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高端制造业的痛点与破层

我国高端制造业的痛点与破层

2022-10-29 来源:爱问旅游网
逮 我国高端制造业的痛点与破局 董鹏 邓春红2洛浅漩s庞晓琛4 (I国通商务咨询有限公司;2四川理工学院会计系;3太原理工大学大数据学院;4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 摘要:对我国高端制造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对如何支持和加快发展我国高端制造业提出了一些相 关建议。 关键词:高端装备制造业 核心零部件 制造困境 The pain point and breakdown of high-en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China Abstract:h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high-en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China,and puts forward some relevant suggestions on how to support and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end manufacturing industy rin China. Keywords:high-end manufacturing industry,core parts,manufacturing dificulfties. 0引言 现代工业文明无论如何发展,支撑国家的基石始 大而不强、质量效益不高、产业结构不优、资本使用不 佳等问题,导致国内的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大部分核心 技术被国外所掌控,致使国外供货商借机抬高价格, 一终是高端制造业。有无自主实现与发展“制器之器”的 能力是国家制造业强与弱、先进与落后的标志。发展 高端制造业是建设现代化强国、顺应全球技术革命的 发展趋势。如今,我国高端制造业发展面临着重大挑 些发达国家也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向我国出口尖 端设备,如美国参议院通过控制高技术机床出口法 案,把数控机床、超级计算机芯片等20类商品列为对 我国出口的敏感物资,让国内企业深受卡脖之痛,影 战和机遇,要在未来新一轮的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就要 进一步推动改革与创新,致力于突破核心关键技术、 响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1l。 核心零部件制造等瓶颈制约,注重提升高端装备自主 设计研发能力、制造工艺技术水平。 1高端制造业的现状 当下,我国航空航天、船舶、电力、石化及机械制 造等行业发展快速、规模日益扩张。但国内企业缺乏 装备制造产业全球分工趋势明显,但高端装备产 品及零部件的生产仍长期被发达国家所掌控。如美国 制造企业在电气设备、工程机械、自动控制系统等领 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奠定了其在汽车、航空、建筑和 医疗设备等行业的竞争优势;德国装备制造生产商在 32个细分装备领域的l6个领域居于世界第一,掌握 着这些领域的主导权。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制造大 核心技术、关键工艺和关键产品的制造能力,从精密 机床、半导体加工设备到电子产业芯片,甚至连建设 高铁的螺丝钉大部分都依靠进口。如近年爆发式增长 的机器人行业,几年内企业数量迅速增加到近千家, 但90%的企业都是进口国外零部件,再简单组装对外 销售【2],很多企业不具备自主研发能力。对此,笔者归 国,无论是制造业的产值还是进出口额以及制造业的 人数都位居世界第一,但在全球制造业创新能力前 50强的国家中,仅居第22位。当下,我国制造业存在 纳总了当前我国制造问题比较突出的几个重点领域。 a.高端领域的发动机。我国汽车、轮船、飞机的发 201 8.3.KECHEJISHU《客车技术》团 镰 动机,80%以上依靠国外进口。举国关注的C919国 产大飞机,其发动机来自国外;被国际市场认可的 中国汽车,其核心部件的发动机也一直受制于人; 医疗器械全部市场约40%的比例f51。 d.芯片。据中国社科院2018年发布的《经济蓝皮 书》指出,我国90%以上的存储芯片和80%以上的中 高端的芯片依靠进口。据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 的2017统计显示,美国半导体生产已多年占全球市 场48%的份额,仅英特尔一家的研发开支就达到我国 整个芯片业的4倍。这说明我国的科技水平与发达国 家相比还相对落后,研发支出还需大量投入。在ICT 国内的高铁齿轮传动箱90%依赖进口,而制动装置 100%依赖进口[31。国产民用发动机虽通过多年努力 提升取得些许进步,但与国外相比仍存差距。在航 空发动机方面,尽管我国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研 发,但由于其结构复杂且材料要求非常高,并缺乏 相关研发人才,致使我国航空发动机的研发工作至 今也未取得可喜的成果。此外,涡扇航发、大涵道大 推力高性能高可靠度涡扇航发等设备,同样存在发 动机严重依赖进口的问题。 b.高档数控机床。国产数控机床目前以中低端产 品为主,高端的重要零部件仍然依靠进口,有数据显 (信息通信技术)领域,内存、基站芯片、光器件和高端 原材料,甚至包括最近比较火的人工智能GPU都要 依靠他国制造,这表明我国还没有能力完全替代国外 技术{63。尽管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近几年呈跨越式发展, 但始终难以解决缺“芯”问题。因为缺“芯”,我国的芯 片消耗量大却不具话语权,目前智能终端芯片和操作 系统基本上都由国外掌控,高性能通用芯片和基础软 件自主提供能力仍然较低。 e.仪器仪表。在我国仪器仪表业中,中小企业数 量居多。在面对强大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往往会 通过缩减利润来获得市场,但仪器仪表业在技术研发 上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这使得仪器仪表产品在研发过 程中缺少资金支持,导致我国仪器仪表业创新能力薄 弱,难有核心技术支撑,使得国内仪器行业技术水平 以及市场影响力短期内远远无法满足高端市场需求, 从而高端产品不得不依赖进口。据中国仪器仪表行业 协会数据统计显示,我国分析仪器进口量从2012年 示,目前国内80%的高端数控机床和90%的配套数 控系统均依靠进口。目前,机床进口量占国内机床总 消耗的1/3左右,国产高端数控机床在精度和速度上 与国际前沿技术仍有较大差距。同时,数控系统和功 能部件发展严重滞后也困扰着整个行业。当前国产中 高档数控系统不到总和的20%,国内高档系统的自给 率不到总和的5%,高档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仍主要 依靠进口[41。 c.高端医疗器械。我国生产的高端医疗设备面 临的主要的问题是缺少核心技术,即使是国内生产 组装也需进口核心部件及材料。以用于临床诊断的 CT设备为例,据(2017年中国CT设备市场研究报 告》显示,在收集的在用的12074台CT设备中,国外 开始逐渐增加,并于2017年l2月首次突破2500万 台,压力检测表也从2010年的几十万台增加到现在 产品份额达到了76%之多。我国高端医疗器械70% 至80%依赖价格昂贵的进口零件或外资商品,导致 的8000多万台。除此以外,流量仪表、液位仪表、电子 测量仪器等产品近年的进口量也明显增加。目前常用 的核磁共振仪、高分辨质谱等大型分析仪器以及大部 分的生命科学仪器如磁共振成像仪、超分辨荧光成像 仪和冷冻透射电镜等都大量依靠进口 。 £汽车与其他设备的关键零部件。据中商产业研 究院显示,2017年汽车零部件累计进口金额达 370.48亿美元,同比增长7.09%。汽车的自动挡变速 器、无级变速器专用链条和钢带等95%依赖进口,甚 至高端螺栓也不得不进口。国产高档制造装备的乏力 已成为阻碍汽车行业发展的绊脚石。虽然我国汽车零 部件行业规模在不断扩大,但自主零部件企业技术水 核心技术、材料以及部件多数被国外公司垄断。《中 国制造2025蓝皮书(2017)》指出,进口医疗设备在 我国的价格普遍比欧美日等原产国价格高50%~ 100%,如TOMO放射治疗系统等设备,在欧美日等 国家多为250万美元,在我国则为500万美元以上。 同时,高昂的进口设备价格也导致医疗行业检查费 用高,加重了患者的负担。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 展报告(2017)》显示,国内中高端医疗器械均被外国 品牌占据,包括90%的超声波仪器、90%的心电图机 市场和90%的高档生理记录仪市场等,占据了我国 《客车技术》KECHEJISHU 2018.3. 田 平仍然远低于外资企业,并且企业中存在同质化的恶 性竞争。此外,除研发投入较少外,外商技术壁垒封锁 也是一大挑战。我国在燃油供给系统、点火系统、能源 专用部件等关键产品领域上基本都处于空白,均由国 外企业掌握着核心的制造技术,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 企业产品的发展进程,导致企业发展的自主性丧失阎。 2高端制造业的瓶颈 面临严峻的国际竞争局势,我国高端制造业的诸 多瓶颈急需逐步破解。由于我国工业化起步晚、产业 发展环境不完善、国外对关键研发技术封锁等问题存 在,使得我国制造产业在迈向中高端的过程中面临许 多阻碍,具体如下: a.体制机制等软环境不够优化。在一定意义上, 观念、体制等软环境对产业迈向中高端的影响不亚于 科技、人才等硬环境。软环境对我国产业迈向中高端 的制约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标准体系建设和标准化 管理体制改革滞后。我国现行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 体制存在标准水平“低”、标准体系“乱”和标准管理 “软”的状况,导致产品和服务质量难以迈向中高端, 使我国竞争力较强行业的技术水准难以达到国际认 可度。二是市场诚信缺失。信用缺失不仅会使交易成 本提高,影响交易行为,而且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 现象。三是工匠精神不足。我国中小企业主要靠模仿 获得技术进步、靠价廉赚取市场份额获得发展。在浮 躁的商业环境下,过度追求盈利,导致企业忽视对产 品精益求精的品质追求和价值坚守,从而影响了我国 制造业的产品质量保证和文化内涵提升。四是完整的 产业链与基础配件供应不配套。由于没有形成以主机 制造厂为核心、上下延伸的强大自主研发的体系,产 业总体规模、经济效益和竞争力难以提高。 b.现有制造业研发方向存在的问题。高端装备制 造业逆向研发难以保证基础原创技术的开发。因为涉 及到核心技术的高端装备的技术默示知识很难通过 拆散后研究获得,且其高技术知识的集成复杂性也难 以逆向获得,所以高端装备制造业很难通过引进消化 吸收再创新这种逆向研发获得核心技术。随着外资高 端制造企业的独资公司增多,我国制造业通过学习再 创新模式受到影响。逆向研发模式制约了我国原创基 础知识的积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仍普遍落 后于制造业强国。在低端装备制造业领域,逆向研发 和我国低成本劳动力的结合满足了我国消费品和低 端工业品的需求以及国际市场的需求,但打破高端装 备制造业的产业瓶颈需要对技术长期的正向研发和 默示知识进行积累。 c.高端装备制造业对人才培养和储备不够重视。 产业迈向中高端人才是核心支撑。其中四类人才尤为 重要;第一类是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思维的企业家。 第二类是具有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背景的科技人 才,他们是产业技术创新的主体;第三类是掌握精密 制造工艺技术的工匠人才;第四类是拥有多学科知识 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四类人才供给都明显不足, 对推动我国产业迈向中高端形成了重大制约。如在高 度依赖进口的集成电路领域,尽管我国工程专业大学 毕业生每年近5O万人,但国内芯片设计企业仍不得 不从其他国聘用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嘲。另外,从历史的 角度看,人才与科技基础、文化传统、工业及经济水平 等基本因素密不可分。同时由于创新思路、批判思维 和动手能力的训练不足或缺乏科学培养方法,导致突 破性的、原创性的人才匮乏。 d.创新主体分散,无法形成创新合力。改革开放 以来,我国产业技术进步主要依靠发达国家技术引进 来实现,即使有创新,大都属于引进模仿再创新,这导 致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整体较低。从创新链看,我 国创新活动长期以来主要围绕提高加工组装质量和 效率展开,尚处于全球创新链外围。根据国家知识产 权局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发明专利申请量达 到138.2万件,连续7年世界第一,但专利实施率仅 为10%左右,与美国、El本等发达国家80%的科技成 果转化率差距甚远㈣。这表明我国企业“短平快”式技 术创新多,而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少。究其原因, 一是以出口为导向的传统代工发展模式使大多制造 企业无须投资于研发设计和品牌建设也能获取稳定 的生产利润,因而导致企业在实践中积累的研发设计 能力不足;二是过去创新政策对企业消化吸收再创新 的支持和引导不够,使企业设计与设备制造能力未能 同步提高,致使我国企业长期陷人“引进一落后一再引 2018.3.KECHEJISHU《客车技术》固 镰滤 进一再落后”的恶性循环;三是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够, 导致“侵权易、维权难”,影响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四 是很多企业陷入创新主体分散以及联盟创新动力不 足的困境,使缺少共享资源成为其关键问题。在技术 创新中,积累技术研发数据非常重要,这些数据不仅 是技术研发的经验积累,更是突破式创新的基础。研 发人员可以借助高质量的数据库,很快做出新产品方 案。在跨国企业中,研发人员近一半的时间在建立研 发数据库,而我国企业的这一数值还未达到其平均 值。同时由于缺少信息开放与资源共享机制,我国企 业普遍欠缺研发积累和技术资源共享的经验,导致技 术研发资源重复建设问题。 e.发达国家的围堵。之前我国与发达国家位于产 业链不同环节,产业互补性大于竞争性。但随着我国 制造业迈向中高端,国内产业在更高水平上与发达国 家同台竞争,原有的产业链垂直分工格局将演变为水 平竞争,这无疑会触碰西方发达国家的核心利益,从 而使得我国产业的发展不断地遭到其阻挠。在我国产 业迈向中高端的进程中,不仅钢铁、橡胶等传统优势 产业,而且风电、太阳能光伏等新兴产业都受到来自 发达国家的“双反”调查或制裁。另外,跨国公司也会 通过价格战,企图把我国新兴产业扼杀在萌芽状态, 遏制中国制造2025计划。如在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行 业,只要我国企业推出新产品,跨国企业就将其生产 的同类产品大幅降价出售,试图通过品牌和价格优势 挤压我国企业中高端产品的生存空间。 3高端制造业发展之策 关于产品,如果其本身的功能、质量、性价比达到 国际领先水平,则渠道壁垒、品牌壁垒都将迎刃而解。 针对我国企业在核心技术和关键制造领域的现状,建 议从以下几方面实现核心技术突破,提升产业竞争力。 a.政策的牵引与领航。让“首台”使用起到示范效 应,提升国内应用示范效应以增强国内市场信心,制 衡制造强国的国际市场垄断,增加“中国制造”国内市 场占有率,同时将有限的资金集中投放到智能制造、 “四基(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 艺和产业技术基础)”发展、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以达 《客车技术》KECHEJISHU 2018.3. 固 到引领升级的效果。为此笔者提出四点建议。①充分 利用好国内各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同时完善支持创 新的政府采购政策。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挤出效应”和 增大公共财政的“乘数效应”,财政政策作用于高端制 造业应当尽可能选择政府基金这一间接投入方式,如 可以设立中央企业创新投资基金,引入地方产业投资 基金和社会资本。②采取低息或者贴息等信贷创新方 式,加大对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通过健 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与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发展,拓展制 造业股权融资与债券融资的空间,引导风险投资、私 募股权投资等向制造业聚集。③落实和完善使用首台 (套)重大技术装备等鼓励政策,适当扩大研发费用加 计扣除的范围以及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将新材料、 关键零部件纳人首批次应用保险保费补偿范围。④通 过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公共私营合 作制)的途径有效引导民间资本、金融资本参与新产 业与新业态的构建。 b.不断加大基础性制造业的投人。顺向研发已成 为今后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主流研发趋势,在顺向 研发道路上企业尤其需要持续不断的资金支持,以保 证研发的连续性和成功率。高端装备制造业只有通过 技术进步、实现产品升级和制造高级化,才能真正跳 出“反倾销”的陷阱,避开“授柄于人”的难题。我国企 业一方面需摒弃长期挥之不去的“投机主义”,整体要 转向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进而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 权,同时政府要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另一方 面需通过合作、合资以及设立境外研发机构等多种方 式浓缩消化、吸收技术的过程。在积极跟进全球技术 演进的前提下,通过海外并购,战略合作和实施反向 工程,整合利用全球优质的信息、研发、市场资源,以 促进我国企业的技术进步。另外,不同行业之间的技 术进步要有顺序、有层次,尤其是要率先在制约我国 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瓶颈领域实现突破,从而加快 替代进口步伐。 c.转变高端装备制造业人才储备路径。发展生产 型服务业关键在于人才,尤其是高素质的劳动力人 才。德国政府注重.一线技术人才的培养,其源源不断 地为本国制造业输送高素质技术工人得益于以下两 方面措施。一是大规模、系统化的职业教育,使得80% I●述 的德国人通过职业教育走向工作岗位;二是高福利的 间,在新兴发展中国家将会取得更明显的成果。 社会保障体系激发了工人的生产动力,使其成为社会 中产阶级的中坚力量,为其制造业提供长久的发展动 4结束语 力。我国可借鉴德国的人才储备方式,这需要政府部 门引导各界人士认同高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而这不 总之,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需要在寸积铢累中增 仅有助于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人才的培养,也是提升 强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立装备制造业零部件 我国产业链上游竞争能力的重要举措。此外,以“国际 技术的强大企业及企业群。此外,制造业竞争越来越 化”为方向的国内企业,应构建全球化的人力资源管 表现为精尖技术的竞争。在关键技术、关键产品、关键 理模式。具体来说,一是“推出去”,即把国内人才推向 工艺、关键零部件上抢占高地,打破国外企业的垄断, 国际市场,学习国际市场先进理念;二是“请进来”,即 以增强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实力,避免类似“中兴 根据需要,引入一些外籍技术、管理人员到国内工作。 事件”的再次发生。同时,作为发展中国家,高端装备 在国内与国际人才一体化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用包 制造业应积极利用政府创造优良的国际环境,通过 容、开放、理性的心态以及符合普遍规律的管理理念 “一带一路”输出我国高端装备,在谨慎应对国际竞争 解决跨文化管理问题。 不确定性风险中为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去”以及在东 d.整合创新主体,建立国内技术联盟,消除技术 道国落地生根创造良好的社会基础。 壁垒。在日本,政府和行业协会组织可以通过组建多 层次技术联盟、建立共享数据库的方式,鼓励科研设 参考文献 施与技术信息联盟进行共享。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 [1】黄汉权.产业迈向中高端:瓶颈、路径与对策[J].经济研究参 本就专门立法把整车企业控制的关键零部件企业独 考,2017,63:38—58. 立出来,使其与本国高校合作,组建研发技术联盟,形 [22]张晓东 蔡书凯,朱钰.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的瓶 成充分市场竞争优势,引导其零部件产业走向创新之 颈突破分析阴.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路。同样在韩国,其现代汽车研发能力的提升很大程 5:57—62. 度上也得益于欧洲、美国和日本的研发中心,很多车 【3】毛蕴诗.以关键技术为突破H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N].国际 型都是先在欧美进行研发,再回到韩国批量生产。我 商报,2017—03—12(A03). 国的长安汽车也曾借助其在意大利都灵的研发中心, [4]黄汉权.打造“三心四链”助力产业迈向中高端[J].宏观经济 管理,2016,12:23—25. 与国外公司联合开发新车,降低了新车研发成本。因 【5】窦菲涛,杜博蓉.高端医疗设备何时不再依赖进口【N].工人 此,我国应整合市场资源,加快国内与国内、国内与国 日报,2017—08—06(A03). 外的企业研发资源共享机制。 【6]徐建伟.当前国内外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趋势及启示【J].中国 e.开拓市场、优化结构。一些制造企业在国内市 经贸导刊,2017,33:49—52. 场上的竞争优势主要源于市场营销。这方面的经验完 【7】毛蕴诗,徐向龙,陈涛.基于核心技术与关键零部件的产业 全可以“输出”到国际市场。凭借自身“国际化”的销售 竞争力分析——以中国制造业为例[J].经济与管理研究, 团队及机构,在主要的国际市场上逐步建立完备的销 2017,1:64—72. 售网点。此外,向国际市场的组织延伸是避开多种非 [8]孙喜保.关键零部件“硬”起来,制造业才更强【N】.工人日报, 关税壁垒、获得所在国支持的有效途径。对制造企业 2017—01—11(A03). 来讲,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后,高端装备 [9]刘曦.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业发展特点及经验启示[J].特区经 产品的内生需求持续增长,进口替代的市场空间非常 济,2011,10:91—93. [1O】张锐.提升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政策路径【N1.中国财经报, 广阔,这正是国内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成长的有利契 2018—03—28(07). 机。在获得本土竞争优势后,国内高端装备制造企业 可以进一步走向海外市场,获取更多的资源和市场空 收稿日期:2018—05—28 2018.3.KECHEJISHU《客车技术》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