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高考综合改革的学习、宣传。
1.我校高度重视新高考改革。2016年10月、2017年12月、2018年11月,我校分别派遣教学副校长、教学主任、年级主任及优秀教师赴上海、浙江、山东以及衡水中学等地学习取经。我校还多次组织学科教师参加省内外各地的新高考研讨会,听取经验介绍。
2.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我校的微信公众号以及校园网、校报等平台,向社会、学生及家长介绍新高考相关知识,宣传新高考改革有关政策和文件精神情;利用校园人文大讲堂、主题班会,分阶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培训,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学习奋斗目标;在暑假、学期初、学期中多次组织全体老师对新高考有关政策及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培训。通过多次的观摩、学习、培训,目前我校对新高考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对新高考的组织实施也学习到一些经验。后期,我们将继续认真学习各类有关新高考改革的文件、材料,领会新高考改革的精神,掌握科学具体的实施办法。
二、应对新高考改革相关工作的准备情况
1.模拟选课。为了使我校2018级高一学生提前了解新高考背
景下的选课走班教学,我校对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和模拟选课工作做了整体布署,共组织学生进行了六次生涯规划教育讲座和四次模拟选课。在每次模拟选课前都举行了专业解读、班主任会培训、学生家长培训。
2. 关于走班教学
分层走班教学模式并不打破原有的行政班,实行行政班和教学班相结合的“双轨制”管理,从制度上弥补原来班级管理的“真空”,充分发挥学科教师在全员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行政班和教学班、行政班班主任和课程导师之间是支撑关系和互补关系。学生们在上文化课的时候,根据走班分层的情况到对应的教学班上课。根据不同水平层次及选课的情况安排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从而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又能满足学优生的教学进度与知识面需求。
3.我校实施新高考存在的困难。
(1)硬件困难。缺少功能教室,由于新高考学生的选修课程多达12种组合,现有的教室已经不能满足需求;缺少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有关的实验室、实验器材、药品、模型等设施。
(2)软件困难。师资力量不足,目前我校新高一年级有专业任课教师39人,有学生近600人,师生比为1: 15。而新高考成功实施的省区,师生比为1:8,我校各类专业教师缺口量较大。
缺少教学服务人员。由于学生选修课程多,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课程表,因而课程安排复杂,教师的安排组织复杂,目
前的人员配置不够。
排课软件。目前是市面开发的排课软件很多,例如“云校”、“希悦”排课软件,费用较高,并且各有各的优缺点,无法满足算法高效、数据开放以及同学校信息化系统数据集成或转换等功能要求。今年模拟选课时,针对12种组合,学校排课系统无法满足,不得不大量使用手动调整课表,费时费力。今后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学校的智能排课和自主选课系统需要进一步的更新。
三、关于新高考的思考和建议 1. 有关教学评价
课程评价改革是推动课程改革最有力的杠杆,这里仅就如何通过课程评价改革推动课程结构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谈谈看法。评价(包括考试)恰恰最能有力推动学校进行课程改革。就学校的常规管理评价而言,要建立目标体系,对担任高考科和学考科不同的教学任务提出明确的要求并纳入考核;要建立标准体系,对于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及课堂教学从资源的开发利用到过程的实施和产生的结果均有明确的评价标准;要建立奖惩机制,对教授同一层次学生的不同教师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和结果的进行奖惩;建立展示平台,通过典型课、公开课、汇报课、优质课等教学活动活动,将课程改革的过程和结果充分展示出来。
2.关于同一学科组合内的分层走班制定教学目标,并实现学生层与层之间的有序流动的问题
(1)教学目标的制定。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基础的学
生设计不同的教学设计。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采用各种教学方法突破教学难点,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地掌握教学知识。结合教材的特点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实际,对教学进行分层次备课,明确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例如,在尊重学生意见的前提下,把每个组合都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学生学科知识基础较弱,学习积极性不高;B层:学生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能力中等;C层:学生学科知识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表现优秀。对于A层学生,要低起点、补台阶帮助他们树立奋斗目标、基本上能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中等水平的B层学生,要慢变化、多练习、小步走、抓反馈,思想上使其树立奋斗目标以增强学习化学的动力,学习上使其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其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高水平的C层学生,要小综合、多变化、主动走、促能力,注意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注重理解、运用、思维、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2)有序流动。对于学生来说,分层并不是固定的。学校应建立一套分层动态调整机制,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进步与变化,允许学生依照程序申请跨层流动,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
3.关于在教学管理方面,行政班与教学班如何做到无缝衔接
的问题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选修课的开设,学生“走班”上课情况的出现,长期以来固定不变的“班级”形式将被打破,成为一个动态的组织,这对传统的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新的要求。
学校在继续加强行政班管理的基础上,应重视做好教学班的教育管理工作, 实行教师全员参与德育工作,建立相对固定的教师学生组合制度,形成“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的管理模式,制定管理制度。教学管理组织从长远考虑仍以行政班管理为主,短期以教学班管理为辅的策略,班主任主要承担以行政班为主的管理工作,学科教师承担教学班为主的管理工作。行政班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开展班级活动的集体组织,学校应保持行政班班主任的稳定,以便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有效的管理、指导; 教学班是选修课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学科任课教师是教学班的核心,是教学班中教学、纪律、财物、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同时还须在选课走班的学习过程中,对学生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指导与跟进,同时,教学班设置来自不同行政班的课代表和班干部,便于教学班与行政班的沟通。
4.关于在走班教学的背景下,进行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 对于学校和老师而言,选课走班也加大了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教师的人员安排将面临挑战,比如部分科目教师缺乏,老师管理学生的难度会加大等等。
(1)学科教师分布通盘考量。在具体实施中,可把初高中的
教师通盘考虑,科学评估各学科任课教师团队的整体执教水平,均衡调配师资,在某些程度上先保证高中合格考、等级考的需求,兼顾初中地理、生命科学、历史的教学。
(2)等级考教师课务灵活安排。积极鼓励教师承担一科双岗任务满足学校课程实施的需要。
(3)质量目标的设置与评价。选课走班后,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考核机制需要重建和完善,学校实施学科备课组和班主任双团队制教学质量目标考核机制,保证选课走班后的课堂教学质量,凝聚班主任和备课组教师的合力,从而能有力促使学校教学质量的持续稳健。
(4)扩大教师队伍。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
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我校的理化生史地政教师严重短缺,现有教师无法满足学生选科走班的需求,有很多老师将面临跨年级教学的困境,身兼数班教学任务,工作量剧增,难以保证上课的高效以及及时作业批改。而扩大教师队伍,我校资金短缺,招聘教师工作难以顺利、有效进行。
5.关于在走班模式背景下办学规模的问题
多大的办学规模适合走班模式?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因为决定走班模式顺利与否、成功与否的关键不是学校的规模,而是学校的硬件与软件条件是否具备。
(1)硬件建设是实施走班制教学的基础。高中学校一方面要
挖掘潜力,充分地调用学校现有的教室、实验室、阅览室,甚至办公室,以尽力满足学生走班的需要;另一方面,尽可能地在短时间内通过改建或扩建,增加教室和实验室,加强硬件建设,切实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2)教师资源是实施走班制教学的关键。学校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想方设法提高教师素质。针对高考改革,学校尤其要重视教研室建设,切实开展好教研活动,促使教师在自主研修与合作研讨中提升自身素质。至于数量的不足,限于现有编制政策,从学校的层面看,的确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3)课程资源是实施走班制教学的核心。面对高考3+1+2的考试模式,尤其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创建、丰富与更新。目前我校高一年级的理化生政史地教师有的学科,例如政治只有两位,这势必造成学科的教研实力薄弱,也必然造成课程资源建设的困难。
(4)新高考“3+1+2”的选考模式,还要求我们开设和加强生涯规划课程,重视指导学生做出恰当的选择。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理想,扬长避短,选择自己的优势科目,考取理想的学校。教师的短缺,教室以及教学设施的不足,严重影响了我校在这一层面上的前进步伐。
6.关于在走班模式背景下,教室的数量及学科老师的数量与招生规模之间比例搭配的问题。
在走班模式的背景下,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包括教
师数量、老师数量、生源情况,灵活处理,以解决学校自身在走班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就目前来说,扩建校舍与增加教师数量的问题难以解决,而通过减小一所学校的现具备的办学规模来适应走班教学背景下教师、校舍场馆需求增加的问题,恐怕也不是轻而易举的。解决上述问题,不妨考虑一下灵活变通走班教学的模式。
1. “不走班”模式。所谓“不走班”模式,是指学校向学生提供有限数量的选科组合,然后将三门选考科目均相同的学生组成一个班,学生在固定的教室上课。但这种模式有其无法克服的缺陷,由于开设的选科组合类别少,所以无法有效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选择需求,对于小规模学校尤其如此。
2. “小走班”模式。所谓“小走班”模式,是指部分学生或科目走班,即将三门或两门选科相同的学生优先组成班级,其他科目或学生走班教学。其缺点是,可能需要调整部分人数较少选科组合的学生的志愿,相对来说分班不够公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