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麻醉科各项制度

麻醉科各项制度

2021-01-29 来源:爱问旅游网
第一部分 麻醉科工作制度

麻醉科工作制度

1 、麻醉前要详细了解病情,认真准备麻醉器械、用具和药品; 2 、严格执行麻醉操作规程和消毒灭菌制度;

3 、麻醉期间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不得兼顾其它工作和谈论无关事宜;

4 、麻醉期间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术中监测和麻醉管理,如突然发生病情骤变,应迅速判断其临床意义,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同时告知术者,共同研究,妥善处理; 5 、认真填写麻醉记录单,记录要全面,清晰,准确;

6 、麻醉结束,须待全麻苏醒和病情稳定后,方可送回病房,并认真做好交接班; 7 、写好麻醉小结及随访记录。

尊重病人的人格和权利,对待病人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财产状况,都应一视同仁; 8、 文明礼貌服务,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体贴病人; 9、廉洁奉公,自觉遵纪守法,不以医谋私;

10 、为病人保守医密,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露病人隐私与秘密;

麻醉科分级管理规定

1 、麻醉科室根据本科各级人员技术状况,认真组织全科人员进行讨论,科学界定各级人员麻醉范围。 2 、麻醉科室根据科内人员晋升及个人技术水平提高状况,定期调整其麻醉范围。

3 、科主任应严格按要求落实 “各级医师麻醉范围”,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擅自开展超出相应范围麻醉治疗活动。

4 、若遇特殊情况(如紧急抢救等),医师可超范围开展与其职、级不相称的麻醉,但应及时报请上级医师,给予指导或协助诊治。

5 、麻醉科室讨论界定以及调整的各级医师麻醉范围,应上报医务科批准、备案。

6 、手术麻醉中一切问题和事项由当台最高年麻醉 医师负责;其他麻醉 医师必须服从安排,做好辅助工作。

麻醉前病情评估制度和麻醉前讨论制度

一、对择期手术病人,麻醉医师在麻醉前必须访视病人,评估病情。访视一般在术前一日进行。对一些病情复杂或新开展的手术则宜在术前数日进行会诊,以便完善麻醉前必要的准备。对急症手术也尽可能在麻醉前进行访视病人。手术当天患方在麻醉科签署各种麻醉相关的签字单。

1

二、麻醉医师访视病人时应注意仪表端正、衣着整洁、态度和蔼、言行得体。 三、应明确麻醉前访视的目的性。

1、根据病人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病人精神状态、拟施手术等各种资料和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以完善术前准备并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包括术后镇痛方案。

2、指导病人配合麻醉回答有关问题解除病人的焦虑和恐惧取得病人的同意和信任。 3、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就麻醉和手术的风险以及如何配合与手术医师取得共识。 四、访视时进行下列工作:

1、仔细全面阅读病历获得对病情、诊断和手术麻醉风险的整体了解。 2、了解手术方案和对麻醉的特殊要求必要时应与手术医师沟通。 3、对麻醉前准备不足者应作必要的调整与补充对准备不当者应予纠正。 4、探视病人时应注意:

(1)自我介绍:说明来意,鼓励病人提问、提出要求、并热情予以解释。(2)追询某些认为重要而病历上无记载的病史,特别注意手术麻醉史、用药史及过敏史。注意对合并症的用药情况。 (3)重复一些重要的体格检查: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脊柱及肢体活动等。 (4)注意观察病人的全身情况和精神状态、判断病情的轻重。 (5)考虑需否作进一步的检诊。

(6)根据所获资料进行麻醉前评估、分析制定切合实际的麻醉方案。在评估中除注意其ASA分级、重要脏器功能、有无合并症及其严重程度和药物治疗情况、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状态等外应评估有无困难气道和椎管内麻醉及神经阻滞的可行性。

(7)认真和完整地填写麻醉前访视相关内容见术前访视记录单。 5、麻醉前谈话时应注意:

(1)除与病人谈话外必要时与病人家属或其委托人谈话。

(2)告知麻醉方法和注意事项说明有可能根据情况的变化改变麻醉方法。并交待麻醉前注意事项。 (3)说明麻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危险性对ASA分级在Ⅲ

IV级以上者更应提醒家属重视。

(4)病人或病人家属或委托人必须在麻醉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5)询问需否作术后镇痛自费并回答有关问题如同意作术后镇痛病人或家属或委托人需在同意书上签字见麻醉知情同意书。

6、对危重、疑难病例应在科内进行术前讨论制定麻醉预案和应急预案。

五、关于手术病人术前必须进行的实验室和特殊检查,最低标准一般应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结果来选取必须的项目,需节省时间和费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五、手术患者术前讨论制度

1、根据手术分级制度规定,二级以上手术应开展手术术前讨论并书写术前讨论记录。

2

2、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主(副主)任医师主持,对将要进行的二级以上手术、有严重并发症的手术、疑难手术进行讨论。

3、术前讨论前填写术前讨论单,由术者签字。

4、术前讨论时经治医师应做到对术前讨论患者准备必要、充足的材料,包括化验、造影、影像资料等。有重点的介绍病情,并提出自己或专业小组的诊断及治疗方案。必要时检索有关资料。

5、术前讨论的内容包括:诊断、患者术前评估、手术风险评估、手术适应症、拟实行的手术方式、术中术后并发症、意外以及防范处理预案、术前准备、麻醉方式及明确是否需要分次完成手术等。 6、科主任最后指导、完善制定出的治疗方案。首次讨论难以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者应进行多次讨论。 7、各级医师必须遵守、落实科主任制定的诊疗方案。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于记录本及病历中。

麻醉前知情同意制度

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侵权责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为了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结合我科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1、需麻醉的手术病人,在术前应由施麻醉者进行麻醉前访视。

2、经麻醉前访视了解患者情况及病情,行麻醉前评估,与患者及家属进行麻醉前谈话。

3、麻醉前谈话内容包括术前诊断、拟施麻醉名称及方式、术中或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麻醉风险及防范措施等。

4、让患方阅读麻醉知情同意书后,由患者本人或授权代理人在麻醉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5、麻醉术前谈话及知情同意书的签署,应由具有医师执业资格的主班麻醉医师进行。

6、患者本人无法签字或急诊、危重的患者拟实施抢救性的手术、输注血液及血液制品、实施麻醉时,在患者本人无法履行知情同意手续又与其亲属无法取得联系,或其亲属短时间内不能前来履行有关手续,且病情又不允许等待时,应由经治医师提出医疗处置方案,填写相关知情同意书,经科室主任或上级医师签署意见后,上报医疗主管部门或总值班,经医院领导批准后实施。

7、术中需给患者实行输血治疗前,应检查输血治疗同意书,如没有,则应向患者或其家属告知输血目的、可能发生的输血反应和经血液途径感染疾病的可能性,由医患双方共同签署输血治疗同意的医学文书。

8、术中需实施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前,须向患者或其授权委托人告知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相关情况,并由患者或其授权委托人签署同意检查、治疗的医学文书。内容包括特殊检查、特殊治疗项目名称、目的、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风险、注意事项及防范措施、患者签名、医师签名等。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诊断、治疗活动:

1有一定损伤或危险性,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检查和治疗。 ○

2由于患者体质特殊或者病情危笃,可能对患者产生不良后果的检查和治疗。 ○

3

3临床试验性检查和治疗。 ○

4费用对患者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的检查和治疗。 ○

医患沟通制度

一、为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确保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医患沟通以 医师为主体,实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制,病房由主管医师、责任护士实施;门诊及其它科室由首接、首诊、首问人员实施。

三、住院病人的沟通分为首次沟通、住院期间沟通、出院沟通。首次沟通要求接诊医师在病人入院后八小时内完成,并在首次病程记录中体现;住院期间的沟通每周至少一次,在病程记录中记录;出院访视沟通要求在病人出院 10 天内完成。门、急诊病人的沟通工作要求医师、护士及相关人员在接诊、接待病人过程中同时完成。

四、落实“三讲”工作,重点要求医务人员向患者或家属介绍患者的疾病诊断情况;医疗方案及主要治疗措施;重要检查的目的及结果;病情及预后;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医疗费用情况。

五、要求医务人员多听病人或家属的倾诉,对病人的情况尽可能做出详细准确的解释,做到“四避免”:避免使用刺激性语言;避免刻意改变对方看法;避免使用难懂的专业词汇;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的影响。 六、医务科、护理部、党办、院办通过抽查病历、现场询问病人等方式进行监督检查

麻醉质控制度

1 、建立健全麻醉质量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生命的质控制度;提高麻醉记录单的书写质量,保证麻醉记录单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一致性;

2 、强化质量意识,定期开展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的分析、评价或结合典型病例、差错事故等进行质量意识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3 、对轮转医师、新上岗医师,必须进行岗前教育和培训,重点是医德规范,规章制度和工作质量保证。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执行;

4 、按照麻醉质控要求,每月进行麻醉质量统计、分析,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的麻醉质量检查、评价,并通报全科;

5 、对麻醉质量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抓紧时间调查、处理、纠正,并提出整改意见,除在科室及时贯彻执行外,并向医务处报告。

4

术前访视会诊及术后访视制度 一、术前访视会诊内容

1 、麻醉前一天由专人或实施麻醉者到病房访视病人。

2 、详细了解病情,进行必要体检,如发现术前准备不足应 向手术 医师建议和补充实验室检查或特殊检查,并商讨最佳手术时机。

3 、估计病人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力,进行评估,选定麻醉方法和麻醉前用药,开麻醉前医嘱。 4 、向病人介绍麻醉方式及围手术期必须注意与配合的事项,解除病人思想顾虑,使之增强信心。 5 、向病人家属介绍病情和麻醉有关情况,填写麻醉知情同意书,并办理家属或患者本人签字手续。 6 、认真填写术前会诊单。

7 、手术当天早会由会诊者向全科报告会诊情况,决定麻醉方法,遇有疑难危重病人,应重点进行讨论,制订合适的麻醉实施方案,对麻醉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出积极的防范对策。

8 、麻醉前讨论在科主任主持下认真进行,必要时向医务科汇报备案,并记载入病程录内和通知经治医师。 二、术后访视制度

1 、一般应在术后 24 小时内对麻醉后病人进行首次随访,特殊病人特殊情况随时加强随访,以了解麻醉后医嘱执行情况和有关麻醉并发症等。

2 、将随访结果详细记录在麻醉记录单上,必要时在病程录上记述。

3 、遇与麻醉有关的并发症,应会同经治医师共同处理或提出处理意见,随访至情况好转。

4 、发现麻醉后严重并发症,必须在科内进行讨论,分析原因,提出措施,吸取教训,并向医务科报告。 5 、如发现麻醉意外、事故、差错按医疗安全管理规定执行。

手术麻醉审批制度

1 、主管院长审批全院危险较大的手术和新开展的手术及麻醉。

2 、医务科主任组织院内重大公伤的抢救手术及麻醉,掌握各科手术情况,特别是新开展手术的效果。 3 、麻醉科主任审定本科大、中手术的麻醉,重大手术的麻醉向医务科及院长汇报;主持重大手术的麻醉术前、术后讨论,组织麻醉抢救小组,制定麻醉方案,参加手术及麻醉会诊。

4 、麻醉科主治医师审定一般麻醉,检 查下级 医师麻醉前准备,主持麻醉前后讨论,制定麻醉方案,参加麻醉,带教下级医师,必要时向病员家属及单位领导交待麻醉风险,征得同意后按规定签署麻醉同意书。

5 、 麻醉科 医师做好各项麻醉前准备工作, 向主治 医师汇报,向家属及单位领导交待麻醉风险,征得同意后按规定签署麻醉同意书,记录麻醉讨论,制定麻醉计划,服 从上级 医师安排,参加麻醉。

麻醉准备室工作制度

5

(一)主要负责麻醉前各项准备工作,包括麻醉用具、药品和监测仪器准备,以及麻醉后清理消毒工作。 (二)指定专人负责日常麻醉药品和贵重麻醉设备、测仪器管理、使用、请领、维护、保养等工作,定期清查药品质量,防止积压变质。严格麻醉和急救药品管理。

(三)每日下午根据手术通知单、次日麻醉工作安排、醉前讨论意见、麻醉医师医嘱准备相应麻醉药品与器械。

(四)对特殊需要药品和器械,麻醉者可在麻醉前査房后、麻醉前讨论后向麻醉准备室提出,准备室及时调配。

(五)麻醉结束后,督促麻醉医师将所用麻醉药品开出处方,连同药瓶一起交与准备室,专人统一领取、补充。

(六)仔细核查麻醉后,交还准备室麻醉仪器和器械并作进一步清理包装和消毒等工作。 (七)定期检查、维修各种麻醉器械和仪器,手术前严格检查排除故障。

麻醉复苏室工作制度

1、麻醉复苏室是密切观察麻醉病人苏醒的场所,对手术、 麻醉后危重病人进行监测治疗,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提高手术麻醉后病人的安全性。手术后由于麻醉药、肌松药和神经阻滞作用尚未消失,常易发生呕吐、误吸、缺氧、高碳酸血症、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常导致心血管功能与呼吸功能紊乱。因此,在麻醉恢复室内应进行密切的监测和治疗,并及时记录。

2、复苏室病人常规监测一般项目包括: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血常规、尿量、补液量及速度和引流量等。

3、复苏室内应给予病人充分镇静、镇痛以减轻各种并发症。 4、病人离开复苏室应符合下列标准:

(1) 全麻者需完全清醒,能正确回答问题,呼吸道通畅,循环功能稳定,血氧饱合度下降不超过术前的 3-5 %。

(2) 椎管内麻醉病人通气量满意,一般状况稳定。

麻醉用具消毒制度

1 、在每个病人进行麻醉操作前后,麻醉者均应行手卫生。入手术室前应按规定着装。 2 、麻醉机、回路、抽吸设备等处理:

⑴ 每个病人麻醉结束后,所有可废弃的物料应按感染质控管理要求处理,不能废弃的物品如呼吸囊、双腔导管待应用流水冲洗后放入薰箱进行消毒。 ⑵ 所有不废弃的金属器具应进行高压灭菌消毒。

6

⑶ 咽喉镜在每次使用后,用水及消毒液冲洗,酒精擦净,遇有传染病者,必须用消毒水浸泡。检查电源,麻醉结束擦拭麻醉机、手推车、监护仪等。 4 、椎管内及局部阻滞设备处理:

⑴ 使用一次性穿刺包,使用前检查有效期,包装完整情况,及消毒标志,不合格者应更换。 ⑵ 硬膜外导管、连接器、注射器等使用后应废弃不用。 4 、药物及液体:

⑴ 麻醉科使用的药物大多是单剂量,如一病人未用完应废弃不再使用。 ⑵ 静脉输液的液体及输液管、针头输液完毕应按医院有关规定处理。 ⑶ 二氧化碳吸收剂钠石灰,当不再有化学活性时,应废弃。

仪器设备保管制度

1 、贵重仪器应由专人负责保管,严格按规定操作,使用人员须经技术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操作,违章操作如损坏机器,按医院规定赔偿,如造成病人痛苦并发生意外,按医疗缺陷有关规定处理。

2 、平时要做好仪器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发现故障后,应立即报告仪器保管负责人和科主任,并填维修单,向维修部门提出请修。

3 、建立贵重仪器管理档案,包括购置时间、价格、验收报告、启用时间、使用说明书、维修记录等。 4 、定期请设备科维修保养,包括内部清洁除尘、性能检测、仪表数据校准,易损件定期更换,电器安全监测等。

5 、计量设备要定期鉴定,并将鉴定结论粘贴在设备上。

差错事故防范制度

1 、经常开展医疗安全教育,加强麻醉科全体人员的工作责任性和安全意识。 2 、严格遵守各项制度和操作规程,定期检查实施情况并进行奖罚。

3 、充分做好麻醉前准备,不论施行何种麻醉都要求做到思想、组织、药品、器械四落实。熟悉紧急用品的位置、熟练掌握气管内插管等应急能力和心肺脑复苏技术。

4 、凡遇危重疑难病人,上级医师和科主任要亲临第一线,负责医师要密切观察病情并随时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 、严格查对制度,熟悉使用药物的药理作用,配伍禁忌,用药需二人核对药品、浓度、剂量。熟练掌握麻醉机、呼吸机及各种监护设备的使用和具备正确判断伪差及排除故障的能力。

6 、使用易燃麻醉药品时,严防起火爆炸。室内各种气体钢瓶要有醒目标记,用后空瓶应移出手术间并挂牌表明。接触病人的电器设备严防漏电。

7

7 、疼痛治疗和术后镇痛是新开展的技术,应加强管理,要有相应的质量和安全保证制度,不断总结经验,确保病人安全和止痛效果。

8 、凡发生重大事件,应在 24 小时内报告市卫健局。

值班交班制度制度

1 、科室应安排一、二线值班。一线班由住院医师担任,二线班由主治以上医师担任。

2 、值班医师应准时接班,接受交办的医疗工作,值班时应坚守岗位,严禁脱岗、串岗,联系工作、在院内会诊必须说明去向。值班时不准做与值班无关的事情。

3 、值班医师接班后,应立即检查、补充外出急救箱药品、物品,确保齐备、完好,随时可以参加急救。 4 、值班医师应完成本职日常急诊麻醉,负责院内急会诊,遇有疑难问题及危重抢救时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协助处理,必要时向院总值班或医务处汇报。

5 、值班医师应认真详细的书写交班本,特殊情况要特殊交代,对前一班医师交待的医疗任务要逐项完成,并将有关情况记录于交班本上。交班本的记录,白班用蓝黑墨水书写,夜班或死亡病人记录用红色墨水书写;交班本要有具有法定执业医师资格的值班医生修改、签名。夜班值班医师在次日科室晨会上对当班情况交班,危重病人重点交班。

6 、值班医师在值班期间如遇有重大抢救或成批病人住院时,应及时向院总值班和医务处汇报,必要时应向分管业务院长汇报,由院总值班和医务处组织抢救和诊治。

7 、每天早晨 7 : 45 麻醉科人员准时参加交班,汇报昨日工作中出现的特殊情况,及处理结果。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一、术前管理

1 、凡需手术治疗的病人,各级医生应严格手术适应症,及时完成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和必需的检查。准备输血的病人必须检查血型及感染筛查(肝功、乙肝五项、 HCV 、 HIV 、梅毒抗体)。

2 、手术前术者及麻醉医师必须亲自查看病人,向病人及家属或病人授权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包括:病人病情、手术风险、麻醉风险、自付费项目等内容,征得其同意并由病人或病人授权代理人签字。如遇紧急手术或急救病人不能签字,病人家属或授权代理人又未在医院不能及时签字时,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执行,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在病历详细记录。

3 、主管医师应做好术前小结记录。二级以上手术均需行术前讨论。重大手术、特殊患者手术及新开展的手术等术前讨论须由科主任主持讨论制订手术方案,讨论内容须写在术前讨论记录单上,并上报医务处备案。

8

4 、手术医师确定应按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执行。重大手术及各类探查性质的手术须由有经验的(副)主任医师或科主任担任术者,必要时须上报医务处备案。

5 、手术时间安排提前通知手术室,检查术前护理工作实施情况及特殊器械准备情况。所有医疗行为应在病历上有记录。如有不利于手术的疾患必须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6 、手术前患者应固定好识别用的腕带,所标的信息准确无误;同时完成手术部位的标记。 二、手术当日管理

1 、医护人员要在接诊时及手术开始前要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病案号、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房间等。病人进手术室前须摘除假牙,贵重物品由家属保管。

2 、当日参加手术团队成员(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台上与巡回护士、其它相关人员)应提前进入手术室,由手术者讲述重要步骤、可能发生意外的对策、严格按照术前讨论制定的手术方案和手术安全核对的要求执行。

3 、手术过程中术者对病人负有完全责任,助手须按照术者要求协助手术。手术中发现疑难问题,必要时须请示上级医师。

4 、手术过程中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应始终监护病人,不得擅自离岗。

5 、手术中如确需更变原订手术方案、术者或决定术前未确定的脏器切除,使用贵重耗材等情况时,要及时请示上级医师,必要时向医务处或主管院长报告;并须再次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字后实施。 6 、核查术中植入的假体材料、器材标示上的信息及效期,条形码应贴在麻醉记录单的背面。

7 、术中切除的病理标本须向患者或家属展示并在病案中记录。手术中切取的标本及时按要求处理,在标本容器上注明科别、姓名、住院号,由手术医师填写病理检查申请单。手术中需做冰冻切片时,切除的标本由手术室专人及时送病理科,专人取回病理报告。

8 、凡参加手术的工作人员,要严肃认真地执行各项医疗技术操作常规,注意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术中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情。术中实施自体血回输时,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三、术后管理

1 、手术结束后,术者对病人术后需要特殊观察的项目及处置(各种引流管和填塞物的处理)要有明确的书面交待(手术记录或病程记录)。手术记录应在规定时限内及时、准确、真实、全面地完成。 2 、麻醉科医师要对实施麻醉的所有病人进行麻醉后评估,尤其对全麻术后病人,麻醉科医师应严格依照全麻病人恢复标准确定病人去向(麻醉复苏室或病房或重症监护科)。并对重点病人实行术后 24 小时随访且有记录。病人送至病房后,接送双方必须有书面交接,以病历中签字为准。

3 、凡实施二级以上手术或接受手术病情复杂的高危患者时,手术者应在病人术后 24 小时内查看病人。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做好书面交接工作。术后 3 天之内必须至少有 1 次查房记录。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9

1 、手术安全核对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同时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本制度所指的手术医师是指术者,特殊情况下可由第一助手代替。

2 、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手术,其他有创操作应参照执行。 3 、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以便核查。

4 、手术安全核查由手术医师主持,手术医师、麻醉师、手术室护士共同填写《手术安全核对表》。 5 、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

( 1 )麻醉实施前:由 麻醉 医师按《手术安全核对表》中内容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手术部位与标示、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感染性疾病筛查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其他内容,由核查三方共同核查确认。

( 2 )手术开始前:由手术医师、 麻醉 医师和手术室护士按上述方式,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示,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对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 向手术 医师 和麻醉 医师报告。

( 3 )患者离开手术室前:由手术医师、 麻醉 医师和手术室护士按上述方式,共同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 4 )三方核查人确认后分别签名。

6 、手术安全核对必须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表格。

7 、术中用药的核查:由手术医师或麻醉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负责核查。

8 、手术科室、麻醉科与手术室负责人是本科实施手术安全核对制度与持续改进管理工作的主要责任人。 9 、医务处、护理部等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应根据各自职责,认真履行对手术安全核对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与管理,提出持续改进的措施并加以落实。

手术室管理规定

1 、择期手术通知单应于逐项填写清楚,特殊情况及要求要详细注明;因故需要调整手术应征得护士长或值班护士同意;急诊手术应与手术室提前联系。

2 、已排定手术,病房要做好一切术前准备,不得随意、无故或因医生个人原因停止或任意调换手术。 3 、参加手术者应在预定手术时间前 20-30min 到达手术室,领取衣柜钥匙、拖鞋、衣裤;出手术室要原物归还,损坏照价赔偿。

10

4 、严格控制进入手术区人员,除参加手术及有关人员外,其它人员一概不准入内。患上感、面、颈及手部感染者不可进入手术室。

5 、手术安排原则上婴幼儿、老年患者先作,无菌条件要求高的手术先作,感染手术后作。 6 、手术室工作人员不得私自外借物品,特殊情况需有科主任、护士长同意。

7、手术间的所有门应随开随关,值班要注意监督检查通往外面的所有门要上锁关好,要注意节约用电,人员不在房间要随手关闭照明和空调。 8 、手术时,应保持肃静,不得大声喧哗. 9 、手术工作人员管理

( 1 )凡在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原则,严格执行手术室各级各类人员职责、无菌操作、消毒常规、急救抢救制度、查对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处理原则、特种感染处理原则、防止差错事故制度、安全制度、药品、物品器械管理制度、值班制度等。

( 2 )进手术室时必须穿戴手术室的拖鞋、隔离衣、一次性口罩、帽子。有皮肤感染灶或呼吸道感染者,不得进入手术室,特殊情况呼吸道感染者需戴双层口罩。手术室工作服不能在手术室以外的区域穿着。 ( 3 )进入手术室人员未取得院级管理部门的特许,任何个人、科室及媒体不得携带各种摄影器材进行手术拍照、录像。任何人员不能将移动通讯工具带入手术间内使用。

( 4 )除参加手术的医护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进入手术室。见习学生和参观者,需由老师带领或经医务处或护理部批准,并通知手术室护士长和有关科室的科主任。见习或参观者,须在指定的手术间内参观,并接受手术室工作人员的管理和指导,不得随意游走及进入其它的手术间。任何违规者,手术室负责人有权拒绝其进入手术室,并通知有关部门。

( 5 )手术室在夜间及假日应设专人值班,以便随时进行各种紧急手术。

急诊手术管理制度

1 、急诊手术是指病情紧急,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手术,否则就有生命危险。危及母子安全的产科急症、严重的肝脾损伤、严重的颅脑损伤、严重的开放性心胸外伤、气管异物、大血管破裂等,视为特急手术。 2 、外科医师决定急诊手术后,应尽快完成必要的术前检查、配血、术前准备,紧急完成术前评估及必要的术前讨论。立即通知手术室、麻醉科,做好手术准备。

3 、每日应保留一至二间手术间为急诊手术专用,择期手术不得占用。同时有二台以上急诊手术时,对于危及生命的急诊手术,应立即以最短的时间安排接台。

4 、非危及生命的急诊手术,根据情况安排接台,病人等待手术时间不得超过 2 小时。

5 、抢救患者的特急手术,必须争分夺秒,立即开通绿色通道,尽可能缩短抢救时间,挽救患者生命。 医务人员职业损伤登记报告制度

11

医务人员职业损伤,主要是指因工作造成锐利器械(针头、刀片、安瓿等)损伤。发生锐利器械损伤后,除立即进行局部正确处理外,还应按照程序下列进行报告、登记、处理。

1 、发生锐器损伤后,应立即报告所在科室主任或护士长,尽快调查致伤锐器污染情况,感染源病人血液检测是否属于血源性传播疾博

2 、于 24 小时内报告感染控制科、医务科或护理部,对受伤者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血液检查和随访。 3 、处理:若病人血源性传播疾病检测结果阴性,进行局部处理即可;若被 HBsAg 阳性病人血液污染锐利刺伤,应于 24 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抗体阴性者,按种乙肝疫苗 10 μ g 、 5 μ g 、 5 μ g (按 0 、 1 、 6 程序接种),必要时接受定期监测和其他治疗; HIV 职业暴露后,预防性用药必须坚持 4 周一个疗程,并分别于暴露后的 6 周、 12 周、 6 个月、 12 个月定期进行艾滋病抗体监测。 3 、控感防保科建立登记本,对医务人员损伤后检查检测及处理资料进行详细登记,并妥善保存。定期对登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工作环境中普通存在的问题,向领导汇报,为管理部门和医务人员拥有安全的工作环境提供依据。

麻醉不良事件无责上报制度

1 、医嘱、处方、调剂、给药、药物不良反应、药物过敏、输液反应等。 2 、麻醉机、监护仪、吸引器、中心供氧等故障。

3 、非治疗意外跌倒、坠床 、自残、自杀、猝死等,以及治安事件。

4 、医患沟通不良、医患语言冲突、医患行为冲突等。以及因医疗信息沟通过程或沟通信息失真导致的不良事件,包括检验检查结果判读错误或沟通不良。

5 、医疗不作为或推诿事件:如复合伤的救治推诿和协调不良、医疗护理工作中已经发现问题,但未及时处理导致的不良事件。

6 、手术输血过程中医嘱开立、备血、传送不当及输血反应引起的相关不良事件。 7 、严重药物不良事件: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及毒副反应,需要医生进行处理。

8 、重大用药错误:违反医疗原则、使用配伍禁忌药物、超剂量用药、给药途径错误等情况,导致不良后果和 或引起医疗纠纷。

9 、麻醉和中、深度镇静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和不良事件趋势等情况,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和∕或引起医疗纠纷。

10 、环境和设施、设备不良事件:重大化学物质泄漏事件、辐射源泄露、火灾及医用气体事故、压力容器事故、停电事故等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和∕或引起纠纷。

11 、病人和员工遭到外来人医院财产被盗和被损坏、病人之间产生激烈矛盾导致损伤。

12 、不良事件当事人发生不良事件时立即处理,同时填报不良事件上报表,上报至医务科。严重不良事件要及时电话通知医务科。

12

13 、鼓励不良事件呈报,建立无责呈报机制。 14 、严重不良事件漏报者,麻醉科将予以调查处理。 15 、对于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

16 、科室负责人:确保不良事件得到正确处理,将对患者的伤害减少到最小。确保严重医疗不良事件已电话通知医务科,呈报不良事件或监督严重不良事件呈报。

17 、每月对不良事件做整理、分析,针对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确定的重点不良事件,组织医疗安全管理小组人员进行讨论,实施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持续改进。

仪器、设备保管制度

1 、各手术间的麻醉仪器、设备和用具的管理由当日在该手术间实施麻醉者负责并实行上岗、下岗后的检查核对工作,如有丢失或损坏,应及时报告、处理或补充。

2 、麻醉机、监护仪等贵重仪器设备由专人负责保管,定期维修和校准仪表数据,发现缺失或损坏立即报修,保证麻醉设备的完好率。

3 、麻醉机用后应关闭各种开关,取下各种衔接管、螺纹管、呼吸囊,即时进行更换,特殊感染应按特殊感染的常规处置。

4 、喉镜等麻醉器械专人管理,经常检修,以备随时应急使用。

药品管理制度

1 、麻醉科所有从药剂科领回基数药品,严格按照药剂科提供的管理要求进行管理。基数药品,只能供手术麻醉病人使用,其他人员不得私自取用。

2 、科室药品指定专人管理,负责领药、退药和保管工作。每日清点、检查药品并记录,防止积压、变质,如发现有沉淀、变色、标签模糊时,立即停止保管并报药房处理。药品失效期前 3 个月,必须退回药房,重新申请。

3 、麻醉结束当日,由麻醉医师书写、录入电子处方,专人统一领取。

4、使用药品时应注意检查,做到过期药品不用、标签丢失不用,瓶盖松动不用,说明不详不用,变质混浊不用,安瓿破损不用,名称模糊不用,确保用药安全。

5 、抢救药品必须放置在抢救车内,定量、定位放置,标签清楚,专人每日检查,及时补充,保证随时急用,过期失效药品清理要及时清理。

6 、各手术间、复苏室、准备间专柜和抽屉内药品由专职管人员按照基数补充,定期清点、检查效期,若账目不符要立即追查。

7 、库存药品应尽量减少,合理补充,要有通风、降温、照明设备,并有防潮、防霉、防虫、防鼠等措施。

13

8 、特殊及贵重药品应单独存放,妥善保管。需要冷藏的药品要放在温度适宜的冰箱内,以免影响药效。 9、麻醉药品和Ⅰ类精神药品不得外借,其他药品外借须经科主任批准并按时如数还清。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制度

一、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管理机构和人员

1 、有医院毒麻药品管理小组指定专职人员负责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日常管理工作。

2 、建立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专项检查制度,并定期组织检查,做好检查记录,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3 、医院建立并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采购、验收、储存、保管、发放、调配、使用、报残损、销毁、丢失及被盗案件报告、值班巡查等制度,制定各岗位人员职责。日常工作由药剂科承担。 4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人员应当掌握与麻醉、精神药品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熟悉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和安全管理工作。

5 、药剂科应当配备工作责任心强、业务熟悉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负责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采购、储存保管、调配使用及管理工作,人员应当保持相对稳定。

6 、医务科应当定期对涉及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管理、药学、医护人员进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专业知识、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训。

一次性使用物品管理制度

为加强麻醉科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的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一次性医疗用品卫生标准》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1 、麻醉科应严格按照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和医院的制度购入,需经过医院相关管理部门的严格把关和审定。

2 、科室应由专人负责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有计划请领,防止物品积压或不足。领取物品时要严格逐项检查,包括产品名称、规格、数量、有效期、生产厂家等,一次性物品外、中、内层包装均要完好无损,各层包装封面标识清楚,不合格者拒收或更换,严把质量第一关。

3 、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应按照有效期的远近,本着“先进先出”的原则按顺序排放,相对固定存放位置,将使用频率最高的物品放置最易取到的位置,取用时按顺序拿取,用后剩余物品放回原位,补充物品时应将新领物品放在靠里面的位置,对有效期 6 个月以内的医疗用品,作出警示标志,及时使用,以免失效造成浪费。

4、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使用前应检查小包装有无破损、确认灭菌标识、灭菌方法和灭菌有效日期、产品有无不洁净等。对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应立即停止使用,及时报告采购部门和医院感染管理

14

科,不得作自行退货、换货处理。过期物品一律严禁使用,使用和开启无菌物品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5、高值耗材应由专人发放,做好使用登记,严防过期、遗失。

6 、一次性物品按相关法律规定,不得重复使用,开启后未使用的一次性物品不得自行重新灭菌。 7 、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使用后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 {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 的要求进行处置。一次性物品使用后应按医疗废物放入黄色垃圾袋内,针头、刀片等锐利物品应放入利器盒中,由医院相关部门统一收回,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统一的无害化处理或毁型,不得随意丢弃。

麻醉手术中输血管理制度

1 、麻醉医师术前访视患者时,根据手术大小、手术范围估计术中输血的可能性和可能需要的血液制品量,并督促和确认手术医师是否完成了术中输血的各种手续,包括患者家属签署输血同意书、开具配血单、血型鉴定和输血前的各种化验检查。

2 、择期手术病人输血应由经治医师根据输血适应症制定用血计划,报科主任批准后,逐项填写好《临床输血申请单》,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由相关人员交输血科备血。术中麻醉医师根据手术进展和术中出血量,并结合相关检查,根据卫生部相关用血指南,决定输血量和输血成分,并对巡回护士下达输血医嘱。

3 、急诊手术病人出现大出血需要输血者,有麻醉医师根据术中出血情况制定用血计划,报上级医师批准后,逐项填写好《临床输血申请单》,电话申请预约,同时,将受血者血样及时交由相关人员送输血科备血。

4 、急诊手术术前无输血计划决定输血治疗的,输血前麻醉医师应向病人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出现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病人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的病人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5 、由麻醉医师填写用血取血单,并由主治以上医师签字确认;巡回护士与输血科电话沟通预约,填写取血登记本,连同取血单及受血者血样交与保障护士。保障护士取血后通知巡回护士到交换窗口取血,双方核对无误后签字确认。

6 、输血前由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双方认真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有巡回护士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7 、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它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5

( 1 )、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 2 )、立即通知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并做好记录。

8 、输血完毕后,巡回护士填写输血登记本,并将血袋用干净的塑料袋装好,放入药品间冰箱冷藏保存 1 日,至次日由巡回护士送输血科以备查对和集中处理。

9 、输血起始、完毕时间及输血量,由麻醉医师记录于麻醉记录单上。

第二部分 人员岗位责任制

麻醉科科室岗位职责

16

1、严格遵守医务人员行为规范,严格执行医德规范标准要求,以人为本,尊重患者,文明礼貌,廉洁、规范行医。

2、负责全院各科室急诊、限期、择期手术的麻醉实施,疑难危重病例的麻醉处理抢救。 3、参加特殊病例、疑难病例术前讨论,制订麻醉方案。

4、进行麻醉前患者例行检查,确定麻醉方法、用药,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麻醉有关情况,并请其签字。

5、麻醉中及时准确填写麻醉记录单,术后按规程要求做出麻醉分析小结及进行随访并记录。 6、负责麻醉恢复室、重症病房等工作。

7、协助医院其他科室抢救危重患者,承担院内外会诊。 8、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9、承担医学专业学生及进修人员的培训、考核。

10、准时、准确上报室间质控报表,参加室间质控评价活动。

麻醉科主任职责

1 、科主任在院长、分管院长的领导下,依据医院规章制度全面负责并组织科室开展医疗、护理、预防、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科主任应领导科室积极主动地接受上级部门检查、监督和管理,努力完成上级交付的各项工作任务。

2 、制定本科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按照二级学科、一级临床科室的要求,不断加速科室的建设与发展。

3 、根据本科任务和人员情况,协调配合,完成临床麻醉、疼痛治疗、加强监测治疗与复苏等任务。增强风险管理认识,制定落实本科诊疗质量目标、麻醉安全保证策略和持续改进措施。确保麻醉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4 、领导本科各级医师做好麻醉工作,参加疑难危重病例的术前讨论,对术前准备和麻醉选择提出意见,必要时亲自参加麻醉实施。

5 、负责本科医师的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严格业务训练和技术考核,并提出转正、定级、晋升、考核、奖惩的具体意见。安排进修、实习医师的培训,组织并担任临床教学。

6 、组织全科医师学习、运用国内外先进经验,积极开展和引进新技术、新方法,搞好资料积累,完成科研任务。

7 、领导全科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杜绝医疗事故和医疗差错的发生,不断增强医疗法律意识和法律责任,做到依法执业、依法行医。

8 、确定本科人员轮换、值班、会诊、出诊、外出进修学习、参加学术会议等事宜,做好麻醉科与手术室的工作协调,共同完成科室工作。

17

主治医师职责

1 、在科主任和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指导下,负责指导本科住院医师、进修、实习医师施行麻醉工作。 2 、担任疑难病人的麻醉和危重病人的救治,做好教学、科研工作和院内会诊、急救工作。

3 、负责指导下级医师进行临床麻醉诊疗技术操作。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常规,经常检查医疗质量,严防差错事故发生,保证完成科室各项医疗指标。

4 、督促指导下级医师的麻醉工作,检查督促下级医师按规定完成各项书写记录,决定麻醉方案,把好质量关。

5 、协助主持死亡病例及疑难病例讨论会,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6 、负责进修生和实习生的教学工作,进行麻醉示教、操作表演、组织专题讨论,并担负部分讲座任务。 7 、参加科内值班,负责院内会诊,值班期间不得脱岗,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住院医师职责

1 、在科主任直接领导和上级医师指导下负责管理科室的临床麻醉、疼痛治疗和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工作,协助科主任处理科室的日常行政事务。

2 、根据本科任务和人员情况进行科学分工,贯彻执行临床麻醉工作程序,负责规章制度,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的督促、检查。

3 、麻醉前访视患者,签署麻醉前知情同意书及麻醉前访视记录单,参加术前讨论,确定麻醉方案和麻醉应急预案,做好麻醉前药品、器材的准备。麻醉中认真仔细地进行麻醉操作,经常检查输血、输液及用药情况,加强术中监测,密切观察病情,认真填写麻醉记录单。遇到意外异常变化,要积极处理并报告上级医师。

4 、手术后要护送患者回病房(麻醉恢复室、 重症病房 ),检查患者的呼吸、循环等重要生命体征情况,并 向值班 医师、手术医师或病房护士交代病情及术后注意事项。手术后及时进行随访,并将有关情况记入麻醉后随访记录单,并做出麻醉小结。

5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值班期间不准脱岗,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6 、定期进行麻醉设备和监测仪器的检查和校验,并负责做好新仪器新设备的使用管理工作。 7 、协助科主任调配临时性工作,安排指令性任务。

麻醉护士工作职责与流程 一、 麻醉前准备

1、手术前了解次日手术麻醉病人的麻醉情况及次日麻醉工作手术房间,按照责 任麻醉 医师指示核对各种药品,器械,麻醉特殊物品的储备。手术当日晨会交班后至麻醉准备间领取麻醉用物并双方护士签名。

18

2、提前 20 分钟入手术间做麻醉前准备或与前一班的工作人员交接班。检查麻醉机,监护仪,喉镜,急救药品,氧气和吸引系统是否齐全和完好。 3、核对房间责任麻醉医师。

4、病人入手术室 → 核对病人 → 自我介绍 → 查看病例:如核对麻醉同意书,麻醉前评估单及输血资料签名等,如发现资料不齐者,立即向责 任麻醉 医师报告说明。

5、给予病人保暖 → 解释手术麻醉流程 → 连接和监测 ECG ,血压, SPO2 等,检查静脉通道是否通畅。 6、病人入手术室应立即告知责任麻醉医师。 二 、 麻醉护理常规

1 .麻醉诱导:常规抽吸阿托品 0.5mg ,地西泮10mg备用。

1)全身麻醉:按医嘱抽吸和推注麻醉治疗药物,协助建立人工气道,辅助呼吸和机械通气。 2)阻滞麻醉:按医嘱抽吸麻醉治疗药物,准备病人体位。 2.麻醉维持

1)保持气道连接良好,防止人工气道脱落,及时清理气道,避免气道阻塞。

2)机械通气:呼吸频率 12 - 15 次 / 分,潮气量 8-10ml/kg ,气道压 3 - 20cmH2O. 3)非机械通气患者面罩吸氧 >3L/ 分钟。

4)参加部分病人术中监测, ECG , SPO2 , BP 监测 5 分钟一次,必要时即时手动监测,监测中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并报告责 任麻醉 医师。

5)按医嘱完成麻醉病人各项治疗和特殊情况处理,必要时协助 麻醉 医师填写麻醉记录单,麻醉管制药品处方并核对 麻醉 医师签名。

三 、手术结束:连接镇痛泵,护送病人回 麻醉复苏室或原病房,并告诉病人镇痛泵的正确使用方法及出现问题时的联系方法。

四 、 麻醉物品清理和归位,将麻醉单、手术物品清点单及麻醉处方归档。 五、 夜班麻醉护士

1 .交接麻醉科财产,与白班麻醉护士交接未完成的治疗。 2 .负责夜间临床麻醉,疼痛治疗的护理工作。

3 .晨会交班,财产交班及麻醉复苏病人护理交班并签名。

麻醉复苏室护士工作职责与流程 一、 交班及备物

(1) 晨会交班,复苏室病人护理及用物交接班。

(2) 清理和补充复苏室用物,检查和核定急救药品,气管插管盘物品,监测设备,呼吸机,氧气及抽吸系统是否齐全和完好。

(3) 了解当日手术麻醉情况,提前做好病人入室准备,呼吸机和监护仪处于待机状态。

19

二、病人入室

1) 转运:由麻醉护士和复苏室护士将病人从手术间送到复苏室,途中应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危重病人应用简易呼吸器辅助或控制呼吸。

2)交接班:由 麻醉 医师和麻醉护士向复苏室护士交班,内容未简要病史,诊断,麻醉及手术方法,术中用药,生命体征变化,输血输液情况。麻醉药及拮抗药的使用情况。预计苏醒时间,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特殊情况的交接等。 三、护理常规

1、监测:心电图,血压, SPO2 , BP 监测 15 分钟一次,危重病人 5 分钟一次。 2、呼吸管理

1)呼吸机常规治疗:呼吸频率 12 - 15 次 / 分,潮气量 8 - 10ml/kg ,气道压 3 - 20cmH2O. ,氧浓度 21 % —100 %,机控,同步指令,自主呼吸自动转换。

2)气道维护:保持气道连接良好,防止人工气道脱落,及时清理气道,避免气道阻塞。非人工气道患者去枕平卧,面罩吸氧 > 8L / 分钟。

3)人工气道撤除指征:意识清醒,能完成指令动作;肌力恢复良好,举臂时间 >1 分钟,气道保护反射良好,有主动吞咽和刺激呛咳反射,潮气量和分钟通气量达标。

4)人工气道撤除:护士根据麻醉恢复情况,参考人工气道撤除指征及具体病情,为病人提出撤除人工气道要求, 麻醉 医师认定并开出医嘱后撤除人工气道。撤除前充分清理口腔,咽喉,气管内分泌物,吸入 100 %氧 2 - 5 分钟,撤除后面罩吸氧 .> 8L / 分钟,维持 SPO2>95%. 3, 医嘱执行:按医嘱完成复苏病人其他各项监测,治疗和特殊情况处理。

4,护理记录:内容包括进科时间,手术名称,过敏史,麻醉方法,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呼吸机参数的记录;肠鸣音,瞳孔对光反射,疼痛评估,恶心程度,腹部,膀胱充盈度,出科医嘱和时间,术中及麻醉恢复室的输液用药情况,输血尿量等的记录。此单完成后随病历夹放。 5,Aldret 护理评分:

1) 活动力:四肢能活动者 2 分,仅能活动两个肢体者 1 分,四肢均不能活动者 0 分。 2)呼吸:能做深呼吸和有效咳嗽 2 分,呼吸受限或呼吸有停顿 1 分,无自主呼吸者 0 分。

3) 循环:血压与麻醉前比较变化不超过 20 % 2 分,,变化在 20 - 50 % 1 分,变化超过 50%0 分 4)神志:完全清醒,能回答问题者 2 分,呼唤名字能回答者 1 分,对呼唤无反应者 0 分。 3) 皮肤颜色:正常红晕 2 分,皮肤苍白灰暗或花斑 1 分,皮肤或口唇,指甲紫绀者 0 分。

6 ,病人出科:护士根据麻醉恢复情况,参考 Aldret 评分及具体病情为病人提出出科要求, 麻醉 医师认可后开出科医嘱后转科。 Aldret 评分满分为 10 分,一般要求达到 10 分才可转出。但也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如衰弱,瘫痪病人的皮评分很难达到理想的分数。通常成人麻醉恢复室监护 2h ,儿童 1 - 2h 出科。生命体征不稳定或病情较重需长时间监护的病人送 ICU 继续监护。病人出科时,由麻醉恢复室护士送回病房,并与病房护士进行交接班。

20

四、室内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进行清洁,消毒,麻醉器具按性能选择消毒方式,医疗废物按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五、物品清理和归位,将点物单,麻醉处方交给总务。 六、病人登记,计费,用品补充,交接并签名。

麻醉科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工作职责

1 、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院质量控制办公室指导下,对本科室各阶段医疗、护理质量进行常规检查、分析、汇总、提出改进措施,并报告科主任批准,协助科主任督察落实。

2 、科主任及质控小组成员负责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质量管理目标、诊疗常规、操作规范、药物使用规范等并组织实施。

3 、检查本科室质量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不安全因素,包括科室诊疗常规、操作规范、医院规章制度、核心制度落实情况、各项记录单质量管理、各级人员岗位职责的落实情况等,责任落实到人。

4 、依据检查情况提出缺陷改进措施,并监督整改措施的落实,将质量目标管理、考评结果作为年终评比的依据。

5 、开展质量与安全管理培训,并进行考核;建立麻醉质量管理数据库,收集麻醉质量与安全相关数据。 6 、针对与本科室有关的医疗质量问题,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科室质控小组会议,讨论内容写入科室质控小组活动记录本,内容包括质量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7 、定期向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及院质量控制办公室报告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情况,以及对加强质量管理工作控制的意见和建议。

8 、按时参加医院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组织的会议,反映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第三部分 麻醉科各项操作规程及手术护理常规

静脉全身麻醉操作规程

一、分类

将全麻药注入静脉,经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麻醉的方法称为静脉全身麻醉。根据用药种类不同,可分为单一药物麻醉,方法简易,但总用药量有限制;复合麻醉系采用2种以上的静脉麻醉药(包括催眠药、镇痛药和肌松药),充分发挥每一种药物的优点,互补缺点,用较小剂量达到镇痛

21

记忆消失和肌肉松弛的目的,亦称“平衡麻醉”或“全凭静脉麻醉”。如同时辅以吸入麻醉,则称为“静吸复合全麻”。 二、基本原则

1. 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根据手术需要选择麻醉药及麻醉方法。

2. 多种麻醉药复合使用时,注意药物之间的互相作用,有机配伍,使正作用相加,副作用互相减弱或抵消。

3. 应以满足镇痛、睡眠和肌松为目的合理选配药物。 4. 恰当掌握用药量,避免多次或连续用药致积蓄中毒。

5. 静脉全麻期间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除短小手术外,应在气管 插管下进行。掌握麻醉深度,严密观察呼吸和循环情况。

6. 必须常规备好麻醉机、氧气、负压吸引及气管插管器械并检查无误后方可实施麻醉。 7. 麻醉前常规使用颠茄类药物及镇静剂。

硬膜外穿刺操作规程

硬膜外腔阻滞系指将局麻药注入硬膜外腔使部分脊神经阻滞的麻醉方法。麻醉围呈节段性,安全性大,肌松良好。采用硬膜外置管连续麻醉,可根据需要随意调节麻醉时间。 一、适应证

主要适用于腹部以下的手术,也适用于除开胸以外的胸廓、颈、上肢手术。近年来,硬膜外阻滞也用于与气管插管全麻联合麻醉和与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麻醉;硬膜外腔注药也应用于疼痛治疗。 二、禁忌症

1 . 绝对禁忌证:休克、颅高压、严重水电解质及酸碱紊乱、恶液质、脑膜炎、穿刺部位感染及脊柱畸形。

2 . 相对禁忌证:老年、孕妇、儿童、心脏病、高血压。 三、麻醉前准备

1 .患者 常规禁食 6 ~ 8 小时,禁饮 4 小时。

2 . 准备螺纹管、面罩,检查麻醉机、监护仪和气源。监测 患者 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开放静脉通路。

3 . 局麻药:利多卡因、罗哌卡因,准备急救药品:阿托品、麻黄素和肾上腺素等。 四、操作步骤:

1 . 穿刺间隙选择(见下表) 手 术 名 称 颈部及上肢手术 胸部手术(乳房手术等)

穿刺间隙 C7 ~ T1↑

T2 ~ 3↑ , T3 ~ 4↑ , T4 ~ 5↑

22

胃、胆道、肝、脾、胰等 上腹部手术 肾、输尿管及肠手术 阑尾手术

盆腔手术(包括膀胱、 直肠、子宫)

阴道、下肢、肛门会阴手术

2 . 体位:侧卧位或座位

T9 ~ 10↑ T10 ~ 11↑

T11 ~ 12↑,T12 ~ L1↑ L2 ~ 3↓ 或 L2 ~ 3↑

L2 ~ 3↓,L3 ~ 4↓

1)侧卧位:侧卧,背曲,双手抱膝,背部靠近手术床边缘。

2)坐位:臀部与手术床边缘相齐,两足踏于凳上,两手置膝,头下垂,腰背部向后弓出。 3. 定位:

1)平髂嵴最高点为腰 4 棘突或腰 4 ~ 5 间隙。 2)平两肩胛角为胸 7 棘突或胸 7 ~ 8 间隙。 4)颈 7 棘突较长,可作为骨性标志。

4. 消毒:术野消毒按外科常规消毒进行,围以穿刺点为中心上、下 4 椎体,侧达双侧腋中线,铺手术巾。 5. 穿刺前检查硬膜外导管是否完整、通畅,刻度是否准确,并将导管外用生理盐水冲洗。 6. 穿刺方法:

1)直入法:取一 6.5 号针穿刺中点作皮丘及浸润麻醉,换 9 号针开皮并探明方向,左手拇指固定皮肤,右手持 18G 穿刺针,经皮肤及皮下组织后改双手持针,左手持针身,右手持针柄,缓慢前行,经棘上韧带后进黄韧带,有坚韧感,取出针芯,接 2ml 针筒(有生理盐水1 ml 及小气泡)试探,阻力大,气泡压缩变形,证实针尖位于黄韧带,按需要将穿刺针斜面转向头部或尾部,然后边试阻力边进针,每次进针 2mm 左右,至针尖阻力消失,或有明显突破感,注入盐水无阻力,证明针尖已达硬膜外腔。 2)侧入法:穿刺点离中线 0.5cm ,穿刺针倾斜 15 度,向中线方向刺入,经皮肤、皮下组织、骶棘肌达黄韧带,其余操作见直入法。

3)穿刺针进入硬膜外腔后,用导管测量进针深度并插入导管,然后右手顶住导管,左手退针,硬膜外腔留置导管 3cm ,妥善固定导管后用手掌按住背部导管嘱 患者 翻身仰卧。导管插入困难者,先在导管注入少量生理盐水,如再不能插入,应将导管和针一起退出,不能单独退管,以免导管切断!

7. 注药方法:先开放静脉,在血压、心电监测下给予试验剂量 5ml (小儿、老年及全身情况较差者减量),密切观察 患者 ,排除误入血管或蛛网膜下腔的可能, 5 ~ 10min 后测试平面,如出现明显的呈节段性感觉减退或消失区域,可证实导管位于硬膜外腔,根据试验量后出现平面、 患者 情况及手术需要给予追加剂量,直至达到手术要求。 五、剂量与浓度

23

1 . 高位硬膜外阻滞:用于颈部、上肢、胸壁手术,穿刺部位位于 T6 以上,常规应用动脉血氧饱合度监测。 2 %利多卡因 20ml , 1 %地卡因 4ml ,生理盐水 16ml 加 0.1 %肾上腺素 3 ~ 4 滴,即为1%利多卡因和 0.1 %地卡因混合液,(一般利多卡因浓度超过 1.5% )先给试验量 4 ~ 5ml ,以后按需追加,维持时间为 1 ~ 1.5h ,或给 0.25 %布比卡因,给药方法同上,维持时间为 1.5 ~ 2h 。

2 . 中位硬膜外阻滞:用于上、中腹部手术,穿刺部位位于胸 6 ~ 12 之间, 2% 利多卡因 20ml , 1 %地卡因4 ml ,加 0.1 %肾上腺素 3 ~ 4 滴,即为 1.6 %利多卡因及 0.16 %地卡因混合液,先给试验剂量 4 ~ 5ml ,以后按需追加,维持时间为 1 ~ 1.5h ,或给 0.5% 布比卡因,给药方法同上,维持时间约为 1 ~ 1.5h 。

3 . 低位硬膜外阻滞:用于下腹、会阴、下肢手术,穿刺部位位于胸 12 以下,剂量与浓度及给药方法同中位硬膜外阻滞。 六、并发症

1 . 全脊麻:麻醉药误入蛛网膜下腔,即刻发生呼吸抑制,血压骤降,往往发生呼吸心跳停止。 ( 1 )预防:严格执行操作规,注药前回抽无液体,试验量不超过 4 ~ 5ml ,(一次脊麻最大量),穿刺前准备急救用具。

( 2 )处理:立即面罩供氧,行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并维持循环,必要时心肺复。

2 . 局麻药误入血管: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麻药毒性反应,应注意 患者 的主诉及注药后反应,预防及处理方法见局麻药毒性反应。

3 . 低血压、呼吸影响和恶心呕吐:同脊麻并发症。年老、体弱或有脱水 患者 ,注药前先行颈静脉穿刺插管测定 CVP ,如 CVP 低于正常,应补充容量,然后注药,可预防或减少低血压的发生率。 4 . 硬膜外腔血肿:穿刺损伤引起,临床表现为术后截瘫,预后决定于早期手术减压,穿刺或连硬外导管插入后出现全血,应谨慎施行或放弃硬膜外腔阻滞。

5 . 神经损伤:穿刺不当引起。 患者 当即诉放射性疼痛。术后有相应神经分布区域麻木或运动障碍,需经数周或数月方能恢复。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生,需加强随访。应用营养神经药物,针炙和理疗等综合疗法。

骶管阻滞麻醉操作规程

一、适应证

肛门会阴手术,膀胱镜检查。 二、禁忌证

穿刺部位感染,骶骨畸形。 三、操作步骤

1 . 体位:患者俯卧,髋下垫一枕以抬高臀部,两腿略分开,脚跟外旋,也可取侧卧位。

24

2 . 定位:两骶角之间,尾椎尖上约 4cm 处的凹陷为骶裂孔,上有骶尾韧带覆盖。

3 . 穿刺方法:沿骶骨中线向下按摸触及骶裂孔,取 7 号针,骶裂孔中点作皮丘,左手拇指固定皮肤,右手持针,方向与皮肤呈 45 度,经皮肤、皮下组织,穿破骶尾韧带后有明显突破感,即进入骶管,将针压平,方向改为 15 度,继续前行 1 ~ 2cm ,注入盐水无阻力,回抽无血及脑脊液即可注入试验剂量(不超过 5ml ), 5 分钟后无脊麻现象,骶骨尾部皮肤感觉明显减退,示针尖位置恰当,将剩余麻醉药一次注入。 四、剂量浓度

2 %利多卡因 20ml , 1 %地卡因4 ml , 0.1 %肾上腺素3滴混合,即为 1.6 %利多卡因、 0.16 %地卡因混合液共 24ml ,除试验量 5ml 外,其余剂量 5 ~ 10 分钟后一次缓慢注入。 五、注意事项

1. 穿刺针不超过骶 2 水平(平髂后上棘),以免穿破硬脊膜。 2. 注药时左手掌按骶部,右手注药,注意有无皮肤隆起。 六、 并发症 同低位硬膜外麻醉。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操作常规

一、定义

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产生相应神经根阻滞,并有良好肌肉松弛,简称腰麻。 二、种类

1. 高位腰麻:麻醉平面在 T6 以上,呼吸循环抑制明显。超过 T2 有呼吸心跳骤停可能 , 现已不用。 2 . 中位腰麻:麻醉平面在 T6 ~ T10 之间,对呼吸循环有影响,很少用。

3. 低位腰麻:麻醉平面在 T10 以下,对呼吸循环影响相对较少,适用于下腹和下肢手术。 4 . 鞍麻:麻醉围在肛门会阴区。 三、操作步骤

1. 体位:侧卧位(下肢手术患侧向下),脊部近手术台边缘,并与地面垂直,头前屈并垫高枕、背屈、抱膝。

2. 定位:髂后上棘最高点连线与脊柱相交为第 4 腰椎棘突或 4 ~ 5 腰椎间隙,穿刺点可选择腰 3 ~ 4 或腰 2 ~ 3 间隙。儿童选择腰 3 ~ 4 或腰 4 ~ 5 椎间。 3 . 穿刺方法

( 1 ) 直入法:穿刺间隙中点作皮丘及局部浸润麻醉后,左手拇指固定皮肤,右手持 9 号蛛网膜下穿刺针刺入,经皮肤、皮下组织、棘上、棘间韧带后换双手进针,继续前行遇黄韧带感阻力增加,一旦阻

25

力消失表示进入硬膜外腔,穿过硬脊膜及蛛网膜有第二次减压,抽出针芯有脑脊液流出即可证实进入蛛网膜下腔。

( 2 )侧入法:穿刺点离中线 0.5cm 。穿刺针倾斜 15 度向中线方向刺入,其余操作同直入法。 四、局麻药剂量与浓度

1 . 取普鲁卡因(结晶) 150mg 溶于 5 %葡萄糖或脑脊液 2.7ml 中再加 0.1 %肾上腺素 0.3ml ,即为 5 %普鲁卡因。

2 . 以1%普鲁卡因 1ml 加 10 %葡萄糖及 3 %麻黄碱各 1ml 配成所谓 1-1-1 溶液。

3 . 目前最常用药物为布比卡因:剂量 8 ~ 12mg ,最大量< 20mg ,一般可 0.5% ~ 0.75% 布比卡因加 10% 葡萄糖 2 ~ 3ml 。 五、适应证和禁忌证

1. 适应证:脐以下手术,尤其是下腹部及下肢手术。

2. 禁忌证:休克、颅高压、严重水电解质及酸碱紊乱、恶液质、脑膜炎、穿刺部位感染及脊柱畸形。 六、 并发症及处理 1 . 低血压: ( 1 )原因:

A . 交感神经阻滞,血管扩及血溶量相对不足。

B . 牵拉脏引起迷走神经反射,致使心率减慢、血压下降。 ( 2 )处理: A . 吸氧、加速补液。

B . 麻黄素 10mg 静脉注射或 20 ~ 30mg 肌肉注射。

C . 脏牵拉反应者给阿托品 0.5 ~1 mg 静脉或肌肉注射,及应用其它镇静药等。

2 . 腰麻后头痛:手术后 1 至 3 日发生,以前额、顶、枕部为甚,抬头、坐、直立位时加剧。 ( 1 )原因:脑脊液从硬膜穿刺孔漏出致颅压降低,脑组织下沉,脑膜及血管受牵拉所致。

( 2 )预防:用 25 ~ 26G 细针及穿刺时尽量减少硬膜损伤,手术后去枕平卧6 h 以上,手术前后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 3 )处理:继续平卧休息,补液,饮水,给镇静、镇痛药、静脉滴注维生素 C ,必要时硬膜外腔注射生理盐水 20 ~ 30ml 、中药或针灸治疗等。

颈丛神经阻滞

一、解剖

26

颈丛由 C1-4 脊神经前支组成, C1 主要为运动神经,其余均为感觉神经,分深丛和浅丛,从椎间孔穿出后,经颈椎横突分叉处,浅丛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穿出筋膜,分为耳大神经,枕小神经,颈前神经和锁骨上神经(侧支、中间支和外侧支),支配区域为枕、颈及胸肩上部,呈披肩状。 二、适应证

颈部手术,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但病变侵及气管,颈部巨大肿瘤,不合作者或穿刺部位感染者不宜采用。 三、操作方法

1 . 体位:仰卧,头偏对侧;

2 . 定位: 患者 抬头,显露胸锁乳突肌,穿刺点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与颈外静脉交叉处(相当 C4 水平,平甲状软骨上缘);

3 . 穿刺方法:取 6.5 号针,穿刺点处作皮丘,与皮肤垂直进针,在颈前筋膜前方寻找横突,此时 患者 有酸胀感,回抽无血也无脑脊液后缓慢注入局麻药。 四、局麻药浓度及剂量

1 . 2% 利多卡因 20ml 及1%地卡因4 ml ,加生理盐水 16ml ,即为 1 %利多卡因和 0.1 %地卡因混合液,每侧 8 ~ 12ml 。在 40ml 混合液中加入 1 : 1000 肾上腺素 2 滴( 7 号针),如遇甲亢、高血压、心动过速,心脏病患者则不加肾上腺素;

2 . 1% 利多卡因和 0.25% 布比卡因混合液或单纯用 0.25% 布比卡因,不加肾上腺素,剂量同上。 五、并发症

1 . 药液误入硬膜外腔可引起高位硬膜外阻滞,如误入蛛网膜下腔即刻呼吸心跳停止,意识消失,处理见全脊麻;

2 . 局麻药毒性反应:由于颈部血管丰富吸收过快或误入血管引起,症状及处理见局麻药毒性反应; 3 . 膈神经阻滞:双侧膈神经阻滞可致呼吸困难,应给予面罩供氧; 4 . 喉返神经阻滞:可致声嘶或轻度呼吸困难,短时间可恢复;

5 . Hor n er's 综合征:星状神经节阻滞,出现同侧瞳孔缩小,眼睑下垂,面部血管扩,鼻塞,皮肤干燥,短期无需处理;

6 . 椎动脉损伤引起出血; 7 . 心动过速和血压升高:

( 1 )镇静和镇痛药:根据病情用安定、氟哌啶或哌替啶等; ( 2 )吸氧,对高血压患者局麻药中毒避免加肾上腺素; ( 3 )必要时用心律平、慢心律、美托洛尔或兰等。

气管、支气管插管操作常规

27

一、适应证

1 . 全麻下头颅、胸腔及上腹部手术。

2 . 需要特殊体位(如俯卧位、坐位)的全麻手术。 3 . 需要肌松药的全麻手术。 4 、低温及控制性降压。

5 . 预防和处理误吸和呼吸道梗阻。(如腹压增高频发呕吐,颈部肿瘤压迫气管,极度肥胖等)。 6 . 呼吸功能不全、呼吸衰竭。 7 . 心跳呼吸停止,需行急救人工呼吸。 二、 禁忌证

呼吸道急性感染、喉水肿、急性喉炎等(升主动脉瘤相对禁忌证)。 三、插管前准备和注意事项

1 . 检查麻醉机及吸引装置,呼吸回路是否完好。

2 . 检查气管插管用具是否齐全完好,并选择合适的气管导管型号。 3 . 血压、心电、 SPO2 连续监测。 4 . 选择适当的麻醉诱导药物和方法。 5 . 准备复器械和药物。

6 . 诱导前注意 患者 有无气管插管困难征象,如下颌骨发育欠佳、颈短胖、颈椎活动度、口度等,并做相应准备措施。

7 . 插管前听诊双肺呼吸音,以便与插管后对比。

8 . 气管插管时,停止呼吸时间不宜过长,无呼吸者,一般要求在 30 ~ 60s 以完成,最长不可超过 60 ~ 120s 。如插管有困难时,可重新用纯氧面罩通气 2 ~ 3 分钟后再行操作,二次插管未入即当请上级医师协助。

常见外科手术麻醉常规

外科手术主要涉及胸腹部、四肢、骨骼、肌肉及相关软组织或关节,要求的监测方法和麻醉技术相类似,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区域阻滞适合许多外科手术,同时积极预防血栓栓塞性并发症 : 外科手术经常面临大量血液丢失,因此必须熟悉体克的紧急处理、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控制性降压等技术以优化术中管理 。

一、麻醉方式:在区域阻滞或全身麻醉下均可完成外科手术。 二、上肢手术的麻醉:

1、肘、前臂及手部的外科手术使用区域阻滞技术,肩部和上臂手术需要加用强化或全身麻醉才可达到完善的手术镇痛。

28

方式1:通过不同径路的臂从阻、可为尉、前臂、腕及手部的手术提供广泛而平稳的麻醉效果,其主要对臂从的四个主要神经 ( 正中、尺、桡和肌皮神经进行阻滞。注意锁骨上和锁骨下入路阻滞存在导致气胸的危险,肌间沟入路常有尺神经阻滞不全,而腋路多用于前臂、腕及手部偏尺侧的手术。 方式2: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入路,可能同时阻滞同侧膈神经,降低患者的呼吸功能。因此,长时间的手术或大手术,以及存在严重肺部疾病的患者,依然应该首选全身麻醉或区域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短时间的上臂或前臂手术还可静脉局部麻醉。 三、 下肢手术的麻醉:

1、大部分的下肢手术是在椎管内麻醉下完成的。与全身麻辞相比椎管内麻醉可显著减少手术失血量,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动脉栓塞的发生率,可提供更完善的术后镇痛,复杂手术术中失血多时,麻醉和术中管理要求高,应首选全身麻醉。

2、麻醉后头痛治疗方法:去枕平卧休息、液体疗法、口服咖啡因、使用糖皮质激素等。 四、外科术后镇痛

外科手术后,因其特点往往疼痛剧烈,从而需要镇痛。传统的术后镇痛的方法是当患者出现疼痛时,由护士按处方肌肉注射适量的镇痛药物,这种方法不仅难以使患者的疼痛及时有效地控制,而且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大,也不能达到持续的镇痛效果。此外还有过度镇静、恶心呕吐、瘙痒等并发症发生率高的特点。患者自控镇痛 (PCA) 技术可以有效地克服上述缺点,因而已成为术后镇痛的主要方法。若能辅助应用非阿片类镇痛药,将有更好效果。目前,患者自控镇痛泵有静脉泵和硬膜外泵两种。经硬膜外给药镇痛副作用少、作用确切。术后采用硬膜外阿片类药物镇痛,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感染率、拔管时间以及住院的花费均较低,不仅控制疼痛,而且可扩张血管,防止血管痉挛。

外科手术护理常规

一、外科手术前一般护理常规

1 、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病人对手术的顾虑,介绍手术前后注意事项,必要时指导病人在床上练习大小便,向病人进行健康教育,要求病人戒烟。

2 、通知家属或单位负责人员来院,由医师详细介绍手术情况,填写手术同意书。

3 、术前按医嘱进行手术野皮肤准备(观察皮肤情况、剃毛和皮肤清洗)。如发现病人有发热、感冒、女病人月经周期、皮肤有损伤或感染等,应及时报告医师,考虑停止手术。 4 、皮肤准备的要求和方法

(1) 根据各类手术要求决定皮肤准备的范围。

29

(2) 用肥皂水彻底清洗皮肤,注意脐部、皮肤皱折部位,有伤口者清洗后应更换敷料。 (3) 剃毛和清洗时,应注意勿损伤皮肤,勿使病人受凉。

5 、做好全身清洁,洗头、洗澡、剪趾(指)甲、更衣、不能自理由护士执行。 6 、按医嘱配血、皮试。准备特殊用药用物,通知手术日停膳。 7 、通知病人术前 12 小时禁食, 4 - 6 小时禁饮水并挂禁食标志。 8 、上注意病人睡眠情况,保证病人有充足的睡眠,必要时给服安眠镇静药。

9 、按需要做好术前准备,如留置尿管等。女病人除去发夹,长发者梳成双辫,有假牙者卸下假牙。入手术室前排小便。备齐病历、 X 光片、特殊用药、用物随病人一齐送手术室,停止一切术前医嘱。 10 、送往手术室前,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检查手术野,了解有无生理、病理变化,不宜手术者及时报告医师。

11 、病人人送往手术室后,根据麻醉、病种、手术方式做好病室、用物准备。 二、外科手术后一般护理常规

1、向麻醉师了解麻醉方式,术中情况,手术性质及部位,输液、输血量和特殊情况的处理等,病人回病室时,搬动病人应防止各种导管脱出及增加伤口力。

2、注意保暖,防止受凉,用热水袋等保暖时,应防止烫伤病人。

3、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做好相应的护理。全麻病人去枕平卧,头向一侧,每半小时测血压、脉搏、呼吸一次,直至病人完全清醒,血压稳定。腰麻后去枕平卧 6 - 8 小时,硬膜外麻后平卧 4 - 6 小时,椎管麻醉后每半小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一次,至连续四次正常后止。

4、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等,敷料湿时,随时给予更换,或告知医生处理。

5、各种引流管要保持通畅,防止扭曲、受压,密切观察引流液性质、颜色,准确记录引流量。 6、保持输血、输液静脉通畅,根据医嘱及病情,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和滴速等。

7、手后 7 - 8 小时,仍不能自解小便者,检查膀胱充盈者则考虑无菌操作下行导尿及停留尿管 24 - 48 小时。

8、根据病情,适当调节体位,做好翻身、拍背等,以预防褥疮和肺部并发症。 9、术后三天,每天测体温、脉搏四次,高热者,按高热护理常规护理。

10 、营养补充和饮食情况,不能进食者按医嘱给予鼻饲或静脉高价营养,以维持病人营养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11、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楚呼吸道分泌物,鼓励和指端病人进行深呼吸和排痰,预防肺部感染。 三、腰麻(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护理常规

1、去枕平卧 6 - 8 小时,尽量避免抬头。 24 小时禁止坐起或离床,以防术后发生头痛。如术后发生头痛者,可继续去枕平卧,并给予针灸和镇静药(如安定或颅痛定等)。并可静脉推注 50 %葡萄糖液 60 毫升。严重者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2、注意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每 30 分钟测量一次,连续四次稳定后停测,异常者报告医生处理。

30

3、观察麻醉平面消失以及下肢活动恢复时间。

4、麻醉作用消失后鼓励病人排尿,术后 8 小时仍不能自行排尿者且膀胱充盈,按尿潴留护理常规护理。 5、术后 6 小时无恶心和呕吐者可进流质饮食(消化道手术除外)。 四、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后护理常规

1、病人回病房后,主动向麻醉师了解麻醉情况、术中病情变化和处理,并立即测量血压、脉搏和呼吸。 2、病人取平卧位 4 - 6 小时,至病人痛觉恢复后按手术的种类给予各种卧位。

3、测量血压、脉搏、呼吸每 30 分钟一次,连续四次稳定后停测。如成人患者收缩压低于 12Kpa ,脉搏增快,应考虑血容量不足而加快补液,如血压不回升,指甲、唇苍白,应考虑术后出血,报告医生处理。

4、如病人出现胸闷、发绀、说话费力,呼吸交换量不足,应考虑麻药缓慢渗入蛛网膜下腔,使麻醉平面继续上升,尤其高位硬膜外麻和麻醉过程中曾穿破硬脊膜的病人,应倍加注意,若出现上述情况,应即予吸氧,酌情使用麻黄素类血管收缩药物,并报告医师协同处理。 5、注意排尿情况,如有尿潴留则按尿潴留护理常规护理。

6、如留置硬膜外导管,要防止脱出和折管,导管外端用无菌纱布包裹,应避免插管处污染及麻醉穿刺点的感染。

五、局部麻醉及臂丛麻醉后护理常规 1、按一般术后护理常规护理、

2、向麻醉人员了解麻醉情况,取自动体位。 3、测血压、脉搏、呼吸一次,稳定后停测。 4、注意伤口疼痛情况,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镇痛剂。

5、臂丛麻醉病人应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血肿,尤其断肢再植病人使用肝素者,如血肿继续增大,应报告医师停用肝素,并作适当处理;如为颈路臂丛,应注意病人呼吸,有无胸闷、呼吸困难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六、手术野皮肤准备围

下腹:上至剑突,下至大腿 1/2 ,会阴部,两侧至腋中线洗净脐部。

四肢:以手术部位为中心,上。下、前、后 20 厘米,掌部,足部应剪取指(趾)甲。 七、 石膏固定护理常规 1 、石膏固定前护理

( 1 )、了解病人思想情况,做好心理护理,说明石膏固定的理由,以取得病人及家属的配合。 ( 2 )、清洁患肢或躯干,有伤口者先换药。

( 3 )、过床或搬运病人时,先固定好肢体,搬运时动作要轻稳。 2 、石膏固定后护理

( 1 )、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31

( 2 )、上石膏病人睡硬板床,石膏未干固前不能搬动病人,石膏虽干固尚未坚硬时,搬运病人应用手掌平托石膏,防止手指将石膏掐成凹陷变形致压迫软组织形成溃疡或坏死。 ( 3 )、用胶枕、沙袋均匀垫好肢体,防止变形,清洁暴露肢端,以便观察。

( 4 )、保持室空气流通以促使石膏干固。夏季可用电吹风吹干,冬季可用烤灯烤干。但应间歇烘烤,每次 20 - 30 分钟,防止烫伤。

( 5 )、抬高患肢,垫以沙袋,胶枕等支托物,以免肿胀。石膏坚硬后,可鼓励病人活动石膏固定以外的关节和肌肉,指导病人经常在石膏做肌肉收缩运动及指趾关节、足背伸屈活动,防止关节强直,肌肉萎缩。

( 6 )、被石膏压迫的隆突部位或肢体的支重部位,应用软枕妥善垫好,保持功能位,防止关节部位的石膏被折断。

( 7 )、注意观察患肢远端血循环、温度、颜色、肿胀、剧痛、麻木等感觉情况,重视病人主诉,对原因不明的剧痛,应通报医生,按医嘱在石膏上“开窗”观察,检查有无局部受压,勿乱用止痛药。 ( 8 )、保持石膏清洁、干燥、边缘整齐,光滑,不可浸湿,不可与硬物撞击。

( 9 )、下肢上石膏的病人,下地活动时,需在足底加后跟(木板或铁板),以免损坏石膏。

( 10 )、如术后有渗血渗透石膏绷带,用蓝笔划记号,观察是否继续渗血。必要时通报医生剖开石膏处理。

( 11 )、如遇开放性损伤,体温升至 39 0 C 以上,伤口有跳痛,肢端肿胀明显,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 6 )、正确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改善肢体循环,避免关节强直,肌肉萎缩。

第四部分 应急预案

麻醉过程中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

一、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流程

(一)医疗事故和纠纷报告的规定,发生医疗事故应立即组织抢救,并及时逐级上报,不得延误、隐瞒。凡医疗事故需按规定逐级上报并由科主任上报医务处。发生医疗事故后,当事医护人员应立即报告科室领导并与有关科室医师协商解决,处理有困难,将由科室领导出面协调。

(二)成立麻醉科应急专家小组,并将其工作职责规定如下:应急专家小组由麻醉科主任、副主任、各位副主任医师担任。每次能到现场的专家组成专家组对患者的抢救和处理全权负责。专家组负责人由能

32

到场参加抢救的上述顺序中排列在最前位的专家担任。承担麻醉工作的麻醉医师应始终参加应急处理工作并服从专家小组的指挥,处理过程记录于病历/麻醉单中。事件后果由上级医师负主要责任,住院医师负次要责任。

(三)凡已有或预计有麻醉(包括疼痛治疗)导致重要脏器和系统的功能受损、感觉障碍、瘫痪、昏迷和死亡时应立即向当日值班专家组成员寻求帮助,同时将事件及地点向科主任汇报,并通知当时在科的应急专家小组成员参加抢救。

(四)接到抢救通知的应急专家小组成员在确认自己管理的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快赶到现场参加抢救。 (五)参加抢救的全体医护人员应在专家组负责人的领导下分工合作。应急小组的专家应指挥安排在场医师分工管理呼吸、循环、中枢神经及内环境等。

(六)对可能发生医疗纠纷的病例应立即通知医务处及主管领导,报告意外事件、患者现状和可能的问题,并邀请他(她)到现场指导工作。

(七)在病情基本稳定后或初步决定放弃抢救后,由专家组负责人召集在场的专家小组成员和麻醉科责任医师与患者所在科室的主管医生和医务处及主管领导商量继续治疗方案指定负责对患者家属谈话的专家和患者家属谈话的基调和主要内容,审核医疗记录等处理事宜。

(八)对围术期发生的以下情况均应在当日填写“麻醉科不良事件报告表”。①麻醉意外和并发症导致重要脏器和系统功能受损、感觉障碍、瘫痪、昏迷、甚至死亡。②由于任何原因所致的危险状况如不及时处理可能产生上述后果的不良事件(含非麻醉原因)。此表与麻醉前探视单和麻醉记录单复印件一并交专人收集管理,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定期组织应急专家小组成员讨论,以提高临床麻醉质量为防范风险提供重要依据。

(九)处理过程要完整记录于病例或麻醉单中。

(十)对发生的医疗事故要进行调查,对确定的医疗事故应在一个月内认真讨论,严肃处理总结教训,改进工作。并填写“医疗事故报告表”上报医院。

(十一)严禁麻醉科和相关科室任何人员擅自给患者家属及相关人员介绍事件经过和交代病情,严禁在患者家属前谈论事件责任问题。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二、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防范措施

(一)加强科室管理及质量监控,定期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卫生行政法规及麻醉意外与并发症的预防处理规范和流程,严格执行麻醉规范,麻醉药品、麻醉机、监护仪及麻醉记录单由专人管理,加强对进修医师的管理。定期业务及操作技能指导,遵循三级医师负责制,建立科室奖罚制度。定期检查、反馈、总结,有改进措施。组织麻醉意外和并发症专题讨论,定期自查、分析、整改。有效预防麻醉意外与并发症,持续改进有成效。

(二)加强科室人员的业务培训,制定住院医师阶段性培训计划,并由专人负责对其进行阶段性考核,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及新知识介绍,不定期地进行新技术、新设备操作演示,鼓励参加业务学习及进修,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及职业技能。

33

(三)麻醉医师必须加强术前访视,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制定适宜的麻醉方案,对疑难病例应请示上级医师和科主任。

(四)麻醉操作前检查麻醉机及监护仪等设备工作状况,对接受任何麻醉(包括局麻和硬膜外麻醉等)的患者,在麻醉前应做好全麻的准备,备好气管插管器械及相应的抢救药物急救物资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五)严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征变化,并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判断和处理,坚持查对制度所有麻醉中用药应做标记。抽药后的空安培瓶应保留至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以便核对,一经施行麻醉,麻醉医师不能离开患者,擅离职守者重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麻醉药物及剂量不得超范围超剂量用药,严格执行麻醉操作常规,各项预防措施落实到位。对住院医师及实习进修医师放手不放眼,疑难重症由主治医师操作。 (六)静吸复合麻醉时应提前准备麻醉诱导药物,适当固定患者松动的牙齿诱导前适度补液注意注药速度和患者的通气状况,避免血压剧烈波动和通气不足。气管插管时要有良好的肌松,操作轻柔,避免不必要的损伤。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与手术医师联系,排除手术操作干扰的可能,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当遇到难以处理的病情时,必须请示上级医师,严格执行三级医师负责制。

(七)椎管内麻醉在术前访视时即应排除穿刺部位感染可能。穿刺时动作轻柔注意进针速度和层次突破感。术后随访时注意询问患者是否有感觉或运动异常。当药物注入椎管后,即刻调控麻醉平面。适当补液,防止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及寒战的发生,注意面罩供氧。

(八)神经阻滞时操作轻柔,定位准确,可使用神经阻滞定位仪。注药前回抽明确无血后方可注药,防止麻醉药误入血管引起中毒。一旦患者出现口唇麻木、惊厥等征象时,应予面罩吸氧,同时准备全麻下气管内插管。

(九)术毕呼吸、循环稳定才能送回病房,呼吸交换好,反射恢复并清醒才能拔除气管导管。 (十)术后48小时内必须进行术后随访,发现问题及时报告上级医生以便及时处理。

(十一)在进行术后镇痛时,要严格按照《术后镇痛管理规范》的要求,加强镇痛泵使用中的管理。 (十二)其它方面:①对有严重合并症的患者,在术前应详细交代麻醉和手术的危险性,使家属有一定的思想准备;②注意服务态度,做好解释工作。③在问题性质未弄清之前,不可凭个人推测乱传,同时做好医疗保护工作。④发生问题时应以医院和患者的利益为根本麻醉科与外科共同协商解决,不可相互推卸责任。⑤接到会诊单应尽快会诊,急会诊应在接到通知后15 分钟到现场。

麻醉过程过敏反应处理应急处理预案

临床麻醉中如发生过敏反应,要求快速有效处理,重点是脱离致敏源并作积极的症状治疗。 1.立即停用引发反应的药物;如怀疑为器具应撤换、停用。 2.手术暂停,对反应严重的病人,甚至应加速手术的结束。

3.喉痉挛或喉水肿,可致气道堵塞,须立刻面罩纯氧吸入或辅助压入。必要时,作气管插管(紧急情况,

34

气道已堵住,即刻气管切开);有呼吸衰竭现象时,应作机械通气。

4.出现血压下降,静脉注入肾上腺素 50~100ug (将肾上腺 1mg 用生理盐水 9ml 相混合,则每 ml 液内含肾上腺素 100ug ),随即静脉点滴肾上腺素( 5% 葡萄糖 500ml 内,加入肾上腺素 1mg), 以每分钟 0.05ug/kg 的速度滴入,以后根据血压随时调整滴速,遇严重反应,可引起心跳骤停,立即心肺复苏,必要时肾上腺作为复苏药加以应用。

5.从静脉输入平衡液,以 20ml/kg 的液量输入,同时注意病人的中心静脉压或颈静脉充盈度以判断病人是否有容量欠缺。经上经处理,低血压可能有所好转。

6.氢化考的松 100~250mg (症状严重,用量须大),必要时第 6h 可适量或同量再用,共用 24h 。有时,也可用长效糖皮质激素以代替氢化可考的松,如甲强的松龙(首次用量可按氢化考的松折算),因其作用可持续 6~12h, 在后就可免重复)。

7.用组胺拮抗剂, H1 及 H2 两类都须同用,前者可用苯海拉明 50mg ,后者用甲氰咪呱 300mg (皆为成人量),静脉注入。拮抗剂虽不能阻止肥大细胞及嗜碱细胞的释出组织胺,却能阻断组胺与其受体之间的作用。

8.遇支气管痉挛,应用氨茶碱,以 6mg/kg 的用量,在 20min 内静脉滴入,随之,以 0.5mg/kg/h 的输速,作静脉点滴以维持。此药不仅松解支气管痉挛,还具有抑制肥大细胞及嗜碱粒细胞的释出血管活性物质、增强心肌收缩力及肾上腺的作用。

9.发现病人有代谢性酸中毒,须用碳酸氢钠以纠正。

局麻药毒性反应处理应急预案 局部麻醉毒性临床表现:

1 、轻者仅有兴奋、多语、面红或表情淡漠、面色苍白、肌肉小抽搐等症状。处理 : 停止给局麻药,安定 5mg iv , 鼻导管给氧。

2 、严重者则出现胸闷 , 头痛 , 心悸 , 全身肌肉抽搐至惊厥 , 因惊厥不能有效呼吸、发绀、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处理 : ① 利多卡因导致中毒 : 停止给局麻药 , 安定 5mg , 面罩给氧; ② 长效局麻药导致的中毒 :

a) 停止给局麻药 , 安定 5mg , 面罩给氧; b) 20% 脂肪乳 100 ml iv (2 min ) ;20% 脂肪乳 150 ml ivgtt (15 min ) ( 总量 <4mg/kg)。

③ 病情好转 , 生命体征平稳改全麻后继续手术。

3 、心脏毒性 : 心律失常 ( 心动过缓、房性、室性早搏、室扑、室颤 ) 、 QRS 增宽、血压下降。 处理 : ① 20% 脂肪乳 100 ml iv (2 min ) ;20% 脂肪乳 150 ml ivgtt (15 min ) ( 总量 <4mg/kg) ② 溴苄铵 ③ 异丙肾上腺素;

35

④ 请求支援 , 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和科室主任到场; ⑤ 病情好转 , 生命体征平稳改全麻后继续手术。 4 、心跳停止 :

处理 ① 标准化心肺复苏; ② 肾上腺素 1mg iv ;

③ 20% 脂肪乳 100 ml iv (2 min ) ,如果在心跳停止前已输脂肪乳 , 总量已达 4mg/kg ,则直接到步骤 (7) ;

④ 除颤或肾上腺素 1mg iv (2 min ) ⑤ 重复步骤 (3) ; ⑥ 重复步骤 (4) ;

⑦ 20% 脂肪乳 300 ml ivgtt (15 min ) ( 总量 <8mg/kg) ⑧ 继续治疗,向医务科汇报; ⑨ 终点 : a) 病情好转 , 清醒 , 生命体征平稳返病房;

b) 病情好转 , 生命体征尚不稳定或未清醒送重症监护。

困难气道处理应急预案

对于每个需要麻醉的病人 , 至少在实施麻醉前 ( 手术室内 ) 要对是否存在困难气道进行评估。根据是否预料为困难气道 , 将处理流程分为 两类 , 以便明确目标 , 区别对待。 一、1、已预料的困难气道 :

麻醉前评估存在困难气道时 , 分析困难气道的性质 , 选择适当的技术 , 防止通气困难的发生。对已预料的困难气道患者 麻醉 医师应该做到 :

2 、告知患者这一特殊风险 , 使病人及其家属充分理解和配合 , 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3 、确保至少有一个对困难气道有经验的高年 麻醉 医师主持气道管理 , 并有一名助手参与。 4 、麻醉前应确定建立气道的首选方案和至少一个备选方案 , 当首选方案失败时迅速采用备选方案。尽量采用操作者本人熟悉的技术和气道器具 , 首选微创方法。 5 、在气道处理开始前充分面罩吸氧。

6 、尽量选择清醒气管插管 , 保留自主呼吸 , 防止可预料的困难气道变成急症气道。

7 、在轻度的镇静镇痛和充分的表面麻醉下 ( 包括环甲膜穿刺气管内表面麻醉 ) , 面罩给氧 , 并尝试喉镜显露。

8 、能看到声门的 , 可以直接插管 , 或快诱导插管。

9 、 显露不佳者 , 可调换合适的喉镜片结合插管探条 ( 喉镜至少能看到会厌 ) ; 纤维气管镜辅助 ( 经口或经鼻 ) ; 或传统的经鼻盲探插管等 ; 也可采用视频喉镜改善显露 , 或试用插管喉罩。

36

10 、在困难气道处理的整个过程中要确保呼吸和氧合 , 密切监测病人的 SpO2 变化 , 当其降至 92 % 时要及时面罩辅助给氧通气 , 以保证病人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

11 、反复三次以上未能插管成功时 , 为确保病人安全 , 推迟或放弃麻醉和手术也是必要的处理方法 , 待总结经验并充分准备后再次处理。

对已预料的困难气道患者 , 重要的是维持病人的自主呼吸 , 预防发生急症气道 , 其处理流程见图 1

图 1 已预料的困难气道流程图

二、 未预料的困难气道

麻醉前评估未发现困难气道时 , 也不能排除困难气道的发生 , 而且未预料的困难气道在全麻诱导后更具危险性 , 因此麻醉医师应该做到 :

1 、 预防急症气道的发生 , 可以将快速诱导分成两步给药 , 首先是试验量的全麻药使患者意识消失 , 但保留自主呼吸。

2 、 常规行通气试验 , 在主要的全麻诱导药物和肌松药给入之前 , 测试是否能够实施控制性通气 , 不能控制通气者 , 不要盲目给入肌松药和后续的全麻药物 , 应唤醒病人 , 行清醒插管 , 防止发生急症气道。 3 、 对能通气但显露和插管困难的患者 , 选择上述非急症气道的工具。要充分通气和达到最佳氧合时才能插管 , 插管时间原则上不大于 1 min , 或 SpO2 不低于 92 % , 不成功时要再次通气达到最佳氧合 , 分析原因 , 调整方法或变更人员后再次插管。

4 、 对于全麻诱导后遇到的困难通气 , 应立即寻求帮助 , 呼叫上级或下级医师来协助。

5 、 同时努力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通气问题 : 首先是改善面罩通气 , 如采用口咽通气道、扣紧面罩、托起下颌、双人加压通气 ; 有喉罩经验的立即置入喉罩。

6 、 没有喉罩时 , 立即由现场相对有经验的麻醉医师用喉镜再试一次插管 ( 不可反复试 ) , 不成功的继续

37

采用上述急症气道的工具和方法。

7 、考虑唤醒病人和取消手术 , 以保证病人生命安全。

对未预料的困难气道患者 , 重要的是改善通气 , 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随手可得的急症气道工具和训练有素的方法是成功的基础 ,插管成功的鉴别应采用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 , 肉眼、纤维气管镜下或视频喉镜下看见气管导管进入声门也可帮助确定。麻醉科医师应当熟悉多种困难气道的工具和每种工具的适应证 , 同时还应了解每种工具的禁忌证。在处理困难气道时 , 要选择自己最熟悉和有经验的技术。当插管失败后 , 要避免同一个人采用同一种方法反复操作的情况 , 应当及时分析 , 更换思路和方法或者更换人员和手法 , 动作要轻柔 , 要有微创意识。反复数次失败后应该考虑终止操作 , 通气和氧合是最主要的目的 , 以确保病人生命安全。

每个麻醉科要根据本科的人员和设备情况 , 按照上述困难气道处理的思路 , 准备好本科室的急症和非急症气道工具 , 制定出自己的简便可行的处理流程 , 平时认真培训熟练掌握 , 以便遇到困难气道时能及时无误地处理。

术中心跳骤停救治对策

一、诊断

1、 原来清醒的病人神志突然丧失,呼之不应 ;

2 、摸不到大动脉(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测不到血压,听不到心音 ; 3、 自主呼吸在挣扎 1 ~ 2 次后随即停止 ;

4、 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全身麻醉下使用肌松药或眼科手术使用缩瞳药及扩瞳药情况下,只能靠 ECG 和上述第 2 项进行诊断,气管插管患者 ETCO2 突然降低或变为零也可帮助诊断。 二、救治

1 、基础生命支持:紧急建立呼吸和人工循环,畅通气道,人工呼吸支持 循环支持,心电监护 。

2、 高级生命支持:恢复自主循环,稳定血压,恢复呼吸,心律失常的监测、识别与治疗,监测、识别。 A :无脉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B: 无脉电活动C: 心搏停止 治疗

A: 电除颤与起搏B :药物治疗 肾上腺素 利多卡因 胺碘酮 碳酸氢钠 3、 延续生命支持: 复苏后加强治疗 维持有效通气

调整容量状态,维持有效循环 维持酸碱平衡

防止脑水肿,积极脑复苏

38

治疗原发病

防止急性功能衰竭及继发感染 其他检查

术中大失血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一、应急预案

1、术中患者突发大出血,器械护士应密切关注手术野,及时准备止血用物,密切配合医生手术。 2、巡回护士立即向周围工作人员求助,推抢救车并组织抢救。 3、保持静脉通道畅通,必要时再开放一条静脉通道。 4、及时向台上提供止血用品。 5、紧急输血,补充血容量。

6、器械护士,密切关注手术野,及时准备止血用物,协助手术医生采取各种止血措施

7、及时执行医嘱,准确用药。执行口头医嘱时,需要复述一遍,双方确认后在执行;书面医嘱,直接执行。

8.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做好病情记录。 二、流程

术中大出血时 → 立即抢救 → 巡回护士 → 保持有效静脉通路 → 通知周围医护人员寻求帮助 → 及时向手术台上提供止血用品 → 配合麻醉医师准备血液制品 → 器械护士 → 密切关注手术野,及时准备止血用物 → 协助手术医生采取各种止血措施 → 及时执行医院,准确用药 → 口头医嘱 → 复述一遍,双方确认后再执行 → 书面医嘱 → 直接执行 → 观察病情 → 做好记录

3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