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物的类型
化学型污染:指排入水体的碱、酸、无机和有机污染物造
成的水体污染。
物理型污染:指引起水体的色度、浊度、悬浮性固体、水
温和放射性等监测指标明显变化的物理因素造成的污染。
生物型污染: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排入水
体,引入某些病原菌而造成的污染。
水体的“自净功能”
一定量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后,经大量水的稀释作用和一系
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使污染物的浓度大幅度
降低,并在水体的“自净作用”中水质得到改善。但当污染
物累积排入,浓度超过水体的受纳容量,水体的“自净功
能”衰退或丧失,就会造成水质急剧恶化。
水体的“自净功能”是水体中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等综合
贡献,包括挥发、絮凝、水解、络合、氧化还原以及微生
物降解等作用。
水质监测的目的
例行监测
掌握环境水体水质状况及其发展趋势
监视性监测
为污染源管理和排污收费提供依据
应急监测
为分析判断事故原因、危害及采取对策提供依据
仲裁性监测
为准确判断纠纷原因和公正执法提供依据
管理性监测
为制订环境法规、标准、规划,全面开展环境管理工作提供数据和资料
研究性监测
为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预测预报及进行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手段
水质监测项目的特点
水质监测项目(即水质指标)依据水体的功能和
污染源类型不同有较大差异。
随着检测手段和分析方法的发展和进步,国际或
国内标准的相继更新与补充,水质监测项目增速
较快。
目前我国对水质监测和污水排放性标准推行“常规
项目”和“非常规项目”的“双轨制”,“非常规项目”
大多数为有机物指标。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选择水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则如下:
(1)方法灵敏度能满足定量要求;
(2)方法比较成熟、准确;
(3)操作简便、易于普及;
(4)抗干扰能力强;
(5)试剂无毒或毒性较小。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有三个层次,三层次互相补充,构成完
整的监测分析方法体系:
(1)国家水质标准分析方法
(2)统一分析方法
(3)等效方法
采样时间和采样频次的确定
依据不同的水体功能、水文要素和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等
实际情况,要求采集的水样能够反映水质在时间和空间上
的变化规律。
力求以最少的采样频次,取得最有时间代表性的样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