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伤续断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着,本书较科学地总结了唐代以前在伤科方面的主要成就,集中论述了骨折与关节脱位的治疗原则和方法。还收藏医方40余 首,包括汤、散、丹、丸、贴药、洗剂和内服药,多有较好疗效,切合临床施治规律。运用夹板固定与运动相结合的方法治疗骨折,成为其后一千余年来骨折治疗的 基本原则。后世治疗骨折早期宜活血化瘀之说,亦受此书影响。该书在整复骨关节脱位方面多有创造,对肩关节髋关节脱位的整复,创肩关节脱位的”椅背复位法 ”,对后世影响很大。元代危亦林“架梯复位法”及目前临床用于陈旧性关节脱臼的“改良危氏法”也是由此发展而来。
蔺 氏提出了根据损伤不同时期的症状,采取七个步骤,分别应用不同的方药治疗:第一大成汤或用小承气汤加四物汤,通达小便,祛瘀血也。对于损伤极重者,大小便 不通,用大成汤,大成汤失调为承气汤加上大队的理气药:陈皮、苏木、木通、枳壳、厚朴以及少量的活血药当归、红花,从现代临床来看,出现损伤后大小便不通 多半是脊柱损伤所致,一般认为大成汤药性峻猛,但是从症状来看,只是损伤后的气机不利所致,并非一定重症,从组方来看,所用的药物并非峻猛,我以为凡是脊 柱损伤后出现大小便不通,均可以运用此方,不会有用药过猛危害。后世李杲的名方“当归导滞散”(当归、大黄、麝香)用来治疗外伤瘀血,大便不通、红肿青 暗,疼痛昏迷,蓄血内壅欲死,与此方结构相似,主治之症也类同,应当是从此方发
展而来。再往后攻下逐瘀的方药,如《济生方》的“夺命散,张子和的通经散, 下导水丸等等,组方原则都与此方相同。可谓此法之祖。而小承气汤加四物汤则适用于体质较弱的患者。
第二用黄药末温酒调,治跌仆伤损,皮肉破碎、筋骨寸断,败血壅滞,结痈烂坏,疼痛至甚;或劳役所损,肩背四肢疼痛,损伤中风,手足痿痹,不能举动;筋骨乖张,挛缩不伸。续筋接骨,卓有奇效,常服活血止痛生力。黄药末组成:制川乌,肉桂、细辛、当归、赤芍、川芎、白芷、白姜、独活、姜黄、五加皮、桔梗、骨碎补、枫香、制草乌、苍术,
第三服白药末,热酒调。治疗病症与黄药末大致相似,仅多妇人产后诸血疾。白药末的组成:制川乌、山桂、细辛、当归、赤芍、川芎、白芷、甘草、白杨皮、桔梗、花椒、续断、牛膝、泽兰叶、香附。黄 药末和白药末的主治相似,组成有七味药相同,从相同的药物可以看出,主要是活血和温经散寒之品,但是黄药末还有白姜、独活、姜黄、五加皮、桔梗、骨碎补、 枫香、制草乌、苍术,多半能祛风湿,而白药末中的其他药物则种类相对较多,有理气的桔梗、香附,补肝肾的骨碎补、续断、牛膝,还有利水消肿的泽兰、白杨皮 以及温经散寒的花椒,所以相比之下黄药末功专力大,而白药末则,功兼而力缓。有人认为这两种药适用于损伤早期,显然处方的主治开头就是损伤早期的表现,但 是在现在常用的处方中,损伤早期极少使用大量的温经散寒和祛风湿药,而且在主治中,也明确提到“劳役所损,肩背四肢疼痛,损伤中风”可见起码不单是治疗损 伤早期,也同样治
疗损伤风湿和劳损。这样就有一个问题,是否在唐代,损伤的早中后期用药不是分别很明显?单从组方来看,更像现在的损伤后期用药。
第四服乌丸子,治打仆伤损,骨碎筋断,瘀血不散,及一切风疾,筋痿乏力,左瘫右痪,手足缓弱,诸般风损,妇人血疾,产后败血不散,灌入四肢,面目浮肿,药物组成:赤小豆、白蔹、赤芍、骨碎补、何首乌、细辛、山桂、制南星、当归、川芎、百草霜、炙甘草、白芨、乌药。
第五服红丸子,治打仆伤损,骨碎筋断,疼痛痹冷,内外俱损,外肿内痛,支节痛倦,应损诸痛,不问年久日深,常服补损,坚筋固骨,滋血生力,神效不可具述。药物组成:赤小豆、白蔹、细辛、何首乌、当归、制南星、山桂、赤芍、骨碎补、牛膝、制川乌、桔梗、没药、煅自然铜、羌活。
乌丸子和红丸子所治的症状是损伤中期,瘀血未散,气血内耗,从而出现无力,手足缓弱的表现,所以,组方的原则是理气活血,补血舒筋,强筋壮骨。只是红丸子多用补肾接骨之品,用于骨折较为合适,而乌丸子理气活血,用于一般软组织损伤较为合适。
第六服麻丸子。治未折伤损,皮破骨出,手足碎断,肌肉烂坏,疼痛至甚,日夜叫呼,百治不止,手足久损,筋骨差爻,举动不能,损后伤风湿,支节挛缩,遂成偏废、劳伤筋骨,肩背疼痛,四肢废痿,动作无力。常服壮筋骨、活经络,生气血及治妇人血气。组成:当归、桔梗、牛膝、骨碎补、制川乌、川芎、百草霜、制草乌、木鳖子、赤芍、乌豆、金毛狗脊。其功效已经明白提出“壮筋骨、活经络,
生气血”可治疗“百治不止,手足久损”可见适用于损伤后期气血肝肾不足之证。
第七 服活血丹,治跌仆伤损,折骨断筋,疼痛浮肿,腹有瘀血,灌注四肢,烦闷不安,痈疽发背,肌肉烂坏,诸般风疾,左瘫右痪,手足顽麻,妇人血气发动。组成:荆 芥、枫香、檀香、降香、制草乌、三桂、当归、苍术、羌活、白及、乌豆、地龙、滴青、麝香、川芎、五灵脂、乳香、没药、制川乌、骨碎补、牛膝、细辛、花桑 木、白芷、赤芍、牵牛、制南星、煅自然铜、大栗间、木鳖。此方药物最多,当今的诸多成方组成均与此方的结构类似,活血止痛、祛风胜湿、补肝肾、通经络。对 于各种损伤后遗症极为合适。《和剂局方》的小活络丹(天南星、地龙、制川乌、制草乌、乳香、没药)的各种药物在本方中都有,或许就是从此方简化而来。枫 香辨:枫香不是现在伤科的常用药物,究竟是何物?枫香的原植物为金缕科植物枫香,它的根、树皮、树脂、叶子、果实均能入药,在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是果实:路 路通,性味苦平,《本草纲目拾遗》谓:通行十二经。功能祛风通络,利水除湿。治肢体痹痛,手足拘挛。但是在唐代,枫香只可能是指枫香树皮或树脂(名白胶香 或枫香脂),从《中药大辞典》中可以看到,只有枫香树皮和枫香脂在《唐本草》中有记载,其余的枫香树叶、枫香树根和枫香寄生最早的记载也是《本草纲目》。 《唐本草》中枫香树皮谓之:“辛、平,有小毒”“主水肿,下水气。”其主治之病症与蔺氏诸症不合,大致可以排除。而枫香脂谓之:“味辛苦,平,无毒”“主 瘾疹风痒浮肿,齿痛”但是《本经求原》谓其“治中风,
腰痛,行痹,痿厥,脚气”在《世医得效方》中有用枫香末外敷治疗金疮断筋,《鸡峰普济方》用白胶香膏 治疗折伤;《宣明方论》用草屋五灵脂、木鳖子、白胶香、地龙、乳香、没药、麝香、当归、细墨为丸,治疗腰膝走注疼痛如虎噬。这些用法可以证明蔺氏使用的是 枫香胶,只是当时的本草还未认识到枫香胶的这些作用,蔺道人已经在临床中使用,而后人也是根据这些用法,总结出枫香胶的新功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