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背景
1.宋代政治:高度集权、崇文抑武[杯酒释兵权、更戍法、重用读书人]、完善科举制、对外政策软弱
2.宋代经济:○1造纸业、印刷业的发展 ○2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3.宋代文化的文化背景:儒佛道三家思想并行,出现互补合流的趋向。
柳开与穆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
柳开在宋初自觉地以恢复韩柳古文的传统为己任,反对五代浮艳文风,标举文统和道统,主张文道合一,有鼓吹复古、倡导质朴文风的筚路蓝缕之功。
穆修是继柳开之后专力写作古文的作家,其文强调教化的作用,力求结构章法的变化,多用散行单句,不务雕琢堆砌,不求华靡艳丽,在宋代古文的发展上具有一定的影响。
柳开和穆修都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
王禹偁
生平: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出身贫寒,入仕后多次遭贬谪,这使他的人生态度和文学思想都迥异于那些养尊处优的馆阁词臣。著有《小畜集》,另有《小畜外集》。
诗歌的内容及特点: 1.王禹偁早年写过许多闲适诗,不过他更重视白居易的讽喻诗。
2.晚年表现出深刻的自省意识,从学习白居易进而以杜甫为典范,对杜诗艺术境界的借鉴导致了对浅俗平易的白体诗风的超越。(例如《村行》)
3.王禹偁的诗平易流畅,简雅古淡,在宋初白体诗中独树一帜,已初步表现出对于平淡美的追求。
4.长篇诗歌叙事简直,议论畅达,已开宋诗散文化、议论化的风气。
古文的特点:言之有物,清丽疏朗,在宋代文坛上独树一帜。
白体
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和徐铉等人。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王禹偁自幼喜爱白诗,早年也写过许多闲适的唱和诗,然而他学习白诗并未囿于闲适诗,他更重视白居易的讽喻诗。尤其是在贬谪商州期间,他想当自觉地学习白居易新乐府诗的创作精神,写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篇。
晚唐体
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模仿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姚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晚唐体诗人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惠崇等九僧,继承了贾岛、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大多为描写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特别重视五律。间有警句而无佳篇。而林逋等隐逸诗人,一方面模仿贾岛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诗平易流畅的倾向,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也比九僧诗稍为丰富一些。
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不娶不仕,种梅养鹤,号称“梅妻鹤子”。卒和靖先生。著有《林和靖诗集》,存诗近三百首,他的诗的主要内容是吟咏湖山胜景和抒写隐居不仕、孤芳自赏的心情。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
赏析:为人们送上一副优美的山园小梅图。上句轻笔勾勒出梅之骨,“疏影”状其轻盈,“翩若惊鸿”;“横斜”传其妩媚,迎风而歌;“水清浅”显其澄澈,灵动温润。下句浓墨描摹出梅之韵,“暗香”写其无形而香,随风而至,如同捉迷藏一样富有情趣;“浮动”言其款款而来,飘然而逝,颇有仙风道骨;“月黄昏”采其美妙背景,从时间上把人们带到一个“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动人时刻,从空间上把人们引进一个“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似的迷人意境。
西昆体
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派,因创始诸人在秘阁中唱和的诗集《西昆酬唱集》而得名,杨亿、钱惟演、刘筠为其代表诗人。他们最推崇唐代诗人李商隐,他们的诗对仗工整,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但也存在徒有华美之外表,而缺乏李商隐内在气韵之病。
西昆体的艺术特征与缺点:
西昆集的诗大多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其得益之处为对仗工整,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其缺陷是独得李诗华美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缺乏李诗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缺乏创新精神,没有自成一家的气概。
西昆体衰弱的原因:
1.诗歌题材范围狭窄,缺乏时代气息。
2.诗歌立足于模仿,缺乏自立精神。
晏殊
生平: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卒谥元献。著有《珠玉词》。
晏殊词的特点: 其一善于表现对自然景物敏锐而细腻的感受,使词作的抒情风格显得含蕴而温厚,具有更为深厚的文化意蕴和美学容量。如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词作通过时空变化给人生带来的微妙心理描写,将抒情主人公的深切忧思淡淡地表露出来,使人在“无可奈何”的惆怅中感受到“似曾相识燕归来”的调节和补充,而那无穷无尽的“徘徊”中的忧思却依然永无休止地萦绕在读者的心头。这正是晏殊词艺术魅力之所在。
其二善于借用景物的典型描写暗示出独特的理性精神,从而创造出—种既有思想理念又无议论痕迹的表现方式,使词作显现出别致高远的艺术境界。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词中并无一个“秋”字,却让人在“菊愁”、“兰泣”中感觉到中秋时节无法消解的离愁别苦。在“昨夜西风凋碧树”的背景中,那个幽然而至的“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形象,却有着无限的张力,
将词境带入一种无比深邃和高远的情景和理念之中,让人回味无穷。
其三,选字用词清新自然,具有“珠圆玉润”的音乐美。诚如清人所评,晏殊“左宫右徵,和婉而明丽,为北宋倚声家初祖”。由于晏殊以含蓄典雅的技法,对五代艳丽词风进行了校正,使词逐渐渗进文人士大夫的创作领域,这对宋词的繁荣无疑也是一种开创性的贡献。
晏殊的《珠玉词》,绝大部分作品的内容是抒写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在写男女之情时,他往往略去对女性容貌色相的描写,而着重表现抒情主人公的恋情。其词的情感基调是雍容和缓,淡淡的忧愁中时而透露出自我解脱的气度;语言也一洗花间词的脂粉气和浓艳色彩,而变得清丽淡雅,温润秀洁。晏殊《珠玉词》有较多感伤之作,这些词作感叹时光的流逝,充盈着一种较深刻而普遍的人生体验。其词作语言明净雅致,描写内心体验深刻纤细,构思曲折精巧,表现了情感的经历和对人生的思考。其精美圆熟的艺术表现,雅致含蓄的倾向,展示出宋词风格的新特色。晏殊直接影响到同代稍后的欧阳修、晏几道等人,对婉约派乃至整个宋代词坛,都发挥着重要而持久的影响力。
破阵子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时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欧阳修
生平: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欧阳修博学多才,诗文创作和学术著作都成就卓著,为天下人所仰慕。他又是一代名臣,在政治上有很高的声望。他以双重身份入主文坛,团结同道,及引后进。在宋代文学史上是最早开创一代新风的文坛领袖。词作收入《六一词》和《醉翁琴趣外篇》
文学革新的主张及对西昆体和太学体的矫正:
1.欧阳修倡导的诗文改革在本质上是针对五代文风和宋初西昆体的。
2.在反对西昆体的同时,还反对怪癖生涩的太学体。
3.对于文与道的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儒家之道是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文道并重。文具有独立性质
这种文道并重的思想有两重意义:
一是把文学看得与道同样重要,二是把文学的艺术形式看得与思想内容同样重要,这无疑大大地提高了文学的地位。
古文创作: 1.欧阳修的古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语言简洁。无论是议论还是叙事,都是有为而作,有感而发。
2.散文有很强的感情色彩,他的政论文慷慨陈词,感情激越;史论文则低回往复,感慨淋漓;其他文体更加注重抒情,哀乐由衷,情文并至。
对古文发展的贡献: 1.欧阳修在理论上既纠正了柳开、石介文论的偏颇,又矫正了韩、柳古文的某些缺点,从而为北宋的诗文革新建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也为宋代古文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2.在欧阳修笔下,古文的实用性质和审美性质得到了充分的显示,古文的叙事、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也得到很好的融合。
对散文文体发展的贡献:
1.对前代的赋、律赋进行了改造,去除了排偶、限韵的两重规定,改以单笔散体作赋,创造了文赋。
2.对四六体进行了革新
3.欧文的语言简洁流畅,文气纡徐委婉,创造了一种平易自然的新风格。
欧阳修散文的特色: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个性鲜明、风格平易、笔触曲折舒婉。
欧诗的内容: 1.以社会现实为题材。
2.表现个人的生活经历或抒发个人的情怀,以及对历史题材的吟咏。
欧诗的特点: 1.受韩愈的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散文手法和以议论入诗。
2. 欧诗的议论往往能与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得韩诗畅尽之致而避免了其枯燥艰涩之失。
3.欧诗的散文手法主要体现在借鉴散文的叙事手段。
4.欧诗学李白,得益于语言之清新流畅,与欧诗特有的委婉平易的章法相结合,形成了流利婉转的风格。
我国第一部诗话是欧阳修的《六一诗话》
对词作的革新
1.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
2.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而与柳永词相互呼应。(用白描的手法,语言通俗,富有生活气息借鉴和吸取了民歌的“定格联章”的表现手法)
欧词的艺术风格:清新明畅
欧词的影响:欧阳修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用词来表现自我情怀的创作方式对后来的苏轼有着直接的影响(“疏俊开子瞻”,“深婉开少游”)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首小词第一句首创叠字用法,后为李清照所发扬。全词近于白描,以细腻的笔触将暮春景色和人物心理融为一体,特别是“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两句,将特定的人物、情景和心态交融如织,与浓稠的笔调中渐释出一种隐痛难忍的情绪,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梅尧臣
生平: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城)人。因宣城古名宛陵,故世称宛陵先生。著有《宛陵先生文集》。宋诗开山之祖。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
梅诗的艺术特点:
题材走向是写日常生活琐事,论诗推崇平淡之美,他说的平淡是指一种炉火纯真的艺术境界,一种超越了雕润绮丽的老成风格。
梅尧臣诗歌的内容:
梅尧臣诗的题材非常广泛,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干预政治、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的作品;另一类是写个人日常生活的琐碎事务。前者如《如坟贫女》,后者如《愿嚏》。
苏舜钦
苏舜钦(1008~1049),字子美,著有《苏学士文集》。其性格豪迈,诗风也豪放雄肆。他早年慷慨大致,喜以诗歌痛快淋漓的反映时政,抒发强烈的政治感慨。他的另一类诗是写景诗,喜写雄浑壮阔之景,赞美自然界的壮伟之景。他的诗直率自然,意境开阔,以雄豪奔放的风格见长,这种风格主要体现于他的长篇古诗。短诗也有类似的风格倾向,语言则更为凝练。缺点:推敲、剪裁的功夫略显不足,有些作品不够含蓄,不够精炼。
范仲淹
生平: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曾于仁宗康定元年(1040)出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治今陕西延安),抗击西夏。
对词境的开拓: 四年的军旅生活,拓展了他的艺术视野,丰富了他的人生感受,也改变了他在《苏幕遮》《御街行》中所表现出的情柔语丽的词风: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词作上阕描写边塞荒凉,大军戍守的艰苦环境:“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其艺术视点超绝尘寰,气势磅礴,景致逼真。下阕“燕然未勒归无计”,真切道出作者和无数爱国将士灭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则充满对长久戍边、思乡怀亲的将士所寄予的无限同情,也饱含作者对国事的深刻忧虑,对国家长治久安的强烈期盼。“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写得最恰到好处,是这首词“秋思”的主体,烘托出一幅极有时代特色与生活真实的广阔背景,将气势磅礴的边塞秋景和深刻沉挚的感情抒发熔铸为一个艺术的整体,使这首突破传统风格的词作,焕发出超乎传统的豪气和魅力。
因此,从本源上说,豪气词“突破艳科樊篱”的创举,实则以范仲淹为先路。
广漠萧瑟的的塞外景象、艰苦孤寂的边塞生活、将士们的久戍思乡之情和报国立功之志,为词世界开辟了崭新的审美境界,也开启了宋词贴近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的创作方向。而沉郁苍凉的风格,也成为后来豪放词的滥觞。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词的艺术特色: 1.
豪壮词风:开豪放词先河
2.
婉约:受到南唐五代词的影响,又有了婉约的一面
张先
生平: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属浙江湖州)人,是北宋年寿最高的著名词人。他一生官运虽不亨通,却也没有太大的人生挫折,精力又强健,因而一生流连风月,听歌看舞,优游卒岁。著有《张子野集》。
张先词的内容及特色:
1.张先词的内容主要是写“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并没有超越传统的相思恨别的范围。
2.张先常把听歌看舞的场面和感受形之于词,传神地表现出歌妓的才艺和表演时的情态,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长于表现歌舞音乐艺术的精妙,是张先词的显著特色。
3.张先对于自然景物的描写独具匠心。他善于通过物影来表现景物的动态美和朦胧美,并因擅写“影”而得“张三影”的美名。
张先词的贡献:
1.
大量用词来赠别酬唱,扩大了词的实用功能,从观念上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
2.
用题序,将日常生活引入词中。缘题赋词,写眼前景、身边事,使词的题材取向逐渐贴近作
者的日常生活,改变了词作以往有调无题的传统格局,也增强了词的纪实性和现实感。
天仙子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王安石
生平 :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早年在鄞县、舒州等地做地方官,积累了外任的从政经验。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他力图通过新法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但由于变法的程度很激烈,所以尽管得到神宗的支持,还是引起了保守势力乃至主张稳健改革的苏轼等人的反对,导致了数十年的新旧党争。熙宁九年(1076),王安石罢相退居江宁,从此退出了政坛。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在旧党东山再起,新政被完全废除后,王安石卒于江宁。
词的特点: 1.
豪迈高远的词风,王安石的词脱离了晚唐五代以来柔情软调的固定轨道,注重抒发自我的性
情怀抱,表现个体人生的感受。
2.
表达对历史和现实社会的反思,具有一定的历史感和现实感。
3.因袭多,变化少
4.词的表现功能已由应歌娱人转向言志自娱,标志着词风正向诗风靠拢。
古文的艺术特点:
1.大多是直接为政治服务的,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
2.极度的简洁和周密的说理结合,形成了“瘦硬通神”的独特文风。
诗
前期:1注重反应社会现实 2抒情诗 3咏史诗
后期:诗风趋于含蓄
王安石的文学创作成就:1.散文创作方面。王安石驾驭语言的能力非常强,其文简洁明快,笔力雄健,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议论文字,无论长篇还是短说,都结构严谨,析理透辟。如《答司马谏议书》,文章针对司马光等守旧派对新法的责难予以答辩,表达了要把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和坚定意志,旗帜鲜明,理足气壮,逻辑严密,显示了作者倔强坚毅的性格。王安石的叙事、抒情之作,能随笔挥洒,曲尽其妙,如《游褒禅山记》。
2.诗歌创作方面。王安石早年的诗多直道胸中事,意味较薄,但也反映出其独特的个性特征和精神风貌。他写了不少感事、咏史或怀古的诗篇,以寄托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批判精神 。如《河北民》揭示当时的弊政及民族矛盾,体现了王安石“适用”、“补世”的文学主张及议论入诗的特点。王安石的诗歌创作方面尽力打破常规,语意求新,诗句求工,语调求劲峭,如《登飞来峰》。王安石晚期的诗歌主要是绝句,雅丽精绝,含蓄深婉,既体现了宋诗风貌的部分特征,又向唐诗复归的倾向,如《泊船瓜洲》、《江上》等。
3.词创作方面。王安石词的成就虽不能与其诗文相比,但也富有自己的个性,他作词不受五代以来绮靡柔弱词风的影响,从而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和表现范围。如《桂枝香》将以史为戒的凝重题材引入词中,上片写金陵空阔萧瑟的秋景,下篇感怀六朝盛衰兴亡的旧事,立意高远。政治历史的厚重内容,加上词中所展现的清肃气象,与同时代的“艳科”之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后来的苏、辛词开辟了道路。
柳永
生平:柳永(987?~1053?),初名三变,字景庄,行七,亦称柳七,后改名永,字耋卿,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仁宗景祐元年(1034)进士。先后做过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场(在今浙江舟山)监和泗州判官等地方官。后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对词文学的贡献
1. 大量创制慢词长调,扩大了词体的含量和空间,增强了词的表现力,并改变了小令一统词坛的格局。词至柳永而体制始备,为词文学的繁荣和辉煌,从形式体制方面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开拓题材内容,扩展了词文学表现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柳永从三个方面扩大了词的内容题材:一是深入刻画、正面表现女性的生活愿望和男女恋情。二是将游子思乡、仕途疲惫的感伤同怀才不遇的愤懑结合起来,表现知识分子无可奈何的伤感和失落。三是大量描写风光胜景,为词文学在诗歌表现领域内夺得了一席重要的地位。
3. 留意创作技巧,丰富艺术手法,增强了词文学的的表现力。为了充分满足慢词长调的表现空间和思想容量,柳永将汉大赋和唐代叙事长诗中铺叙和白描等技法引入词章创作。既展现了风雨无际、起伏无边的壮阔画面,又让人历历在目,如游画中,有效扩展了词作的景深,丰富了作品的诗情画意。其次,柳永用字遣词很少使用典故,既求典雅又不避浅俗,有的甚至以市井俚语入词,促进了词文学的口语化和通俗化。柳永的这种技法创新,使词文学重新回归民间,成为市民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大大推动了当时历史条件下文化艺术的普及。
4. 柳永将叙事、写景、抒情结合为一体,使词文学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达到“不减唐人高处”境界。
柳永词在题材内容上的创新:
1.加强了对世俗女性的描写,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
2.表现了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的心声
3.表现了下层妓女的不幸和她们从良的愿望
4.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
5.注意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
6.抒发羁旅情怀,自叙怀抱感慨平生
柳永词在表达方式和表现方法上的革新: 1.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口语和俚语。用富有表现力的口语入词,不仅生动活泼,而且像是直接与人对话诉说,使读者和听众即感到亲切有味,又易于理解接受。
2.创造性的运用铺叙和白描的手法。即事言情,情由事生,抒情中含有叙事性和隐约的情节性,写景状物,不用假借替代。
3.柳永善于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布景,言情,而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即回环反复式的多重时间结构。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州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苏轼
生平: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著有诗文集《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苏轼议论文的特点: 1.纵横捭阖,气势充沛
2.议论透辟而又通俗明晓
3.深入浅出而又文采斐然
苏轼散文的总体特色: 1.“辞达”、“通脱”,有圆话流转,错综变化和自然真率之美。
2.善于用比喻,多形象思维。
3.有诗化倾向,以情感和才气为文,富于想象。
苏轼诗歌的思想内容:
,
1.反映和批判社会现实,是苏诗自觉抒写的重大主题。
2.描写自然和民俗,是苏诗最为广泛的题材。
3.表现自我情怀,是苏诗的又一重大主题。
4.品味艺术和人生,是苏诗独步美学境界的题材领域。
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1.“以文为诗”是苏轼诗歌的显著特色之一。诗的散文化,本非诗歌创作的正道 ,可苏轼才力横绝,无施不可,竟使其成为他矜才使气、翻新出奇的手段。苏轼的“以文为诗”实际上是靠以才气为诗而获得成功的。如《百步洪儿首》其一中七个比喻一气而出,意向新颖离奇创制古所未有的博喻,诗中充溢着诗人的才气。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和出色的文字表现力,也是诗人才气的表征。许多生活里的平凡事务,一经苏轼的手写出,往往具有不平凡的意义,给人以触除生春之感。如《汲江煎茶》,煎茶、饮茶是日常生活中的最为平凡之事,而苏轼下笔却独有新意,横生妙趣,境界自高,字里行间充溢着超逸的才气,表现了通达从容的人生态度,将谪居心情写得甚为含蓄。
2.苏诗的另一个特色是以才学为诗,体现为好议论、使事用典。苏轼有意识地以议论入诗,将对事物的形象感受与哲理思考结合了起来。如《和子由绳池怀旧》将自然现象和人生感受转化为理性的反思并上升为深刻的哲理。
3.苏轼作诗兼备各体而以七言为擅长,且风格多样。其七绝吐语清丽精美,多传世佳作;七古气格雄健豪放,尤见才气纵横。苏诗的基本风格有二:一是刚健含婀娜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加平淡的清旷闲逸,但就体现苏轼“坡仙”的旷达品格而言,高风绝尘才是其诗风的主导倾向,即一种超越世俗羁绊的风神韵致和审美境界。如《东坡》写踽独行于荒坡之夜的恬淡与自适,表现身处逆境却怡然自得的旷达情怀,风情超逸淡远。
苏轼对词的变革: 1.提出了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为词风向诗风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
2.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方向。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变革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
3.“以诗为词”是苏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手法。主要体现在用题序和用典两个方面。
4.苏词即向内心的世界开拓,也朝外在的世界拓展。
苏轼对词的发展的贡献: 1.在内容上,打破了"词为艳科"的樊篱,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拓展了词的表现领域。
2.在表现方法上,“以诗入词”,既增强了词章创作的自由度和表现力,又提高了词文学的社会地位。
3.在风格气度方面,开创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境界,“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让人们看到逸怀浩气的奔放,为南宋辛派词人的群体开拓奠定了基础。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情,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黄庭坚
生平: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黄庭坚诗歌的题材内容
一是关注和反映国事民生的作品。此类作品取材有三个角度:首先,对所见所闻的直笔叙写和感概,其次,通过咏史题材寄托理想和抒发见解;再次,借助送别酬赠表达政见和时评。
二是题画、论诗、咏物之作。这类作品不仅表现了他深厚的美学修养和较高的文化品位,而且从一个独特的侧面反映了他公正坚毅的节操和丰富健康的情趣。
三是对自我性情的袒露和表现。此类作品表现了诗人身处不幸却孤傲高洁、卓然独立的精神品格,揭示了诗人个性同社会现实的矛盾和冲突,同时流露出低沉的情绪和幽婉的格调。
黄诗的艺术特色
1.在创作方法上,以“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等理论指导创作,把“以学问为诗”推到极致。
2.在表现风格上,追求兀然独造、生新瘦硬的意境和情韵;在语言运用上,表现为对“上奇生新”的惨淡经营。
3.在题材选择上,具有多样化特征,透露出清新流畅、古朴自然的情致和韵味。
黄诗的特点
1.题材走向与王安石、苏轼基本相同。
2.文人气和书卷气特别浓厚,诗中的人文意象格外密集。
3.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诗歌创作都贯彻了求新求变的精神从而创作了生新廉悍的艺术风格。
4.黄诗不论长短,往往包含多层意思,章法回旋曲折,绝不平铺直叙。
5.黄诗运用修辞手段,善于出奇制胜。
6.黄诗声律奇峭。一是句中音节打破常规,二是律诗中多用拗句,以避免平仄和谐而流于圆熟的声调。
缺点:具有奇险、生硬、不够自然等缺点。
改善:黄庭坚晚年的诗风逐步克服了以上缺点,体现了归真反朴的倾向。诗歌“平淡而山高水深”。
山谷体(或黄庭坚体):
因为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所以杨万里在《诚斋诗话》中称黄庭坚的诗为“山谷诗体”,严羽的《沧
浪诗话》将其诗列为“山谷体”
晏几道
生平: 晏几道(1038~1110),字叔原,号小山,是宰相晏殊之子,然而家道中落,他又生性孤傲,既不肯依附权贵,又拙于谋生。现实社会既冷漠无情,只好寻找心灵的自我安慰和寄托。当苏门的黄庭坚、晁补之沿着苏轼所指的方向继续前进的时候,他却仍然按照其父晏殊所承传的花间传统,固守着小令的阵地,写那些令人回肠荡气的男女悲欢离合之情,并创造了一个新的艺术世界。著有《小山词》。
内容: 1.主要写追忆往昔的恋情,感叹境缘的空虚,对际遇的感伤,对歌女生活的描写和同情。
2.书写身世蹉跎,怀才不遇之感。
艺术特点:1.细腻而曲折 2.纯情而秀雅 3.深婉含蓄
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秦观
生平:秦观(1049~1100),字太虚,后改字少游,高邮(今属江苏)人。秦观号淮海居士,有
《淮海词》,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他的诗被人称为女郎诗,词中泪水盈盈,情调悲苦,这与他的经历和个性气质都有关系。
秦观词的艺术特点:
1.在北宋词坛上,秦观被认为是最能体现当行本色的词手。秦观词的内容并没有逾越别恨离愁的藩篱,其妙处在于情韵兼胜,即情感真挚,语言优雅,意境深婉,音律谐美,韵味隽永符合词体的本色和当时人文士大夫的审美趣味。
2.柳永的慢词篇幅容量大而缺乏深长的韵味,秦观则从小令作法的长处(语言含蓄,结构缜密,意境深婉)来弥补慢词创作中的不足,从而达到情韵兼胜的效果
3.秦观一生积聚了满腹伤心失意的泪水,他不像苏轼那样直接倾吐内心的苦水,而是另辟一途,把深沉的辛酸苦闷注入类型化的离情别恨之中,从而给传统的艳情词注入了新的情感内涵。
地位和影响: 秦观在词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词卓然一家,和婉醇正,典型地体现出婉约词的艺术特征。就婉约词的发展而言,秦观对另外两位婉约词的代表作家周邦彦和李清照都有直接影响。秦词语言清丽淡雅,周邦彦得其丽,从而发展为精雕细琢的典雅富丽,李清照得其清,而朝更加本色自然的方向发展。
内容: 1.以传统的相思题材为主
2.书写千里之苦,感慨身世之悲
3.记游写景之作
望海潮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溪,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饮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贺铸:
生平: 贺铸(1052~1125),字方回,是一位个性和词风都非常奇特的词人,长相奇丑,人称“贺鬼头”,词却“雍容妙丽,极幽闲私怨之情”。诗集有《庆湖遗老集》。词集有《东山词》,又名《贺方回词》、《东山寓声乐府》。
地位和影响: 贺铸在词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影响。他一方面沿着苏轼抒情自我化的道路,写自我的英雄豪侠气概,开启了辛弃疾豪气词的先声;另一方面,语言上又承晚唐温、李密丽的语言风格,而影响到吴文英等人。
贺铸词的艺术特点:
贺铸词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情思哀婉的小词,音律谐美,情旨浓厚;二是充满骚情雅意而哀怨无端的雄奇俊伟之作。贺铸作词很注重音律,善于驱使古人的辞句,风格上也曾有许多方面的探索,幽雅、盛丽、奇骏、悲壮,兼而有之。贺铸师法苏轼,清旷不足而悲壮过之,在北宋豪放词阵营中独具特色,对南宋辛弃疾及当时的爱国词派影响甚巨。
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周邦彦
生平: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在政治上,他倾向于变法的新党。他28岁时,因向神宗献《汴京赋》,歌颂新法而大获赏识,由太学诸生直升为太学正。著有《片玉词》。
周词的艺术特点和成就:
1.
漂流不偶的羁旅行邑之感是周词的重要主题,漂泊的孤独疲倦和憔悴失意,是周邦彦词的情
感基调。
2.
周邦彦所做咏物词数量既多,又将身世飘零之感、仕途沦落之悲、情场失意之苦与所咏之物
融为一体,为南宋咏物词的重要寄托开启了门径。
3.
周邦彦创作时精心结撰,追求词作的艺术规范性,“下字运意,皆有法度。”周词的法度、
规范,主要体现在章法、句法、炼字和音律等方面。
4.
周词长于铺叙,但他变直叙为曲叙,往往将顺序、倒叙和插叙错综结合,时空结构上体现为
跳跃性的回环往复式结构,过去、现在、未来和我方、他方的时空场景交错叠映,章法严密而结构反复多变。
5.
周词的铺叙,还善于增加并变换角度、层次。他能够把一丝感触、情绪像四面八方展开,又
层层深入地烘托刻画,使情思毫发毕现。
6.
周邦彦能自铸伟辞,但更善于融化前人诗句入词,浑然天成,如从己出。
7.
调美、律严,字工,是周词在音律方面的特点。周邦彦所创之调,声腔圆美,用字高雅,周
词音律和谐,注重词调的声情与宫调的音色协调一致。为使音律和谐,周词审音用字非常严格精密。他用字不仅分平仄,而且严分仄字中的上去入三声,是语言字音的高低与曲调旋律变化密切配合
8.
周邦彦特别擅长用拗句,在拗句中追求音律的和谐统一。一方面使字音的错综使用更恰当地
表达喜怒哀乐的不同情感,另一方面也是为加强声情顿挫的美感,而且适应歌唱者的自然声腔和乐曲旋律的需要。音律上做到拗怒与和谐的矛盾统一,是清真词的独创。
苏幕遮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蝶恋花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阑,轳辘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李清照
生平: 李清照(1084~1155),字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
词论: 1.词“别是一家” 2.语言典雅浑成 3.格律精严
地位: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她以女性的身份,真挚大胆地表现对爱情的热烈追求,丰富生动地抒写自我的情感世界,不仅比男子做闺音更为真切自然,而且改变了男子一统文坛的传统格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
语言独具特色: 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一经她提炼熔铸,就别开生面,精妙清亮,风韵天然。
李清照善于用最平常最简练的生活化的语言精确地表现复杂微妙的心理和多变的情感流程
李清照词作的艺术特色:
1.
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以寻常语度入音律是易安体的最突出的
特点
2.
既融入家国兴亡的深沉悲痛,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
3.
倜傥具有丈夫气。李清照作词,既有女性的温柔和聪慧,又有一般女子缺乏的俊爽和开朗。
能把委婉的情思与超脱的襟怀融合在一起,婉约而不绮靡,柔中有刚,蕴含着激昂豪迈之气。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永遇乐
落日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辛弃疾
生平: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著有《稼轩长短句》,又名《稼轩词》。
辛弃疾词作的内容: 1.爱国主义词作:○1抒写爱国主义精神,展现英雄的自我形象。○2追忆抗金生活,抒写爱国之情表达壮志难酬的满腔愤慨,抒写英雄失路的焦虑。○3批判南宋王朝的投降偏安政策,批判现实生活的黑暗。
2.描写农村生活和田园风光:○1写“啸傲林泉”、遣赏意兴,语言清新,生动活泼,具有乡土气息。○2流连风景,表达与世相忘,但实际上不能真正相忘,反而在闲适中透露出“用世之志,不平之气”。
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 1.婉约词柔中有刚,豪放词大多刚柔相济
2.喜议论,以论为词
3.善用典,用典广博
4.以文为词,用散文句法
辛弃疾的词的艺术风格:
稼轩词的艺术风格多样化,雄深雅健,悲壮沉郁,俊爽流利,飘逸闲适,秾纤婉丽,都兼收并蓄,其中最能体现他个性风格的则是刚柔相济和亦庄亦谐两种词风。写豪气,是以深婉之笔出之;抒柔情,又渗透着英雄的豪气。悲壮中有婉转,豪情中有缠绵,柔情中有刚劲,是稼轩词风的独特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