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史-----多选题
1.中国奴隶制时代行政管理的特色有:强烈的神权色彩\\等级君主制的国家结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原始民主遗风的残留.
2.中国封建中央集权行政管理体制中,调节君主专制弊端的机制主要有:施政程序上有一套尽可能促使皇帝正确决策的制度\\大臣利用“尊号”、“庙号”等的尊褒贬抑来促使皇帝刷新政治\\通过神权来抑制君权\\通过教育提高君主素质\\开国皇帝制定的一些制度对后世君主有防微杜渐作用.
3.推动中国封建社会行政管理体制演变和发展的动力来自于: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割剧的矛盾.
4.中国封建社会当相权和皇权产生矛盾时,皇帝抑制相权的方式主要有:用更替辅佐机构来消弱相权\\使宰相职权分散化.
5.夏商西周时期奴隶制国家行政管理中原始民主制遗风的表现形式有:部落时代民主议事的遗风\\设采风之官,实行纳谏制度.
6.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国家结构和组织形式是:等级君主专制结构\\国家联盟的组织形式.
7.军事民主制时期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大体由以下几种权力机关进行管理:军事首长\\部落酋长议事会\\人民大会.
8.商代的职官大体可分为:宗教类\\政务类\\事务类.
9.西周设置的辅弼大臣有:太师\\太傅\\太保\\冢宰
10.西周诸侯之间、卿大夫之间联系与决策所采用的礼仪方式主要有:朝会\\聘问.
11.战国时期各国中央政府的中枢官员主要有:国尉\\御史\\相.
12.战国时期的选官方式有:荐举之法\\自荐\\因功授官\\葆子.
13.战国君主进行行政决策常用到的两种会议制度是:朝会上由群臣集议\\与个别大臣商议.
14.战国时期,各国都建立了一套相应的文书制度,常用的形式有:玺\\符\\节.
15.战国时期对官员进行考核的内容有:仓库存粮\\垦田数\\赋税数\\户口统计\\治安情况.
16.秦至西汉初年的丞相权力十分广泛,主要包括:草拟法律权\\弹劾百官权\\处理日常政务之权\\参与决策权.
17.秦汉专制君主决策信息的获取方式有:官员秦事\\监察官员汇报.
18.对地方郡国长官的考核通过上计形式,上计考课分为:常课\\大课. 19.秦汉时期圣旨的种类和下达方式有:制书\\诏书\\诰\\手迹.
20.汉代任用官员采取试用方式当时被称为:守\\假.
21.秦汉时期会议形成主要有:集议\\商议.
22.西汉政府补充官僚队伍的形式有:任子\\訾选\\征辟\\察举.
23.西汉初年的主要选官途径是:任子\\訾选制.
24.魏晋时期御史台下属监察官为:诒(持)书侍御史\\殿中侍御中\\侍御中.
25.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地方行政体制进行的一些调整是:在州上设都督诸州事\\强化县级行政管理.
26.西晋时期的官员俸禄发放种类有:实物\\货币\\力役
27.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省在行政执行过程中拥有的权力是:享有对诏敕的解释权\\享有在行政执行中的组织指挥权.
28.唐代和六部在职级上处于平行地位的监有:国子监\\军器监\\少府监\\将作监\\都水监.
29.唐代职掌和兵部相关的机构有:卫尉寺\\太仆寺\\军器监.
30.唐代决策文书的形式有:册书\\制书\\敕.
31.唐代的行政运行已趋于制度化和法律化,其法律制度形式有:律\\令\\格\\式.
32.唐代科举考试中进士科考试的内容有:贴经\\诗赋\\时务策.
33.隋唐时期选官途径除了科举制外还有:门荫\\行伍\\流外入流\\入幕.
34.唐代吏部铨选官员的四制是指:身\\言\\书\\判.
35.唐代考核中四善是:德义有闻\\清盛明著\\公平可称\\格勤匪懈.
36.五代北宋时期中央中枢机构主要有:枢密院\\中书门下\\三司使.
37.五代北宋的中枢机构三司是指:盐铁\\转运\\度支.
38.宋代的二府指的是:中书门下\\枢密院.
39.在唐代中期以后割据地方的节度使拥有的权力有:掌握地方军权\\掌握地方民政权\\掌握地方财政\\掌握地方人事权\\拥有节度使职位的世袭权.
40.北宋路级设立的行政管理机构有:经略安抚司\\转运使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
41.北宋时期州府属官有:录事参军\\司户参军\\司法参军\\司理参军.
42.北宋时和州同级直隶中央的地方行政机构有:府\\军\\监. 43.宋代会议制度按类划分有:例行常朝\\便殿议政\\临时朝议.
44.宋代为了适应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对监察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对其正确地表述有:台谏趋于合一\\皇帝直接控制台谏官\\轻重相制、交叉监督. 不正确的表述有:增设监察机构\\扩大监察范围.
45.宋代的选官途径有:科举\\荫补\\军功\\流外补职\\纳资入官.
46.宋代官员任用中的回避制度也日趋完善,主要表现为:有亲属关系者均不得供职于同一机关\\地方官回避本籍\\地方官回避自己有地产的州县.
47.辽朝的中枢决策机构是:北,南宰相府\\北,南枢密院.
48.辽朝北、南枢密院的职掌有:中枢决策\\最高军事权\\兼管行政事务.
49.辽朝在行政决策中存在着相当明显的氏族制度残余,表现在:各部落酋长拥有相当大的权力\\母权制的遗留.
50.辽代的官员选任途径是:世选\\科举.
51.金朝废除勃极烈制后,中央新的政务中枢和军事中枢是:尚书省\\枢密院.
52.金代录用女真人为行政官员的途径是:科举\\荫补\\世选\\军功.
53.金朝地方州的设置有:节度使\\防御州\\刺史州.
54.金朝的尚书省拥有:决策权\\最高行政权\\行政监督权
55.元朝的行政中枢和军事中枢是:中书省\\枢密院.
56.元朝官员的入仕途径主要有:怯薛出身\\吏员出职\\贡授\\科举\\承荫制度.
57.元朝的官员任用回避制度主要内容有:回避原籍\\回避宗族.
58.明朝宣德以后,内阁设置了官署,其名称为:制敕房\\制诏房.
59.明代翰林院的地位和作用是:重要的决策咨询机构\\高级决策人才的培养机构\\文化机构.
60.明代宦官所拥有的权力有:提领特务机构\\代替皇帝在内阁票拟上批红\\执掌印玺\\监控内阁议事\\收纳通政封进的本章.
61.明代吏部所设四司是:文选司\\验封司\\稽勋司\\考功司.
62.明代中央机构中独立的事务性机构有: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太仆寺\\大理寺.
63.明代的三法司组成机构有:大理寺\\刑部\\都察院.
64.明代布政使司的主要职掌是:宣布和执行中央政令\\考察官吏\\掌握一省田土与户口、赋税.
65.明代对乡村的管理采取的统治办法是:里甲制\\乡老人制.
66.明代的地方监察的三种形式是:督抚对地方的监察\\各道监察御史对所属地区的监察\\各省提刑按察司对所属区域的监察.
67.明代的科举考试程序有: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68.明代的入仕途径有:荐举\\学校\\科举\\承荫\\由吏而官.
69.曾经作为清朝中枢决策机构的有:国议\\南书房\\军机处.
70.清代总督领有的权力有:拥有文职道、府以下的人事任免权\\拥有武职副将以下的人事任免权\\拥有对所属文官的监察权\\拥有制定一省行政法规的权力\\拥有对县、府、按察司所审案件的司法裁判权.
71.清代地方地位平行的省级大员是:总督\\巡抚\\提学.
72.清代巡抚的具体职掌有:考察全省地方官员\\主管本省关税、盐务和漕运\\监督乡试\\主持武科考试\\战时督理粮饷.
73.清代军机处的工作内容有:参与官员奏折的处理和皇帝谕旨的撰拟\\充当皇帝的决策顾问\\任免中央和地方高级官员.
74.清代官员的入仕途径主要有:科举\\举贡\\保举\\捐纳\\荫补.
75.清朝官员任用制度中比较强烈的民族歧视色彩表现在:汉人做官入仕大部分只能通过科举\\在科举考试中分满,汉榜\\一些特殊机构完全不用汉人\\在满汉官职机构中,政务决定权多由满官掌握\\实行官缺制,以确保满族贵族在政权中的优势地位.
76.清代的官员回避制度内容有:亲族回避\\职务回避\\地区回避.
77.清代对官员的考核标准是:守\\政\\才\\年.
78.清代京察大计之后列为革职提问的有:贪\\酷
79.在戊戌变法与“新政”期间,清政府设立或改革的行政机构有:把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巡警部\\学部.
80.辛亥革命失败后,在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中,中国先后建立的政府有:中华民国(护国)军务院\\中华民国(护法)军政府\\中华民国(护法)政府\\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广州国民政府.
81.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共在各根据地建立的政权形式有:工农民主政权\\抗日民主政权\\人民民主政权.
82.清政府为适应对外关系的发展,先后设立的负责对外关系的机构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海关总理务司署.
83.在变法维新运动中,资产阶级改良派建立的类似政党雏形的组织有: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
84.总理衙门的职能有:管理外交\\办理洋务\\负责边防\\专业人才的培养教育.
85.总理衙门作为行政管理机构,从性质上讲具有:买办性\\近代性.
86.晚清政府的行政监督机构有:都察院\\资政院\\咨议局\\弼德院.
87.临时大总统的职权包括:军权\\和战权\\创制权\\任免权\\复议权.
88.辛亥革命后,各省建立的军政府大体上包括两种类型,它们是:福建类型\\湖北类型.
89.临时政府的最高行政决策机关国务会议的组成者包括:临时大总统\\各部总长.
90.临时政府参议院对政府的监督方式有:质问\\弹劾\\查办\\建议.
91.临时政府时期的文官大体分为:简任官\\荐任官\\委任官.
92.在1913年1月,袁世凯先后颁布的各种《划一令》中,把地方行政体制定为:省\\道\\县.
93.袁世凯统治中国时,省级最高行政长官先后被称为:民政长\\巡按使.
94.北洋政府时期,正式划定的特别行政区有:京兆\\川边\\热察绥.
95.袁世凯于1912年11月公布的新的《公文程式令》中,把公文分的种类有:令\\布告\\状\\咨\\公函.
96.北洋军阀政府时的行政诉讼机关有:平政院\\肃政厅.
97.北洋政府选拔行政官员的方式主要有:文官考试\\甄别\\甄用.
98.1912年10月公布的《中央行政官员等级法》规定行政官员按所任职务与任用方式不同,分的等级有:特任官\\简任官\\荐任官\\委任官.
99.国民政府的“五院”指的是: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监察院\\考试院.
100.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中央政府的层级结构包括:国民政府\\五院\\五院所属各部.
101.南京政府的监察院的行政监督工作有:监察院本部\\派遣监察使\\审计监督.
102为了便于叙职和给俸,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将所有官员按其资历和所司职务分为:特作\\简任\\荐任\\委任.
103.南京政府依据官员性质与任用方式不同,把官员分为:政务官\\事务官.
104南京政府行政官员的经济待遇的主要形式有:俸给\\公费\\恤金.
105.南京政府对犯错的公务员的惩处形式有:解职\\降级\\记过.
106参加第一届国民参政会的派别与党派有:国民党\\共产党\\中国青年党\\国家社会党.
107.1939年,国民政府推行的新县制的行政层次结构包括:县\\区\\乡\\保.
108.抗战期间,对行政机构监督的机构与方式包括:国防最高委员会\\国民党\\国民参政会\\巡回督导团\\监察院.
109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所属官吏考试的种类有:公职候选人的考试\\任命人员的考试.
110.抗战期间,为了提高行政机关的工作效能,国民政府采取的改进措施有:在国防最高委员会中设立执行委员会\\推行行政三联制\\实行分层负责制\\推行幕僚长制.
111.1947年改组后的国民政府与抗战前的国民政府不同之处在于:扩大国民政府委员会职权\\吸收非国民党人士参加\\试行行政院负责制.
112.监察院作为最高监察机关,它的权力有:同意\\弹劾\\纠举\\审计.
113.1949年1月南京政府为整顿吏治,而颂布的公务员“三法”指的是: 《公务员任用法》\\《公务员考绩法》\\《公务员俸级法》.
114.中共“八七会议”确立的总方针是:土地革命\\武装斗争.
115.中华苏维埃行政区划中,处于中共中央政府直接领导的省份是:湘赣省\\闽浙赣省\\湘鄂赣省\\粤赣省.
116.苏区工农民主政权在建立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时,为贯彻精简和效能原则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严格编制定员\\精简行政机构\\减少副职、不设虚位.
117.苏区政府行政机关的决策,主要形式有:合议制\\首长负责制.
118.苏区的各级行政机关的监督主要来自:共产党\\人民群众\\工农检察机关\\主管部门\\审计机关.
119.苏区行政人员的选拔任用的方式主要有:选举制\\委任制.
120对苏区行政人员的奖惩,主要采取的方式有:精神奖励\\晋升职务\\降职撤职.
121.抗日民主政权的政权机构有:边区\\县\\乡.
122.抗日民主政权的行政监督主要有:共产党的监督\\参议会的监督\\行政系统内部监督\\群众民主监督.
123.群众民主监督的形式主要有:平时监督\\选举过程的监督\\通过群众团体监督.
124.边区各级行政人员的任用方式有:选举制\\委任制\\聘任制.
125.从1948年到建国初期,建立的大区人民政府有:陕甘宁边区政府\\华北人民政府\\中原人民政府\\东北人民政府.
126.华北人民政府由两个边区组成,这两个边区政府是:晋察冀\\晋冀鲁豫.
127.内蒙古自治政府的地方行政区划有:盟\\旗\\区\\县\\街.
128.大区下辖的地方行政机构有:行省\\专署\\县\\区\\乡.
129.军管会下设的机构有:警备司令部\\市政府\\物质接管委员会\\文化接管委员会\\秘书长.
130.大行政区和省人民政府设置的会议有:政务会议\\部门工作会议\\专门会议\\联席会议\\工作汇报会议.
131.各解放区人民政府进行的行政监督有:党的监督\\权力机关监督\\内部监督\\群众监督\\审计监督.
中国行政史—--单选
1.中国古代奴隶主专政和封建主专政两个阶段行政管理的相同点是:个人独裁的管理体制.
2.中国奴隶制国家以”家”为模式组建”家”天下王朝所基于的纽带是:血缘关系.
3.我国奴隶制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宗法制度.
4.中国封建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成熟和定型的标志是: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5.标志着行政管理趋于制度化\\法律化的封建行政法典是:唐六典.
6.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体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7.中国奴隶制国家的组织形式脱胎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军事民主制.
8.西周时期确立的王位继承制是:嫡长子继承制.
9.西周时期在地方基层行政区划上都实行:乡遂管理体制.
10.商代直接派官员组织被征服者的种族奴隶从事生产的区域被称为:内服.
11.最早确立王位嫡长子继承制的朝代是:西周.
12.开创中国历史上”家天下”局面的是:夏朝.
13.周王在郊外设坛召集各方诸侯对重大问题进行谋议\\发布政令的会议形成称为:巡狩.
14.西周王朝上下级的行政联络方式主要有觐\\天子发布政令\\聘和巡儿狩.
15.西周政治制度的中心内容是:宗法制.
16.西周宗法制度的核心问题是:保证嫡长子继承制.
17.春秋时期的赋税制度改革包括:田税和军赋.
18.春秋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趋于瓦解,取代它的是:官僚制. 19.官僚制的雏形是:家臣制.
20.战国时期文官系统的首脑是:相.
21.春秋时期最早进行赋税改革的国家是:齐国.
22.春秋时期赋税改革之后的赋税形式是:实物形式.
23.战国时期各国中枢机构中的武职人员一般称之为:国尉.
24.战国时期对官员的考核形式是:上计.
25.战国时期文官系统的首脑是:相.
26.战国时期选拔官员的标准和原则是:治国才能.
27.从西周至春秋前期,无论是王畿还是诸侯卿大夫的邦畿,都实行:国鄙制.
28.郡县两级管理体制形式的时间是:战国.
29.秦汉时期最重要的一级行政区是:郡.
30.东汉时期事实上的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是:尚书台.
31.秦汉时期皇帝有关一般行政命令的文书称为:诏书.
32.东汉末年,曹操三下求贤令,其选官不论出身、门第,甚至在道德上也不求全责备,这一选官原则被称为:唯才是
举.
33.汉代地方政府不违反中央大政方针的前提下享有一定的:自由载量权.
34.西汉末年到东汉初年,御史大夫改称大司空后,中央最高监察官变为:御史中丞.
35.汉代郡对县的监察执掌者是:督邮.
36.汉武帝以后,西汉选择官员的主要途径是:察举制.
37.地方官回避本籍制度开始于:汉武帝时.
38.实行官员回避制度”三互法”是在:东汉.
39.两汉时期和丞相府联合进行考核工作的是:御史府.
40.实行郡县与王国并行的双轨管理体制的朝代是:汉朝.
41.魏晋南北朝时期,监察权主要集中于作为皇帝耳目的:御史台.
42.由汉代察举制演变而来并性质相同的选官制是:九品中正制.
43.在九品中正制的推行过程中,选拔官员的实际依据是:门资.
44.魏晋时期,三省权力逐渐上升,它们分别从三个方面分割原宰相的权力,这三个方面是:决策、执行、封驳。
45.北魏孝文帝改革后的地方基层组织是:三长制。
46.魏晋南北朝时期行政执行的最高机关是:尚书省。
47.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的一种维护大官僚大贵族世袭政治权利的选官制是:九品中正制。
48.唐代依汉代管理西域之例,为协调与少数民族关系、管理各归附少数民族而设立的行政机构是:都护府。
49.隋唐时期,史部铨选官员的标准是:身、言、书、判。
50.唐朝时期,政事堂经历了门下政事堂和中书政事堂两个阶段,到唐玄宗开元十一年,政事堂改称:中书门下。
51.唐代前期开始在边远军事重地设置的逐渐掌握一州或数州民政,
52.唐代掌分察和分巡地方司法案狱的官员是:监察御史。
53.隋唐时期选拔官员的最主要途径是:科举。
56.唐初在周边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一种以各地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刺史或都有督、带有自治性质的地方行政机构是:羁縻府州。
57.唐代官员身体欠佳或年逾七十可以退休,称为:致仕。
58.唐代中枢机构中处理尚书六部来文,并负责提出处理意见的官员是:中书舍人。
59.唐代前期负责草诏拟旨的中枢机构官员是:中书舍人。
60.唐代科举考试中进士科考试的中心内容是:诗赋。
61.唐代皇帝临时下诏,亲自主持的考试为:制科。
62.唐代设置的九寺中和刑部职掌相关的是:大理寺。
63.五代时期各政权中枢机构中掌握军政两方面决策大权,和皇帝共同决策,并拥有军务方面执行权的机构是:枢密院。
64.五代时期州机构的体制性质是:军政合一。
65.五代北宋中央专管财政的官职是:三司使。
66.五代时期因战乱频和频繁、政局动荡,最为切实可行的入仕途径是:入幕制。
67.宋代科举最主要的类型是:常科。
68.宋代定期勘验官员以定升迁的制度是:磨勘制度。
69.宋代主持一路军务的机构是:经略安抚司
70.宋代由皇帝主持,为疏通君臣关系,提供决策信息而召开的决策会议称之为:例行常朝。
71.古代皇帝授权宰相等高级官员主持的会议叫:迁议。
72.宋代科学考试过程中最终一次考试是:殿试。
73宋代最重要的选取官途径是:科举选士
74.中国古代在官员的选择途径上纳资入官法律化是在:宋代
75.辽朝设置的中央机构体系在历史上与其他少数民族政权相比有很大不同,其特点是:建立南北面两套官僚体系。
76.辽代统治者采取“因俗而治”的统治方法,即“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国制即契丹官制,统称:
北面官制。
77.辽朝中枢机构中,由皇族、后族担任的官职是:北、南府宰相
78.辽朝在设立的南面官系统中,掌握军政实权的机构是:汉人枢密院
79.辽代专门为笼络汉人设立的选官制是:科举制。
80.辽代五京道执掌司法和监察之权的是:处置使司
81.金熙宗时中央行政机构中最重要的是:尚书省
82.金朝在路一级设置的行政官员中,掌管军政和民政的官员叫:都总管
83.金朝在地方行政州一级采取的统治方针是:军政合一
84.金朝的决策机构是:尚书省。
85.除六部外,元代还有一系列负责某项具体业务的事务性职能机构,其中掌管佛教事务的是:宣政院。
86.元朝设置的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并同时负责管理吐蕃政务的机构是:宣政院
87.元代中央总理政务的部门是:中书省
88.元朝路的行政长官称:总管
89.元朝监察制度较前代的一个重要发展是:制定了监察法规
90.元代主管军机大事和武官人事的最高军事中枢是:枢密院
91.宰相制度被废除是在:明朝
92.明朝内阁票拟制度开始于:英宗
93.明代诸寺中权力较前代有所增强的是:大理寺
94.明代中央机构中,负责收纳秦章的是:通政司
95.明代废除宰相制度后,六部地位空前提高,百官联名上疏时领衔为首的是:吏部尚书
96.明代最高监察机关是:都察院
97.明代为加强上下级间的联系和对府县施政善的监督而设置的布政司的派出机构是:分守道
98.明代省级三司中主管民政和财政的官员是:承宣布政使
99.明代中央行政机构中掌管营造制作、农田水利诸事务的是:工部
100.清代初期的中枢决策机构是:议政王大臣会议
101.清朝为管理蒙古、回部和藏族事务而新增设的机构是:理藩院
102.清代雍正之后,中央中枢机构中的核心机构是:军机处
103.明清时期中级地方行政区划的基干是:府
104.清初在蒙古族聚居区实行:盟旗制度
105.清朝在东北地区建立的行政体制是:八旗制度
106.清朝最高一级地方行政组织是:省
107.清代在西藏地区实行的制度是:政教合一制度
108.清代作为府的分防单位,后来逐渐成为固定的行政单位的机构是:厅
109.范清代考察官吏的实际大权掌握者是:各级长官
110.清代监察机构中职权范围最广的是:十五道监察御史
111.明清时期吏部在派任甄选官员时都采取了一种方法叫:掣签法
112.清代为避免宦官专权而设置的机构是:内务府
113.清代排在政府机关首位、高居内阁六部之上的是:宗人府
114.1861年,清政府设立的非常有名的行政管理机构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115.孙中山在让位袁世凯前,主持制定的最重要的文件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16.抗战开始后,为统一党政军的指挥,国民政府设立的最重要的行政机构是:国防最高委员会
117.工农民主政权是工农劳动阶级的政权,它的管理体制是:议行合一
118.1905年,孙中山组织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中国同盟会
119.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设立的时间是:1861年
120.南洋通商大臣初名为:五口通商大臣
121.同文馆设立的时间是:1862年
122.清政府的预备立宪是从厘定官制开始的。
123.1901年,晚清政府为督办“新政”而专门设立的机构是:督办政务处
124.清政府在台湾设省的时间是:1885年
125.清政府设立的制约内阁的机构是:弼德院
126.晚清政府新政改革的核心决策机构是:督办政务处
127.南京临时政府的核心是:临时大总统
128.南京临时政府的建制原则是:三权分立
129.南京临时政府行政体制中变革最不彻底的一级政权是:县级政权
130.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由大总统任命的文官是:简任官
131.南京临时政府与封建王朝相比,在行政监督方面最大的区别是创建了:议会监督制
132.南京临时政府与传统封建王朝相比,在行政监督方面最大的区别是创建了:议会监督制
133.中华民国(护法)军政府的行政体制实行的是:大元帅制
134.南京临时政府最高行政决策机关是:国务会议
135.袁世凯在撤销国务院后,设立的辅弼性机构是:政事堂
136.“超责任内阁”的总理是:段祺瑞
137.“贿选总统”指的是:曹锟
138.在北洋军阀统治的各个时期,中央和地方的行政体制以及具体的管理方式都有较大变化,但各派军阀统治的共同特点是:实行军事独裁
139.1914年,在袁世凯颁布的[省官制中,把民政长改为:巡按使
140.1922年,直系控制政府时期,把各省军政长官由督军改为:督办
141.北洋军阀政府于1914年成立的行政弹劾机关是:肃政厅
142.北洋政府时期,在行省内部自成单位的一个特例是:东省特别行政区
143.袁世凯为分散省权而强化起来的一级行政区域是:道
144.国民党所谓的“训政时期”始于:1928年
145.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考核的主要内容是:平日工作、学识和操行
146.国民政府五院院长的选任机关是: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147.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为适应国民党部署反共内战需要而设立的省政府的派出机关是: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48.南京国民政府的决策中心是:中政会
149.国民党中政会内部的领导体制,从1928年到1931年采取的是:委员合议制
150.抗战期间,中国党政军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国防最高委员会
151.抗战期国民党调整党政机关的原则之一是:在省及特别市采取党政联系的形态
152.抗战期间最重要的决策机关是:国防最高委员会
153.1938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决议,决定正式设立“民意机关”即:国民参政会
154.1938年的国民党临时大会决定改变领导体制,实行:总裁制
155.为了加强对地方行政工作的监督,1942年11月,国民党五届十中全会决定,各省一律设立:巡回督导团
156.“行宪国大”召开于1948年
157.“行宪国大”后设立的司法院院长由总统提名,须经 监察院 同意任命。
158.1948年“行宪国大”后,处于行政决策中枢地位的是:总统
159.“行宪国大”后的全国最高权力机关是:国民大会
160.1947年地方行政体制调整的精神是:地方自治
161.“行宪国大”后,南京政府的中央行政体制采取的是:责任内阁制
162.1927年11月,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现时革命阶段中,党的主要口号是:苏维埃
163.工农民主政权行政系统中居于最高领导地位的是:人民委员会
164.中华苏维埃的最高行政组织是:人民委员会
165.工农民主政权的中央人民委员会和地方各级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均实行:合议制
166.工农民主政权的中央人民委员会所属各部和地方苏维埃执行委员会所属各部实行:首长负责制
167.工农民主政权采取的管理体制是:议行合一
168.工农民主政权中央各部的副部长、局长以及事务工作人员均采用:委任制
169.苏区行政监督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是: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和监督
170.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的时间是:1937年9月
171.陕甘宁边区的最高行政机关是:边区政府委员会
172.边区专员公署是边区政府的:派出机关
173.边区的行政决策机关是:政府委员会
174.抗日民主政权的边区最高行政机关是:边区政府委员会
175.1941年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上,提出“精兵简政”建议的是:李鼎铭
176.抗日民主政权干部的福利待遇遵循两条基本原则:不得高于熟练劳动者的所得收入原则和俸以养廉原则
177.边区的权力机关是:参议会
178.各边区政府(陕甘宁边区除外)为便于是推行政务,加强对下级政府的领导,按照实际需要,若干政区,
设置的代行边区政府职权的机关是:行政公署
179.解放战争时期,各大区的最高行政机关是各大区人民政府
180.中共成立的过渡性政权组织是:军管会
181.我国少数民族区域建立的第一个民主自治政府是:内蒙古自治政府
182.中共提出建立民族区域的会议是:中共“二大”
183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的时间是:1947年5月
184.解放区人民民主政权选任干部的原则是:德才兼备
185.解放战争后期,中共中央决定在新收复的大城市中成立的过渡性政权组织形式是:军事管制委员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