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1.本试卷共 12 页,共五道大题,24 道小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生钟。 须
2.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知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 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 14 分)
为了弘扬长江文化,学校组织同学们开展“江天万里——走近长江”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史地社团负责“文明传承绵延长”展板。下面是同学们整理的材料,请你阅读后完成(1)(2)题。(共 4 分)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一曲【甲】长江之歌【甲】,唱出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无限依恋。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长江,接纳百川,汇聚千流,穿巴蜀,过荆楚,行赣皖,经吴越,茫茫九脉,浩荡东流,奔腾入海。滔滔江水,滋养了沃野千里的鱼米之乡,也孕育了深厚的长江文化。千百年来,烟雨朦胧的水乡泽国,更是催生出一个诗意的文化符号【乙】江南【乙】。万里长江横贯东西,支流辐辏,港埠星罗,物畅其流。长江,以其生生不息的姿态和兼收并(xù)__________的胸怀,成就了长江文明的赓续与发展。 (1)一位同学对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意思、拼音对应的汉字和意思,以及【甲】
【乙】两处标点符号的使用产生了疑问。请你帮他选出判断不正确的一项。(2 分) A.“脉”在文中的意思是“像血管一样连贯而成系统的东西”,应读为“mài”。
1 / 17 B.“兼收并(xù)”中的“xù”在此处意思是“接连不断”,应写为“续”。 C.【甲】处应填书名号,标示歌曲的名称。 D.【乙】处应填双引号,标示特定的称谓。 (2)同学们在《新华字典》中查到“罗”的义项有:①捕鸟的网;②散布,陈列;③
搜集。根据文段内容及字典释义,你认为“港埠星罗”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__。(2 分)
2.文学社团负责“千年文脉润古今”展板。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1)(2)题。(共 4 分)
博大浩瀚的长江文化,源于数千年的厚重积淀。以长江水系为脉,各民族文化跨越不同历史时期,不断交流、融合,形成了绵延不绝、辉煌宏大的长江文明。千百年来,江水流出了河姆渡、良渚等新石器文化,也淌出了阳刚之巴蜀、浪漫之荆楚、婉约之吴越,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她奔涌着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轻快欣喜,承载着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激扬着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英雄豪气……长江以其独有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 (1)同学们对展板上的两幅书法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这两幅作品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第一幅笔力遒劲,古意盎然,让人感受到范仲淹与古仁人相同的忧乐观。
B.第一幅笔法厚重,庄严大气,让人感受到范仲淹的博大胸襟和高远志向。
C.第二幅笔画平直,端正工稳,让人感受到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政治抱负和济世情怀。
D.第二幅字体挺拔,潇洒飘逸,让人感受到范仲淹心忧天下的赤子之心和人生境界。 (2)为了弘扬长江文化,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于今年年初正式启动。江苏省(图 1)的名胜古迹丰富(如南京的秦淮河、 2 / 17 镇江的北固山等),文化名人众多。下列选项中,你认为哪 一位可以成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的名片?联系其经历或作品,说明理由。(2 分)
A.杜牧
B.辛弃疾 选择: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
3.生态社团负责“大江安澜丰碑立”展板。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1)(2)题。(共 4 分)
长江安澜,从来都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甲】千年来,长江流域人民兴利除弊,建设了众多水利工 程,促进了长江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2020年11月,三峡工程完成整体竣工验收全部程序。【乙】昔日险滩成胜景,今朝高峡出平湖。气势恢宏的三峡工程,__________民族工程的铮铮脊梁,__________治水兴邦的民族期盼,__________中华民族的复兴步伐。“十三五”时期,全面加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着力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丙】实践表明,长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长江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是交相辉映的。【丁】唯有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唱响长江新时代的主旋律。
(1)在文段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①书写 ②见证 ③展现 A.②①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③②①
(2)文段中【甲】【乙】【丙】【丁】四个句子使用了成语或修辞方法,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甲】句
B.【乙】句
C.【丙】句
D.【丁】句
4.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在展板上拟写了一副对联。填入对联中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上联:纳川汇流, ① ,江河纵横铺画卷 下联: ② ,文润古今,民族复兴 ③
A.①百舸争流 ②水利兴盛 ③谱新曲 B.①百舸争流 ②治水兴邦 ③展情怀 C.①舟行天下 ②水利兴盛 ③谱新曲 D.①舟行天下 ②治水兴邦 ③展情怀 3 / 17 二、古诗文阅读(共 17 分) (一) 默写。(共 4 分)
5.___________,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1 分) 6.山水之乐,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1 分)
7.初三年级要举办“古韵春音”诵读活动,你所在的班级准备编辑诵读手册,你推荐的以欣喜之情描绘春景 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试卷中出现的诗句除外。每句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2 分)
(二) 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完成 8-9 题。(共 4 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翩。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8.有人评价岑参的边塞诗“奇气益出”。“奇”在本诗中体现为:先用一个妙喻,描绘雪景的奇丽;紧接着通过描写将士们日常生活的感受来写当时的天气,其中“ ① , ② ”从侧面突出边塞的奇寒;继而场景移至帐外,以“百丈冰”“万里凝”描绘出大漠雪景 ③的特点;而欢饮饯别之后,化情为景,堪称奇情。(2 分)
9.唐代边塞诗人常借边地特有的人、事、景、物表达情感。品味本诗中画线的诗句,并从下面诗句中任选其一,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是如何表达情感的。(2 分) (1)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4 / 17 答: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3 题。(共 9 分)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仲,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展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孩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绍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 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自秦、汉以来,书益多,士莫不有,然学者益以苟简
①,何哉?余犹及见 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词学术,当倍蓰②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 余友李公择,少时读书于庐山白石庵之僧舍。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
为李氏山房。藏书凡九千 5 / 17 余卷。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③,以为己有。而书固自如也,未尝少损。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公择求余文以为记,乃为一言,使来者知昔之君子见书之难,而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为可惜也。 (节选自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 注:①【苟简】草率简略。②【倍蓰(xǐ)】一倍、五倍。概指数倍。③【膏味】甘美的滋味。
10.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既加冠 公择既已涉其流 既克 既往不咎 B.益慕圣贤之道 书益多 有所广益 精益求精 C.穷冬烈风 供其无穷之求 欲穷其林 穷乡僻壤 D.求而不得者也 幸而得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怡然自得 1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利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甲】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翻译:所以我虽然愚笨,但之后我有了更多的见识。
理解:宋濂年幼时不畏难,读了很多书,成年后外出求师城恳请教,使他
学有所成。
【乙】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翻译:四海之内也错误地称道我的姓名,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理解:宋濂认为自己功成名就,能位列公卿、四海称名,更应谦恭抑己,
虚心做人。
【丙】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翻译:因此不把书藏在家中,而藏在先前所居的僧房,这是仁者的心思。
理解:李公择把书放在僧房中,为的是让更多的人读到书,满足更多人读
书的需求。
12.结合上下文,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1 分)
A.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 B.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 C.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 D.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
6 / 17 13.甲乙两文都谈到了读书,宋濂幼时和老儒学者少时都采用了 ① 的读书方法。
甲文中宋濂将自己与太学生的学习条件对比,突出了 ② 对学有所成的重要作用;而乙文中李公择“ ③ ”的读书表现与学者、后生科举之士不同,表明了李公择能把所读转化为学养的原因。从甲乙两文中,你获得的启示是 ④ 。(4 分) 三、名著阅读(5 分) 14.学校要开展以“成功需要执着追求还是适时而变”为辩题的辩论会。正方观点是
“成功需要执着追求,勇往直前”,反方观点是“成功需要适时而变,顺势而为”。你会选择哪一个观点?请结合阅读过的名著,陈述理由。(100 字左右) 答: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 24 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5-17 题。(共 7 分) 材料一
2022年3月,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圆满结束。这是近20年来首次在大陆性冬季季
风主导的气候条件下 举办的冬奥会,历届冬奥会气象保障的经验和方案都无法复制。为了提供更加精准的气象预报,我国气象部门在奥运赛区建成“地、空、天”立体监测网,实现了“百米级、分钟级”的天气预报能力,保障了冬奥会的顺利完成,这表明我国气象现代化建设正向更高水平发展。 气象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气象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保障人民 安全福祉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10920个国家级地面观测站,构成了陆地平均29公里空间分辨率的基本气象要素观测网,120个高空气象观测站实现了秒级数据连续探测,224部新一代天气雷达投入业务运行,7颗 风云气象卫星在轨运行……这些都对天气、气候监测和预报起到支撑作用,综合气象观测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国气象现代化发展纲要(2015-2030年)》明确提出,到2030年我国将全面实现气象现代化。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气象预报准确率稳步提升。2021年,24小时暴雨预警准确率达到
90%,强对流天气预警时 间提前至40分钟,台风路径预报24小时误差为77公里,稳居国际先进行列。2022年,中央气象台准确预报 7 / 17 3月16日8时至3月17日8时,湖北北部和东部等局部地区有暴雨;准确预报3月17日14时至18日14 时,内蒙古中部偏南地区、河北西北部和北京西北部山区等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雪。“早预警、早行动”,气象部门与交通、铁路、电力、通讯等应急管理部门合作联动,最大程度降低了天气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据统 计,截至2021年,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比例从20世纪90年代的3.4%下降至0.3%。气象预报精准能力不断提升,为气象防灾减灾筑牢了“第一道防线”。 气象服务与百姓生活方方面面相结合,衍生出穿衣指数、晨练指数、花粉过敏指数等服务产品,不断满足百姓个性化、精细化的需求。在北京,公众可通过“休闲天气”快捷查询景点天气预报和实况,实现特色休闲指数私人订制;浙江气象部门推出了涵盖公路、内河、海上的气象导航服务,基于用户位置和需求实时推送个性化信息。吉林有雾凇预报,安徽黄山有云海预报,新疆昭苏县有彩虹预报……知冷暖、伴出行、惠生活, ________。气象服务精细化水平的持续提升,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材料三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气象部门不断推进气象信息化发展,气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我国建成了高速气象网络、海量气象数据库和国产超级计算机系统,形成了“云 +端”的气象信息技术新架构。一秒钟,高性能计算机的峰值运算速度达9.8千万亿次;一分钟,探空气球可爬升400米,无人机可观测边界层15种气象要素;一小时,天气雷达能完成10次扫描,智能
8 / 17 网格天气预报结论可更新6次……未来,激活数据潜能,打好气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应用攻坚战,气象信息化建设将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实现气象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15.阅读上述三则材料,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1 分) 【甲】冬奥会各项赛事顺利开展,离不开奥运赛区气象监测网络的建设和精准的气象预报。 【乙】气象部门准确预报暴雨、暴雪天气,与各部门合作联动,实现了“早预警、早行动”。 【丙】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运用,表明我国已经实现了气象现代化。 16.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和图 2 的信息,在材料二的横线处补写一句话。(2 分) 答:___________
17.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气象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成果有: ① 、 ② 、
③ 、 ④ 。(每空限 15 个字以内)(4 分)
(二)阅读《为祖国河山立传》,完成 18-20 题。(共 10 分)
为祖国河山立传 ① 徐州南关尹小桥的广大北巷十七号,是李可染的旧居。大门坐南朝北,镶有青松和仙鹤浮雕的影壁旁有曲 折缠绕的紫藤和婆娑弄影的翠竹,充满诗情画意。穿过圆门往右折,一座旧式的四合院出现在眼前。 ②旧居的三间南屋,是李可染当年的居室。卧室外墙上,引人注目的是他三位师
长的照片,一为徐州乡贤钱食芝,一为著名画家林风眠,一为艺术大师齐白石。 ③李可染自小就酷爱绘画,每用碎碗片在地上画戏曲人物,总能博得邻人围观。十三岁时,一次到徐州公园游玩,看到一位先生正在全神贯注地作画,以后一连几天他都去看,先生动了心,要教他学画,这位先生就是钱食芝。从此,李可染便成了先生的“研墨童子”。回到家中,他竞能把所见全幅山水大意背临下来,使老师大为惊讶。李可染正式拜师后,钱食芝为这个小学徒画了一大帧山水,并附诗:“童年能弄墨,灵敏世应稀。汝自鹏捕上,余惭鹢①退飞。” ④1985年李可染旧居修茸完工,八十多岁的他对着老师的照片深深地鞠了一躬。在典礼上,他对乡亲们说:“是钱老师带我走上了艺术之路,如果没有钱老师,也就没有我的今天。” ⑤1929年,22岁的李可染报考西湖国立艺术院首届油画研究生,由于他现场所作的
巨幅人体油画,画风 9 / 17 雄厚大胆,被慧眼识才的林风眠校长破格录取。其实,那次是他第一次拿油笔。可是,到了课堂上,他拿起从未曾拿过的炭条准备画素描,却不知从何下手。他自愧画拙,总是扣放画板,待教授来课堂指导时才翻正过来。画板一角写着一个“王”字,原来那是“亡”字的密码暗示,暗示自己,画不好素描毋宁死。 ⑥在艺术上对李可染指点最多、帮助最大的,当然还是白石老人。卧室外壁门旁,悬挂着李可染手书的白石老人印语:“痴思长绳系日”,旁有跋:“此白石师自刻印语,深感吾师惜阴精神,因书以自励。”李可染在齐师身边10年,每天为老人磨墨理纸,看齐师作画。白石老人的花卉,他一笔不画,但他认真学习了齐师的作画态度,用笔运墨之法,还有构思之奇绝,以及大胆创新的精神。 ⑦卧室外间的画桌旁有一张李可染手拿画板的照片,时间是1938年,武汉。1937年
抗日战争爆发,李可 染给正在武汉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的田汉去信,询问可否投笔从戎。田汉很快给他回了信,把他安排在三厅绘画木刻科。李可染怀着满腔激情,创作了控诉日寇罪行的《无辜的血》《侵略者的炸弹》等大幅宣传画,又和好友力扬一起,每天提着墨汁桶到武汉街头画抗日漫画,刷写标语……这些宣传,在人们心中撒下了拯救民族危亡的火种,成为唤起民众齐心抗战的响亮号角。 ⑧旧居里的两方印章也十分抢眼,一方是“可贵者胆”,另一方是“所要者魂”。
新中国成立不久,李可 染在中央美术学院执教时,遇到了许多困惑,自“五四”以来不断被提及的中国画的去留问题更使他愁肠百结。白石老人的一首诗使他茅塞顿开:“逢人耻听说荆关②,宗派夸能却汗颜。自有胸中甲天下,老夫看惯桂林山。”他决心效法恩师“自有胸中甲天下”的大胆独创精神,到大自然中去,到生活中去,不受“宗派夸能”的干扰,决心对死气沉沉的中国画进行改造,赋予它们新的生命与活力,他认为这才是中国画的灵魂。 1954年春末,他与好友张行、罗铭结伴去江南写生,行前,他请著名篆刻家邓散木雕刻了这两方印章以壮行色。 ⑨南方的早春三月,绿油油的麦田,金色的油菜花,竹林中的粉墙黛瓦,隐在远方天际的白帆……他们第一次,用毛笔和宣纸写生。他们边走边画,鞋子磨破了,李可染就用个厚纸板垫在鞋里,他硬是穿着这样的鞋走了几个月。在写生的最后一站黄山,李可染只能睡在天都峰下一间小屋子的门板上,遇到下雨天还要打着雨伞睡。可当看到云从窗户涌进来又从门里涌出去,他写生的兴趣被激发,《文殊院望天都峰》就是在风吹云破的十分钟内抢出来的。自此,黄山的密树丛林、奇峰怪石、烟云雾霭便
10 / 17 时时在他脑海中浮现,他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真挚热爱之情,都通过笔端融进了一幅幅画作之中。 ⑩三个月后,他们在北京的北海公园办了展览。李可染展出作品四十余幅,占了画展的半数之多。画作一经展出,得到了许多观众的喜爱。他们运用我国绘画传统的水墨技法,描绘了祖国锦绣河山的明媚和壮丽,反映了祖国人民的新气象和新生活。著名画家黄永玉赞美他们的展览“为中国画开辟了新的天地”。画家吴冠中多年后曾说:“这个规模不大的画展却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里程碑,不可等闲视之。他们冲破了陈陈相因、日趋衰亡的传统技法的程式,创作了第一批清新生动、具有真情实感的新山水画。新中国成立30余年来的山水画新风格蓬勃发展,大都是从这个展览会的基点上开始生长的。” ⑪1956年,李可染带着学生走遍祖国大江南北,历时八个月写生、创作。忧如置身
水晶宫中的“漓江胜 境”,璀璨多彩的“黄山烟霞”,桃花初放的“春雨江南”、帆影点点的“长江三峡”……祖国河山的瑰丽和壮观,使李可染焕发了艺术青春。之后,一代伟人毛泽东诗词的恢宏气势和博大情怀,使李可染激情难遏,他手挥如椽大笔,又创作出了《万山红遍》《昆仑》《长征》《井冈山》等传世巨作。旧居里悬挂的一件件墨宝珍品,是李可染游历祖国名山大川的真情记录,是他执着追求艺术的生动写照,是他对祖国、人民、生活真诚热爱的坦诚流露。他不畏艰难险阻,以顽强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跋山涉水,呕心沥血,一次次为祖国河山立传,他笔下苍劲腴润、葱郁华滋的锦绣河山,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祖国的美丽与伟大…… ⑫李可染生前,许多海外人士去拜望他,赞扬他是了不起的大画家。李可染听了总是谦和地笑笑,淡淡地说:“我首先是一个爱国者。” (取材于任愚颖同名文章,有删改)
注:①鹢【(yì)】一种水鸟。②【荆关】荆浩、关仝,中国五代十国时期著名山水画家。
18.读完文章,我们了解了李可染以笔墨“为祖国河山立传”的绘画人生。少年时,
① ,可见他对绘画的热爱;求学时,在画板一角写上“王”字,表现了他 ② ;求师时,手书白石老师印语,表现出他 ③ ;抗战时, ④ ,表现了他对侵略者的满腔激愤;执教后,一幅幅画作,更是他对祖国真挚之情的体现。(4 分)
19.品味文章中加点的词语,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2 分)
(1)1985 年李可染旧居修葺完工,八十多岁的他对着老师的照片深深地鞠了一躬。 11 / 17 (2)李可染听了总是谦和地笑笑,淡淡地说:“我首先是一个爱国者。”
答:___________
20.阅读文章第⑧-⑪段,结合链接材料简要说说“可贵者胆”“所要者魂”在李可染
身上的具体表现。(4 分) 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 (节选自李
可染《山水画的意境》) 答: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3 题。(共 7 分)
①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薛瑄有言:“处事识为先,断次之。”意思是说处理事情,首先要把事情的客观本质认识、辨别清楚,然后再决定怎么做。可见“识”在先对于做事的重要性。古往今来,有“识”之士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善“识”者,业易成。 ②“识理”,是识之首。识理,可谓包罗万象,内涵深广。所以“识理”,需因人因事而异。古之为政者要识“民为贵,君为轻”之理,才能得民心,才可使江山稳固。秦始皇不惜民力,一味横征暴敛,以致秦朝二世而亡;李世民深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理,体恤民众,休养生息,于是开创了“贞观之治”。为学者要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之理。春秋时“韦编三绝”的孔子,西汉“凿壁偷光”的匡衡,东汉“悬梁刺股”的孙敬,都识“勤”于成学之理,而终有所成。今之学子也当深识此理。 ③“识己”,是识之基。识己,就是知己之长、己之短。该表现时,敢于表现;该担当时,勇于担当。譬如毛遂,就是在秦围赵都的危局之下,抓住时机自荐,从而“脱颖而出”,成为“识己”典范。反面的例子也不少,如不听指挥、不听劝阻、一味逞能的马谡,只落个被“挥泪斩”的终局。为学者也需识己。杨振宁在美国留学之初研究实验物理,可是动手能力是其短板,于是他转而研究理论物理,不但取得了突出成就,还获得诺贝尔奖。杨振宁善于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铸就了人生的辉煌。 ④“识志”,是识之要。识志,就是有明确的志向、理想。“有志者,事竟成。”王阳明少有大志,立志 12 / 17 做“圣贤”,终成一代心学大儒;黄大年心怀“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报国之志,为中国“巡天探地潜 海”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北京冬奥会上熠熠生辉的元气新青年苏翊鸣、谷爱凌,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青年热情开朗、包容进取的形象。你可知道11岁时苏翊鸣就种下了“在家门口为国争光”的梦想,13岁的谷爱凌更是立下取得冬奥金牌的鸿鹄之志。“志之所向,无坚不摧。”一个人有了坚定的志向,无论路远、山高、海阔,都能攻坚克难,终达彼岸。 ⑤“识理”“识己”“识志”,并非识之全部,但懂得、掌握了这“三识”,成功率就可大大提高。要不断提升“三识”,为自己的事业发展打牢基础。 (取材于郑殿兴的文章,有删改) 21.阅读第①段,说说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如何提出的。(3 分) 答:___________
22.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甲】文章第②-④段从不同角度分析善“识”的意义,论证了中心论点。 【乙】第②段从“为政”“为学”两方面正反对比论证了“识理”的重要。 【丙】第④段举苏翊鸣、谷爱凌的事例证明确立志向对于事业成功的意义。 23.一个人要想事业、学业取得成功,除了文章谈到的“识”的内容,你认为还应当
“识”什么?请说说理由。(2 分) 答:___________ 五、写作(40 分)
24.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1)“韵”本义是和谐悦耳的声音,后来也指意味、情趣、风度等等。秋之韵是成
熟的味道,舞之韵是律动的风姿,师长之韵是人格的魅力,京城之韵是文化的丰厚……景、物、人、事,各有其韵,用心感悟始得其意味,深人其中方得其神韵。请以“_______之韵”为题,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作文。 (2)2122 年,中国主办的第一届太空奥林匹克运动会就要开幕了。如果你是开幕
式导演、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志愿者等中的一员,在奥运会期间,会有哪些不一样的情形?会发生哪些精彩的故事?请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题目自拟。 13 / 17 要求: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 600-800 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14 / 17 海淀区九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 语文参考答案 一、基础·运用(共 14 分) 1.(1)B (2)示例:港口码头像星星似的散布在长江两岸 (共 4 分。共 2 小题,每小题 2 分) 2.(1)D (2)示例 1:辛弃疾曾在镇江任职,他登临北固山,面对滔滔江水,触景生情,写下了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慨叹历史兴亡之事,表达自己对英雄的仰慕和对朝廷的愤慨之情。 示例 2:杜牧夜 泊秦淮,触景伤怀,想到国势日衰,写下《泊秦淮》,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共 4 分。共 2 小题,每小题 2 分) 3.(1)C (2)C (共 4 分。共 2 小题,每小题 2 分) 4.D (2 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 17 分) (一) (共 4 分) 5.荡胸生曾云 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7.示例: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共 4 分。每空 1 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二) (共 4 分) 8.①将军角弓不得控 ②都护铁衣冷难着 ③奇伟(或壮阔、壮美) (共 2 分。共 3 空,第①②空,1 分,有错不得分;第③空,1 分) 9.示例 1:选(1)。岑参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描写目送曲折山路上离去的友人、凝视雪地上的 马蹄印,心中怅然若失,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李贺的“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描写了边塞的角声,血染的战场,从听觉、视觉角度表现战争的残酷,渲染了悲壮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对将士誓死报国、不畏牺牲的赞叹之情。 示例 2:选(2)。岑参的诗句写诗人送别友人的情景,山回路转,友人已消失在远方,但诗人凝视雪地上的马蹄印,不愿离去,表现了诗人难舍友人的无限惆怅。王昌龄的诗句借汉代名将李广纵横驰骋的英武气概,表达了希望朝廷启用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愿望。 15 / 17 (共 2 分。岑参诗句,1 分;李贺或王昌龄诗句,1 分) (三) (共 9 分) 10.A (2 分) 11.丙 (2 分) 12.B (1 分) 13.①示例:抄书 ②示例:专心 ③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 ④示例:我
们现在不愁无书可读,但不能拿书当摆设,要用心读书,深入钻研,才能不断丰富自己。 (共 4 分。共 4 空,每空 1 分。第③空,有错不得分) 三、 名著阅读(5 分) 14.示例 1:我选择正方观点。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他不惧环境的恶 劣、疾病的折磨,坚持参加筑路工作;他双目失明,用顽强的毅力完成写作……他执着追求,奋勇拼搏,最 终成为一名真正的钢铁战士。可见,成功需要执着追求,勇往直前。 示例 2:我选择反方观点。在《藤 野先生》中,鲁迅赴日学医,但在观影时看到国人的愚昧麻木,他毅然弃医从文,决心用文艺疗救国人的灵 魂。鲁迅适时而变,顺势而为,成为用文艺唤醒民众、救国图强的最勇敢、最坚决的践行者。可见,成功需 要适时而变,顺势而为。 (共 5 分。名著内容,3 分;理由,2 分) 四、 现代文阅读(共 24 分) (一) (共 7 分) 15.丙 (1 分) 16.示例:气象服务公众满意度 2014 至 2021 年逐年增长 (共 2 分。表述对象、时间,1 分;趋势,1 分) 17.示例:①综合气象观测能力水平高 ②气象预报精准能力不断提升 ③气象服务精细化水平持续提升 ④气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16 / 17 (共 4 分。共 4 点,每点 1 分) (二) (共 10 分) 18.示例:①他用碎碗片在地上画戏曲人物(或:看完先生作画后能将山水画背临下来) ②画好素描的坚定 决心(或:对自己有极高的要求) ③对时间的珍惜 ④他投笔从戎进行抗日宣传 (共 4 分。共 4 空,每空 1 分) 19.示例:“深深”,写八十多岁的李可染鞠躬幅度之大,表现他仍不忘启蒙老师的恩德,满怀对老师的深情厚意。 “淡淡”写李可染说话时语气平淡,面对众多海外人士的赞扬,他明确表示自己首先是一个爱国者,表现了他谦和的态度和坚定的爱国情怀。 (共 2 分。共 2 个词语,每个 1 分) 20.示例:李可染认为,只有身临其境,长期观察,才能深刻认识事物,才能产生思想感情,才能产
生意境。李可染用实际行动践行这一理念,“可贵者胆”是指他和好友克服困难、数月写生,大胆创新,为中国画寻求突破的决心和勇气。“所要者魂”是指他们的作品描绘了祖国河山的明媚和壮丽,反映了人民的新气象、新生活,推动了中国山水画新风格的蓬勃发展。 (共 4 分。链接材料,1 分;“可贵者胆”“所要者魂”,3 分) (三)(共 7 分) 21.示例:由思想家、理学家薛瑄的名言及内涵,引出“识”在先对于做事的重要性,进而引出“善‘识’者,业易成” 的中心论点。 (共 3 分。名言理解、作用,2 分;中心论点,1 分) 22.乙 (2 分) 23.示例:还应当“识人”。因为只有认识他人的优点,才能够树立正确的榜样,择其善者而从之;认识他人的缺 点,其不善者而改之,避免犯错,少走弯路,有助于自己的成长。 (共 2 分。“识”的内容,1 分;理由,1 分) 五、写作(40 分) 17 /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