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徐冰的当代艺术创作

徐冰的当代艺术创作

2022-02-26 来源:爱问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徐冰的当代艺术创作

作者:何桂彦

来源:《财富堂》2016年第12期

1980年代中期以来,徐冰是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他早期的创作是“新潮美术”,以及1980年代中国现代艺术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性的作品是1988年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天书》。从一开始,徐冰就十分着重观念化的表达,强调方法,重视语言实验,力图借助语言自身的内部批判来实现个人对文化现代性的思考。1990年代是徐冰创作的重要时期。其中,一条创作主线与艺术取向,是讨论全球化语境中,西方与非西方、西方与中国的文化冲突与身份问题,代表性的作品有《文化谈判》《文化动物》《何处惹尘埃》等。2001年以后,徐冰的作品涉及到多个话题,譬如立足于跨国资本主义与商业化的逻辑,思考地缘政治的冲突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反思的视角审视全球在新世纪面临的环保、生态、文化交往等问题,如《烟草计划》《木、林、森》等。

徐冰的作品虽然涉猎多个主题,但在其个人的艺术发展谱系中,创作路径与语言的生成实质是十分严密的,并不断向前推进。就具体的创作来说,其中一条线索就以“文字”的观念化表达而展开。1985到1988年间,艺术家手工刻制了四千多个活字版编排印刷而成的《天书》。这些方块字,包括艺术家本人,都是无法认识的。因为这些“文字”丧失了阅读性,缺乏表意功能,反而使作品背后隐藏的观念突显出来。

在2001年的《鸟飞了》中,出现了400多只不同书体刻成的“鸟”。这些“鸟”有自身的存在逻辑,是以“毛泽东时代”以后的简体印刷向繁体、隶书、楷书、小篆一路演变,最后追述到远古象形文字的“鸟”。通过“鸟”,徐冰讨论了文字、图像、符号,以及东方化的思维方式与语言之间的独特关系。同样,《汉字的故事》则以动画的语言,生动、巧妙地表达了汉字背后的智慧。

另一条创作主线是立足于跨文化的语境,重新挖掘、审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视觉资源,并以当代艺术的语言与表达,转译、重构属于东方文化与审美观照中的“中国经验”。2004—2006年间,徐冰创作了《背后的故事》。这件作品呈现了两个不同的世界。在前面的世界中,观众所看到的是,一种典型的、充满了东方审美趣味的山水画。然而,后面的世界——在玻璃之后却是一些由干松枝、泥土、棉絮等材料所组成的装置。看上去,它们就像日常生活中的“垃圾”,悖论正在于,它们格格不入,却又完全不可分割。徐冰以新的展现与观看方式,描绘了中国古人如何超越形而下的世界,在山水之间,赋予其视觉秩序,构建审美与精神的世界。 徐冰的许多作品也在考虑当下人们普遍面对的一些生存境遇与现实问题,比如《地书》。《地书》系列的创作始于在不同航空公司的班机上搜集到的安全说明书,“机场的标志和各航空公司说明书的设计都以识图为主,用最低限度的文字说清楚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徐冰搜集符号的范围逐渐扩大到数学、化学、物理、乐图、舞谱、商标等专门领域,而随着互联网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迅速发展,使这个项目变得更加复杂和庞大,再后来,他开始借助这些符号,构建一个公共的、可超越文字的交流系统。

2007-2010年,徐冰创作了《凤凰》。这件大型的装置长约45米、宽12米、高10米,重12吨。这件作品的材料取自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建筑废料,包括建材、建筑工程设备、劳动工具、建筑工人的生活用品等。这些材料为作品观念的生效提供了重要的意义索引作用。因为联系到中国1990年代以来高速的都市化进程,以及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果,“中国崛起”的缔造者实质离不开那些辛勤付出,但又默默无闻的劳动者,也包括那些生活在都市边缘的农民工。因此,“凤凰”所带来的美好寓意,也是对这些劳动者的礼赞。

徐冰的作品始终有一份独特的冷静与理性,重视语言与修辞的内在逻辑,充满思辨,更重要的是保持着当代知识分子的反思性视角,有浓郁的人文情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