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与“十几减9”内容相对应的一节练习课,教材安排了“吹泡泡”两道、“练习二”8道习题。 “吹泡泡”第1题8道9加几,第2题8道十几减9,突出“想加算减”的思路;第2题在第1题的基础上,用口算的形式,提升“想加算减”的思维水平。“练习二”第1题用图形的形式来暗示“想加算减”的思考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把握“一道加法解决两道减法”的思路;第2题第1小题意图同上,只不过在形式上变换一下,第2小题则有所拓展,在一个部分量未知的情况下做减,有拓宽思维空间的功能。但从总体来说,教材练习设计突出“想加算减”的思路,把“想加算减”作为一种基本算法加以训练(与之相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也十分强调),在此基础上兼顾其他方法。问题是“十几减几”的基本算法仅仅是“想加算减”一种吗?事实上,只要学生能够理解的、能够比较快解决问题的、对后续学习有重要影响的方法就能够看作基本算法。从这个意义上看,对于“20以内进位加法”比较熟练的学生来说,“想加算减”是一种基本方法;而对于那些“20以内进位加法”不够熟练的,有些甚至不会算的学生来说,他们能够理解的算法或比较熟练使用的算法可能是“破十法”,此时,“破十法”就成了这部分学生的基本算法。所以,我们认为,教材只把“想加算减”作为一种基本方法来训练的理由是不充分的。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方法,在比较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思维特点和个性特征的方法。简言之,“算法多样化”并不是指方法越多越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