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文教学具有综合性
1.作文与观察。学生只有留心观察生活,才能获得鲜活的习作素材和体验,作文才能有话可说。同时,在观察中还可以活化语言积累。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专门有一条阐述观察之于学生的重要性:“教师劳动的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察在学生的智力发展中占有何种地位。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可以在观察中活跃起来,借助观察而‘进入周转’,像工具在劳动中得到运用一样。”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积累的语言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在观察中‘进入周转’,得以运用,而且是鲜活地在情境中运用。
2.作文与积累。古人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之句,讲的道理大家都懂。一册语文书的课文量基本在30篇左右,如果择其好者熟读成诵,经背诵而积累下来,小学六年将积累非常可观的词句、段、篇,在写作和口头表达中自然运用。
3.作文与阅读。作文与阅读的密切关系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必罗嗦了。
4.作文与认知。写景文章表现的审美体验的浓淡、写人记事文章立意的高低、说明议论文章对事与物本质的认识深度,都取决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深浅,可以说,这些是作文之魂。所以,作文与学生的认知关系也非常密切,常说的“要学作文,先学做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操作策略
(一)循序与阶段达标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作文教学必须循序展开,分段达标。
现在不少五六年级的学生作文错字多,病句多,流水账,就是前两个年段没有达标,最有一个阶段煮了一锅夹生饭。依我多年的作文教学经验,“循序”是我们一定要遵循的一个教学规律。
(二)观察作文的几点策略
1.掌握观察方法。。具体说:低年级看图说话,重点训练的观察方法有:①有顺序观察的方法(整体看——部分看——整体看,先主要、再次要,先人物、再背景,由远到近,从上到下等)。②观察人物的方法(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观察)。。④一边观察一边想象(根据图意想象人物语言、心理)。三四年级观察作文重点训练的观察方法有:①有序观察(从远到近、从上到下、先整体再部分、按事物的各个方面)。②比较观察(把两个对象比较观察,以发现各自的特点)。。④一边观察一边想象(例如看到李花开,联想到果实累累的景象,看到李花在风中摇曳,想象到花在跳舞等)。⑤连续观察(连续多次或多天观察同一对象,以获得对象的本质特点或变化规律)。⑥多感官观察(用眼看、用耳听、用鼻子闻、用手摸、用身体感觉)。⑦细致观察(能观察到对象的最细微处),细致观察不仅是一种观察方法,更是一种良好的观察习惯。
2.培养观察习惯。观察习作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在教师一段时间的带领下,学生通过多次观察,具备了观察意识,养成了留心观察的习惯,即使老师撒手了,学生也会自觉观察生活。这就为学生以后的习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
3.发展语言。教师在引领学生观察生活和自然的过程中,学生会创造性地运用很多语言,而且会生发出很多鲜活的语言,这是观察习作能发展语言之一;遇有学生心有所感而又口有不逮的时候,教师和同伴适时提供恰当、准确、形象的词语,这些词语就会立即被学生吸收,这是观察习作能发展语言之二。坚持做,学生就能积累一定的词汇量,同时学习了如何运用语言描述所见。
4.评价观察过程和结果,强化习惯养成。不但要组织学生观察,训练学生掌握观察方法,还要对观察过程及结果及时评价,不评价,学生会感觉观察得粗一点、细一点没关系,而对观察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会强化学生观察意识和良好观察习惯的养成。评价一定要有针对性,学生进行比较观察了,你就不能笼统地说:你观察得较好;而要说:你能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发现事物的特点。对学生的观察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会给学生很大的肯定,使学生产生认同感,极大地激励学生的观察兴趣,对观察习惯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这也是对观察方法的点拨。在评价时,我们不但要评价学生的观察结果,更要评价学生的观察过程:学生在观察时是否认真、是否细致、是否全面、会不会运用观察方法等。
5.组织即时观察,培养观察意识。教师在学校生活中,遇到值得观察的人、事、景、物,马上组织学生进行即时观察,这很重要。北方的春天好刮大风,春天来了,把孩子领到室外,用眼、用耳、用皮肤去观察大风;学校的李树、杏树、海棠开花了,组织学生在花海中漫游;今天是个暖洋洋的好天气,把学生领到操场,躺在讲台上,看云如何在天空漫步;学校开运动会了,让学生看起跑时运动员的紧张劲儿、冲刺时的激烈劲儿;学校来客人了,组织学生给客人文字素描……正是在这种即时观察训练中,学生形成了观察意识,养成了观察习惯。值得注意的是,学生观察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日或几日之功,一定要一以贯之,坚持不懈。
(三)重视训练
1.开口说话要完整。平时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不张口则已,但凡张口就要要求学生说完整话。持之不懈地要求。
1、出示优美的词语(如:深蓝的大海、美丽的浪花、提灯笼的萤火虫……),让学生张贴在课文插图中的适当位置。
(培养学生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如:晴朗的天空美、冬夜下雪的美景……)
(以教材为辐射点,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对美好生活的热爱,陶冶学生的情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整理、排列句子,并加标点
1.高高兴兴 我 小明 去 和 踢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 在 出现 足球 最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铅笔盒 吗 是 我 送给 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每天 在家 功课 都 复习 小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二年级 我 就是 下学期 了 学生 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起 爸爸 我 和 去 玩 公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能 借给 这本书 看看 我 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真热 今天 啊 的 天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连线
一双图书
一本红旗
一面楼房
一座小手
一口水缸
四、照样子写词语
绿油油 _____ _____ _____ ____
火红火红_____ _____ ____ ____
一个个 _____ _____ ______ ____
五、在括号里写出和带点词意思相反的词
1、小红坐在我的左边,小民坐在我的()。
2、我家离学校远,小刚家离学校()。
3、西瓜的()面是绿色的,里面却是红色的。
4、丽丽见到王老师走到教室门口,便()了回去,让王老师先进来。
六、归类写词
花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称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昆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给下列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1.春天到了 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支铅笔是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行 你就得现在完成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春天的花果山真美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造句
1.真是——_________________
2.经常——________________
3.特别——________________
4.先……再……_______________
5.一边……一边……_____________
6.一……就……_________________
7.喜欢——________________
8.许多——________________
9.高兴——________________
10.一同——________________
11.有的……有的……还有的……____
12.已经——________________
13.渐渐——________________
14.终于——________________
九、选词填空
1.做 坐 座
语文课上,同学们读( )在( )位上认真地( )作业。
2.后 候
古时( ),有一位大诗人叫李白。
放学( ),我在做值日。
3.再 在
我( )三说明,这不是我做的,那时我正( )家里看书。
4.进 近
小明家离学校很( ),每天他都是第一个走( )校门。
5.非 飞
小华小时候就( )常喜欢坐( )机。
6.完 玩
我每天总是先做( )作业,再出去( )。
7.工 公
( )园里的( )人正在花儿浇水。
8.情 晴
这是个( )朗的天,我的心( )也非常得好。
9.选词
清 晴 请 情 青 蜻 睛目不转( ) 雨过天( ) 山( )水秀 草色( )( )
( )不自禁 ( )蜓点水 天朗气( ) ( )坐好
十、把下面不是同一类的词划去
1.月季 红花 茉莉 荷花 兰花
2.太阳 月亮 地球 足球 火星 土星
3.爷爷 奶奶 爸爸 妈妈 小明 哥哥
4.春风 春雨 台风 雷雨 气象 暴雨
5.铅笔 小刀 课文 尺子 橡皮 蜡笔
6.兔子 马 猫 鸡 羊 狼
7.早晨 傍晚 下午 深夜 冬天 中午
8.月饼 饼干 铁饼 烧饼 面饼 油饼
十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知道 、 、 是田赛项目, 、 、
是三大球类运动。
2.小熊听了 的建议,利用 找到了很多朋友。
3.七岁的寇准在游览华山的景色后写下了:“ , 。 , 。”的诗句。
4.夏夜,满天的 ,我和 、 坐在院子里数星星。
5.小松树看得远是因为 。
6.小青蛙懂得了 的道理。
7.足球出生在 的 。
8.《锄禾》 , ,
, 。
锄禾是指 。
9.和寇准一样,骆宾王7岁就吟出了《鹅》
, ,
, 。
10.《悯农》 , ,
[关键词]多元化;作文教学;写话训练;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尤其是在低年级进行写话训练、培养写话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写话是作文的基础。从低年级起抓好写话教学,抓好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对于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结合识字教学进行写话训练
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识字教学中渗透写话训练,不仅能巩固识字教学的效果,而且能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到的新字新词,丰富语言,加强积累。
1.在识记生字中写话
在教学生识记字形时,笔者结合二年级(上册)识字4,给大家讲形声字的构造。教师可以制作钟形转盘,让不同的偏旁围绕“苗”字转,要学生借助查字典,编儿歌、编顺口溜等。有个小朋友说道:我家有只大花猫,不时“喵、喵、喵”,瞄到了老鼠紧紧地追,顾不上田里的小禾苗……逗得大家不停地笑,说真的,这顺口溜对识记字形还蛮有帮助的。于是,笔者抓住时机让学生把这些内容整理一下,写下来;趁热打铁让大家课后围绕“包”添加偏旁。。
2.在识字练习教学中写话
在“识字练习”中,根据具体环境进行说话练习,也是在为学生的写话提供了舞台。谈到了“中秋”,而大家对中秋并不陌生,许多学生能畅谈一番。在教 “识字练习”时,有学生这样写道:中秋月圆之夜,我和妈妈坐在庭院里赏月,吃月饼。每féng(逢)佳节倍思亲,我想到了远在北京打工的爸爸,想借一轮明月给爸爸送去我的祝福。可见,识字练习的拓展,不仅可以充实“识字练习”的教学内容,而且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二、结合阅读教学进行写话训练
写话过程是一个包括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在内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结合阅读教学进行写话训练,可以降低写话的难度,激发写话的兴趣。
1.利用插图,想象说话
教材中有许多插图,不仅浓缩了课文内容,而且将观察方法、思维训练隐含其中。教学《青蛙看海》一文时,一位教师让各人自己读课文,观看插图;在拓展练习时,教师让大家展开想象。有个学生不假思索地说,假如我是苍鹰我就背着青蛙腾云驾雾地带它去看海……孩子们的思维自由驰骋,“移花接木”,把《西游记》上的“技术”引进过来了。借此机会,该教师适当点拨,放大学生思维的亮点,从而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热情。
2.仿照课文,举一反三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模仿过程是儿童学习技能的基本阶段。基础比较一般的,“克隆”一下不是不可以的。如学了《小池塘》后让学生写“_____倒映在池塘里,像______”等句子。拓展式的联想常常是促进新形象形成的媒介。这些形式的出现,让学生在写话中对句子的构成形成鲜明的印象,养成完整造句的习惯。
3.选择材料,扩写、改写
扩写、改写材料,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如学习《雨后》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在雨后踩水塘的经历对小哥哥踩水摔跤的情景进行扩写,有个学生写得场景令人捧腹大笑:我们一边走,一边唱儿歌,水里的小青蛙被我们当作鱼来捉,大家的脸成了三花脸……这让教师也想到了自己的童年生活,使教师不由得也身临其境。
三、结合口语交际进行写话训练
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在教学中结合练习中的口语交际让学生先说一说,再写一写,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和发展,说写结合,克服往日低年级学生不会说不能写的弊端。
一、二年级的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其语言学习的心理准备具有敏感性、倾向性和发展性的特征。这个时期的学生听、说能力领先于读、写能力。因此,我们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既要通过儿童的听、说能力来发展其读、写能力,又要利用儿童逐步获得的读、写能力来发展其原有的听、说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而根据低年级学生的活动心理特点,要使语言文字训练变成一项真正由学生的动机支配的有趣而有效的活动,就必须让学生从低年级起就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训练学生能够意思完整地表达自己想说的话。可是,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以识字、写字为主,要想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练成的,仅靠一、两节课的训练也是没有效果的,需要我们教师在语文课堂上从细节抓起,随时随地运用教材或拓展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创设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堂。
那么,提高低年级写话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哪些小细节入手呢?。
细节一:贴近生活的说话训练
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没有过多的社会阅历,他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想到的都是起点低、范围小的事物,自然他们的见识就少。如果教师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借助我们的教材插图,进行说话训练,让学生能从身边的常见事物说起,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兴趣就会不一样了。
我在教一年级上册刚开始的“入学教育”时,看着课本插图中的人物,我这样问:“开学了,老师站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其他的人在干什么?进入校园会看到什么?”在我的引导下,学生说出了这样完整的句子:1.老师站在学校门口迎接小朋友进学校。2.老师微笑着向走进学校的小朋友打招呼。3.妈妈指着校门上的字,告诉孩子学校叫“新华路小学”。4.小朋友回头向爸爸打招呼。5.两个小朋友一起上学。6.两个小朋友有说有笑的一起到学校。7.他们进入校园看到了高大的楼房、绿绿的树木,还有美丽的花儿。瞧,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说话训练,学生怎能不感兴趣呢?
在教声母“b、p、m、f”时,在领着学生拼读完音节后,我根据课本上的插图和音节,让学生们用刚刚认识的三个词“爸爸、妈妈、我”进行造句,比一比谁能把句子说完整。课本上的插图描绘的是一家三口在公园玩耍的情景,这是许多学生经常和爸爸妈妈去的地方。看着插图,学生们一双双小手举了起来:1.爸爸的脖子上挂着照相机,一边走一边给我照相。2.妈妈穿着漂亮的连衣裙。3.我手上拿着三只气球跑在爸爸妈妈的前面。4.公园里有许多绿绿的树木和草坪。5.山上有一座美丽的凉亭。6.我们一家人在公园玩得很开心。看着这些在生活中最熟悉的场景,学生们说起话来就容易多了。
细节二:利用课文“小泡泡”,设计说写训练
新的课程标准改革后,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在课文中或课文后都出现了不少的“泡泡”小问题,这是训练学生说话、写话的最好形式。
如我在教学《柳树醒了》(一年级下册)一课时,课文结尾空白处出现了这样的“泡泡”小问题:“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学生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桃花、芒果树、小草、青蛙、乌龟、蛇……为了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话能力,我接着问:“它们醒了以后会怎么样呢?”学生们踊跃发言,然后在作业本上写下了不少好句子:1.春风跟桃花说话了,说着说着,桃花开了,桃花红了。2.春雨给草地浇水了,浇着浇着,小草冒出来了,小草绿了。3.春雷吵醒了青蛙,它从洞里爬出来,蹦蹦跳跳去捉虫子了。4.春雷也吵醒了我家的小乌龟,小乌龟伸长脖子,找我要吃的呢。这样的说话、写话训练,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我在教学课文《春雨的色彩》时,课文结尾的“泡泡”小问题是:“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学生们根据课文的内容,都知道春雨不仅是一种颜色的,它还是五颜六色的。我在教学中让学生们模仿课文的句子,说一说我们校园的色彩。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春雨是五颜六色的,落到校园的榕树上,一棵棵榕树的叶子绿了,落到高大的玉兰树上,玉兰花也白了,落到迎春花上,迎春花也黄了。学生们会说了,写起来也就不难了。其实,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靠教师在课堂上一点一点去培养的,这样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才会慢慢提高。
细节三:学会仿写,进行句段训练
我们的课本教材,配入了许多与课文相关的色彩艳丽、内容丰富的插图,这些插图不仅激发了学生阅读的欲望和兴趣,为学生阅读理解课文提供了帮助,也为我们低年级的课堂写话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教《两只小狮子》(一年级下册)一课时,要求学生用“专心地”写一句完整的话,我先让学生读懂例句:“一只小狮子专心地练习扑、咬、撕,另一只却在懒洋洋地晒太阳。”学生们在课文的插图和具体的语境中理解了“专心地”的意思,纷纷举手发言。
“晚上,我在家里专心地看书,妈妈夸我是个好孩子。”这是爱学习的琳琳在向同学表达自己得到夸奖时的喜悦。
“上课了,我专心地听老师讲课。”这是认真听课的凡凡说的。
“我每天都在家里专心地练毛笔字。”写得一手好字的悦悦得意地说。
“我写完作业后天天都专心地练习弹钢琴。”这是多才多艺的君君。
……
一句句简短的话语流露出学生们在生活中的真情实感,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提高了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
如《从现在开始》(二年级上册)一课,文中有三个段落结构一样,读起来十分顺口,容易明白,学生也容易模仿着写话。于是,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模仿课文三个段落的结构,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想想你会让谁来当这个“万兽之王”?它会下什么命令?小动物们的反应如何?我让学生先说后写,一段段文字就从学生的笔下跃了出来。
片段1:斑马上任了,它得意地下令:“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和我一样只许吃草,不准吃肉。”狗熊、狐狸、松鼠听了直摇头。
片段2:狗熊上任了,高兴地大叫:“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用四只脚走路。”凤凰、锦鸡、猫头鹰听了直叹气。
片段3:松鼠上任了,尖叫着宣布:“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和我一样,爬到树上生活。”斑马、狗熊、袋鼠、小鹿听了,你看我,我看你,不知怎么办。
可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挑选一些趣味性强,学生感兴趣的插图进行句段训练,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而言之,低年级的说话、写话教学是作文的起步训练,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从心底里觉得说话、写话是快乐的。这份快乐出自于我们教师为学生创造的良好的说话、写话氛围。我们只有让学生没有压力,没有负担,从兴趣入手,让学生真正在快乐中敢说、乐写,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写话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句子教学 过程展开 多方整合 知识序列 低年级 语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8-001
句子,是语言的基本运用单位。在交流思想的过程中,词和词组只能表示一个概念,只有句子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此,句子在表达思想中具有重大作用,在语文学习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句子教学贯穿中小学语文学习的整个阶段。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处于儿童学习语文的起步阶段,句子教学更成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之一。
一、句子教学内容
语用学认为语言的学习要从三大方面研究:一是研究语言的结构规律, 也就是研究“通不通”的问题;二是研究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管的是“对不对”的问题;三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管的是“好不好”的问题。。
(一)句子的结构
低年级学习句子的首要任务是要树立句子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完整句、什么是非完整句,为学生规范的表达奠定基础。作为学习句子的初级阶段,以学习主谓句的基本句式为主,从二年级开始学习一些主谓句构成的其他简单复句,如连动句和并列复句等。对低年级学生的句子教学,教师切忌讲解语法,要采用生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句子的基本结构,使他们养成规范表达的习惯,为今后的语言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句子内部关系
。了解句子内部关系,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意义重大。一方面有助于理解句意,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对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大有益处,可以避免思维和表达上出现逻辑混乱的现象。教学时,应该选用简单复句或句群为语例,引导学生了解句子前后的关系或者各分句连接的方式。
例如,《数星星的孩子》第一自然段,描写小张衡数星星的句子:“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着头,数着天空的星星。”这是典型的连动式句型。在表达中,学生常用到这种语言形式。教学中,可以先通过圈出写小张衡数星星的动作的词,并引导学生发现同一个对象连续做出一连串的动作,以此揭示连动式句型的规律。
(三)句子的表达效果
句子教学除了要让学生读懂句子“写什么”,还应该引导学生去体味句子是“怎么写的”“写得怎么样”,以便将表达方式积累在心,最终达到厚积薄发的目标。。
二、句子教学策略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才能提高句子教学的质量呢?这就要求教师在研读教材中要做到“心中有他”。这个“他”指的是句子,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句子教学的资源;这个“他”也指学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相适宜的内容、适合的方法以及适当的时机开展教学。。
(一)注重过程的展开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中的“过程和方法”是其中重要目标之一。但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并不重视过程,而急于收获“结果”。小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过程中实践习得。观察众多成功的课例,其成功的原因并非因为华美的课件、热闹的场面,而是因为让学生真正从不会到会,从一知半解到充分领悟的过程。
体育学科教师教学生学一种体育技能,总是先把动作分解成一个个动作要领,然后逐步整合成连贯的动作;并通过多次练习,使学生最后达到熟练掌握技能的目标。这种“分解动作”的做法,使学生学得所获。我们可以将此法运用到低年级句子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二是了解句子是怎么写的,包括了解句子的构成、表达特色以及所表达的情感;三是仿写运用(注意:仿写运用可以学后就及时落实,也可延后进行,应视学情而定)。
《画家和牧童》中为了表现戴嵩的画技高超,文中有个重点句子“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一位年轻的语文教师这样展开教学:
读句子,说说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戴嵩的画很好。
然后,教师根据学生交流,锁定了句子学习目标,展开教学:
1.教师引读:“他的画一挂出来――”
学生跟:“就有许多人观赏。”
教师点评:围观的速度真快!
2.下面的这句话,(“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也写出了围观人群的热烈反应。请你根据下面这句话的内容用上“一……就……”来说说: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
以上教学中,教师没有引导学生了解句子是怎么表达的,所表现的人物情感也只是教师以自己的感悟替代了学生的体验。也就是说,从锁定教学目标到迁移运用,中间缺少了领会句子是怎么写的过程。学生尚未真正吸收,教师就要求进行运用,教学效果肯定不理想。
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所要教学的句子:“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这是连贯式复句,“挂出来”和“有许多人观赏”是连续的两个事件。。二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首次接触这种句式,掌握起来是有些难度的,需要教师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展现句子的形成过程。基于这样思考,我们对教学设计作了修改:
(教师问答式引读句子)
师:这句话里告诉我们,谁的画挂出来?
生:他的画挂出来。
师:告诉我们,谁的画有许多人观赏?
生:他的画有许多人观赏。
(教师出示两句话)
他的画挂出来。
他的画有许多人观赏。
师:谁能把这两句话合成一句话:(出示)
“他的画挂出来有许多人观赏。”
读读这句话,意思完整吗?
生:完整!
师:那为什么课文中要这样写“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读读两句话,你觉得意思有什么不同?
生:加上“一……就……”表示挂出来的时间很短,马上就有人来观赏了。如果没有这样写,就不知道戴嵩的画挂出来多久才有人去欣赏。
师:对!有了“一……就……”的帮助,说明戴嵩的画实在画得太好了,那么受欢迎!一起再来读读课文中的这句话。
修改后的教学方案,展开了两个过程:一是通过引读将句子拆分为两个短句,又由两个短句合成长句,其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连贯式复句的特点;二通过两个句子的对比,引导学生体会连贯式复句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
展开了教学过程,学生就学得从容,有利于他们习得方法,为之后的表达运用打下扎实的基础。课堂因过程而精彩。
(二)注意多方的整合
句子是由字词组成的,字词运用得是否准确贴切直接影响到句子的表达效果。因此,在学习句子的表达时有,我们要斟酌句子的用字用词。同时,句子又是字、词学习的语境,是识字、学词的“土壤”,因而我们可以依托句子进行识字、学词,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揠苗助长》一文中描写农夫的句子: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我们在教学这个句子时与字词教学整合,展开教学。
1.师: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想想哪个词写出农夫当时的心情。
生:“焦急”。
师:这个词还能换成哪个词?(着急)
师:哪个词语更加急呢?你知道原因吗?
(出示篆体字“焦”和楷体字“焦”)上面的“隹”在古代就表示鸟,下面的“灬”底在古代就表示火。看着这个字猜猜它的意思。
生:一只鸟放在火上烤,小鸟心里着急极啦!
师:有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字形来理解字的意思。再读“焦急”。
(指导书写“焦”)
2.感受“焦急”,读好句子。
以上教学片断结合句子语境进行了“焦”字的教学,而对“焦”字的字理分析,又为“焦急”词义的落实作了很好的铺垫。。可以说,字、词、句三者的教学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还应该引导学生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总而言之,句子教学不是“孤单英雄”,不可“孤身奋战”,要努力做到与多方合作,打好“群众战役”。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这一阶段的句子学习,一般以学习主谓句为主,在此基础上学习特殊单句,如把字句、被字句、连动句、是字句等;简单的复句,如简单并列复句“一边……一边”“那么……那么”等,因果关系复句“因为……所以”,简单的条件复句“只有……才”“只要……就”等。但观察众多课堂,发现句子教学存在的两大误区:一是教学随意性,教师看到什么就教什么,胡子眉毛一把抓;二是教学缺乏梯度,同一种语文知识,不同年级反复教,而没有提升。。
1.选择教学内容,以学段目标为依凭。有教师在教学《鸡妈妈的新房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时,将其中的“鸡妈妈的新房子造好了,既漂亮又牢固”这句话作为教学重点,读了句子之后即让学生用“既……又”说一句话。
生1:小兔子既白又可爱。
生2:鲜花既漂亮又美丽。
生3:花儿既颜色鲜艳又美丽。
。“既……又……”是并列关系复句,两个分句的内容是并列关系,是不可兼容或重复的,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这对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低年级儿童来说,显然超越了他们可接受的范围,因此不宜在二年级学习。纵观小学阶段的教材,我们会发现第二次出现这种复句是在三年级上册《赵州桥》一课中:“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到了三年级,学生开始从直观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在这个阶段,学习这样的复句是可行的,但仍然需要教师的辅助。我们抓住这个时机,分步开展教学:
第一步:将下面的句子合成一句话:(出示)
句一: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
句二: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生: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师:观察发现:两句话合成一句话,有什么变化?
生:标点有变化;“这种设计”用一次就行了;加了“既……又……”。
师:是的,你们发现了语言上的不同,但表达的意思呢?
生:意思是一样的,但更加简洁。
第二步:将文中另一个句子改成带有“既…… 又”的句子。
河水从大桥洞流过,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河水既可以从大桥洞流过,也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第三步:用 “既……又……”造句。
因为学习内容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也就水到渠成,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2.教学同一内容,体现训练的梯度。;又要有全局意识,通读全套教材,了解小学阶段语文知识的分布,以便准确地把握学习目标的序列。切忌“一见它就教”,而教学的要求却无提升,只是平面移动。比如,比喻句,我们看到很多教师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一直在教,可是要求几乎一样,这是一种无效的教学。正确的做法是:对在不同的学段中经常出现的常用句式,要根据学生学习的需求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体现梯度性,螺旋上升。。
不同学段因要求不同,实施的教学方法自然也就不同。
请学生上台移动词卡,将景物词卡和偏正短语词卡一一对应,并说说搭配理由。
生1:因为苹果和小朋友红红的脸颊很像,所以把“苹果”和“红红的脸颊”放在一起。
生2:成熟的稻子金黄色的,连成一片就像大海,风吹来,就像金色的波浪,所以把“稻海”和“金色的波浪”放在一起。
……
师:它们之间样子像,颜色也像。我们就用“像”,把它们连起来读:
苹果像红红的脸颊。
稻海像金色的波浪。
高粱像燃烧的火把。
对低年级句子相关的语文知识的教学,不宜枯燥地讲解语法知识,应该通过各种生动直观的学习活动进行渗透。以上教学就是通过学生摆卡片找对应、说理由、读句子等学习活动,生动直观地揭示比喻句的特点。而中高年级的比喻句教学则更多地在文中鉴赏体味比喻句在表情达意上所起到的作用,并加以学习运用。
关键词:识字教学;识字兴趣;自主识字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4-151-01
识字是小学语文低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整个小学阶段要求学生的识字总量约为3500个,而低年级就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因此在低年级阶段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正确引导,使学生乐于识字,学会识字。
一、变被动为主动,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
传统的教学一般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灌输型的教学理念。然而实践证明学生在充分自学中用多种方法思考、记忆、分析字形,是培养识字能力的捷径。当然自学不等于老师不教,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获得知识,这样的所获才扎实牢固。
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在学生学习了基本字、基本笔画、笔顺和常用的偏旁部首之后,上课时首先解决生字的读音,接着我就问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这几个生字,看谁最聪明?自己动脑筋想出最佳的记忆方法,请你告诉大家。”这样一问,同学们兴趣盎然,马上就开始在大脑中寻找答案,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记忆方法:“猜谜语”、“造句子”、“以旧换新”、“形近字对比”、“同音字”、“基本字加偏旁”、“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增减笔画”……。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生字。
二、边玩边学,突破字形难点
1、编口诀 在一二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发现“编口诀”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
2、编故事巧记字形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构字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去揭示汉字的造字原理和音、形、义的关系。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小故事。
3、猜字谜记字形 在识字教学中,原原本本把字摆出来,学生没有多大的兴趣,而采用猜字谜游戏就不一样。老师可给出谜面,让学生尝试写出字型,也可以和学生一道编字谜。
4、排队组字 老师把一个字或几个字的构字部件卡片打乱,发给每人一张,让他们到讲台前来组成老师读出的生字,全体学生认读和评议。
5、抢卡片 老师把许多卡片放在黑板槽里,指名2—3人站在黑板前,按老师读的字音,找出有关的卡片组成字,读后组词或说一句话,谁抢得多谁就可以得到老师的奖励。
6、变字魔术师 利用“加一加”、“减一减”等方法,变幻出新字。
7、找找我的双胞胎兄弟 利用汉字偏旁、部件卡片,让学生通过组合新字进行识字游戏。也可出示偏旁和部件请学生组合成其他生字。或就是给某个字加或者换偏旁组成新字。
8、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调动多种感官 。
三、拓展视野,课外识字
一年级新生在入学5-7周左右,便可熟练掌握汉语拼音,并利用音节读一些浅显的儿歌和儿童故事。此时,教师一边教生字,一边引导学生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既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也有效地巩固了汉语拼音,更重要的是学生初学的生字一般都是常用字,这些字在书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重会所学过的字,是一种知识的迁移,是兴趣盎然中的再学习,获得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但开始时,不可急功近利,盲目拔高要求,否则将“弄巧成拙”。在具体操作中,我采取了“分层要求,循序渐进”的方法,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作不同的要求:优生借助汉语拼音阅读;中等生先读生字,再借助拼音一段一段地读;稍差的学生阅读比较困难,即从书中找出自己学过的生字,并用铅笔在其下打一小点。这样,人人都在“阅读”,人人都能“阅读”,且“读”得兴致勃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