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检测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各项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2分)( D )
A.波涛澎湃(pài)的万里黄河,在中原大地上九曲(qǔ)连环、浩浩荡荡,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B.因为实在太皮倦了,一会儿就酣(hān)然入梦了。
C.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亘(gèng)古的地球上,江河泛滥,野兽嗥鸣,场面非常恐怖。D.禾稻的香气是强烈的,碾(niǎn)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导析:D A项,“曲”应读qū;B项,“皮”应为“疲”;C项,“亘”应读gèn。2.下面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C )A.灌输 丰饶 屏障 山颠B.怪涎 斑斓 浊流 懊恼C.默契 高粱 云鬓 狂澜D.澎湃 钥匙 祈祷 奔弛
导析:C A项,“山颠”应为“山巅”;B项,“怪涎”应为“怪诞”;D项,“奔弛”应为“奔驰”。
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2分)( C )
A.小明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外出打工的父母,每天望眼欲穿,盼着他们回来。B.“看看,看看,我这次又考得比你好,你有哪回比得上我呀!”小东洋洋自得地对张亮说道。
C.篮球赛场上个别运动员的急躁情绪,往往会导致全队一泻千里,不可收拾。D.有些人在下决心时常常小心翼翼,思虑再三;而决定之后却又患得患失,这样的人是很难成功的。
导析:C “一泻千里”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也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也形容价格猛跌不止。此处用来形容比赛的失败情景,显然不当。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B )
A.四川移动和摩拜单车合力启动大数据交通工程,其目的是为了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B.春天的成都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如果没有您爱的滋润,怎么会绽放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
K12教育初中语文
C.随着“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建设规划的提出,成都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D.为提高节目的文化特色,《朗读者》邀请文化艺术界重量级专家参与节目的策划与制作。
导析:C A项,“其目的”和“为了”语义重复,应删去“为了”;B项,将“季节”改为“地方”。D项,动词“提高”与“文化特色”不搭配。
5.下列有关文学知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D )
A.诗歌《黄河颂》是组诗《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二个乐章,作者是现代作家光未然。阅读本首诗歌,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意志。
B.《老山界》中写与瑶民大嫂的攀谈,目的是说明红军不但是战斗机,也是宣传队和播种机。
C.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一文,饱含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眷恋,以及要为之奋斗的激情。
D.《木兰诗》是宋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导析:D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的。6.名著阅读。(3分)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1)文段中的“他”指的是祥子,他在作品中前期的性格特点为老实、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答出两点即可)(2分)
(2)这部小说以祥子买车又卖车的三起三落为线索展开情节。(1分)7.默写。(5分)
(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王维在《竹里馆》中描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诗句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3)《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军营夜景,借星夜哨兵为战场上的木兰做了一幅剪影式勾勒的诗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8.综合性学习。(7分)
请你参加与“我爱我的祖国”主题教育有关的综合性学习。
如果没有您爱的滋润,怎么会绽放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
K12教育初中语文
(1)请为下面的实施方案补充活动主题。要求:任选一个节日;补充的主题应突出节日特点,并与已有“活动主题”的语言形式相同。(3分)
实施方案日期(2017年)4月4日5月1日5月30日10月1日10月4日
节日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国庆节中秋节
主题活动
(示例)祭奠英灵,缅怀先烈体验劳动,歌唱明天纪念屈原,弘扬传统(示例)感受成就,祝福祖国(示例)朗诵诗赋,期盼团圆
(2)你们班参加歌咏比赛的曲目是《歌唱祖国》,请根据歌词说说选择这首歌曲的理由。(2分)
歌唱祖国(节选)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
答案:(示例)①表达了胜利的喜悦和自豪。②表现了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憧憬。③歌颂了祖国的壮丽河山。④表现了中华儿女团结奋进、自信乐观的精神风貌。
(3)请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写一段祝福语,用上提供的词语。(50字左右)(2分)幸福安康 繁荣昌盛
答案:(示例)我衷心祝福亲爱的祖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幸福安康,愿祖国的明天更加繁荣昌盛。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的问题。(15分)
【甲】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如果没有您爱的滋润,怎么会绽放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
K12教育初中语文
【乙】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9.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木兰不用尚书郎(不愿做)(2)双兔傍地走(跑)(3)长而益精(更加)(4)易男装(换)
10.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2分)( D )A.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B.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C.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D.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导析:D 正确的停顿: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译文: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就开始梳妆打扮起来。(2)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译文:男子能够做的事情女子未尝不能够做到。
12.【乙】文中“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一句是全文所表达的主旨,在【甲】文中与此相类的句子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2分)
13.根据【甲】【乙】两文概括木兰的形象。(3分)
答案:木兰是一位孝敬父母、武艺高强、驰骋沙场、奋勇杀敌的女英雄。
参考译文:【乙】木兰是古时候的一位民间女子。从小练习骑马,随着年龄的增长骑艺越加精湛。时值可汗点兵,她的父亲也在名册上,(要求)和同村的许多年轻人都去服兵役。她的父亲因年老多病而不能胜任。于是木兰便女扮男装,购买了鞍马,替父亲出征。渡过黄河,翻越黑山,与敌作战驰骋沙场十二年之久,屡建奇功。哈!男子能够做的事情女子未必不能够做到,我看到木兰从军这件事后,便更加相信这个道理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14分)
如果没有您爱的滋润,怎么会绽放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
K12教育初中语文
①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②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的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③“不要掉队呀!”④“不要落后做乌龟呀!”⑤“我们顶着天啦!”⑥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⑦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14.从文段描写的内容看,老山界山路的特点、山势的特点分别是什么?(2分)答案:山路曲折迂回,山势陡峭险峻。
15.选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很传神,试举例分析心理活动的作用。(4分)
答案:(示例)“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的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这一句写出了红军坚强的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16.第①段和第⑦段写景,观察点有何不同?请说说这两段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答案:第①段是从山脚下向上看,第⑦段是从山腰上向上向下看。这两段景物描写一方面写出了老山界山路的高和陡,写出了行军的困难,另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高昂的斗志、积极乐观的精神。
17.选文两次提到了“火把”,说说它们在文中各自的作用是什么?(4分)
答案:第一次写火把是为了说明它的“之”字形形状,火把跟星光相接,暗示路陡山高。第二次写火把,展示了“奇观”的细节,描写细致、
生动。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16分)
失根的兰花陈之藩
①顾先生一家约我去费城郊区一个小的大学里看花。汽车走了一个钟头的样子,到了校园。校园美得像首诗,也像幅画,依山起伏,古树成荫,绿藤爬满了一幢一幢的小楼,绿草爬满了一片一片的坡地。除了鸟语,没有声音。像一个梦,一个安静的梦。
如果没有您爱的滋润,怎么会绽放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
K12教育初中语文
②花圃有两片,里面的花,种子是从中国来的。一片是白色的牡丹,一片是白色的雪球,在如海的树丛里,闪烁着如星光的丁香,这些花全是从中国来的吧!
③由于这些花,我自然而然地想起北平公园里的花花朵朵,与这些简直没有两样,然而,我怎样也不能把童年时的情感再回忆起来。我不知为什么,总觉得这些花不该出现在这里。他们的背景应该是在今雨轩,应该是谐趣园,应该是故宫的石阶,或亭阁的栅栏。因为背景变了,花的颜色也褪了,人的感情也落了。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
④十几岁,就在大江南北漂流,泪从来也未这样不知不觉地流过。在异乡见过与童年完全相异的事物,也见过完全相同的事物;同也好,不同也好,我从未因异乡事物不同而想过家。到渭水滨,那水,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我只是感到新奇,并不感觉陌生;到了咸阳城,那城,是我从来没有看过的,我只感觉她古老,并不感到伤感。我曾在秦岭中拣过与香山上同样的红叶,在四川蜀中我也看到过与太庙同样古老的古松,我也并没有因而想起过家。虽然那些时候我穷得像个乞丐,而心中却总是有嚼菜根用以自励的精神。我曾骄傲地说过自己:“我,到处可以为家。”
⑤然而,到了美国,情感突然变了。在梦中,常常是家里的小屋在风雨中坍塌了,或是母亲头发一根根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我这时才恍然感悟到,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没有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就到处均不可以为家了。
⑥美国有本很著名的小说,上面穿插着一个中国人,这个中国人是生在美国的,然而长大之后他却留着辫子,说不通的英文,其实他英文说得非常好。有一次,一不小心,将英文很流利地说出来。美国人自然因此知道他是生在美国的,即问他,为什么偏要装成中国人呢?他说:“我曾经剪过辫子,穿起西装,说着流利的英语;然而,我依然不能与你们混合,你们拿另一种眼光看我,我感觉苦痛……”
⑦花搬到美国来,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这时候才忆起,故乡土地的芬芳,与故乡花草的艳丽。我曾记得,八岁时肩扛小镰刀跟着叔父下地去割金黄的麦穗。而今这童年的彩色版画,成了我一生中不朽的绘图。
⑧在沁凉如水的夏夜中,有牛郎织女的故事,才显得星光晶亮;在群山万壑中,有竹篱茅舍,才显得诗意盎然;在晨曦的原野中,有拙重的老牛,才显得纯朴可爱。祖国的山河,不仅是花木,还有可歌可泣的故事,可吟可咏的诗歌,是儿童的喧哗笑语与祖宗的静肃墓庐,把它点缀美丽了。
如果没有您爱的滋润,怎么会绽放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
K12教育初中语文
⑨古人说,人生如萍,在水上乱流;那是因为古人未出国门,没有感觉离国之苦。萍总还有水流可借;以我看人生如絮,飘零在此万紫千红的春天。
⑩宋末画家郑思肖画兰,连根带叶均飘于空中,人问其故,他说:“国土沦亡,根着何处?”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行枯萎了。
我十几岁就无家可归,并未觉其苦。十几年后,祖国已破,却深觉出个中滋味了。不是有人说:“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吗?我觉得,应该是“身可辱,家可破,国不可亡”。
18.从文章内容上来看,题目中的“根”和“兰花”分别比喻什么?应如何理解题目的含义?(4分)
答案:“根”比喻自己的祖国;“兰花”比喻漂泊的自己(游子)。含义:一个人如果踏出了国门,就离开了祖国,就到处均不可以为家了,就如同“失根的兰花”。(意思对即可)
19.作者表现的爱国思乡之情令人感动。请你按照下面的提示,梳理表现作者爱国思乡之情的内容。(2分)
看花草→忆经历→讲故事→绘故土→引典故20.作者“十几岁,就在大江南北漂流”从未因想家而流泪,为什么“到了美国,情感突然变了”?(3分)
答案:虽然作者十几岁就在外漂泊,但是他从未离开过华夏大地,到处都能找到家乡的相似之处、家的感觉。而作者到了美国之后,身在异国,再也找不到家的感觉,所以到美国后“情感突然变了”。(意思对即可)
21.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4分)
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答案:不能调换。“不爱看”写出作者内心对与家乡不同的东西的排斥心理,体现着浓浓的思乡情;看到与故乡相同的东西会勾起思乡之情,所以“不敢看”。调换后意思完全相反,所以不能调换。
22.文章的结尾援引郑思肖画兰的故事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引用经典故事,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点题,升华文章主题;“国土沦亡,根着何处?”的提问发人深思。
三、写作(50分)
23.请以“阳光下,我 ”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如果没有您爱的滋润,怎么会绽放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
K12教育初中语文
提示:横线上可以填“战胜了自己”“聆听老师(父母)的教诲”“学会了独立(自信)”等词语。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可能泄露考生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如果没有您爱的滋润,怎么会绽放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