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最新 北京明光中学2018届高三教学检测历史试题 精品

最新 北京明光中学2018届高三教学检测历史试题 精品

2021-02-20 来源:爱问旅游网


北京明光中学2018届高三教学检测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75分) 1、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 A.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 B.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 C.法家倍受统治者推崇 D.道家思想最受欢迎 2、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商鞅变法的主要历史作用是 A.加强了秦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B.废除秦国旧制度,使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C.秦国成为诸侯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D.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3、下列关于《齐民要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总结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经验 B.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C.强调了工商业发展的重要性 D.体现出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时代特征 4、隋文帝时进行的重要改革包括①确立三省六部制度②废除九品中正制度③使府兵制与均田制相结合④部分推行以庸代役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5、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确立于唐太宗时期 B.门下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C.尚书省负责官吏的考核和任命 D.分散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6、唐朝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是指 A.从登州出发到达朝鲜、日本 B.从扬州出发到达朝鲜、日本 C.从广州出发到达马来半岛、波斯湾 D.从泉州出发到达红海沿岸、非洲东岸 7、王安石变法时所设立的“市易务”,其主要职责应该是 A.负责市场的税收 B.核准和监督市场的物价 C.管理对外贸易 D.调节市场物价和商品流通 8、今西藏和台湾在元朝时正式成为中央行政区域,当时管理两地的机构分别是 A.宣政院、台湾府 B.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C.理藩院、台湾府 D.理藩院、澎湖巡检司

9、明清时期的文化,与以往相比,具有新的时代特征,表现为①产生了反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②统治者对教育的控制进一步加强③出现了反抗礼教,追求自由的文艺作品④出现了介绍外来科技的科学巨著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④ D.①③④ 10、下列关于“地丁银”的解释中,最准确的一项是 A.取消人头税,只征土地税 B.田赋和丁税均征收白银 C.把丁税平均摊入田亩中,征收统一赋税 D.按人口和土地的多少统一征收白银 11、明清时期,出现了一些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他们的共同点是 A.以“异端”自居 B.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 C.主张发展商品经济 D.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12、下表是两次鸦片战争之间英国对华贸易间(不含鸦片贸易)。表中所示英国在华贸易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单位:万英镑)

年份 输华商品总值 1842 96.6 1845 239.0 1850 140.0 1851 216.0 1853 100.0 A.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太少 B.英国获得的经济特权太少 C.英国的商品不适应中国人的需要 D.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和鸦片贸易的影响 13、“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体现了太平天国①绝对平均主义的方案②具有理想主义色彩③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和愿望④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14、对郑观应主张“商战”的含义,最准确的解释是

A.发展民族工商业,抵制外国商品输入 B.利用本国经济力量同外国资本主义竞争 C.断绝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往来 D.同列强进行一场争夺商品市场的战争 15、“洋务运动是中国迈向近代化的开端”,这主要体现出洋务运动的实质是 A.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B.发展自由资本主义 C.以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 D.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16、继昌隆缫丝厂和安庆军械所的根本区别是 A.企业生产的性质 B.使用机器生产还是手工劳动 C.是否依赖外国资本和技术 D.民用工业还是军用工业 17、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行省,1885年在台湾设行省,其共同目的是

A.加强对边疆地区的开发 B.加强同内地的联系.巩固国防 C.防止其成为西方列强开埠通商的对象 D.闭关政策的需要 18、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水岭”,主要是因为 A.战后,列强对外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B.战争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C.战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战争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9、我们今天最应该继承和发展辛亥革命的是 A.复兴中华民族的精神 B.反帝爱国的政策 C.暴力革命的策略 D.“实业救国“的思想

20、袁世凯统治初期,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一度出现前所未有的宽松局面,主要原因 A.袁世凯倾向民主,专制一事不明显 B.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强大和坚持斗争 D.各种社会政治力量的相互制约 21、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主要是因为 A.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B.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起主力军作用 C.先进知识分子的指导、推动和领导 D.广大人民的觉醒

22、中国近代的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和新文化运动的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B.都在中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都是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D.都具有爱国进步意义 23、孙中山是中国上一世纪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他的伟大贡献有①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②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③顺应时代流潮,认识到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成功的最主要动力④实现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4、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对列强侵华格局的影响是 A.使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B.确立了美国在中国的霸主地位 C.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形成 D.美国否认列强在华的势力范围 2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根本意义在于 A.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B.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总统由人民选举产生 D.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26题14分;27题12分;28题11分。共37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

材料二:“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辱之资,自强之本。……中国文物制度迥异外夷之俗,所以保邦固丕基于勿坏者,固自有在。” ——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 材料三:“今之言法者,其荦荦大端,必曰练兵也,开矿也,通商也。斯固然矣。……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四:“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记日待也。”

——康有为《请顶宪开国会折》 请回答:

①材料一中提出的“自强”途径是什么?材料二中提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

②材料四提倡的“上师”与“外采”各指什么?这一政治主张有什么特点?

③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洋务派和维新派基本主张的异同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孙中山是从民间来的……他生于农民家庭。他的父亲耕田。他县里人民都是农民。……就在他早年还是贫农家里贫儿的时候,他变成为一个革命的人。他下了决心,认为中国的农民生活不该长此困苦下去。” ——宋庆龄《为新中国奋斗》 材料二:“民生主义,即贫富均等,不能以富者压制贫者也。但民主主义,在数十年前,已有人行之者,其人为何?即洪秀全是。洪秀全建设太平天国,所有制度……即完全经济革命主义,亦即俄国今日之均产主义。” ——《三民主义改造新国家》 材料三:“两年之中(1895、1897)所见所闻,殊多心得……乃采取民生主义。”“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古代所不能及的……统计英国的财富,多于前代不止数千倍;人民的贫穷甚于前代,也不止数千倍;并且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欧美强矣,其民实困。

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 ——《孙中山选集》 材料四:美国经济学家亨利·乔治在1879年发表《进步与贫困》一书,认为土地是人类的公产地租是不劳而获,人人应有平等的生存权利,因此人人都应该有使用土地的平等权利,土地被私人占有,这是社会贫困的主要根源。因此,他主张土地国有。但是他又认为采取没收地主土地的手段过于激烈,主张征收土地税。这样就能够刺激社会生产的发展,制止土地投机增加工人和农民的收入,以便实现“社会主义”。 请回答:

①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形成的原因。(不得摘抄原文)(8分)

②结合你所学的知识,谈谈你对“民生主义”的认识。(4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朕闻各处土司,鲜知法纪,所属土民,较之有司征收正供不啻(只)倍蓰(数倍),

甚至取其牛马,夺其子女,生杀任情土民受其鱼肉,敢怒而不敢言。莫非朕之赤子,天下共享乐利,而土民独使向隅,朕心深为不忍

——《雍正诏谕》 材料二:土司之间为了争夺土地、人畜,互相厮杀,经年不懈,世代为仇

——《雍正传》

材料三:东川虽已改流(雍正时期小规模改流)三十年载,仍为土司盘踞,文武长寓省城,膏腴四百里,无人敢垦。 ——魏源《圣武记》

材料四:清政府在改流地区,变革赋税方法,废除原来土司的征收制度,与内地一样,实行按田亩征税原则,……土民所受的剥削比以前减轻了。(改土归流后)于府县设学,府学设教授,额取文武童生各十二名,保靖等县各设训导,各取童生八名

——《雍正传》

材料五:至于客民盘剥,差役吓索,历来扰苗之大者。今则于苗、(汉)民交界处设集场,限期贸易,官兵监之,……苗之气息也渐驯矣。然不申之以教,其心犹为格也,故添修苗馆若干处,延师教读,……则礼仪兴而匪僻消,苗与汉人无异。

——《治苗论》

请回答: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土司制度的弊端,归纳雍正帝改土归流的主要措施,并对其主要作用略作评析(不超过250字)(11分)

三、问答题 29、清朝前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时期。试概括这一时期统治者采取了哪些重大的措施来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分析这些措施的主要特点和影响。(14分)

30、有人认为洋务新政、戊戌新政和清末新政三者在本质是相同的,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也应是等同的,试结合上述三次新政的背景、内容、性质和目的来分析这一观点。(12分)

31、中国古代封建盛世的出现,往往与当时吏治清明有着必然的联系。请以西汉初年和唐前

期的史实为例来说明中国古代统治者是通过制定什么样的制度对官吏进行规范,以维持吏治的清明的。(1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C 14 A 2 B 15 C 3 C 16 A 4 D 17 B 5 B 18 C 6 C 19 A 7 D 20 D 8 B 21 D 9 D 22 B 10 C 23 C 11 D 24 C 12 D 25 B 13 B 26、(14分)

1、①自强的途径:购买外国机器,培养人才,改革科举。(2分) ②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分)

2、①“上师”是指:借古圣先贤来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1分) ②“外采”是指:学习西方的先进政治制度。(1分)

③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来要求变法。(2分) 3、相同之处

①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2分) ②都主张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2分) 不同之处

洋务派维护封建政治制度,主张“中体西用”;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2分) 27、(12分)

1、孙中山民生主义形成的原因

①孙中山出身于农民,了解农民的疾苦(2分) ②继承了太平天国的平均主义思想(2分) ③基于对垄断资本主义的批判(2分)

④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土地国有论(2分) 2、评价

①积极意义:(2分)(答到其中任何两点即可)

民生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经济纲领,体现了资产阶级希望从封建生产关系束缚下解放出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要求;反映对人民的同情;认识到土地问题的重要性 ②局限性:(2分)

没有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因此不能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28、(11分)

①弊端:土司制度妨碍国家的统一,破坏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2分);任意残害百姓,不利于社会安定。(2分) ②措施:由朝廷改派流官取代土司直接统治;改变赋税制度,实行按田亩征税;在县辅设学;

在苗汉交界处设贸易场所。(4分)(每小点1分)

③作用:改变了西南地区落后闭塞和割据纷争的状态;促进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3分) 29、

1、措施:(7分,每点1分)

①粉碎准葛尔部葛尔丹叛乱,统一天山南北路,设立乌里雅苏台将军和科布多参赞,管理蒙古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立伊犁将军,管理新疆

③欢迎并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④赐“达赖”、“班禅”封号,确立中央册封制度,设立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管理 ⑤平定三藩、改土归流,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管理 ⑥统一台湾,设立台湾府

⑦发动雅克萨战役,抗击沙俄,签定《尼布楚条约》 2、特点:(4分)

①平叛与军事行政管理、加强联系相结合②反抗外来侵略与巩固国防相结合 3、影响:

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我国疆域基础,开发了边疆。(3分) 30、

①从背景上看:

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是在清政府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为挽救其统治而进行的改革。(1分)戊戌变法则是民族资本主义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情况下,为挽救民族危亡而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2分) ②从内容上看:

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在“中体西用”的指导下主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1分)戊戌变法不仅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还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从根本上废除封建制度(2分) ③从性质上看:

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是清政府的“自救”运动;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的改良(2分) ④从目的上看: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镇压国内人民革命,抵御外来侵略;戊戌变法是发展资本主义;清末新政是阻止革命形势发展,挽救清政府统治。(3分) ⑤由上可知,

三者之间存在根本的区别不能因某些措施相似而混为一谈。(1分)

31、①首先通过通过选官制度来保证官吏的素质。(2分)西汉确立察举制,授予德、才兼优者帝时期鼎盛局面出现的重要原因;(2分)唐初完善科举制,通过考试,让有真才实学者为官吏的文化素质,因而出现唐前期的繁盛。(2分)

②其次通过监察制度或机构改革,规范官吏的行为,保持吏治清明。(2分)西汉设立刺史央,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2分)唐初实行三省六部制,使官吏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互相监督和牵制,提高了行政效率,维护了吏治的清明。(2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