炉,具有独特的美学意义。如“九重真龙”指的是马(也可借此夸赞皇帝),它一画出来,其他万古的凡马都黯然失色了。
【小题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表达技巧,但题中已经指出是“铺垫”,所以难度就降低很多,学生只要能够读懂诗歌,正确理解诗歌内容就能够写出答案。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规范答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特别提示:答题时要区分“一”“些”“主要”等关键词。如问“运用了哪一种艺术手法”,只答一种即可。如问“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至少两种以上。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如本题诗人先说众画工对唐玄宗的御马玉花骢都都描摹过,但各各不同,无一肖似逼真;又用“生长风”形容真马的雄骏神气,作为画马的铺垫。
7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小题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诮简要分析。
【小题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答案】
【小题1】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的一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小题2】第一问: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第二问: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于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解析】 【分析】
【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比较阅读,考生可通过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景物描写手法与本诗对比得到答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全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所写塞外景物皆是眼前所见实景,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属于实写。而本诗由题目可知是留别诗,乃出发之时所写,作者还没有到塞外;另外诗中也交代了自己所写之景是“闻说”,因此本诗所写之塞外景物皆是想象之景,属于虚写。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解答时需要联系作者的生平、理想追求,诗歌的写作背景等进行分析。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尾联“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尽力王事怎么敢在路途中耽误,只能梦里面回到家乡看看,很有创意,把忠君报国之志和思念故乡之情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作者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但想到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表现出作者把国事放在首位的爱国无私精神。以议论作结,升华了全诗的情感。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8 .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残春旅舍 韩偓①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小题1】(小题1)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小题2】(小题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
【小题1】【小题1】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但又显得非常自然。
【小题2】【小题2】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通过参禅才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 【解析】 【分析】
【小题1】【小题1】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赏析诗句的切入点一般为意象的选取,手法的运用,此题主要的就是“花须落”“柳絮行”“蜂抱”“鱼吹”的结合,手法上注意“抱”“吹”的运用。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小题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情感的题目,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题目,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进行分析,此题注意诗中的重点词语“净”“愁”“忆咸京”和注释中的“流徙”,通过这些可以看出是“孤寂”“苦闷”“思
念”“清净”等情感,结合诗歌内容在具体分析应为“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然后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阮郎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小题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小题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答案】
【小题1】 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次一开始就给人以压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以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小题2】 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派遣的情绪。是通过人物的
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可又因心事重重,意志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解析】 【分析】
【小题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诗歌内容及作用的题目,诗歌的上半阙主要是景物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更主要是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等,答题时先简要描述商榷的景物,然后结合诗歌分析渲染什么样的氛围i,奠定什么样的情感基调即可。分析可知:词的上阕主要在写景,描写的是凄凉的景象场面:丝丝细雨被和暖的春风吹送着,飘洒在繁花落尽的树枝上。满地落花被雨水浇湿,再也飞舞不起来了。池塘里碧绿的水面上随风荡起微微的波纹。雨晴了,一轮斜阳依旧出现在西方的天空上。在“哀”的暮春景色中,抒发的是一种“哀”情,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试题分析:下阕写当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卷起珠帘,恰恰看到燕子成双成对地飞来飞去。这更加勾起了女主人公的一怀愁绪。这种愁绪实在难以排遣,满心想加以掩饰,无奈却在紧蹙的双眉中显露出来。于是只好强打精神,翻身起来,继续下那盘没有下完的棋。岂料应劫之际,她竟然举棋不定,沉吟半晌,难以落子。最后两句借续下残棋的动作来表达自己难以排遣的愁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0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 韦庄①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 郭震②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及生平不详。 【小题1】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小题2】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
【小题1】韦庄在诗中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客中一觉梦醒,死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小题2】虽然两首诗都写到“灯前”,但是,这两处“灯前”所表达的诗人的感情是
不同的。韦诗的 “灯前”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的凄清、失神、怅惘之情。郭诗的“灯前笑说”表现了诗人在渔家所感到的温暖、愉悦之情。 【解析】视频
【小题1】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方向很明确也很具体,考查诗歌结句的抒情方式。抒情方式分两类:一类是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一类叫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结句写景又叫以景结情。解答此题,要学会运用一些赏析诗词的术语来概括,比如,对抒情诗,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等;对说理诗,有托物言志、寓理于物等。其他还有动静结合、有声有色等。韦庄在诗中用虚实相生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诗的首联先写“实” ,诗的第二联写“虚。”此外还有衬托。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客中一觉梦醒,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试题分析:此题考点为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要从全诗的角度理解。并结合诗句分析。通常理解诗歌的情感,要抓住诗题,诗中所写之事,运用的意象,描写的画面,所写的典故,以及直接抒情的词句来考虑。解答此题,要注意到,虽然题目只是问的两个 “灯前”所表达的不同意思,答题时必须紧扣这个基调。韦诗的 “灯前”透露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奈,抓住后句“惆怅起来山月斜”即可理解。郭诗的“灯前笑说”温馨愉快无拘无束情态也很鲜明。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