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尖囊肿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根管治疗、根尖刮治联合治疗根尖囊肿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根尖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尊重患者个人治疗意愿的前提下依照治疗方式将全部入选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29例患者采用拔除患牙的方式进行治疗;试验组31例患者行根管治疗、根尖刮治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显效17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93.55%(29/31),对照组治疗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82.76%,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3例患者术后出现不良反应,其中2例冠部封闭欠佳,1例根管外感染,并发症发生率9.68%。对照组5例患者术后出现不良反应,其中3例术后出血,1例感染,1例面颊肿胀,不良反应发生率17.24%,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根尖囊肿根管治疗、根尖刮治联合治疗效果显著,患者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 根尖囊肿; 根管治疗; 根尖刮治; 临床疗效
根尖囊肿属临床常见牙齿疾病,其发病原因为根尖肉芽肿、慢性牙槽脓肿等炎性刺激引起的牙周膜内上皮残余增生,增生组织内部随病症加重会不断变性、液化,最终形成囊肿,围绕在牙根端周围[1]。根尖囊肿发病于前牙区,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肿胀。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以根管治疗联合根尖刮治治疗根尖囊肿取得良好效果,为进一步探究其临床效果,现以60例2014年1月-2015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根尖囊肿患者为例进行分析和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根尖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18~60岁,平均(43.52±3.61)岁。60例患者中52例患者单颗患齿,8例患者(男4例,女4例)2颗患齿,共计患齿68颗。门诊诊断时,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患齿肿胀及疼痛感,牙片拍摄均确诊为根尖囊肿。在尊重患者个人治疗意愿的前提下依照治疗方式将全部入选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29例,其中男14例,女15例;年龄20~60岁,平均(43.37±2.96)岁;共有患齿33颗;两颗患齿者男2例,女2例。试验组31例,其中男14例,女17例;年龄18~59岁,平均(43.86±2.77)岁;共有患齿35颗;两颗患齿者男2例,女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有无乒乓球感、瘘性根炎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病牙拔除的方式治疗。治疗前口腔常规检查,确认患者具备
患齿拔除指征后,找准患牙,选择适当的拔牙器械,准备拔除。治疗时,首先常规口腔消毒,患者以普鲁卡因浸润麻醉,仰躺于治疗椅,适当调整光源和椅位使手术视野暴露充足,患者舒适。然后使用分离器将牙颈周围的龈组织同患齿分离,防止拔牙造成牙龈撕裂。接着再用牙挺以牙槽骨为支点逐渐挺松牙根,期间注意保护邻近牙齿。最后以牙钳用力向外牵引患齿将其拔除。患齿拔除后,以搔刮术对囊肿进行处理。刮匙常规消毒后置入齿根处,由内向外将囊肿内感染组织刮除干净,术后生理盐水、过氧化氢(3%)交替冲洗清洁。患者注意不得以手碰触创口或舌舔,进食需待血块凝结,软质或半流质饮食为宜,餐后漱口避免感染。
试验组患者采用根管治疗、根尖刮治联合的方式治疗。根管治疗前准备同对照组一致。治疗时,患齿处麻醉,对周围囊肿波及组织行根管预备,钻开牙齿,打开牙髓腔,清理腐坏组织,适当扩通根尖孔后,常规消毒冲液。封FC棉球,以根充糊剂填平牙髓腔,为避免感染发炎,患者可适量口服消炎药。封药1周后重新打开牙髓腔,再根据患者牙片显示患者囊肿情况填充牙髓。中小囊肿以糊剂和牙胶尖超量填充根管(填超量<1 mm);较大囊肿以糊剂尽量超填,随后定期牙片复查,待囊肿变小后去除原有填充物,再以糊剂和牙胶尖永久填充。填充确保严密,操作精细。根尖刮治依照患者病变情况做适当形状切口进行,手术时局部麻醉,切口入透骨膜,翻开黏骨膜瓣,尽量显露囊壁后,将囊肿完整剥离,常规切口处理。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内选用的消毒抗炎药物有上海牌樟脑酚、煤酚醛、奥硝唑分散片、阿莫西林胶囊。
1.3 疗效判定标准
术后半年内每个月对患者行1次囊肿常规复查,具体疗效判定标准如下。显效:患牙坚实无松动感,上下咬合或轻叩时不疼痛,咀嚼功能正常,窦道闭合,患者个人无自觉症状,牙片无囊肿影像;有效:患牙紧实,松动感不明显,上下咬合或轻叩时偶有不明显痛感,咀嚼功能较好,窦道闭合,患者个人无自觉症状,牙片显示病变组织减少50%及以上;无效:牙片显示患者囊肿依然存在,病情无好转或病变区域减少50%以下。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17.0系统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5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2.76%,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3例患者术后出现不良反应,其中2例冠部封闭欠佳,1例根管外感染,并发症发生率9.68%。对照组5例患者术后出现不良反应,其中3例术后出血,1例感染,1例面颊肿胀,不良反应发生率17.24%,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经抗感染等针对性处理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得到有效解决。3 讨论
根尖囊肿属口腔科常见疾病,从组织病理角度来讲,其主要来源为上皮残余受根尖炎症刺激增生和根尖肉芽肿液化[2]。根尖囊肿发病于前牙区,本次临床研究所选病例均为门牙,这一牙齿区域是常有坏死髓牙、残冠残根的区域,通常囊肿形成初期不易被患者察觉,当囊肿较大时,则扪及乒乓球感,牙片影像显示根尖区域有投射阴影。
牙齿拔除是口腔科治疗病原牙、病灶牙的常用治疗技术。过去曾是临床治疗龋齿、牙周炎等牙齿疾病的主要方法。临床实践证实,拔牙不仅会造成牙齿周围组织损伤,导致出血、肿胀、疼痛等不良反应,也会影响人体血压、体温及脉搏,造成异常波动,临床以此治疗口腔疾病时需谨慎小心[3-4]。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肝肾功能疾病、甲亢等可能受拔牙影响病症恶化,危及生命健康,因此是拔牙的禁忌证。除此之外,拔牙前后主要注意的事项也较多,感染、出血等情况出现率也较高,故目前临床治疗口腔疾病,非不得已通常不建议拔牙[5]。
根尖囊肿可以行拔牙治疗,本次临床研究选取病例均为自愿拔牙。与保守治疗相比,拔牙禁忌症较多,治疗流程较为繁琐,患者前后准备及注意事项较多,为了美观后续可能要装假牙,费用增高且可能影响身体健康,造成安全隐患。笔者对患者行拔牙治疗的原因做以下几点总结:(1)根尖囊肿程度不适宜行保守治疗,患者牙齿松动,具备拔牙指征;(2)患者恐惧根尖刮治等治疗操作;(3)患者对根尖囊肿治疗认识不足,片面认为拔牙治疗彻底等[6]。
根管治疗又称牙髓治疗,是临床治疗牙髓坏死、牙根感染等疾病的一种保留牙齿的手术,本次临床研究中,试验组患者以根管治疗联合根尖刮治的方式治疗囊肿取得良好效果。与其他口腔手术相比,一次根管治疗虽需多次就诊,患者承受痛苦较大,存在失败风险,但术后可行根管再治疗,不一定需要拔牙,这一点仍能有效避免拔牙给人体造成的不利影响。而且,根管治疗适用于牙髓炎、根尖周炎等炎性疾病的治疗,给予根尖囊肿根管治疗能有效从源头出发,消灭炎性病症,利于囊肿根治[7-8]。本次临床研究显示,经根尖刮治联合根管治疗,试验组治疗显效17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93.55%(29/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76%,表明根管治疗比拔牙术在根尖囊肿的临床治疗中效果更好。
此外,试验组3例患者术后出现不良反应,其中2例冠部封闭欠佳,1例根管外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9.68%。对照组5例患者术后出现不良反应,其中3例术后出血,1例感染,1例面颊肿胀,不良反应发生率1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根管治疗存在失败风险,但可行重复治疗且不良反应发生
率更低,操作更为安全可靠。基于此,临床针对具备保守治疗手术指征的根尖囊肿患者可行根尖刮治联合根管治疗,以保住患齿,提高临床治疗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郭翠萍.根尖囊肿根管外科手术与单纯根管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5):32-33.
[2]段青云,张雄,贾暮云,等.碘-苯酚混合液联合Vitapex糊剂在非手术治疗恒牙根尖囊肿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口腔医学,2014,34(2):156-158.
[3]买力亚木古丽,巴登高娃.135颗前牙根尖周囊肿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2):803.
[4]张林祺,刘双云,张昀,等.MTA用于根端囊肿根尖倒充填的临床评价[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3,23(5):382-383.
[5]赵琦霓.保守治疗治愈根尖区小囊肿的疗效报告[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23):3556-3558.
[6]谭君君,董青山,郭家平,等.种植机用于前牙区根尖囊肿的微创治疗术[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3,29(2):115-116.
[7]朱志彬.根管治疗与根尖手术联合应用的临床体会[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2):303-304.
[8]胡青山.根尖囊肿根管外科手术与单纯根管治疗的疗效对比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5):2027-202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