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刘拓
辽宁省庄河市第六高级中学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我国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变得越来越高。高中阶段的数学课堂更应顺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具有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型人才。
关键词:数学课堂;探究;创新能力;培养一、高中数学课堂现状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老师不断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机械地把老师讲的知识记下去。对于老师没有讲到的知识,学生课下根本不会去研究。由于高考课时的压力,大部分学校并没有开设数学探究课,学生缺少自主探究的过程,对于许多知识只是死记硬背,而不知由来。再者,教师、家长、学校平时更重视学生的成绩而不是能力。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学习的热情非常低,对定理、公式的证明过程丝毫不敢兴趣,心想只要把定理公式这些死知识记住,考试会用就够了。长此以往,学生没有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对知识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这样下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就淡化了,那么数学这个学科就失去了它本身的价值。所以,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除了要注重知识本身以外,还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收获知识、取得提高。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一)重视概念教学
数学中概念是学生学习的中心,但通常概念教学都缺少趣味性,因此在引入一个新的概念时,最好从学生生活中常遇到或看到的模型出发。例如,在进行“面面垂直”定义的教学时,可借助墙面或者两本书来演示,让学生思考什么时候两面垂直,什么时候两面不垂直,进而得出定义。再比如,在学习生形象的理解极值的概念,山峰就相当于极大值,山谷就相当于极小值,这样学生既容易接受又不显枯燥。在引入新概念后,还应让学生把概念运用到实际问题之中。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二)适时开展探究性活动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开展探究性活动课是非常必要的,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仅仅通过课堂上 45 分钟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活动任
务,所以教师要针对实际的教学情况为同学们争取更多探究学习的机会[1]。教师要在活动课之前布置好任务,防止学生在活动课时无从下手。在活动课中,学生可以随时交流讨论,最后由小组共同得出结论,然后把成果展示在课堂上进行评比。例如,在学习《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时,学生通过实验会发现笔尖的运动轨迹是一条抛物线,并且抛物线上的点有一个特点: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相等。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得出的结论远比教师直接灌输的知识吸收的要好。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要把探究式教学的开展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
一题多解是从题目本身出发,由不同方面入手得出问题的答案。在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能发现问题的本质所在,以后再遇到此类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一题多解的思维训练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体会解题的快感,不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教师引课要带有趣味性
一个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很快被课程内容所吸引。比如在讲排列组合时,我通过播放一首歌舍得解开吗”,这句歌词中的排列组合就是我们本章要学习的内容,但是有的时候排列组合不是你舍不得解开,而是你根本不会解。通过这种幽默风趣的语言轻松愉快的进入本节课。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要精心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另外,教师要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比如几何画板和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非常形象的立体几何图形、曲线中点的运动轨迹等等,把抽象的或立体感强的数学模型形象地演绎出来,能够创造出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2]。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但这也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进而才能培养具有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刚.关于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 (49):115-116.
[2]张贵友.试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J].都市家教月刊,2012 (9):69-70.
135
“函数的极值”时,我们可以借助山峰和山谷来描述极值,让学《那些年》引入本节课,歌词中有一句是“黑板上的排列组合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