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要正确把握当前与长远、近期与远期的关系,
坚持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相结合,既着力解决企业当前发展所面临的实际技术难题,也要为企业长远发展进行前期的技术储备和谋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时期;当前,我国经济总量、产业规模、企业数量已经较大,取得了很多世界第一,但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特别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迫切需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以改变;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直接体现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近些年来,我国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的不足;比如,一些企业面临高能耗、产能过剩等共性问题,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知名品牌;一些领域的关键技术、大型成套设备、核心元器件、重要基础件、关键新材料等仍大量依靠进口,核心竞争力还不够强,等等;
鉴于此,我国企业一定要增强科技创新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坚定不移地把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作为企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从根本上扭转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突破国外技术垄断和知识产权壁垒,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努力争取在一些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国际领先地位,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具体而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完善企业科技创新的各项政策和措施;要继续深入开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重点推动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继续开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和科技帮扶中小企业工作;加大对我国企业合作创新的指导和组织协调力度,搭
建平台、集聚资源,支持企业重点围绕行业共性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联合研发,力争取得一批重大技术成果并实现产业化;
二是着力加强科技创新规划与战略管理;目前,很多企业在规划中确立了行业技术引领者和世界一流企业的奋斗目标,制定了相应的发展战略和创新规划;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世界一流的目标需要长期的奋斗,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企业必须加强战略管理,正确选择科研方向,通过整体的设计、系统的谋划达到预期的目标;在科研方向的选择上,首先,企业要坚持市场导向,结合企业自身优势及行业发展趋势做出战略谋划;与全球同行业企业作比较,在技术上处于领先的企业要依据市场变化审慎选择二代、三代技术路线;技术上相对落后的企业,要结合市场容量研究确定是采用现有行业的紧密跟随策略,还是以创新的理念寻找新的出路,开辟新的市场;其次,要坚持行业领先策略,立足产业高端,居于行业前列,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打造企业竞争优势;再次,突出主业,切忌四面开花、全面出击;同行业企业之间科研方向要体现差异化,着力打造技术和品牌优势,为今后的发展抢占市场先机;
三是着力构建开放式技术创新体系;建立高效、协同、开放的技术创新体系,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企业要努力解决科技资源重复分散的现象,着力加强实验室、中试基地等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打造一批世界一流的科研开发平台;我国企业的科技创新代表着国家的水平,研发平台的建设一定要着眼于长远,努力集聚一批一流的设备、一流的人才,努力向世界先进国家、企业学习、靠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四是着力整合全球资源,开展深层次合作;首先,要进一步推进产学研合作;各企业共同分担风险和成本,共同推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工程化,实现创新资源的协同效应和科研开发的规模效应;其次,要加强上下游企业之
间的联合与合作;在合作的模式上可以采取用户引导模式,也可采取供应商引导模式;此外,同行业企业之间还要加强联合创新,避免同业恶性竞争和科技资源的重复浪费,同时积极利用海外科技资源,吸引海外人才,设立海外研发机构等; 五是着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与知识产权管理保护;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不仅要求企业要高度重视重大关键技术的研发攻关,更要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加快培育和打造我国企业知名品牌;首先,要推动企业将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着力解决产学研脱节等体制机制性障碍;其次,要充分运用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加强科技成果的确权工作,将知识产权的拥有量和实施效益作为衡量企业科技进步和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第三,要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通过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和保护,打造、维护并持续提升企业品牌价值;第四,要推进知识产权与标准的结合,在加速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的同时,重视将企业重大专利成果纳入技术标准的工作,并努力将企业标准上升为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谋求国际标准话语权;此外,还要加强知识产权战略管理,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六是着力推进科技人才队伍和企业创新文化建设;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要高度重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打造一支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素质高、能力强的创新人才梯队;依托重点工程和重大科技专项,培养和造就一批能够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勇于开拓创新的各类领军人才;加大海外高科技人才吸引力度,发现和培育关键技术人才;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加强一线创新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特别要注重挖掘和培育复合型科技管理人才,为引领企业科技创新储备力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