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教育概论》试题库及答案

《教育概论》试题库及答案

2021-05-24 来源:爱问旅游网


《教育概论》试卷库(共5套试卷及参考答案)

《教育概论》试卷(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是中国的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教育产生于_________________社会。

3、目前最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 4、教育的本质特征是 。

5、发现学习是由美国教育家,结构主义课程代表人物___________提出的。

6、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 和 、作业布置与修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五个环节。

7、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方式影响学生思想意识的德育方法为 8、教学过程的首尾阶段(环节)分别是 和 。 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是以( )为主。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以上都不是 2、下列属于原始社会教育特征的是( )。

A.系统性 B.制度性 C.无阶级性 D.等级性 3、“性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告子 4、教育机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 A.示范性 B.创造性 C.复杂性 D.长期性 5、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 )。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凯洛夫 D.苏霍姆林斯基

6、把人视为教育的根本,宣扬人性的解放,这体现( )教育目的观。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文化本位论 D.生活本位论 7、不属于教师的专业权利的是( )。

A.教学权 B.获取报酬待遇权 C.管理学生权 D.参政权

8、“严师出高徒”等谚语在我国很流行,这是( )对人们的教育方式选择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辐合论 D.多因素论

9、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 )的特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10、“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说明教学应当着重( )。 A.传授知识给学生 B.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C.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 D.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也就有了教育学。 ( )

1

2、教育方针包含教育目的。 ( ) 3、在教学中,教师问,学生答,就是贯彻了启发性原则。 ( )

4、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以直接经验传授为主的过程。 ( )

5、“龙生龙,凤生凤,生个老鼠打地洞”属于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 )

6、我国推行的素质教育实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具体实践。 ( )

7、实习属于课程的范围。 ( ) 8、教学就是指教什么的问题。 ( ) 9、智育与教学没有本质区别,可以以教学代替智育。 ( )

10、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对道德教育进行研究,提出了经典的“认知发展理论” 模式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柯尔伯格。 ( ) 四、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2、班级教学制的优缺点是什么?

3、在教学过程中为什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五、辨析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胳膊扭不过大腿,学校的正面教育抵不过社会的负面影响。” 2、“教学过程永远具有教育性。” 3、“教,是为了不教。” 4、“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六、案例分析题(本题共1小题,共12分)

韩老师就沈××同学丢钱的事来到了班上。韩老师说,“为这事,我整个上午都很难受,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好……之所以做出不好的行为,肯定是一时糊涂。现在你们才十三四岁,正在用自己的手书写自己的历史,拿人家的钱,等于在自己的历史上留下一个污点,到了二十、三十岁,肯定会后悔的……”。教室里鸦雀无声。韩老师接着说,“现在还来得及,没有花掉这些钱,可以还给沈××同学,花掉了一部分,可以将余下的还去,我们不一定要知道是谁,放进沈××同学的书桌里就可以了。改了就好。我们常说,爱集体,拿了钱,等于离开了集体,还了就表明他(她)回归到集体中来了,同学们,我们欢不欢迎他(她)

归来?”“欢迎!”——“大家欢迎,老师更欢迎,那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这位 同学归来吧!”第二天,丢失的钱又回到了沈××同学那儿。下午,韩老师在班

会上作了表扬,说这位同学战胜了错误……这时,只见后排一位女同学低下了头。20天后,这位女同学呜呜地哭着找到韩老师,韩老师亲切地劝说她,并表扬了她的行为……

试以“德育原则”的有关理论对韩老师的上述做法进行分析。

《教育概论》试卷(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学记》;2奴隶;3班级教学(授课)制;4培养人;5布鲁纳;6备课,上课;7说服教育;8准备阶段,运用阶段

2

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ACBBA, ADBDC

三、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 :2 5 6 7 10 × :1 3 4 8 9

四、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具有统一性和多端性 (2)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受多方影响的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 (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 (4)德育过程是长期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渐进性 2、班级教学制的优缺点是什么? 优点:

(1)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2)有利于彰显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班级的教育作用 (4)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 缺点:

(1)妨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2)缺乏灵活性 (3)不利于因材施教 (4)学生间缺乏真正交流

3、在教学过程中为什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1)学生主体有多种特性,一般具有整体性、能动性、独特性、发展性等。

(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教学认识的主体,是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指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创造性,他们主动建构、转化外界的一切影响,并不是简单地毫无批判地接受。

(3)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只有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研究和了解学生需要,针对性地教学;才能做到教学民主;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辩析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有人说,“‘胳膊扭不过大腿’,学校的正面教育抵不过社会的负面影响。”请从教育学的角度分析这一观点的对错。

(1)社会道德主流是好的,其负面影响相对于正面影响而言乃是“胳膊”,对青少年影响是有限的 (2)学校教育具有主动性、选择性,弘扬主旋律,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影响,能为学生抗御社会不良影响打造一道“防火墙”。 (着重分析学校德育的正功效) 2、“教学过程永远具有教育性。”

这一说法正确。符合“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除传授知识外,价值观、态度、人

3

格塑造等方面也应该重视;教学要体现教书与育人并重。 3、“教,是为了不教。”

这一说法正确。符合“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除传授知识外,要注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当今,学会学习是适应科学迅猛发展的时代的需要。 4、“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这一说法是中国传统师道尊严的核心观念。它建立在人情常伦的基础之上。缺乏法律关系为基础的平等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对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的发挥有所妨碍。应该建立相互尊重、教学相长、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六、案例分题(本题共1小题,共12分)

严格要求与尊重相结合 循序渐进原则

正面教育和积极引导相结合原则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长善救失原则

4

《教育概论》试卷(二)

一、名词解释(12分) 1、 社会教育 2、 班级授课制 3、 德育 4、 教育科学

二、填空题(每空1分,15分)

1. 《教育学》是研究______,揭示______的一门科学。 2.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方式影响学生思想意识的德育方法为______。 3. 教育是一种_____的社会活动。

4. 在教学中教师坚持全面发展要求,深入了解学生的一般特点和个性特点,正确对待个别差异,使每个

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和提高,这是贯彻了______原则。 5. 西方教育家_____被称为“教育学之父”。

6.长期以来,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即:——————————。

7._______就是根据社会发展和阶级利益的需要提出的人才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8.教学过程的首尾阶段(环节)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9.______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10.通过利用或创设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对人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德育方法,叫做______法。 11._______是德育的基本途径。

12.班主任的工作首先是从________开始的。

13.教学是以______为中介引导学生学习的活动,是一种教和学双边统一的活动。 三、判断改错(对的划“√”,错的划“×”并改正。20分)

1. 根据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规律,我们要严格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对学生进行教育。( ) 2. 义务教育的根本特征是其具有强迫性。( )

3.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反映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4. 情感陶冶法的主要作用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

5. 培养与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6. 一个国家教育的性质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 ) 7. 正确的道德观念的形成,是良好品德形成的标志。( )

8. 推动人类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产生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 ) 9. 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必须因材施教。( ) 10.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以直接经验传授为主的过程。( ) 四、单项选择(10分)

1、教育与劳动完全分离,始于(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天才出于勤奋”,强调了( )的重要性。

A.遗传素质 B.环境 C.教育 D.个人努力

3、小明写了保证书,决心今后要遵守《守则》,可是冬天,他又迟迟不肯钻出被窝,结果迟到了。因此,

5

对小明的教育应从提高其( )水平入手。

A.道德意志 B.道德认识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4、“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说明教学应当着重( ) A.传授知识给学生 B.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C.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D.发展学生智能,教会学生学习 5、人的发展是指人的( )

A.身体的发展 B.心理的发展 C.智力的发展 D.身心的发展 6、教师在处理突发事件中所表现的教育机智,是教师劳动( )的具体表现。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个体性与集体性

7、孔子说“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说明在教学中必须贯彻( )原则 A.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B.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 C.循序渐进与反馈调控相结合 D.巩固与创新相结合 8、教育的最高理想通过( )体现出来。

A.课程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育目标 D.培养目标 9、教与学的基本矛盾是( )

A.知与不知 B.知识与能力 C.思想品德与知识 D.理解与巩固 10解放后,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教育学著作是:

A. 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 B.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 C.凯洛夫的《教育学》 D.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 五、填表。将下表格左边内容的序号填入右边相应的栏目(5分)

教育现象 ①师傅带徒弟;②父母教子女;③猴子学习骑自行车;④禁毒宣传;⑤教师上课;⑥在家看电视;⑦到少年宫学习制作航模;⑧请英雄模范到学校做报告;⑨训练警犬破案;⑩家教 C.非教育形式: B.狭义的教育: 所属类型 A.广义的教育:

六、简答题:(8分)

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有哪些规律?

七、运用教育学相关原理,分析下列说法。(每题6分。共18分)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

3、“A老师上课语言生动,学生喜欢听课,说明A老师的课质量高”。 八、实例分析:(12分)

师:为什么说鸡、鸭、猪都是动物? 生:因为它们都会叫唤。

6

师:对吗?蚯蚓不会叫唤,可它也是动物啊! 生:蚯蚓会爬,会爬、会走的生物都叫动物。

师:鱼可不会爬、不会走,只会在水里游动;鸟会飞,它们不是动物吗? 生:它们是动物,因为它们都会活动,能活动的生物都叫动物。 师:对了。能活动的生物叫动物;可是飞机会飞,是不是动物? 生:飞机自己不会飞,是人开动的;它没有生命,是人造的,不是动物。 师:对了,能自己活动的生物才叫动物。……

在这一教学片断中,该教师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请联系上述教学片断情况进行分析。

《教育概论》试卷(二)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12分,每小题4分。)

1、社会教育。广义的社会教育,指有意识地培养人,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活动。 狭义:指学校和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的社会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教育。 2、班级授课制。也叫课堂教学。是把学生按照一定的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教师按照固定的时间表和统一的教学计划对全班同学上课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3、德育。是对人的思想品德给予多方面培养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它是教育者依据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发展规律,运用多种手段,用一定社会多方面外在要求对受教育者给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通过其自身心理矛盾运动,使其内化为他们自身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4、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二、填空(15分)

1、教育现象 教育规律;2、说服教育法;3、培养人;4、因材施教;5、夸美纽斯;6、启发式与注入式指导思想;7、教育目的;8、激发动机,检查学习效果;;9、上课;10、情感陶冶;11、教学;12、了解和研究学生;13、课程内容 三、判断改错(20分) √:2、5、6、8 ×:1、3、4、7、9、10

改:1、…不平衡性,…可以从不同环节开始 3、…反映了(社会)环境 4、说服教育法的… 7、观念改为“行为”

9、改“阶段性”为“差异性”,或改“因材施教”为“循序渐进” 10…以间接经验 四、选择(10分) 1-10:BDADDBDBAC

五、填表。将下表格左边内容的序号填入右边相应的栏目(5分)

A、广义教育:1、2、4、6、7、10;B狭义教育:5、8;C非教育形式:3、9 六、简答题:(8分)

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有哪些规律?

7

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知、情、意、行统一培养的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促进其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在教育性的活动和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不断提高的过程。

七、运用教育学相关原理,分析下列说法。(每题6分。共18分)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解释这一句话――2分;从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入手分析,并对其重要性作强调――4分。

2、“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

这种说法是片面的(1分);它是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的表现(2);从影响人的4个主要因素及其作用分析(3)

3、“A老师上课语言生动,学生喜欢听课,说明A老师的课质量高”。

这种说法是片面的(1分);课堂质量评价还应包括: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恰当,组织有序,效果好等(5分)

八、实例分析(12分)

“动物”概念教学片段中教师运用教学原则的情况分析 符合:启发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对照例子分析。其中,答对原则名称每条记2分。

8

《教育概论》试卷(三)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方式影响学生思想意识的德育方法为______。 2. 教育是一种_____的社会活动。

3. 西方教育家_____被称为“教育学之父”。

4. 长期以来,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即:______ 5. 教学过程的首尾阶段(环节)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6. ______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7. _______是德育的基本途径。

8. 班主任的工作首先是从________开始的。

9. 教学是以______为中介引导学生学习的活动,是一种教和学双边统一的活动。

二、判断改错(对的划“√”,错的划“×”并改正。20分)

1. 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其发展而发展。( )

2. 推动人类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产生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 ) 3. 教育的最突出特点在于对人身心的直接影响( )

4.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以直接经验传授为主的过程。( )

5. 马戏团中的狗,在训兽员的精心培养教育下,智力得到发展,学会了10以内的加法。( ) 6.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反映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7. 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 8. 小明写了保证书,决心今后要遵守《守则》,可是冬天,他又迟迟不肯钻出被窝,结果迟到了。因此,

对小明的教育应从培养其道德行为入手。( ) 9. 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工作都有指导意义( ) 10. 课程就是我们所学的学科( ) 三、单项选择(15分)

1.“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 B. 个人本位论 C. 社会本位论 D.科学本位论

2.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的观点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家庭决定论 D.儿童决定论

3.我国古代教育思想提倡“不陵节而施”、“学不躐等”,其依据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 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5.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如果只看到学生差的地方,认为无可救药,那就违背了( )原则。 A、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B、统一要求与从实际出发相结合 C对学生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D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9

6.“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 ,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7.下列哪一观点是正确的?( )

A.智育等于教学 B.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

C.进行美育即实施素质教育 D.智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 8. 教与学的基本矛盾是( )

A.知与不知 B.知识与能力 C.思想品德与知识 D.理解与巩固 9.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 ) A.神话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生物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10.就儿童发展整体而言,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 )的特点。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阶段性 11. 统一要求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原则适用于( ) A.有特殊才能的学生 B.所有学生

C.对教学内容“吃不饱”的学生 D.对教学内容“吃不了”的学生

12.讲授法是最普遍、历史最悠久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教师主导、主体的实践,但明显不足在于( )。 A.不利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B.不利于在短时间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C.不利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 D.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

13.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 A.现实性 B.必然性 C.方向性 D.可能性

14.“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劳动方式个体性

15.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四.简答题

1.列举4种教育形式(4分)

2. 班主任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方法包括哪几个方面?(4分) 3. 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有哪些规律?(8分)

五.辨析题(用教育学原理分析下列观点或主张)(每题5分,15分) 1.“人是可教的动物”。 2.“润物细无声”。

3.“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应该坚持的16字方针。 六.实例分析(每题7分,共14分)

一位教师教“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别较大,于是对八位成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书。经过自学,他们不但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教师有选择地按程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因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 指出上面实例中教师的做法符合或违背什么教学原则?并简要解释。

10

七.论述题(10分)

关于教育研究的对象,有如下几种观点:A、研究“教育存在”,它包括“教育活动存在”、“教育观念存在”及“教育研究反思型存在”;B、研究“教育现象”;C、研究“教育问题”;D、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E、研究“人”。请你以所学的教育理论评述上述5种观点的对错。

《教育概论》试卷(三)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说服教育法;2培养人;3夸美纽斯;4启发式与注入式指导思想;5激发动机,检查学习效果;6上课; 7建立良好的班集体;8课程内容 二、判断改错(20分)

1错。教育学是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并非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2对;3对;4错。以“间接经验……”;5错。教育一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动物不存在教育和受教育,也谈不上智力发展,所谓狗会“算术”,是狗经过训练而形成的条件反射。6错。“人的主观能动性”改为“(社会)环境”。7错。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并非能教育好一切学生,应该综合运用各种方法。8错。“道德行为”改为“道德意志”。9对。10错。课程是广泛概念,所学科目只是课程的一部分,它属于主要的部分。 三、单项选择(15分) CBDBA,CDACB,BDDAC 四.简答题

1.列举4种教育形式(4分)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从其他角度列举,如高等教育;义务教育;特殊教育等,也适当给分)

2.班主任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方法包括哪几个方面?(4分)

(1)确定班级奋斗目标;(2)建立班集体自我管理机构;(3)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班风;(4)组织和开展班级活动。

3. 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有哪些规律?(8分)

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知、情、意、行统一培养的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促进其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在教育性的活动和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不断提高的过程。 五.辨析及实例分析题(每题5分,20分) 1.“人是可教的动物”。

人是可教育的动物、能教育的动物、需要教育的动物。(1分)所谓“可教育性”指接受教育的能力或适应性品质,使教育开展和完成成为可能。(1分);人的可教育性体现在人具有思维和理性,具有理解力;是社会动物,能以语言为媒介与他人交往。(2分)只有通过教育,人才与动物构成区别(1分) 2.“润物细无声”。

对(1分)。体现了教育的艺术和教育的较高境界(1分)。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人对人的影响应该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2分)。对于克服注入式,实行启发式教育和教学来说,这种说法具有积极意义(1分)

“A老师上课语言生动,学生喜欢听课,说明A老师的课质量高”。

11

这种说法是片面的(1分);课堂质量评价还应包括: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恰当,组织有序,效果好等(3分);评价一堂课,应该全面、客观、公正(1分)

3.“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应该坚持的16字方针。 对(1分)。对于道德品质的心理因素而言,道德认识是知识基础,道德情感是动力,道德意志是保证,道德行为是目标和结果。(2分)这四个因素相互依存,互为条件(1分)。“16字方针”体现了德育过程品德形成的四个因素的关系,是正确的(1分) 五.实例分析

1提示:这位教师的做法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为他的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正确对待了学生间的个别差异,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从而使全体学生、包括差生在内的人,都得到高效率的发展。 2. 物理老师的作法符合德育中的“热爱尊重和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因人因境施教”原则。从这个事例中可以看出,这个同学自尊心很强,积极要求进步,但苦于基础差,因此,在课堂上往往出现旭尬局面。老师爱护每一个学生,敏锐观察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正面引导,因材施教,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了学生进步的动力。平等相对,一视同仁,尊重学生,是每一个老师的职业道德要求,物理老师以情动人,感化学生,体现了其良好的职业道德,其因材施教的作法,也体现了其教育机智。 七.论述题(10分):关于教育研究的对象的几种观点。 观点A对。

观点B忽略了观念、理论等应该成为教育研究对象的部分。

观点C混淆了教育的现实问题和可能性问题之间界限。后者范围更广泛。 观点D将“规律”列入,等于将研究任务中的“部分”与“对象”混淆。

观点E把“教育的对象”等同于“教育研究的对象”,他们认为,只要搞清心理学,教育学就没有什么好研究的了。

12

《教育概论》试卷(四)

一、填空题(每空1分,10分)

1、教育学是以______为研究对象,以揭示______的一门科学。 2、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方式影响学生思想意识的德育方法为______。 3、西方教育家_____被称为“教育学之父”。

4、教学过程的首尾阶段(环节)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5、______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

6、德育中的______法具有非强制性、愉悦性、隐蔽性、潜移默化性和意识与无意识交互作用等特点。

7、_______就是根据社会需要和对人的认识而形成的关于教育对象的总体发展规格的预期设想或规定。

8、_______课程也被称为“儿童中心课程”、“活动课程”或“生活课程”。 二、名词解释(12分) 1、教育改革 2、课程标准 3、课堂教学 4、教学评价

三、判断(对的划“√”,错的划“×”。10分) 1. 教育的根本特征是培养人。( )

2.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反映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3. 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 4. 小明写了保证书,决心今后要遵守《守则》,可是冬天,他又迟迟不肯钻出被窝,结果迟到了。因此,

对小明的教育应从培养其道德行为入手。( )

5. 一个国家教育的性质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 ) 6. 培养与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7.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以直接经验传授为主的过程。( ) 8. 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说到底就是“知与不知”之间的矛盾。( ) 9. 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其发展而发展。( ) 10. 教学即智育( ) 四、单项选择(10分)

1、世界上不同的文明中心和国家均在( )以后出现了了学校教育。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 )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A.备课 B.上课 C.作业和辅导 D.教学评价 3、人的发展是指人的( )

A.身体的发展 B.心理的发展 C.智力的发展 D.身心的发展

4、“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说明教学应当着重( ) A.传授知识给学生 B.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3

C.发展学生智能,教会学生学习 D.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5、“天才出于勤奋”,强调了( )的重要性。

A.遗传素质 B.环境 C.个人努力 D.学校教育 6、“身教重于言教”是教师劳动( )的具体表现。 A.示范性 B.创造性 C.系统性 D.学习性 7、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8、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

A.现实性 B.必然性 C.方向性 D.可能性 9、( )是一切艺术教育之母。

A.情感 B.双边性 C.创造性 D.审美性 10、在全面发展教育中,( )的地位和作用更具有基础性。

A.智育 B.德育和智育 C.德育、智育和体育 D.体育和智育

五、连线题。将“教育家”——“代表作”——“教育目的论”对应连线。(10分)

教育家 代表作 教育目的论

柏 拉 图 《爱弥儿》 培养“哲学王” 夸美纽斯子 《普通教育学》 培养“百科全书”式的人 卢 梭 《学校与社会》 培养道德人 赫尔巴特 《理想国》 培养“自然人” 杜 威 《大教学论》 “教育即生活”

六、简答题。

1、列举4种教育形式(4分)

2、教师前瞻性素质包含哪些方面?(6分)

七、运用教育学相关原理,分析下列说法。(每题6分。共18分) 1、“教育是劳动者再生产的基本手段”。

2、“德育不合格是危险品;智育不合格是次品;体育不合格是废品;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不合格是半成品。” 3、“A老师上课语言生动,学生喜欢听课,说明A老师的课质量高”。 八、实例分析:(10分)

师:为什么说鸡、鸭、猪都是动物? 生:因为它们都会叫唤。

师:对吗?蚯蚓不会叫唤,可它也是动物啊! 生:蚯蚓会爬,会爬、会走的生物都叫动物。

师:鱼可不会爬、不会走,只会在水里游动;鸟会飞,它们不是动物吗? 生:它们是动物,因为它们都会活动,能活动的生物都叫动物。 师:对了。能活动的生物叫动物;可是飞机会飞,是不是动物? 生:飞机自己不会飞,是人开动的;它没有生命,是人造的,不是动物。

14

师:对了,能自己活动的生物才叫动物。……

在这一教学片断中,该教师贯彻或违背了哪些教学原则?请联系上述教学片断情况进行分析。 九、论述题。(10分)

用所学的教育理论评述“有其父必有其子”。

《教育概论》试卷(四)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10分)

1、教育活动、教育规律。2、说服法。3、夸美纽斯。4、明确教学目标、测评教学效果。5、教学。6、情境体验法。7、教育目的。8、经验课程。 二、名词解释(12分) 1、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是一种人为的对教育除旧布新使教育向改革者所希望的方向发展的行动。(教育改革可以在任何教育层次和门类中进行,在强度和时间、空间上没有严格的限制) 2、课程标准

是以纲要的形式规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标准性文件。它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编写教材的直接依据,属于课程编制的第二个层次)。 3、教学方法

是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它包含了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学的方法。 4、教学评价

是一种在收集必要的教学事实信息的基础上,依据一定标准对教学系统的整体或局部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

三、1、5、6、8为对;2、3、4、7、9、10为错。 四、BBDCC/ACDAB

五、连线题。将“教育家”——“代表作”——“教育目的论”对应连线。(10分)

教育家 代表作 教育目的论

柏 拉 图 《爱弥儿》 培养“哲学王” 夸美纽斯子 《普通教育学》 培养“百科全书”式的人 卢 梭 《学校与社会》 培养道德人 赫尔巴特 《理想国》 培养“自然人” 杜 威 《大教学论》 “教育即生活”

六、简答题。

1、列举4种教育形式(4分)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自我教育。 2、教师前瞻性素质包含哪些方面?(6分)

(1)教育家意识;(2)创新精神和改革意识;(3)教育研究的意识和能力;(4)健康的心理素质;(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6)法律意识

15

七、运用教育学相关原理,分析下列说法。(每题6分。共18分) 1、“教育是劳动者再生产的基本手段”。 对。

(1)教育将可能的劳动者转化为现实的劳动者;(2)教育将一般的劳动者转化为专门性的劳动者;(3)教育将较低水平的劳动者转化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4)教育将一种形态的劳动者转化为另一种形态的劳动者

2、“德育不合格是危险品;智育不合格是次品;体育不合格是废品;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不合格是半成品。” 对。(1)五育各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各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德育关注的是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问题,德育不合格,具有危害性;智育关注的是知识与能力的水平,智育不合格,不能服务好社会;体育是物质基础;美、劳起着辅德、益智、促体的作用。(2)五育具有内在联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是一个整体。(3)五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也具有不平衡性。 3、“A老师上课语言生动,学生喜欢听课,说明A老师的课质量高”。 “A老师上课语言生动,学生喜欢听课,说明A老师的课质量高”。

这种说法是片面的。课堂质量评价还应包括: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恰当,组织严密,效果优异等。

八、实例分析:(10分)

符合: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自觉性、积极性相结合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 对照例子分析。其中,答对原则名称每条记2分。 九、论述题。(10分)

用所学的教育理论评述“有其父必有其子”。

原理:影响人的发展因素有四个: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人的主观努力。这四个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是一个整体。它们共同发挥作用。(4分)

对照这句俗语,运用原理分析,能做到言之有理,持之有据。(6分)

16

《教育概论》试卷(五)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是以( )为主。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以上都不是 2、下列属于原始社会教育特征的是( )。

A.系统性 B.制度性 C.无阶级性 D.等级性 3、“性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告子 4、教育机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 A.示范性 B.创造性 C.复杂性 D.长期性 5、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 )。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凯洛夫 D.苏霍姆林斯基

6、把人视为教育的根本,宣扬人性的解放,这体现( )教育目的观。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文化本位论 D.生活本位论 7、不属于教师的专业权利的是( )。

A.教学权 B.获取报酬待遇权 C.管理学生权 D.参政权

8、“严师出高徒”等谚语在我国很流行,这是( )对人们的教育方式选择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辐合论 D.多因素论

9、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 )的特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10、“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说明教学应当着重( )。 A.传授知识给学生 B.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C.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 D.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是中国的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教育产生于_________________社会。

3、目前最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 4、教育的本质特征是 。

5、发现学习是由美国教育家,结构主义课程代表人物___________提出的。

6、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 和 、作业布置与修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五个环节。

7、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方式影响学生思想意识的德育方法为 8、教学过程的首尾阶段(环节)分别是 和 。 三、名词解释(本题共3小题,每题 4 分,共12分) 1、教育 2、教学 3、活动课程

17

四、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也就有了教育学。 ( ) 2、教育方针包含教育目的。 ( ) 3、在教学中,教师问,学生答,就是贯彻了启发性原则。 ( )

4、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以直接经验传授为主的过程。 ( )

5、“龙生龙,凤生凤,生个老鼠打地洞”属于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 )

6、我国推行的素质教育实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具体实践。 ( )

7、实习属于课程的范围。 ( ) 8、教学就是指教什么的问题。 ( ) 9、智育与教学没有本质区别,可以以教学代替智育。 ( )

10、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对道德教育进行研究,提出了经典的“认知发展理论” 模式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柯尔伯格。 ( ) 五、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2、班级教学制的优缺点是什么?

3、在教学过程中为什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六、综合分析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有人说,“‘胳膊扭不过大腿’,学校的正面教育抵不过社会的负面影响。”请从教育学的角度分析这一观点的对错。

2、年轻的初中女教师海伦发现自己所在的班里有不少学生学习很吃力,有一些学生因此而有些灰心。为了帮助这些学生增强信心,她想了一条妙计:让每个同学用纸写下其他同学的优点,然后,海伦抄下大家写的,对应分发给每个同学。同学们看到“优点单”上写的自己的优点,一个个惊喜万分,那些信心不足的同学很快恢复了信心,学习成绩明显提高。若干年后,海伦与这个班的同学们一起参加本班一个在战争中死去的学生马克的葬礼,死者的父亲从其遗物中拿出一张曾经打开、折合过许多次的两张笔记本纸,海伦一眼就认出了这是马克的“优点单”!这时,其他同学也都从自己的贴身口袋里拿出了自己的“优点单”。大家说:

我们都保留着这份“优点单”,随时随地都带着它。它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让我们想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增强自信心。

从教育学的角度谈谈上述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3、在下列教学片断中,该教师贯彻或违背了哪些教学原则?请联系教学片断进行分析。 师:为什么说鸡、鸭、猪都是动物? 生:因为它们都会叫唤。

师:对吗?蚯蚓不会叫唤,可它也是动物啊! 生:蚯蚓会爬,会爬、会走的生物都叫动物。

师:鱼可不会爬、不会走,只会在水里游动;鸟会飞,它们不是动物吗? 生:它们是动物,因为它们都会活动,能活动的生物都叫动物。 师:对了。能活动的生物叫动物;可是飞机会飞,是不是动物?

18

生:飞机自己不会飞,是人开动的;它没有生命,是人造的,不是动物。 师:对了,能自己活动的生物才叫动物。……

七、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论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及主观能动性四大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之间的关系。

《教育概论》试卷(五)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ACBBA, ADBD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学记》;2奴隶;3班级教学(授课)制;4培养人;5布鲁纳;6备课,上课;7说服教育;8准备阶段,运用阶段

三、名词解释(本题共3小题,每题 4 分,共12分) 1、教育

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增强人们体质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可以称之为教育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它是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由社会专门机构即学校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影响,促使人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答对其中一种,给全分) 2、教学

教学是以课程为中介的教师与学生的交往的活动;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师生是平等的,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学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3、活动课程

又称“经验课程”、“生活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它是以儿童主体性活动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着眼于儿童的兴趣和动机,以动机为课程和教学组织的中心。

四、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 :2 5 6 7 10 × :1 3 4 8 9

五、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具有统一性和多端性 (2)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受多方影响的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 (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 (4)德育过程是长期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渐进性 3、班级教学制的优缺点是什么?

19

优点:

(5)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6)有利于彰显教师的主导作用 (7)有利于发挥班级的教育作用 (8)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 缺点:

(5)妨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6)缺乏灵活性 (7)不利于因材施教 (8)学生间缺乏真正交流

3、在教学过程中为什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1)学生主体有多种特性,一般具有整体性、能动性、独特性、发展性等。

(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教学认识的主体,是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指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创造性,他们主动建构、转化外界的一切影响,并不是简单地毫无批判地接受。

(3)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只有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研究和了解学生需要,针对性地教学;才能做到教学民主;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六、综合分析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有人说,“‘胳膊扭不过大腿’,学校的正面教育抵不过社会的负面影响。”请从教育学的角度分析这一观点的对错。

(1)社会道德主流是好的,其负面影响相对于正面影响而言乃是“胳膊”,对青少年影响是有限的 (2)学校教育具有主动性、选择性,弘扬主旋律,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影响,能为学生抗御社会不良影响打造一道“防火墙”。 (着重分析学校德育的正功效) 2、“优点单”的启示

(1)教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相信和期待每一个学生

(2)要善于激励学生,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3)自信是成功的保证

(4)其他,如从教师的教育机智等方面分析。

2、“动物”教学片断分析。 符合的教学原则: 启发性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七、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20

论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及主观能动性四大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之间的关系。 1、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主要四个方面,即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及主观能动性。

2、上述四因素具有各自的功能。其中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是人发展的客观现实条件;学校教育起着主导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部动力。 3、这四个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作用于人的发展。

4、在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每一个因素所起的作用、所处的地位,随着个体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应该以动态的、发展的观点分析和研究各因素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不能孤立地、片面地考察某一因素对人的影响。

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