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处置方案
1.事故风险分析
1.1危险性分析和事件类型
公司区域内可能会涉及人员需要进入到有限空间内作业,所以存在有限空间发生伤害事故的可能性。
1.2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和装置
有限空间伤害主要发生在蒸养窑、锅炉、粉料罐、搅拌锅、沉淀池和部分辅助设施及区域。
1.3可能造成的危害
有限空间容易积聚高浓度有害物质,空气中氧浓度过低会引起中毒、缺氧。
1.5事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如果通风不良,会导致空气中氧含量下降。当空气中氧含量降到16%以下,人即可产生缺氧症状;氧含量降至10%以下,可出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甚至死亡;氧含量降至6%以下,可发生猝死。
2.应急工作职责
2.1成立应急救援指挥机构
总指挥:
成员:生产部门负责人、采购部人员、现场工作人员、安全人员。
2.2指挥部人员职责
2.2.1总指挥的职责:全面指挥现场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
2.2.1车间负责人(车间主任)职责:组织、协调车间人员参与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2.2.3生产部负责任人职责:汇报有关领导,组织现场人员先期处置。
2.2.4现场工作人员: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做好伤亡人员的先期急救处置工作。
2.2.5安全员的职责:监督安全措施和人员的到位情况,联系受伤人员的救治。
3.应急处置
3.1现场应急处置程序:
3.1.1现场出现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后,现场工作人员通过电话通知车间主任。
3.1.2车间主任立即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汇报。
3.1.3该方案由总指挥宣布启动。
3.1.4应急处置组成员按到通知后,立即赶到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3.1.5事故伤亡进一步扩大时启动公司综合预案。
3.2处置措施
3.2.1受害人员施救过程: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存在危险有害因素(如缺氧,硫化氢等有毒气体中毒危险)且受到限制和约束的封闭、半封闭设备、设施及场所。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我公司主要包括:蒸压釜、锅炉、料罐、烘道等。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1)在未确认有限空间氧气浓度足够以及无其他有毒有害气体影响正常呼吸的时候,严禁人员随意进入有限空间,以免发生连带事故。
(2)依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报警以及紧急救护。
(3)现场应急指挥负责人和应急人员首先对事故情况进行初始评估。根据观察到的情况,初步分析事故的范围和扩展的潜在可能性。
(4)使用检测仪器对有限空间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和氧气的含量进行检测。
(5)根据测定结果采取加强通风换气等相应的措施,在有限空间的空气质量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作业和进入事故现场抢救伤者。
(6)抢险人员要穿戴好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空气呼吸器、工作服、工作帽、手套、工作鞋、安全绳等),系好安全带,以防止抢险救援人员受到伤害。
(7)在有限空间内作业用的照明灯应使用12V以下安全行灯,照明电源的导线要使用绝缘性能好的软导线。
(8)发现有限空间有受伤人员,用安全带系好被抢救者两腿根部及上体妥善提升使患者脱离危险区域,避免影响其呼吸或触及受伤部位。
(9)抢险过程中,有限空间内抢险人员与外面监护人员应保持通讯联络畅通并确定好联络信号,在抢险人员撤离前,监护人员不得离开监护岗位。
(10)应对被救出的伤员进行现场急救,并及时将伤员转送到附近医院。
(11)应急救援结束后,有关单位、部门应按照常规要求,积极修复设备,尽快恢复生产;组织展开事故调查,统计事故损失,严格按事故“四不放过”处理原则进行处理。
3.2.2恢复现场
在恢复现场过程中往往仍存在潜在危险,应做好以下工作:
(1)先检测,后进入,检测方法:进入前半小时测1次;采取措施后半小时测1次,作业过程中每隔30分钟检测1次。
(2)保持出入口及紧急疏散、抢救通道畅通。
(3)必须将有限空间内液体、固体沉积物及时清理和处理,并保持足够通风。
(4)对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教育。
(5)对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身体检查,有禁忌症者,禁止入内作业。
(6)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程。
(7)安排训练有素的专职人员进行空间气体检测,并作好详细记录。
3.3事件报告
3.3.1值班人员立即向总经理汇报人员有限空间作业事故伤亡情况以及现场采取的抢救措施情况。
3.3.2有限空间作业伤亡事件扩大时,由总经理向上级主管单位汇报事故信息,如果发生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应当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安全监察部门、公安部门、工会,最迟不超过1小时。
3.3.3事件报告要求:事件信息准确完整,、事件内容描述清晰;事件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事件发生时间、事件发生地点、事故信息、先期处理情况等。
3.3.4联系方式:
办公室: 电话:0535
总指挥: 电话:0535
火警电话:119 医务急救:120 报警电话:110
4.注意事项
(1)佩戴个人防护用具要按照规范正确佩戴,防护用具要及时按时更换,以免达不到防护的效果。
(2)在上岗时必须佩戴防护用具。防护用具的选择必须适宜。企业应为员工提供与现场相合适的防护用具。
(3)日常检查抢险救援器材是否完好,发现不合格及时调换。
(4)在事故现场,根据事故发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抢险救援器材。
(5)应急救援时,应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先抢救受伤人员。
(6)应急救援时,应防止事故扩大,应急救援人员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后方可进入现场,参加应急救援行动。严禁救援人员在没有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盲目施救。
(7)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现场情况制定救援对策措施。
(8)所有作业人员掌握救援器材的使用方法及其用途,同时负责人要注重对救援器材的检查与维护,防止失效。
(9)现场自救和互救要注意科学性,保证生命财产的安全。
(10)现场自救和互救要注意合理可行性,以免适得其反。
(11)保护好现场伤员,防止伤员二次受伤,现场有条件的立即现场进行抢救,条件不具备的立即组织救护并送医院。了解现场情况,防止事故扩大。
(12)应急措施必须可靠,确保在安全的前提下,要结合现场实际,与应急指挥组要保持密切联系。
(13)应急救援人员平时要按时进行演练,确保其应急处置能力。
(14)事故发生后,在指挥人员的指挥下,现场人员及时撤离现场。
(15)事故发生后,在对事故处理期间,对警戒区各入口实行警戒封锁,禁止非抢险人员进入。
(16)事故处理完毕,人员撤离后,事故发生岗位实行警戒,未经抢险指挥部批准,所有人员禁止进入事故现场。对现场应急救援的过程进行总结。
(17)事故现场的拍照、录像应经过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的批准。未经批准,禁止任何对事故现场进行拍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