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网络教学 discussion of related teaching methods of university basic computer
xu hong-xi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opto-electronic information, yantai university, yantai 264005,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existing teaching state of course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s is researched, combined the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oretical reflection, a number of teaching methods to be improve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for basic computer courses, made a useful discussion.
key words: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s; practice teaching; network teaching
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通用的智能工具,拥有一定的计算
机知识和应用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和赖以生存的基础。计算机已不仅是一种工具,而成为一种文化。良好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已经成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和在校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素质。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大学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门计算机课。也是将来所有工作的必备工具。计算机应用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合格人才的指标之一,《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高校学生的必修课,被摆在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1 大学计算机基础包含的教学内容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内容涵盖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基本操作、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的基本用法、计算机基本组成以及工作原理、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因特网的常规应用,同时涉及网页制作基本知识、数据库系统基础access等。内容广泛,知识点多,因此必须明确教学目标,采用各种教学方法精心组织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
2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要达到的目标
1) 掌握一定的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具备使用计算机工具处理日常办公事务的基本能力;具备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以及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了解并
能自觉遵守信息化社会中的相关法律与道德规范。
2) 具备使用典型的应用软件和工具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机基本应用技能包括: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安装与设置;掌握常见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和基本使用;文字处理软件与电子表格处理软件的使用;掌握网络的连接与设置;掌握浏览器的使用及基本的网络信息检索方法;掌握电子邮件的使用;了解ftp下载和上传文件的方法;了解计算机安全、病毒防范的基本方法。
3 教学过程所面临的问题
1) 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大学生入学后的第一门计算机课,但是由于不同地区经济条件的不同, 发展并不平衡, 致使大学生进校时的计算机知识差别较大, 部分发达地区、大中城市来的学生其计算机知识水平已经达到了国家规定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教学要求。而来自偏远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不少学生几乎没用过计算机。因此, 各高校面临着计算机基础教学如何做到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的问题。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很难平衡:讲的太简单,基础好的同学索然无味,甚至逃课;讲的深一点,基础差的同学跟不上。因此教学就必须面对不同起点的大学生。
2)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时数较少,知识量大,师资力量相对不足。由于教育部对高等院校学生在校期间总学时
的规定,分配给《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学时数一般为上课32学时,上机32学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 教师要讲授这么多内容,给教师教学带来的很大的困难,同时也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另外,由于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师资力量也相对变弱,往往教师一节课要给超过百人的学生上课,特别在上机实验的时候,教师很难照顾到每位同学,教学效果明显降低。
4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 成立课程教学研究小组。
由于大学计算机基础授课班级多,授课教师多,我们成立了教学研究小组,并有一位课程负责人,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学期开课前,我们组织任课教师先分头编写教案和教学日历,然后汇总,再逐条详细讨论。使每位任课教师对整门课程教授的重点、难点、详细讲述内容、简述内容、自学内容、授课时间、进度,达到的效果及目的均做到心中有底。大家认真备课,认真授课,全身心投入到教学研究工作中。同时在教授的过程中,各教师之间互相交流,相互学习,保证了坚实的教学团队,形成了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2) 整合学校计算机教学资源, 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计算机课程, 扩大学生学习选择空间。
大学生刚入学的时候组织一次计算机能力测试,从而为不同的学生安排计算机课程,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为学生创造个性化学习空间,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3) 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地、积极地探索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采取集体备课,统一教案,鼓励任课教师根据所带专业和学的特点创作个性化的课件,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同时要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使学生对一门学科产生兴趣的最好办法, 是使学生感到它值得学习。事实证明, 学生对某学科的兴趣和他在这一学科取得成就的大小有着密切的关系, 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因此,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利用一些现代化教学手段, 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的感觉能力, 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4) 合理安排教学与实践,重视实践教学。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虽然理论课和实验课是分开上的,但是由于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时间间隔较长,学生易忘,因此采用“教与练”相结合的方法能达到较好的学习
效果。“百闻不如一见”,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是“百看不如一练”。当教师通过对知识的理解、演示而使学生对这一知识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理解的时候,能不能让学生将这一还比较模糊的概念转变成自己思维体系中固有的,较清晰的认识,使学生对这一比较陌生的知识逐渐熟悉起来,关键的一步就是能否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去实践,从实践把握真知、在实践中创造成果。比如,在学习办公软件部分时,可以先讲解、演示,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当堂解决,这样会加深印象。而在学习计算机组成这样的内容时, 要尽量到机房实地教学,现场辅导和答疑。实验课前,首先现场演示,然后布置操作练习,针对实验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在大课中进行及时的讲解,为下一步教学的深入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5) 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建立教学网站。
目前我校已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善学院优秀课程网站辅助教学。教师利用教学网站可适时安排课程作业;并且可以定期把相关的教学文档上传至网站供学生在线学习;同时,对于学生在网站中提出问题可以及时地进行答疑解惑;还可利用网站构建试题库和资料库, 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环境。通过该教学网站的辅助教学,及时解决学习中甚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大大提高了我校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6) 改革教学考核手段。
为了保证计算机教学质量,改变计算机教学考核手段非常重要。在考试内容上既要重点考核计算机应用能力, 又要考核计算机基础知识。对学生成绩的评定,将学生的期末成绩转换为上机成绩,平时成绩和笔试成绩的有机结合,笔试成绩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上机成绩是操作技能的表现,平时成绩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盲目追求高分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计算机,激励学生创新追求全面的知识。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建议每个计算机课程后都有一个综合设计的课程设计,这样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可以大大加强,同时学生有很强的成就感。
5 结束语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面向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影响面大,如何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上好大学生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每个教学工作者都很重视的问题。同时课程的教授对象是大一新生,他们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充满了好奇,在学习方法、学习目标、学习习惯等方面还依赖于教师的指导和督促。因此,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讲好课,我们应该多关心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帮助他们逐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学号计算机基础课程并掌握进一步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 肖新峰.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8).
[2] 丁蓉.计算机基础教育分级教学改革探讨[j].信息教育,2007(5):145-146.
[3] 张本成.“计算机文化基础”重点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6,6:33-3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