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对我院专业群建设的几点思考
巢湖职业技术学院 叶树荣
专业是高职院校与社会联系的纽带,是一项基础性建设,是学校适应市场的关键环节,更是学校办学水平和层次的集中体现。高职院校建设的核心是建设高水平的专业,通过若干高水平的重点专业建设,形成若干个强势专业群,从而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专业群概念
1.专业群。对高职教育来说,所谓专业群,就是由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
2.专业群的特征:第一,专业群内的专业往往是围绕某一行业设置形成的一类专业。第二,专业群内的专业是学校长期办学过程中,依托某一学科基础较强的专业逐步发展形成的一类专业,各专业具有相同的学科基础。根据教育部2004年颁布的高职专业目录的分类就是坚持“以职业岗位群或行业为主,兼顾学科分类的原则”进行划分的,分设19个大类,下设78个二级类,共532种专业。专业大类中的二级类专业体系可称为专业群。
专业群的构建
专业群的构建主要是围绕产业链、职业岗位群、学科基础来构建专业群。因此,依据高职专业目录,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我院医学分院的护理和助产专业围绕职业岗位群和学科基础,以临床护理专业为龙头,构建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康复护理、英语护理、中
医护理、美容护理、助产等八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群:生物应用技术系的医学检验专业围绕职业岗位群,以临床检验为基础,构建医学检验、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病理检验、医学生物技术等四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群;经济贸易系的会计专业围绕产业链,以会计专业为基础,构建会计、医药营销、电子商务等专业群;工程造价专业围绕产业链,以经济、管理学科为基础的工程造价、工程监理、资产评估与管理、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建筑经济管理等专业可以构建建筑经济类专业群;或者围绕产业链,以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为龙头的专业群体,包括了园林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和工程造价等支撑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系围绕产业链,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基础,构建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等专业群;机电应用技术系围绕产业链,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龙头,构建材料成形与控制技术、机电与电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等专业群;汽车系围绕学科基础和产业链,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基础,构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改装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整形技术、汽车运用技术等专业群。由此构建的一系列专业群,为规划我院专业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专业群建设的内容
一、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群内的专业由于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反映在课程内容上有相当一部分共同的理论、技术、技能基础,因此,基于专业群建设的课程体系,适合采用“平台+模块”式的模式构建。
“平台”是根据专业群对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所必备的共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各专业技术的共性发展和学科特征要求而设置。由公共课和职业技术基础课组成。
“模块”是根据不同的专业(专门化方向)而设置,或者是根据不同的项目而设置的。每一个模块是以工作任务或工作过程为依据,是围绕某一工作过程必须、够用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综合,是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训练的综合。各模块的课程学时数大致相等,一般为三门课程左右;学生在修完“平台”课程后,获得专业群共同的职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训练,具备在行业内从事专业群所包含岗位的基本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就业需要自由选择其中一个模块进行学习,主要实现按不同职业方向进行人才分流培养,较好地解决专业群内各专业的针对性问题。
二、加强重点(特色)专业建设
专业群建设是以重点(特色)专业建设为核心的资源整合活动。每个专业群中都有一个重点专业,它在专业群中起到龙头作用。如上述,我院的护理、会计、医学检验、计算机应用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等专业都是重点(特色)专业。因此,将这些核心专业建设成为院级、省级、部级精品专业,带动整个专业群的发展。同时,专业群建设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要从行业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我院拓展新专业的可能性,逐步推出新的专业方向或相近相关的新专业,在3~5年时间内就构建起一个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独具特色的专业体系。
1.培养“双师型”教师
培养“双师型”教师是重点专业建设的关键内容之一。建设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必须系统设计、重点突破,主要点应该是:第一,重视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建设,确保每一个重点专业有1~2名优秀的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教学设计、教学组织能力的高水平专业带头人;第二,强化专业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确保每一个重点专业都能有3-5名高素质、高水平、高学历的骨干教师;第三,加强“双师型”教师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既有足够数量的教学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又要有一定比例具有丰富生产管理和业务经验和兼职教师(目前在我院教师严重不够的情况下,需要各系部、分院进一步开拓外聘兼职教师的工作,不然按照兼职160/学年为1人计算,很难达到师生比:1:23)。同时对专业带头人在参加学术研究、教研活动经费、奖励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我们在办学实践中也深深体会到,没有专业师资,就没有专业特色,就没有后劲,也就没有发展。
2.分层次建设实验、实训基地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也是重点专业建设的关键内容之一。构建专业群实训中心,在校内必须分层次建设实验、实训基地,这是一项重点工作。首先要保证专业群中重点专业主干课程的实验、实训室的建设,每个主干课程至少1个实验、实训室,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专业群实验、实训中心,以达到生均4000元的教学仪器设备值(目前的生均差值近2000元)。目前我院在有些专业群中已经基本形成了实验、实训中心,如护理实训中心、医学检验实训中心、基础医学实验(训)中心、计算机实训中心、财经商贸实训中心等。在校外根据本区域的情况,采取分散与集中的形式逐步建立实训基地,可以进行校企、校院、校校合作,这项工作既对校内的补充,又是难点。
3.深化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1)以“能力本位”观为主导,广泛吸收多种课程的长处,结合社会、企业、职业、学生等因素的动态影响,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为取向。
(2)以企业(行业)岗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配置课程和界定课程的依据,摆脱“学
科本位”的课程思想,按能力需求精简课程内容。
(3)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轴心,淡化公共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界限,重新整合课程。
(4)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
(5)建立新的质量评价体系,改革考试、考核方法。新课程体系以岗位需要为考试、考核内容,包括综合素质和行业岗位需求的知识和能力。评价体系由若干模块组成,例如,在技能考核上,结合国家职业工种技能鉴定和执业资格考试的要求,确定某一专业的技能考核内容。在改革考试、考核方法上,新课程体系改变传统的答卷考试、考核方法,采取答卷与口试、理论考试与操作考试、答辩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将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对基础课程,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对专业课程,重点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