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工会的角色定位

中国工会的角色定位

2020-06-07 来源:爱问旅游网
中国工会的角色定位 文,伍美云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由劳动者发起的各种群体性事件或者说停工事件此 起彼伏。2008年,东航“返航事件”,而后广州、重庆、三亚等 地发生出租车罢运。2009年的林钢、通钢事件中暴力的发生引 人深思。2010年南海本田事件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继而,2011 年,多地工厂发生集体停工事件。且不去论劳动者这些维权的相 对极端做法是否合法、合理,首先要问的是,劳动者为什么采取 这种“集体停工”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诉求7笔者认为,如果劳 动者有一个很好表达利益诉求的机制和平台,有积极维护自身权 益的组织,就不会频繁涌现一系列被认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停工” 事件。而就目前来说,劳动者不能自己组织维护自身权益。那么, 我们自然就要把目光转向工会——一个现实存在的劳动者的组 织。为什么工会没能成为劳动者表达诉求的平台、没能维护好劳 动者的权益? 同时,通过翻阅这些事件的相关资料,我们可以发现,在这 些事件中工会所发挥的职能非常有限。首先,从事件的发起来看, 工会不是发起组织者。其次,集体性事件发生后,工会并不是作 为劳动者权益的维护者积极行动的。至少,事件发生后工会并没 有积极发挥其维护劳动者权益的作用,而更多时候是在发挥其协 助政府维护整体的稳定的职能。那么,为什么工会不能积极发挥 其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职能呢?笔者认为,这与中国工会的角色定 位息息相关。那么 中国工会角色定位是什么呢?下面笔者将对 中国工会的角色定位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探讨、分析。 工会的角色定位 《工会法》第六条规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 职责。工会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职工的 合法权益。”该条款明确规定了工会“双维护”角色。《中国工会 章程》总则中明确规定,中国工会是“桥梁和纽带”“双维护”: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 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 支柱。是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表。中国工会的基本职责是维护职 工合法权益。中国工会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加建设和改革,努 力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中国工会在企业、事业 单位中,按照促进企事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原则,支持行政 HODE工缸作 &R N 依法行使管理权力,组织职工参加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与行政 方面建立协商制度,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促进企业、事业的发展”。从《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可 以看出中国工会既作为劳动关系主体劳动者的代言人,又成为劳 动关系的中立者、调停者。这是我国工会目前的一种双重角色定 位。 在实践中,中国工会充当何种具体角色呢?我们认为。正如 陈峰教授介绍的那样,在三种具体的劳动争议案件中可以看出工 会扮演的角色。这三种情况是:第一种情况,现实需要工会扮演 的角色与制度允许其扮演的角色无冲突时,而且基本一致,因此 工会是有较大制度空间去代表工人利益;第二种情况是两种制度 身份有明显冲突,这种冲突迫使工会站在国家一边;第三种情况 是当工人要求成立自己的组织时,工会会决不妥协的站在国家一 边,工会只能或者必须扮演国家工具的角色。从他的分析中可以 看出,工会面对劳资冲突,它是作为劳动者的“代言人”还是作 为劳资双方的“中立协调者”,则是根据具体情形而定的。在这 个选择过程中体现的还是工会的双重角色。 影响中国工会角色定位的因素 在论述了工会的双重角色定位之后,自然要分析其定位的基 础或者说是影响因素。对于中国工会的双重角色定位,徐小洪指 出“工会的定位即社团的定位。社团的定位是由社会基本特点、 社会基本制度以及社会政治制度所决定的。”因此,他认为中国 社会基本特点、中国社会基本制度决定了中国工会的定位。就此 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中国工会的历史发展沿革、工会的性质及 工会的力量来源等方面来分析。 一、历史因素 从历史角度看,中国工会从其产生之日起便是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工人运动组织机构。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前身名为“中国劳动 组合书记部”,成立于1921年8月1 1日。中国共产党建党后的 首要工作就是组织工人阶级并加强党对工人运动的领导,“中国 劳动组合书记部”就是这一工作的产物。就全总形成的过程来看, 我们可以看到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的组织机构,而不是 在工人白发组织的工人组织。就其历史沿草来看。全总无论在革 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听从党的领导,完成党的任 M匣cl 2012 01"15 MODERN CULTUREr一1 ENTERPRISE L 。一 3L= ̄T作 务。从这个视角来看的话,就不难理解,《工会法》第四条明确 规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此,我国工会坚持“党的领 导”,在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同时,要充当党政维护稳定的工具。 而是上级工会任命的。因此,无论从工会经费还是工会干部任免 方面看,工会与会员之间的联系都被削弱了,反映出它的力量并 非来自于基层工会的会员。这种力量的来源也就决定了中国工会 在党的领导下,执行自己的“双维护”职能,扮演双重角色。 通过以上对中国工会角色定位的分析,我们不难理解在集体 性事件中,我国工会并不像西方工会那样充当一个行动组织者, 而更多是依情况而定,在维护稳定的前提下,维护劳动者权益。 二、中国工会的双重属性 在社会学和政治学领域中,“古典二元论”是研究中国工会 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分析框架。学者们认为在共产主义制度下,工 会被赋予了双重职能。工会发挥着连接党、政府与工人的管道作 用:工会自上而下代表国家的集体利益传达指示,动员工人进行 生产劳动;自下而上传递工人要求,保护工人权利和利益。在这 种情况下,工会既具有作为国家工具的国家属性,又有作为工人 我们认为,工会的这种维护并不等同于不作为,而是由我国特定 的环境所带来的。相反,如果不考虑我国的自身情况,而一味地 要求我国工会像西方的工会那样运行,势必会带来社会的不稳 定。 组织的社团属性。后来陈佩华用“国家组合主义”对“古典二元 论”进行了推进。她认为中国工会是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组织, 但在国家组合主义条件下,工会承担了“双重功能”。 一近年来,频发的劳动者集体性事件对我国社会稳定发展造成 了一定影响,同时也给我国工会工作带来了一定挑战。一方面, 集体性事件说明劳动者需要工会为其提供平台,维护其权益;另 一方面,中国工会的国家属性决定其要作为国家维护稳定的 工具,发挥其维稳功能。从而在发生劳资冲突时扮演劳动关系的 协调者;另一方面。中国工会的社团属性要求其维护会员、劳动 者的权益,并作为劳动者的代表者维护劳动者权益。中国工会的 这种双重属性与其双重角色定位是相通的。 三、工会的力量来源 方面,集体性事件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发展,需要维护稳定。笔 者认为,工会可以通过建立劳动者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等方式来维 护劳动者权益,使劳资矛盾以一种更为温和的方式化解。从而在 一定程度上预防、减少劳动者群体性事件,达到维权、维稳的双 重目的。在工会主动构建机制、平台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过程中,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会的组织力量得到了巨大的增强。工 会的组织结构得到了发展,基层工会与会员数量随劳动关系市场 工会“维权”职能一定程度上也发挥了其“维稳”的作用。因此, 解决劳资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工会应当更为积极主动的发挥作 用维护劳动者权益,而不是被动维权。 化持续攀升。但学者们认为,我国工会力量能在转型时期得到加 强,是党和政府对稳定和控制基层产业秩序的需要。随着市场经 济的不断发展,劳资矛盾冲突越来越激烈,劳动争议数量也呈现 急剧上升趋势,并且工人不断要求成立独立与工会之外的组织. 这些都严重影响到社会稳定。在这种状况下,党和政府需要工会 作为强有力的机构来加强和维护基层产业秩序的稳定。 那么,在工会力量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工会的组织力量来 虽然,目前我国工会双重角色给工会维权带来了各种困扰, 但工会的双重角色有其存在的和理性与必然性。因此,我们要做 的不是否定和推翻现行工会的做法,而是去思考研究在现行体制 中如何找到一个工会“维权”与“维稳”的平衡点,使工会在现 有体制下更好地发挥作用。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 源于哪里呢?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工会的组织力量 来源于工人的联合力量,但是,中国工会力量来源于完 全不同的基础。吴清军指出,中国工会的力量并不是来 自干动员基层员工的力量,而是来自于它自身处于党政 系统中的合法地位与身份,所以工会的力量来源干行政 力量,来自于国家赋予的组织力量。《工会章程》“工会 经费和财产”中第三十六条规定:“县和县以上各级工会 应当与税务、财政等有关部门合作。依照规定做好工会 经费收缴和应当由财政负担的工会经费拨缴工作。未成 立工会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按工 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向上级工会拨缴工会建会筹备金”。因 此,从工会经费来看,工会的主要资金来源并非职工的 缴纳,而是工会与政府部门合作向企业收缴的。其次, 在工会干部的任命方面,工会并非由会员选举产生的, 16 MECI 2012 0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