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双减”政策颁布以前,学生普遍具有学业压力大、作业负担重的困扰,这不仅会消耗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双减”之后,教师应致力于打造“增效减负”的小学语文课堂,通过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使小学语文这一重点课程焕发生机,进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基于此,本文将立足“双减”背景,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达到增效减负的策略展开探究,以期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增效减负;教学策略 引言
在“双减”背景下,一线教师应迅速更新以往的教学理念,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要知道,“双减”减的是学业负担,而不是减学业质量。所以教师不仅要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还要探索出具有高效的、可操作性的课堂模式,提高学习效率,以达到“增效减负”的目的。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由于年龄、阅历的限制,在思想意识、理解能力上较为薄弱。对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切身体会到语文学习的有趣之处。同时,教师应摒弃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认真研读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制定好教学内容,使其能够覆盖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最近发展区得到提升。
(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由于对素质教育的片面解读,部分教师产生了应用性知识传授不重要、基础性知识更加重要的错误观念。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会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导致
学生与知识之间的隔阂不断拉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体验[1]。要想实现增效减负的课堂教学效果,不仅要减少学生的课业压力,还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受应试教育影响,很多教师、家长仍然过于看重学生的成绩、分数、名次,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疏于培养。事实上,按照学生的一般发展规律分析,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不应仅仅讲解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所以,为了达到增效减负的效果,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与发展特点,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达到客观的分析,以此指导作业的科学设计与布置,从而达到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目标。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策略 (一)构建有效课堂
增效减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最直接体现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使学生具备个性化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与资质。考虑到小学生的心智尚不成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经常无意识地开小差、走神。教师应注重有效课堂的构建,通过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元素,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达到增效减负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以此接近学生,让学生在心理上与教师产生亲近感,使学生能够自发的在舒适、快乐的氛围中完成语文学习[2]。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对教学资源进行综合性地处理,使其更加契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吸引力。
例如,在教授五上《白鹭》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搜集大量的白鹭图片与视频,将其制作成课件PPT,通过快速浏览图片、仔细观看视频,让学生生动形象的理解课文内容,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根据一致的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倾向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通过创设轻松的氛围让学生眼前一亮。再如,在教授五上《题临安邸》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组织诗歌朗诵竞赛,让学生自己选择配乐进行朗诵,并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表扬,以此对其他的学生产生
标杆作用,让其他学生自发进行学习、赶超,进而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而言,配乐朗诵的方式更有利于其感受诗歌情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如,在教授六上《少年闰土》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活动,通过让学生扮演少年闰土和少年鲁迅等重要角色让学生切身体会人物特征,把握作者对人物的刻画与描写方式。由此可见,通过有效课堂的构建,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学习能力可以得到有效地锻炼,有助于学生通过多种学习方式的辅助认识到语文学习实际价值与重要作用,进而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
(二)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地创设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拉近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为学生之后地学习做好铺垫,进而减少教师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精力,在双方减负的同时达到增效。所以,要想实行增效减负的育人理念,落实“双减”政策提出的教学目标,教师就要在创新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的探索兴趣与欲望得到激发,通过快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进主体作用地发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能力[3]。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遵循合理性的原则,联系教学实际与文本内容,借助信息技术,通过引导加体验的模式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以此启发学生的思维意识,触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的探索竞争能力得到提升。
例如,在教授五下《威尼斯的小艇》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小艇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相关图片与视频地展现辅助教学情境地创设,并让学生跟着音频自由朗读,以期通过文字、视频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小艇的精妙所在。为了保证课堂实效性,教师应科学运用所创情境,有方向的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树立学生的探究学习意识,增强学生的探究学习精神,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支撑。
(三)注重个体差异
“双减”政策格外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其认为,要想达到真正的增效,让每一个学生都实现“增效”,就必须要体现教学的针对性和差异性。为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情和想法的重视,了解学生思维跳跃性的特点,鼓励学生提出
创新性的看法,尊重并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此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不断提升[4]。要知道,此时的学生更加自我,比起墨守成规,他们更加倾向于张扬个性,因此,无论是在学习习惯上还是认知程度上,学生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所应对的学习需求也是如此,对此,教师应认可学生的客观差异,通过不断地发掘优势、实施科学的分层教学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教授五上《桂花雨》这一课时,对于能力水平不足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其自主开展朗读活动,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课文内容;对于能力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不仅要求其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引导其联系实际生活,感悟其中的思乡之情。在内容讲解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可以就教学内容安排一系列地探究活动,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参与进来,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形式让学生尽可能达到自己能接触到的最深层次,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深刻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承认学生的主体价值,主动将课堂还给学生,大力改进教学方法,以此保障增效减负课堂的构成。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在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展开教学等素质教育要求的指导下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通过更加贴合学情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而在教师、学生共同发力的保障下促进增效减负的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曹艳萍.基于“双减”政策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新思[J].知识文库,2022(14):1-3.
[2]武喜平.“双减”政策下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创新思考[J].新课程,2022(28):12-14.
[3]阮芳燕.基于“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分层教学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22(19):52-54.
[4]廖秋明.“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课堂高效教学的语用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2(20):84-8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